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唐戏弄  下  新1版
唐戏弄  下  新1版

唐戏弄 下 新1版PDF电子书下载

艺术

  • 电子书积分:3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任半塘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532543773
  • 页数:1416 页
图书介绍:著名学者任半塘教授长期研究唐代文艺的成果之一。本书从辨体、剧录、脚色、伎艺、设备、演员等方面探讨中国古代戏剧在宋元之前尤其是在唐代的发展状况,具有开创性及较高的学术价值。这次新1版是为了满足学界的需求而重印的。
《唐戏弄 下 新1版》目录
标签:戏弄

第四章 脚色 775

一、概说 775

确切有表现者四组 775

近人说有奇正二派 775

明人误解处 775

王氏基本意识商榷(「最重要之脚色」脚色认为非脚色 非脚色认为脚色) 775

唐脚色之启发作用 775

二、生旦 780

生旦合论 780

其事均有於上古 780

其名均有於唐代旦 780

弄假妇人之意义(不止装旦 不仅「男为女服」 由此可验戏剧水准 众说商榷 与称旦并行不碍) 780

旦与妲(源於西汉胡妲 音义推测与胡妲实例 众说商榷) 780

徐释研讨(宗旨与方向是 资料之处理非 木笪与木笪人说 木大绝非旦 多结外国关系 少识汉唐情形 演员性别无关脚色 基础与成果难同时 以男演女,不算形式 古剧发展说明不易) 780

结语 780

生 780

生与末酸 780

生与厮 780

末厥之关系 780

五代以後问题 780

生是否见於宋剧 780

引戏是否为旦 780

三、末酸 810

入末念酸 810

末(意义 二重任务 众说商榷 「手执榼瓜」说辨 卫说嫌生造 徐释有六隔) 810

酸(主要意识由旦而兴 风醋与醋大 众说商榷) 810

四、参军苍鹘 820

概说 820

脚色之地位 820

由李商隐诗而定 820

参为主,鹘为辅 820

因李诗所生误解 820

近人破坏古剧脚色处 820

参鹘对立之作用 820

参鹘对立始於汉 820

完成咸淡,故二色不可分 820

实例说明 820

扮演内容无从限制 820

命名之意义 820

苍鹘出於俳辞 820

「苍头」说无一般性 820

参军桩颇似脚色 820

徐释七点难立 820

杨笺三说难立 820

众说商榷 820

戏内戏外之分(戏外之种种 唐宋脚色、关系混淆 宋参军色在戏外 「净」为「参军」促音说难立 宋初之净或扮老生 徐释说净与副净 王考青木史说之得失 「副参军」之说不应有 比较表 唐参军戏并无戏外指挥) 820

