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内蒙古通史纲要
内蒙古通史纲要

内蒙古通史纲要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2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郝维民,齐木德道尔吉主编;张久和等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010056161
  • 页数:807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国内第一部简明内蒙古通史,填补了内蒙古地区史研究的空白。它是在继承以往对蒙古史、北方民族史研究的基础上,挖掘新资料,拓展新领域,通过新的研究,有所发现,有所发展。本书全面系统地叙述了从远古到20世纪末内蒙古地区这片土地上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出现的重要历史人物、发生的重大自然人文的历史变迁。本书还单列一编全面总结了内蒙古地区的生态环境演变与生态文明的发展。本书的出版,对于推动我国北方地区史、完善中国史乃至世界史研究,对于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
《内蒙古通史纲要》目录

第一章 史前的内蒙古地区 3

第一节 旧石器时代 3

第一编 远古至唐代的内蒙古地区 3

第二节 新石器时代 6

第六编 民国时期的内蒙古(1912.1—1949. 10

第三节 青铜器时代 11

第七编 社会主义时期的内蒙古自治区(1949.10—2000. 12

第二章 公元前21世纪至3世纪初的内蒙古地区 16

第一节 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内蒙古地区的游牧民族 16

第二节 战国燕、赵、秦三国对内蒙古地区的经略和管辖 19

第三节 公元前3世纪初至公元3世纪初内蒙古地区的诸游牧民族 24

第四节 秦汉王朝对内蒙古地区的统治 35

第三章 3世纪初至6世纪末的内蒙古地区 48

第一节 3世纪初至6世纪末内蒙古地区各民族及其政权 48

第二节 3世纪初至6世纪末内蒙古地区新出现的各民族 54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政权对内蒙古部分地区的统治 60

