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徽州宗族社会
徽州宗族社会

徽州宗族社会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唐力行著
  • 出 版 社: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212025232
  • 页数:434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石头娃子下一篇:江苏旅游大观
《徽州宗族社会》目录

总序 1

绪论 徽州宗族研究概述 1

第一章 徽州宗族社会的形成与分布 1

第一节 徽州宗族社会的形成 2

一 徽州特定的地理与区位条件,使其成为一个高移民社会 2

二 移民、文化、经济要素的互动,使其变迁为一个宗族社会 6

三 宗族社会的形成:从中原士族到徽州望族 10

四 徽州宗族社会的特殊性:望族及其内涵 14

第二节 徽州地理、人口与宗族的分布 19

一 明清徽州三邑各都村庄衍变的考索 21

二 徽州三邑分都地图及人口相对密度、名族密度分布 25

三 徽州三邑生存圈与人口、名族、村庄密度的对应与变迁 30

四 徽州宗族的分布 36

第二章 徽州宗族社会的结构 43

第一节 徽州大宗族与小家庭的结构 44

一 徽州宗族制度下的家庭结构 44

二 徽商与大宗族小家庭结构的形成 49

第二节 大宗族小家庭结构与徽州社会经济的变迁 57

一 徽州的家庭-宗族结构对徽州社会经济的影响 57

二 徽州的家庭-宗族结构强化了封建统治秩序 59

第三章 徽州宗族社会生活实态——重构抗战前后(1933—1947年)一个徽州古村落的宗族生活 63

第一节 宅坦的自然环境与村落的历史 65

一 宅坦的自然环境 65

二 宅坦的生存系统 68

三 宅坦的变迁 74

第二节 抗战时期宅坦胡氏宗族的结构 76

一 胡氏宗族参与宗族活动者及人数 76

二 胡氏宗族参与宗族活动者的身份 83

三 抗战时期宅坦胡氏宗族的结构 100

第三节 抗战时期宅坦宗族活动的实态 108

一 亲逊祠《会议录》内容简介 108

二 抗战期间宅坦宗族的组织 111

三 抗战前后胡氏祠堂的修建 115

四 抗战期间的宗族祭祀活动 122

五 宅坦宗族与抗日活动 135

六 宅坦宗族的社会救济:平粜济荒 138

七 宅坦宗族的公共管理——保护环境和管理生产 140

八 宅坦宗族的祠堂与佃农 141

第四章 徽州宗族对徽商经营活动的支持 149

第一节 宗族婚姻圈的扩大与徽州商帮的形成 150

一 联姻——徽商之间竞争与合作的纽带 150

二 宗族间商业性联姻的社会效果 152

第二节 宗族势力对徽州坐贾、行商的支持 154

一 宗族势力与徽商资本的来源 154

二 宗族势力与徽州坐贾的经营活动 155

三 宗族势力与徽州行商的经营活动 160

四 宗族势力与徽商对伙计的控制 162

五 徽商利用宗族势力,投靠封建政权 166

六 联合宗族势力,建立徽商会馆 169

一 徽商资本与封建宗族势力 172

第三节 宗族势力与徽商的相互作用 172

二 徽商对封建古旧状态的双重作用 175

第五章 徽州宗族的文化教育 179

第一节 徽商与宗族教育事业 180

一 徽商对宗族教育事业的资助 180

二 徽州宗族教育事业的特色 187

三 徽州宗族教育的结果 192

第二节 徽州宗族的文化心理 201

一 宗族文化心理在徽州特定地理、人文环境中整合 201

二 商品经济推动徽州宗族文化心理的整合 202

第六章 徽州宗族与社会控制、社会保障 213

第一节 徽州宗族与社会控制 214

一 乡绅对基层民众的控制 216

二 祠堂、家法对基层民众的控制 230

三 宗族对弱势群体妇女与佃仆的控制 239

第二节 徽州宗族与社会保障 247

一 宗族保障的具体内容 247

二 宗族保障的延伸和互动 252

第七章 徽州宗族的迁徙与定居活动 257

第一节 宗族的迁徙、定居活动与“无徽不成镇”格局的形成 259

一 地理的、历史的优势 261

二 徽州宗族与“无徽不成镇” 263

三 徽州人的奋斗精神和文化素养 265

第二节 徽商在江南市镇的迁徙与定居活动 267

一 首重结交地方精英 268

二 贾与儒“迭相为用” 276

三 改变籍贯,扩大婚姻圈 277

四 以信义立本 280

五 建立市镇间的区域网络 282

六 族源的变更与定居活动 284

第三节 徽州宗族在大都会的活动 286

一 汪氏在杭州的活动 286

二 汪姓宗族在杭州的组织 291

三 汪氏的祭祀活动与内聚力 303

四 汪氏的迁徙与籍贯 308

第八章 徽州宗族与社会变迁 319

第一节 徽州宗族与传统社会的变迁——以方氏为例 320

一 传统社会变迁与方氏向徽州境内农村的迁徙 321

二 社会动乱与方氏宗族的自我调适功能 326

第二节 徽州宗族与近世前期江南社会的转型 331

一 传统社会转型与徽州宗族向其他市镇的迁徙 331

二 宗族势力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以徽州海商为例 338

第三节 徽州宗族与近世后期江南社会的变迁 358

一 咸丰、同治年间的战乱与宗族的重建 359

二 土地革命与徽州宗族的消亡 369

附录一 徽州望族之地域分布 384

附录二 徽州地域之宗族分布 413

附录三 《新安名族志》载各族进士统计表 423

后记 431

《徽州文化全书》后记 43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