歌舞戏与科白戏之分合(分在根本,合在枝干参鹘与孤酸 生与净、丑与旦、不接近 生旦难为俳优 参军难兼净丑二色) 820

附录:杨氏释参鹘 徐氏辨促音 内藤辨参军色非净 820

五、痴大木大 849

概说 849

弄痴戏(北朝 唐 五代 宋以下) 849

青木氏「大木」说(打和鼓应用广泛 弄痴与杂扮大有别) 849

徐氏木大为旦说(中国之辞义肯定 外国之译音说渺茫) 849

「葫芦提」与「装呆」 849

脚色表 849

附录:托名「谢阿?」论角色 王氏青木氏脚色表略 孙氏痴大辨与木大解 849

第五章 伎艺 863

一、剧本 864

概说 864

编剧本、撰戏曲之事实 864

陆羽写参军戏本(事实 五点意义) 864

李昉等编周优人曲辞(内容推测 作用推测) 864

戏曲著录 864

非敦煌曲八首 864

敦煌曲十二首 864

近人意见 864

大曲存疑 864

敦煌卷子中有关剧本资料(斯二四四○·二成道经文体解 伯氏三卷中所谓「戏剧」或「剧本」) 864

「戏剧文体」 864

对剧本与戏剧之关系 864

与俳谐文章殊途 864

唐代表现(在一般诗内 在咏史诗内谐谑、轻薄、落调等 在歌行内 在赋内 在曲辞内—弄辞 在语内—俳语、险诨 「戏剧风」酝酿「戏剧文体」) 864

源与流(骚赋予话本剧本之影响 脚本最古之名义—戏象 宋代古文内之传奇体 明之传奇杂剧 唐代之承先与启後) 864

问题讨论 864

剧本有无之问题(五家意见 有唱本即有剧本 剧本存在之方式 何谓无剧本「不敢以死为戏」,故必有本 优谏是优戏之片段) 864

戏曲代言与叙述之问题(代言即戏剧文体之一 代言不始於元曲 杨名高笑林是否剧本) 864

附录:李商隐诗人讲唱体 陈陶大曲水调词 864

二、音乐 897

唐戏属於散乐 897

「野人之乐」 897

曰「散乐」,等於曰「戏弄」 897

散乐配合散妓 897

科白类戏亦属散乐散乐巡村 897

崔记关於散乐有佚文 897

散乐对观众最有地位 897

宫中散乐多女伎 897

殿庭散乐列最後 897

散乐之教习及人数 897

「河市乐」乃散乐 897

後世对散乐之误解 897

清乐胡乐之表现 897

清乐(不但乐未亡,且有戏 文康乐、凤归云二调) 897

胡乐(鼓架部与龟兹部之乐多合舞 胡部乐或西凉乐多合歌 何谓「鼓架部」 「鼓架」与「舞鼓」对立) 897

傀儡戏乐(清胡兼用 清乐与清音有别) 897

杂曲大曲之表现 897

实际用杂曲者多 897

诸家偏见与辨正 897

大曲为止步,杂曲为起步 897

唐戏如何用大曲尚待考 897

三、歌唱 916

演唱与扮唱 916

唐人悲歌与唐代悲剧 916

从立唱想像演唱 916

从清唱想像演唱 916

从讲唱想像演唱(唐讲唱种种 讲唱、演唱、兼重扮相) 916

歌舞合於一人之问题 916

歌楼格 916

四、舞蹈 925

唐戏舞蹈之三方面 925

唐说每寓戏於舞 925

歌舞戏有特殊力量 925

鼓架部之戏多用健舞 925

哑舞失辞,成为穿插 925

凤归云舞乃具体事例 925

钟馗舞流传至今 925

五、说白 932

歌舞戏决定於有说白 932

从讲唱想像戏白 932

说白之二要义 932

从讲吟想像戏白 932

戏内戏外须严别(戏白限於戏内 唐代戏外之致语 旄人奏散 唐代戏外之口号 宋明人对戏内戏外不分 近人对戏内戏外不分 宋戏白在戏、不在舞 宋以後戏外之语白) 932

说白种类(散说与道念 对白与自白) 932

附录:维摩诘经变文二种摘录 932

六、表演 945

一般要点(随歌唱而来 随说白而来 随舞蹈而来 重点所在—科 表演性最高者—旦 痴大与木大由表演产生 与百戏之表演有别 武打全属表演 猴戏最重表演 面具为表情之障碍) 945