第四章 6世纪末至10世纪初的内蒙古地区 64

第一节 6世纪末至10世纪初内蒙古地区的北方游牧民族 64

第二节 隋唐王朝对内蒙古地区的统治 74

第五章 10世纪前北方诸游牧民族的社会、经济和文化 84

第一节 10世纪前北方诸游牧民族的社会 84

第二节 10世纪前北方诸游牧民族的经济 87

第三节 10世纪前北方诸游牧民族的文化 89

主要参考文献 94

第一章 公元10世纪的北方地区 99

第一节 公元10世纪初北方的局势及契丹政权的建立 99

第二编 辽西夏金时期的内蒙古地区 99

第二节 中原人口向北方的流动与迁徙 102

第三节 10世纪前期北方草原与中原的联系 105

第二章 辽代中晚期的政治局面 109

第一节 辽宋的军事对抗与内蒙古地区的发展 109

第二节 辽朝在蒙古高原统治的加强 112

第三节 辽朝晚期北方政治局面的发展 115

第三章 金朝初期对漠南地区的经营 119

第一节 金朝的建立及辽朝的灭亡 119

第二节 金朝在北方地区的统治体系 122

第三节 金朝统治重心的逐渐南移 126

第一节 金朝中期的民族统治政策 129

第四章 金朝中晚期的政治局面 129

第二节 金朝对各族人民的经济统治 132

第三节 金朝晚期的北方政局 136

第五章 西夏在今内蒙古西部的统治 142

第一节 辽代时期西夏在今内蒙古西部的统治 142

第二节 金夏交界的内蒙古西部地区 145

第三节 西夏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147

第六章 辽西夏金时期内蒙古地区的社会、经济和文化 149

第一节 社会 149

第二节 经济 155

第三节 文化 159

第七章 辽金时期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167

第一节 辽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167

第二节 金朝时期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171

主要参考文献 175

第三编 蒙古帝国和元朝时期的内蒙古地区 179

第一节 蒙古民族的兴起 179

第一章 大蒙古国的建立及其对内蒙古地区的统治 179

第二节 大蒙古国的建立及其基本制度 185

第三节 大蒙古国征服金、夏统治下的内蒙古地区 188

第四节 大蒙古国时期的内蒙古地区 190

第二章 元朝时期内蒙古地区的行政建制与诸王投下的领地 194

第一节 元朝内蒙古地方行政体制的确立 194

第二节 中书省直属的上都路与兴和路 199

第三节 中书省河东山西道宣慰司所辖各县与汪古部的领地 201

第四节 中书省所辖弘吉剌部领地应昌路和全宁路 203

第五节 辽阳行省所辖各路与诸王投下领地 205

第六节 陕西、甘肃行省所辖各路 208

第七节 岭北行省所辖东道诸王的领地及诸王投下领地的管理 209

第一节 元代内蒙古地区的畜牧业 213

第三章 元朝时期内蒙古地区的经济 213

第二节 元代内蒙古地区的农业 218

第三节 元代内蒙古地区的手工业、商业 221

第四节 元代内蒙古地区的城镇 224

第五节 元代内蒙古地区的交通运输 230

第四章 元朝时期内蒙古地区的政局 235

第一节 两都制度与元上都的政治生活 235

第二节 忽必烈与阿里不哥内战争位 238

第三节 南坡之变 241

第四节 两都之战与明文之争 244

第五节 元末农民军在内蒙古地区的活动 246

第六节 元朝末年内蒙古地区的政治局势 251

第五章 元代内蒙古地区的文化教育与宗教 254

第一节 元代内蒙古地区的文化 254

第二节 元代内蒙古地区的教育与科举 261

第三节 元代内蒙古地区的宗教 262

主要参考文献 265

第一章 元廷北迁与北元初期的内蒙古地区 269

第一节 北元、明朝对漠南地区的争夺 269

第四编 明代的内蒙古地区 269

第二节 “宣光中兴”与北元政权的稳定 271

第三节 北元汗廷的衰落与蒙古的分裂 273

第二章 15世纪初期的蒙古——内战与短暂的统一 277

第一节 东西蒙古两大集团的形成及其起源 277

第二节 东西蒙古的内战 283

第三节 明初对蒙古的政策 286

第四节 14世纪末15世纪初东蒙古部众的分布及其在内蒙古地区的活动 291

第三章 15世纪中叶的内蒙古——从短暂统一到“黑暗时代” 298

第一节 脱脱不花与脱欢、也先统治下的蒙古 298

第二节 东蒙古的内乱 302

第三节 蒙古大汗属部住牧漠南西部 304

第四章 达延汗与异姓贵族的斗争及其对东蒙古封建秩序的调整 307

第一节 黄金家族的复兴与达延汗即位 307

第二节 达延汗与异姓封建主的斗争分封诸子 309

第五章 16世纪中后期的东蒙古各部及其变迁 316

第一节 黄金家族后裔对东蒙古部众的最后征服 316

第二节 达延汗后裔所属左翼蒙古各部及其变迁 318

第三节 达延汗后裔统治下的东蒙古右翼三万户及其变迁 322

第四节 往流诸部及其变迁 326

第六章 俺答汗的事业 330

第一节 俺答称汗及其对外扩张 330

第二节 右翼蒙古与明朝的关系 332

第三节 板升的出现和库库和屯城的建造 334

第四节 藏传佛教格鲁派的传入及其影响 336

第七章 漠南蒙古各部投附爱新国 338

第一节 科尔沁部与爱新国 338

第二节 内喀尔喀五部与爱新国 342

第三节 喀喇沁万户与爱新国 344

第四节 阿鲁蒙古与爱新国 346

第五节 察罕儿部与右翼蒙古投附爱新国 348

主要参考文献 352

第五编 清代的内蒙古 357

第一章 内蒙古与清朝统一全国的战争 357

第一节 清朝在内蒙古统治的确立 357

第二节 漠南蒙古札萨克旗与蒙古八旗的建立 359

第三节 内蒙古各部族对清朝统治的反抗 363

第四节 内蒙古各部族在清朝统一全国战争中的贡献 368

第五节 内蒙古新的民族分布格局 371

第二章 清统治蒙古的基本政策与内蒙古多元政治体制的形成 379

第一节 清统治蒙古的基本政策 379

第二节 外藩蒙古的盟旗制度 382

第三节 内属蒙古以及八旗蒙古 385

第四节 将军都统与驻防八旗 387

第五节 府厅州县的设立与旗县并存局面的形成 388

第三章 清前期内蒙古的社会结构与经济多元化趋向 393

第一节 社会组织与阶级结构 393

第二节 经济的发展与多元化趋向 395

第三节 农村的形成与城镇的出现 402

第四节 驿站、道路与交通 405

第四章 晚清内乱外患对内蒙古的冲击和影响 408

第一节 十九世纪下半叶的内外战争与内蒙古 408

第二节 外国势力的侵略和渗透 412

第三节 各族人民的反侵略反压迫斗争 418

第五章 清末新政改制在内蒙古 425

第一节 放垦蒙地 425

第二节 蒙古族各阶层的反垦斗争 429

第三节 强化统治、转变治蒙政策 433

第六章 清末内蒙古经济文化的演变 437

第一节 农业区的扩大与畜牧业的衰颓 437

第二节 商业贸易与城镇的发展 440

第三节 工矿企业与交通邮电 442

第四节 新型文化教育事业的出现 446

第五节 民族民主觉醒与同盟会革命活动 448

第七章 清代内蒙古的宗教、文化与习俗 453

第一节 清代内蒙古地区的宗教 453

第二节 清代内蒙古地区的文化 455

第三节 清代内蒙古地区的教育 459

第四节 清代内蒙古地区的风俗习惯 462

主要参考文献 466

第一章 北洋政府建立后的内蒙古政局 471

第一节 辛亥革命在内蒙古的反响 471

第二节 外蒙古“独立”与内蒙古的动乱 473

第三节 日本侵略势力支持的内蒙古“独立”运动 477

第四节 北洋军阀对内蒙古的统治 478

第五节 各族人民反抗军阀和封建王公的斗争 481

第六节 内蒙古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483

第二章 二十世纪30年代前后内蒙古的政治局势 490

第一节 国民党政府对蒙政策及其措施 490

第二节 内蒙古高度自治运动 494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内蒙古革命斗争 498

