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以特色创优势以创新求发展  武汉理工大学教学改革探索
以特色创优势以创新求发展  武汉理工大学教学改革探索

以特色创优势以创新求发展 武汉理工大学教学改革探索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周祖德主编
  • 出 版 社: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562924147
  • 页数:440 页
图书介绍:
《以特色创优势以创新求发展 武汉理工大学教学改革探索》目录

第一篇 转变教育思想观念 3

1.统一办学思想,转变教育观念,以质量求生存,以改革求发展——在全校教育思想大讨论动员会上的讲话(周祖德) 3

2.深化认识 精心组织 全力推进教学迎评促建创优工作(周祖德) 7

3.融合与发展:合并高校改革的战略思考(王威孚) 11

4.转变教育观念 提高教学质量 开创本科教学工作新局面——武汉理工大学第一次教学工作会议工作报告(严新平) 15

5.高校扩招与教育质量问题研究(陈磊 王长喜) 20

6.多校区大学的管理理念与模式探索(严新平 张安富) 25

7.高等教育质量观的理性思考与多元化构建(陈磊 肖静) 29

8.树立正确的质量观 提高我校教学质量(邓昭铭) 33

9.高等教育质量观多样性的思考(王培根 王玮) 37

10.大众化教育进程中的督导思维应与时俱进(王明阳 张群珍 曹亦兵 娄桂泉) 41

11.抓住合校契机 推动教学改革 提高教育质量(刘智运 靳云全) 45

12.我国教育质量观的发展与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胡晓敏 邓旅成 王均荣 陈绪文 杨和庭) 51

13.相互渗透 协调发展 推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高等教育研究所) 55

第二篇 学科与专业建设 63

1.以学科建设为核心推进学校全面发展——武汉理工大学学科建设的实践与体会(周祖德) 63

2.建设多科性、开放式和有特色的教学系统(严新平) 68

3.论以学科交叉推进大学科研和学科建设工作(卢明) 71

4.合并院校构建学科新框架的探索与实践(申祖武) 75

5.高校学科建设要体现优势和特色(王二宝 刘全菊) 78

6.学科建设中的问题及改进(梁传杰 王专兵) 82

7.六所高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计划评析(谢峻林 陈文 黄学辉) 85

8.加强专业建设 打造品牌专业(袁楚雄 钟庆 石国进) 89

9.论学科专业课程建设的关系(刘智运) 93

10.立项建设——一种学科建设管理模式(梁传杰 何其慧 罗勤) 98

第三篇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03

1.高校教学与科研的协同机制(张惠玲 董丽杰) 103

2.高校创新性人才的培养与评价的研究(刘秋圃 王攀 黄少銮 严春) 106

3.高校教学模式变革与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发(朱建霞) 109

4.物流类专业培养模式比较及课程设置初探(胡晓燕 张予川 李波) 112

5.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几点思考(杨俭瑞) 115

6.高等数学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张小柔) 118

7.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教学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实践(付正义 陈文 黄学辉 谢峻林) 122

8.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生工程教育的思考(何峰 谢峻林) 124

9.英语远程网络教育的兴起与前景(赵雄) 127

10.船舶轮机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甘念重) 130

11.论高校工科专业的生产实习教学(余世浩) 132

12.自控专业毕业设计的几点体会(刘彦春) 136

第四篇 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141

1.运用自评估提高本科教学工作水平的实践与探索(严新平 康灿华 袁道焰 钱芝宇) 141

2.理工类专业教学质量基层保证体系的研究(张国方) 145

3.对我校本科教学迎评促建创优的几点浅见(邓昭铭) 148

4.高校教学经费管理问题研究(周雪竹 李兆荣) 151

5.规范教学管理 加强教学建设(教务处) 154

6.高校教学组织结构的探讨(钟庆 胡晓敏 陈绪文 邓旅成 杨和庭) 159

7.高校教学督导工作运行模式的构建与实践(赵玉林 钟庆 石国进 胡晓敏) 164

8.发挥优势 注重特色 制定好培养计划(万明芳 张安富) 169

9.教学需要督导 督导有待规范(刘智运 唐志远) 172

10.浅谈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唐万芬) 175

11.以考试改革为突破口 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何寅) 178

12.大学图书馆系统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严新平 郭玉强) 181

13.加强文献资源建设 促进服务质量提高(肖金生 史卫国) 185

14.加强网络(继续)教育学院建设 促进网络(继续)教育发展(郑建彬 梅炳初) 190

15.开拓进取,锐意改革,创造高职自考教育新天地(金苏孙) 194

第五篇 素质教育探索与实践 199

1.素质教育的理性思考(张安富 陈磊) 199

2.略论大学素质教育(邱观建) 203

3.武汉理工大学学生个性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关系的研究(王林) 209

4.专业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陈军明 谢官模 易贤仁 童金章 胡雁 陈景涛) 213