面部表情 945

科泛、格范、窠段等 945

资料有待集中 945

七、化装 950

范围—装面 950

进度—适应戏剧发展 950

汉伎「伪作假形」 950

魏伎「更衣易貌」 950

舞装与戏装 950

唐戏十二例 950

象人说(扮人非扮兽 唐人之戏剧观) 950

假面说(指化装,不指面具 面具障碍表情) 950

问题讨论(不应滥指古剧用面具 古剧正旦仍化装 参军戏与化装) 950

第六章 设备 961

一、剧场 961

概说 961

四种娱乐场(歌场 变场 道场 戏场) 961

露天戏场(历史悠久 戏台曰乐棚) 961

室内戏场(总概念—定场屋 第一例—席前 第二例—舞榭 设—设厅 酺—观酺 第三例—舞筵、锦筵等 第四例—戏台露天 第五例—看座在庭中) 961

戏台设备(幕 地衣 帘 上下场门问题) 961

观众席次(伫立情形 棚座 宴席) 961

宋代剧场参考(成都赛戏情形 砌台 露台) 961

结语 961

唐代剧场与戏台补说(酺设 全场 舞台 狻猊镇角 南唐戏台形象 看棚 出) 961

二、服饰 985

由舞服到戏服 985

易服与古装 985

以画喻戏 985

歌舞戏服饰 985

科白戏服饰(朝服、士服、罪服、戏服实例说明 苍鹘情形 女优妆东说) 985

头饰(五代冠冕 庄宗巾里二十品与戏剧内容 晚唐银线捻带) 985

三、道具 995

常例与特例 995

戏内与戏外之别 995

木简 995

竹竿子 995

竹马问题 995

武戏器仗 995

布景(汉戏所有 南齐天台山伎 五代水纹地衣 明人及近人意见) 995

附录:竹竿子图说 闽南竹马戏情形 995

第七章 演员 1003

一、概说 1003

优笑、优谏与优戏 1003

杂记、附记与专记 1003

著录标准 1003

两点说明(封建意识压抑艺人太甚 史料阙失,追记不易) 1003

二、非优伶之演员 1007

非优伶演员自古有之 1007

存在非优伶演员之意义 1007

帝王四人 1007

臣僚三人 1007

纨绔 1007

军卒 1007

和尚一人 1007

优伶非优伶间一人—陆羽 1007

附录:陆羽自传 1007

三、优伶名位与生活 1021

称谓 1021

二十一条二十五名 1021

? 1021

地位 1021

宫廷伶官(弄人 英杰 本色官 初唐颇以为贱 盛唐中唐授赐渐滥 晚唐最盛 後唐之出位与乱 後唐在伎艺上之地位 进展与障碍相矛盾) 1021

民间艺人(伶党可慕 伶正不凡 伶正之师受推重 盛唐民间戏剧水准) 1021

生活 1021

优名 1021

服装 1021

四、女优 1038

女优之始与盛 1038

从女乐到女优 1038

女优证明盛唐有宫戏 1038

合班、合演、搭班、定戏 1038

色艺并重 1038

周说商榷 1038

女优之遭遇 1038

五、初盛中唐优伶 1046

初唐(男女优五人 初唐之不列者) 1046

盛唐(女优三人 男优六人 盛唐之不列者) 1046

中唐(男优六人 女优二人 中唐之俟考者) 1046

六、晚唐优伶 1054

概说 1054

文宗朝五人 1054

武宗朝四人 1054

宜宗朝四人 1054

懿宗朝六人 1054

僖宗朝七人 1054

昭宗朝十三人 1054

七、五代优伶 1060

概说 1060

吴二人 1060

後唐九人 1060

前蜀一人 1060

後蜀六人 1060

南汉一人 1060

後汉一人 1060

後周一人 1060

南唐五人 1060

本章结束 1060

第八章 杂考 1067

一、唐诗与唐戏 1067

概说 1067

戏见於诗—十六例 1067

诗见於戏—戏曲 1067

诗体之关系 1067

一般蔽障 1067

周史商榷(普通文辞非戏曲 唐戏曲不限於齐言 「词曲」二字古今义 诗可合曲,便是歌辞 诗入戏曲概况 结说—声诗促进戏剧 附说—唐曲不唱反切阴阳) 1067

诗义之关系 1067

讽刺戏、讽喻诗同时 1067

附表 1067

白氏诗义 1067

剧旨与诗义详较 1067

文艺史上之盛况 1067

剧人处境尤艰 1067

诗篇化为曲辞问题 1067

新乐府非直接歌辞 1067

陈氏说商榷 1067

唐赋与唐戏 1067

二、唐传奇与唐戏 1081

概说(旧说疏略 与梵剧关系渺茫 唐稗与戏本接近处 唐稗予後世戏剧影响 唐稗予当时戏剧影响) 1081

特例—嵩岳嫁女(剧本之重要成分悉备 原文节略 歌—对唱与散唱 祝辞—近於说白 诗—介於唱白之间 科 白 情节与场面 唐代之总会仙倡) 1081

选例(九例表 七要点) 1081

比较研究(本事八曲 故事诗十七首 比较表) 1081

结说 1081

三、唐变文与唐戏 1100

概说 1100

