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心理学导引
心理学导引

心理学导引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郭永玉,王伟主编
  • 出 版 社: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562234914
  • 页数:362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心理学入门教科书,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心理学的基本责任知识,语言生动活泼。
《心理学导引》目录

第一章 心理学概观 1

第一节 什么是心理学 2

一、心理学的性质 2

二、心理学的目标 5

第二节 心理学的方法 6

一、科学方法的基本概念和程序 6

二、主要的研究方法 8

第三节 心理学的历史 14

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14

二、现代心理学的派别 15

三、当代心理学的取向 20

一、心理学家的工作领域 22

第四节 心理学专业 22

二、心理学的分支 23

三、心理学界的女性 25

第二章 心理的生物学基础 27

第一节 神经系统与行为 28

一、神经元 28

二、神经系统的结构 30

第二节 大脑皮层 34

一、大脑皮层的结构与分区 34

二、大脑两半球功能差异 37

三、大脑的潜能 38

四、大脑皮层机能活动的特点和规律 41

第三节 内分泌系统 41

一、垂体腺 42

二、甲状腺 43

三、副甲状腺 43

四、肾上腺 43

五、性腺 44

六、胰腺 44

第四节 行为的遗传学基础 44

一、基因和染色体 45

二、染色体异常 46

三、行为遗传学研究 47

第三章 动机 51

第一节 动机的概述 52

一、动机的涵义及功能 52

二、需要、驱力与动机 53

三、动机强度和工作效率 54

四、动机的分类 55

第二节 生理性动机 55

一、饥饿动机 56

二、性动机 59

三、母性动机 62

四、刺激寻求的动机 63

第三节 社会性动机 65

一、交往动机 65

二、成就动机 67

第四节 动机理论 73

一、本能论 73

二、认知论 75

三、社会学习论 77

四、需要层次与自我实现论 78

第四章 学习 81

第一节 学习的概述 81

一、学习的定义 82

二、学习的分类 83

三、学习的意义 86

第二节 经典条件作用 86

一、巴甫洛夫的发现 87

二、经典条件作用的原理 87

三、经典条件作用的应用 91

第三节 操作条件作用 93

一、桑代克的效果律 93

二、操作条件作用的研究 94

三、操作条件作用的现象 96

四、操作行为的结果:强化与惩罚 97

第四节 学习的认知观点 102

一、顿悟学习 102

二、潜在学习 103

三、观察学习 104

第五章 认知过程 110

第一节 感觉 111

一、感觉的解释 111

二、心理物理学 112

三、基本感觉现象 116

四、几种主要感觉 117

一、知觉的解释 122

第二节 知觉 122

二、知觉的特性 124

三、几种主要知觉 128

第三节 记忆 134

一、记忆概述 134

二、感觉记忆 135

三、短时记忆 136

四、长时记忆 138

第四节 思维 141

一、思维的分类 141

二、概念 142

三、推理 144

四、问题解决 146

第六章 情绪、压力与适应 151

第一节 情绪 152

一、什么是情绪 152

二、情绪的表达 154

三、情绪的理论 157

第二节 生活压力 162

一、什么是生活压力 162

二、生活压力的来源 163

三、生活压力下的生理反应:一般适应综合症 168

第三节 生活压力的应对 169

一、什么是应对 169

二、压力的调节变量 171

三、应对压力的主要心理学方法 175

一、意识的界说 179

第一节 意识及其状态与层面 179

第七章 意识 179

二、意识的状态与层面 180

第二节 睡眠与梦 182

一、人类的睡眠 182

二、梦 185

三、睡眠障碍 190

第三节 意识的特殊表现形式 193

一、催眠 193

二、静修与超觉静修 197

三、药物对意识状态改变的作用 198

第一节 智力与智力理论 205

一、智力的含义 205

第八章 智力与创造力 205

二、智力理论 206

第二节 智力测验 212

一、智力测验的产生 212

二、目前常用的智力测验 213

第三节 智力的差异性 217

一、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 217

二、智力发展的个体差异 218

三、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 221

第四节 创造力及其培养 224

一、创造力的内涵 225

二、创造力与人格 227

三、创造力与智力 228

四、创造力的培养 228

五、创造力的测量 231

第九章 人格 235

第一节 人格及其类型和特质 236

一、人格的界说 236

二、人格类型 237

三、人格特质 238

第二节 人格的形成 242

一、遗传的作用 242

二、环境的作用 245

第三节 人格理论 249

一、精神分析理论 249

二、行为主义 253

三、人本主义 255

四、认知与社会认知理论 258

第四节 人格测验 261

一、自陈式测验 261

二、投射测验 265

第十章 人生全程的发展 267

第一节 发展的基本概念 268

一、发展的概念和基本主题 268

二、发展的研究方法 271

三、毕生发展观 272

第二节 婴幼儿期的发展 273

一、生理发展 273

二、认知发展 274

三、社会性发展 279

二、认知发展 282

第三节 儿童期的发展 282

一、生理发展 282

三、社会性发展 283

四、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 285

第四节 青少年期的发展 286

一、生理发展 286

二、认知发展 287

三、社会性发展 288

第五节 成年期的发展 291

一、生理发展 291

二、认知发展 292

三、社会性发展 293

第一节心理异常的标准和分类 296

第十一章心理异常与心理治疗 296

一、心理异常的标准 297

二、心理异常的分类 298

三、心理异常的形成原因 301

第二节 心理异常的常见类型及其心理成因 301

一、焦虑障碍 302

二、分裂性障碍 304

三、心因性身体障碍 305

四、情绪障碍 306

五、精神分裂症 307

六、性心理障碍 309

七、人格障碍 310

一、精神分析疗法 311

第三节 心理治疗 311

二、行为疗法 312

三、理性情绪疗法 314

四、来访者中心疗法 316

第十二章 社会情境中的人 319

第一节 自我与态度 320

一、自我 320

二、态度及其形成 322

三、态度的改变 323

第二节 社会知觉与归因 324

一、印象形成 325

二、社会知觉中的几种效应 326

三、归因与归因偏向 327

一、言语沟通 329

第三节 人际沟通与人际吸引 329

二、非言语沟通 330

三、人际吸引 332

四、亲密关系 334

第四节 社会影响 335

一、社会助长与社会浪费 336

二、从众与服从 336

三、助人与攻击 338

第五节 文化心理学 340

一、心理学对文化的关注 340

二、研究领域 343

三、中国人的可能贡献 345

参考文献 34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