5.科技创新活动与理工科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陈刚) 216

6.计算机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思考与实践(钟珞 宋华珠 夏红霞) 219

7.论理工科学生的人文教育(郑畅) 222

8.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几点思考(杨成刚) 225

9.高校水上专业学生终身体育教育之浅见(张维理) 228

10.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朱金寿 周俊) 230

11.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刘俊芬) 233

12.高校网络文化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黄文玲) 236

第六篇 课程改革与课程建设 241

1.从国家精品课程的评审指标体系看精品课程建设(朱希夫 王琳) 241

2.论人文社会科学兼论“两课”教育在理工科大学中的地位与尊严(朱哲) 245

3.“两课”对理工科大学生人文能力的培养与实践(曲鲁捷 王世超) 247

4.关于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钟庆 姚安佑) 251

5.建设精品课程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王志海 陈曦 张崧 陈光南) 254

6.大学物理精品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田旭) 257

7.高等数学质量保证体系总体设计(朱华平 黄小为 何朗) 261

8.工科基础化学“省级精品课程”建设(蔡宏伟等) 264

9.运筹学教学改革与探索(罗荣桂 原海英) 266

10.以提高电类学生能力为核心 推动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改革与建设(凌玲) 270

11.工程制图课程的精品建设之路(王琳 朱希夫 张佑林 赵奇平) 274

12.管理类运筹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路(刘舒燕) 278

13.材料概论课程双语教学初探(雷丽文 黄学辉 徐庆 谢峻林) 281

14.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改革研究(陆永青) 284

15.理工科院校社工专业课程设计的理念与实践(成元君) 288

16.基于“检测与转换技术”网络课程的建设与开发(张菊秀 陈启宏 宋仲康 戴焯 宋旭东) 294

17.基于网络的“建筑及其工程概论”CAI的开发研究(范晓明 尹兰 文红艳) 298

18.大学体育课成绩综合管理系统的设计(王玲 谢新春 孙金蓉) 302

第七篇 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改革 307

1.高校合并后的教学实验室建设问题(伍洪标 陈玲莉 冯小平 何仁德) 307

2.论高校实验室管理体制的创新(谢传钢 桂裕清) 311

3.实验室开放式管理模式(冯小平) 315

4.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黄学辉 周静 徐庆 陈文 顾少轩) 318

5.材料专业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效果(赵雷康) 320

6.高分子化工专业实验模式综合改革研究(胡萍 姜明 简丹 马定桂) 323

7.基于MATLAB的信号与系统软件实验平台(刘泉 江雪梅) 328

8.绿色化学实验教学新体系的构建及其研究(张荣国等) 334

9.漫论毕业设计教案策划(李中年 孙建生 陈艳三 宋仲康 罗冰洋) 337

10.工科开放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何力生 宋景芬 詹涛) 339

11.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教学的探讨(高虹 李志俊) 342

第八篇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 347

1.论教学活动中的探究性教学模式(张安富) 347

2.双语教学的调查与统计分析(谢科范 罗险峰 康灿华 宋兵) 351

3.学生对双语教学的响应调查分析(刘卫华) 356

4.关于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思考(严新平 张安富 田虹 龚自康 王华伟) 360

5.案例教学在政治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陈满堂) 364

6.船体强度与结构设计教学系统的综合配套研究(严仁军 冯杏娣 王友顺 李兴厚 王杰德) 367

7.多媒体网络技术及其在数据结构课程中的应用(肖攸安) 370

8.计算机辅助化学教学研究(张荣国 雷家珩 陈永熙) 373

9.材料力学双语教学方式探讨(苗张木) 376

10.材料概论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张枫 雷丽文 徐庆) 381

11.无机化学双语教学的改革与实践(郭丽萍 雷家珩 彭善堂 刘小青) 384

12.大学物理多媒体教学的思考(万明芳) 387

13.管理类专业案例教学的统计分析(罗险峰 谢科范 康灿华) 390

部分教学成果简介 397

1.国家级二等奖(4项) 397

2.省级一等奖(10项) 401

3.省级二等奖(17项) 412

4.省级三等奖(10项) 430

后记 440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