两伎时代之先後(戏剧绝不出於讲唱 我国产生讲唱由於自发) 1100

两伎关系之保留(唐变尚参未见 唐戏存说详於唐变 对唐变之认识犹浅) 1100

脚本形式之比拟(第一点—唱白分清失名变文整理 第二点—表示演员上下场 第三点—唱辞之前具说明) 1100

题材情节之比拟(历史剧不拘守史实 时事剧用实事真名) 1100

戏剧文体之比拟(正面之例—孟姜女 反面之例—捉季布) 1100

周史商榷 1100

四、梨园考 1111

概说 1111

实名一、虚名三 1111

主业、副业均不在戏 1111

沿讹情形 1111

宋明人说—梨园乐 1111

清人说—梨园子弟 1111

近人说(借用 与教坊不分 於戏剧无建树) 1111

禁苑梨园 1111

地点—芳林门外 1111

作用—按乐、大合乐等 1111

宫内梨园 1111

男女两部总说(「弟子」含义 彼此异同 来源 性质) 1111

男弟子(梨园法部与小部音声 执掌 地点 结局 晚唐情形) 1111

女弟子(宜春北院 梨花园 内人与内弟子 兼尚歌舞 应用上与教坊混称) 1111

太常梨园—别教院 1111

供奉新曲 1111

地位较低 1111

成立时期 1111

梨园新院—东都所有 1111

俗乐部 1111

地点 1111

人数 1111

乐官院 1111

总表 1111

余说 1111

唐代伎乐之四机构 1111

乐营 1111

梨园考补 1111

清代碑文中之资料 1111

清孙星衍之记载 1111

近人李尤白之考论 1111

五、附会玄宗庄宗诸说 1138

概说 1138

「报本追远」之潜意识 1138

本节宗旨 1138

一般附会所及 1138

魏徵 1138

冯道 1138

雷海青 1138

附会玄宗说 1138

梨园祖师(祀先说 明戏神—清源师 总祖师与分祖师 循乐曲以立说 躬亲扮演说) 1138

老郎神 1138

亲教歌舞 1138

充丑角 1138

净角之帽由来 1138

以磨?鉴说作结 1138

附会庄宗说 1138

老郎神 1138

充丑角 1138

执榼瓜由来 1138

脚色名目由来 1138

优服红鞋饰带由来 1138

补说 1138

以老郎神指玄宗 1138

相公庙内祀雷海青 1138

老郎神指庄宗 1138

其他附会 1138

附载 1153

一、唐优语 三十六则 1153

剖心以明 1153

冷热相激 1153

怕妇大好 1153

内财吉 1153

泰山之力 1153

阿姑阿妹 1153

丞相善马经 1153

口眼俱饱 1153

一转入流 1153

赐绯毛鱼袋 1153

?帝 1153

自家儿得人怜 1153

猢狲似文树 1153

有耳道 1153

奉敕竖金鸡 1153

出手不得 1153

阿与我死也 1153

未奏即知 1153

桔棒打不出 1153

三郎郎当 1153

禄命俱尽 1153

见屈原 1153

鸡大好 1153

阿婆舞 1153

大人两个 1153

陛下落第 1153

最药王菩萨 1153

位乖燮理 1153

内逼光访 1153

卖麸炭 1153

驴患头旋恶心 1153

禁月明 1153

五百年始生 1153

一年生一个 1153

何处得此膏药 1153

面孔似和尚 1153

二、五代优语 二十二则 1176

纵民稼穑 1176

李天下 1176

毋纵儿女啮人 1176

同无光 1176

鼻孔大眼睛深 1176

冷飞白 1176

一觉抵三觉 1176

咏橘 1176

圣瑠璃 1176

阿爷爱作诗 1176

雨惧税 1176

柳条结絮鹅双生 1176

南朝天子爱风流 1176

大殷平天冠 1176

绐署 1176

钓龙 1176

牛老 1176

止哭儿 1176

皖公山色 1176

迎佛送如来 1176

一枝高 1176

生死厄於陈 1176

三、关於黄幡绰之传说 十三则 1191

匡谏 1191

解纷 1191

讽杨妃 1191

梦引钟馗 1191

书霓裳谱 1191

求作白打使 1191

绰墩 1191

遗艺民间 1191

面滑稽 1191

笑林优名 1191

明皇捧首 1191

磨鏖鉴 1191

四、唐戏百问 一百零三则 1200

一般资料十一问 1200

重要资料四问 1200

体裁五问 1200

内容四问 1200

曲调本事八问 1200

服饰名目七问 1200

术语专词二十一问 1200

名物制度史实廿五问 1200

假说四问 1200

辽宋关系八问 1200

外国关系六问 1200

补说 1211

一、戏礼——周代蜡祭 1211

概说一 1211

八蜡百种万物二 1211

尸三 1211

活动四 1211

由「迎」到「角斗」五 1211