第四节 蒙古民族的解放斗争 499

第三章 日本殖民统治时期的内蒙古 503

第一节 伪满洲国统治下的内蒙古东部地区 503

第二节 伪蒙疆政权统治下的内蒙古西部地区 505

第三节 内蒙古东部地区的抗日救亡斗争 507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斗争 511

第五节 国民党在内蒙古西部地区的统治及其抗日斗争 517

第六节 日本在内蒙古的殖民统治彻底崩溃 521

第一节 抗战胜利后的内蒙古 526

第四章 战后内蒙古局势与内蒙古全境的解放 526

第二节 内蒙古自治运动 530

第三节 内蒙古解放区的自卫战争 534

第四节 内蒙古自治政府及其施政 536

第五节 国统区的蒙古自治运动 539

第六节 内蒙古全境的解放 542

第五章 民国时期内蒙古的社会经济与文化 545

第一节 社会变迁 545

第二节 经济 548

第三节 文化教育事业 554

主要参考文献 563

第一章 社会经济的变革 567

第一节 人民民主专政建设 567

第二节 实行社会民主改革 570

第三节 恢复国民经济 572

第四节 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575

第五节 实现统一的民族区域自治 578

第六节 经济文化长足发展 581

第二章 社会经济在曲折中发展 584

第一节 整风反右和各项政治运动 584

第二节 在曲折中探索前进 587

第三节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593

第四节 民族宗教事务与统战工作 596

第五节 社会经济的复苏与发展 601

第三章 “文化大革命”浩劫中的内蒙古 604

第一节 从前门饭店会议到全区动乱 604

第二节 全面夺权和挖肃清队 606

第三节 从全面军管到“四人帮”覆灭 612

第四节 民族政策遭受破坏 617

第五节 社会经济的严重破坏 619

第一节 清算“四人帮” 落实各项政策 623

第四章 拨乱反正 开启新时期 623

第二节 落实民族政策 加强民族工作 627

第三节 发展统一战线 631

第四节 民主与法制建设 633

第五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636

第五章 改革开放 走向繁荣 639

第一节 经济建设方针与发展战略 639

第二节 经济体制改革 644

第三节 政治体制改革 650

第四节 对外开放 652

第五节 少数民族事业的发展 654

第六节 经济发展 社会巨变 659

主要参考文献 665

第一章 内蒙古地质时期的环境演变与特征 669

第一节 地质历史过程中内蒙古的环境格局 669

第八编 内蒙古地区生态环境演变与生态文明的发展 669

第二节 内蒙古地貌单元的形成和环境特征 676

第三节 内蒙古的气候环境 680

第四节 土地类型及其生态环境的变异 682

第五节 内蒙古自然地带的形成 686

第二章 内蒙古地区生态系统的演变 690

第一节 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的形成与演化 690

第二节 温带荒漠生态系统的形成与演化 695

第三节 山地森林—灌丛—草甸复合生态系统 701

第四节 低湿地草甸、沼泽、灌丛、河滩林与盐生群落生态系统 705

第五节 植物类群的多样性分析 708

第三章 内蒙古畜牧业发展与农牧交错带形成的生态环境 720

第一节 畜牧业之前的渔猎生产 720

第二节 草原是游牧畜牧业的“摇篮” 722

第三节 放牧畜牧业的形成与早期发展 724

第四节 中世纪的草原畜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 727

第五节 明代的畜牧业与生态环境 733

第六节 明代农耕业及其生态环境 737

第七节 清代牧业政策与畜牧业的发展 739

第八节 清代的经济与社会变迁对农牧业的影响 741

第九节 垦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747

第四章 内蒙古的自然灾害及其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752

第一节 内蒙古的自然灾害体系 752

第二节 内蒙古自然灾害的历史演变 756

第三节 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与发生规律 759

第四节 内蒙古地区自然灾害的成因 762

第五节 自然灾害对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影响 767

第五章 内蒙古的生态文明传统与生态科学 773

第一节 内蒙古的民族生态文明与朴素的生态观念 773

第二节 十七世纪至二十世纪中叶内蒙古地区的生态地理考察 777

第三节 内蒙古自治区建立以来生态科学的发展 789

主要参考文献 80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