乐歌六 1211

舞踏七 1211

服装八 1211

用具九 1211

祝辞客告十 1211

致鹿、女十一 1211

戏礼三义十二 1211

从狂欢证戏礼十三 1211

戏礼与戏剧间之发展十四 1211

汉代情况十五 1211

晋代情况十六 1211

北周情况十七 1211

隋代情况十八 1211

唐代情况十九 1211

二、萧衍李白上云乐之体和用 1250

(甲)戏之形成与演出 1250

(乙)故事和唱辞 1250

(丙)思想问题 1250

(丁)起何作用 1250

三、孟郊列仙文究竟是什麽文 1273

(一)总说 1273

(二)四辞之总名 1273

(三)四辞所托故事 1273

(四)四辞假说 1273

(五)第五种假说 1273

(六)旁证五条 1273

(七)「列仙」与「会仙」 1273

(八)假说在理论上之抵触 1273

(九)刘知几不知有戏 1273

四、李商隐俳谐诗指实 1288

(一)关键在诗题「俳谐」 1288

(二)误解种种 1288

(三)古谊六则不洽 1288

(四)禹仓说可用 1288

五、明张宁咏唐人勾阑图诗解释及辨正 1292

(一)张宁诗 1292

(二)蒋星煜之诠释及应辨正处 1292

有关张诗内容之十一点 1292

对张为人先信後疑,深文周内 1292

对西凉伎则厚今薄古 1292

对张诗内「新戏」二字含义不必歪曲 1292

「勾阑」确指阑干 1292

对张诗内曰「散末」不必察察为明 1292

蒋氏提出「行政人员」,不了解 1292

唐有「朗当」著录,不应蹈空 1292

对「散末」义截搭太远 1292

蒋氏最後承认伎有说白,但仍有骑墙之嫌 1292

画出生旦净末四色同台,并无不可,蒋指张诗所咏限於参军戏非常不妥 1292

蒋又攀张诗「锦绣」二字为「锦筵」,因误指为地毯 1292

六、说踏谣娘 1300

七、辽兴宗后妃演戏 1302

戏剧史内应补入辽戏 1302

辽宫廷、民间均重视杂剧 1302

辽有乡土艺术 1302

王国维轻视辽戏,不合 1302

辽戏受南唐影响 1302

辽有「散乐」,由晋来 1302

辽大典进杂剧,同北宋 1302

辽伶「有作衣冠者」,乃戏内化装 1302

辽宫伶人有赵堆一、高长命、罗衣轻 1302

称「伶人」,乃优伶,非乐工 1302

罗衣轻曾作优谏 1302

辽后妃曾入戏,乃珍闻 1302

兴宗与伶工结为兄弟 1302

伶官在家演杂剧,即杂剧已入民间 1302

八、戏弄衡源 1307

(甲)「戏」「弄」等字古义 1307

「戏」字有四义:谑、舞、歌、角力 1307

「戏」「剧」二义相承 1307

「戏」「弄」二字互训 1307

(乙)「弄」义补例 1307

语弄 1307

谈谐戏弄 1307

弄戏 1307

(丙)「戏弄」之词性问题及其他 1307

周贻白提四问题 1307

春渚纪闻称「戏剧」 1307

「戏」「弄」二字互训 1307

九、「戏剧风」说补例 八则 1322

「皇后阿奢」 1322

靴带系钱 1322

旋笏神舞 1322

彩?设奇 1322

庭前学薛 1322

厅次仿裴 1322

假僧假圣 1322

姬房乞食 1322

十、钵头戏补说 1327

(甲)「钵头」、「拨头」俱非「拔头」 1327

(乙)日本拔头舞与我钵头戏辨异 1327

十一、参军戏补说 1332

杨荫深论滑稽有二蔽 1332

杨氏论「活孙叔敖」之得失 1332

杨氏误认「许胡克伐」近滑稽戏 1332

杨氏论三国时「说肥瘦」,未中 1332

从苍鹘之鸟形求义,未中 1332

乔与诨对立,不能集於一身 1332

对「元祐钱」故事议论明通 1332

十二、傀儡戏补说 1336

(甲)汉初即有傀儡戏 1336

(乙)我傀儡戏不必出於印度 1336

(丙)唐已有杖头傀儡说尚无徵 1336

(丁)推测唐傀儡中,已有「孙武子教女兵」 1336

(戊)憨郭郎不演郭华卖胭脂 1336

十三、补说拾遗 1342

(甲)补「去蔽」一则 1342

(乙)补「沿革」十一则 1342

(一)元剧「问相思」沿於唐 1342

(二)元女优坐排场沿於唐 1342

(三)元明剧中之捷?沿於唐 1342

(四)元路歧戏班由家属组成沿於唐 1342

(五)元戏台悬横额沿於唐 1342

(六)脚色当场更衣,有人遮掩,沿於唐 1342

(七)清代表仪演戏沿於唐 1342

(八)明小曲中「怨、病、哭」「嫁、走、死」等体格或亦沿於唐 1342

(九)近代闽南「法事戏」沿於唐 1342

(十)近代点戏制度沿於唐 1342

(十一)明剧扮演近事沿於唐 1342

後记 1355

续後记 1359

索引 136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