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病理生理学  八年制/配增值
病理生理学  八年制/配增值

病理生理学 八年制/配增值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建枝,钱睿哲主编;贾玉杰,王学江,高钰琪副主编;于艳秋等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117205023
  • 页数:454 页
图书介绍:在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和长学制临床医学专业规划教材编写委员会的组织指导下,经全体编写人员的共同努力,《病理生理学》长学制规划教材第3版出版发行。以继续贯彻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和适用性为前提,通过广泛征求用书教师的意见和编委会的认真讨论,我们对教材进行了如下调整:①全书分三篇,即绪论和疾病概论、疾病的基本病理过程和器官系统功能障碍。其中,“基本病理过程篇”从基因、细胞到复杂体系功能紊乱循序渐进地展现在不同疾病状态下可能同时出现的、成套的并各具特征的病理改变。②结合长学制学生基础知识更扎实、自学能力更强、培养目标更高,增加了一些疾病研究的发展史,使相关结论有据可查;增加了发病机制和防治研究的最新理论和技术进展。③注重基础与临床结合,在“基本病理过程”的每一章中均增加了一节,讲述“与相关疾病”的关系,如“酸碱平衡紊乱与相关疾病”等等;还在每一章增加了相关病例讨论。④为完善病理生理学课程体系、减少与其它教材重复,以“糖代谢紊乱”和“脂代谢紊乱”替代“代谢综合征”;增加了“炎症”;删除了“组学与疾病”、“肿瘤”、“胃肠功能障碍”;精简了“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凋亡”、“细胞
《病理生理学 八年制/配增值》目录

绪论 1

第一节 病理生理学的性质、任务及特点 1

第二节 病理生理学的发展简史和未来趋势 1

一、发展简史 1

二、未来趋势 2

第三节 病理生理学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 2

一、理论课主要教学内容 2

二、实验课的特点 3

三、学习方法 4

第一章 疾病概论 6

第一节 疾病的相关概念 6

一、疾病 6

二、健康 6

三、亚健康 6

四、老化或衰老 7

第二节 病因学 7

一、疾病发生的原因 7

二、疾病发生的条件 9

三、疾病发生的诱因 10

四、危险因素 10

第三节 发病学 10

一、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10

二、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 12

第四节 疾病的转归 14

一、康复 14

二、死亡 15

第二章 基因功能紊乱 17

第一节 染色体畸变 17

一、染色体结构的改变 17

二、染色体数目的改变 20

第二节 基因突变 22

一、基因突变的概念 22

二、基因突变的分类 22

三、基因突变的分子机制 23

四、基因突变与相关疾病 28

第三节 基因组不稳定性 32

一、基因组不稳定性的表现形式 32

二、基因组不稳定性诱发因素 33

三、基因组不稳定性与相关疾病 33

第四节 基因表达异常 34

一、基因的表达调控异常与相关疾病 34

二、表观遗传学修饰异常与相关疾病 38

三、非编码RNA调控异常与相关疾病 40

第三章 细胞功能紊乱 47

第一节 细胞增殖异常与疾病 47

一、细胞周期的概念 47

二、细胞周期的分子调控机制 48

三、细胞增殖及其生长因子对增殖的影响 50

四、细胞异常增殖与疾病 51

第二节 细胞分化异常与疾病 52

一、细胞分化及其特征 52

二、细胞分化的调控及其机制 52

三、细胞分化的调控异常与疾病 54

第三节 细胞死亡与疾病 54

一、细胞死亡形式 54

二、细胞凋亡的形态学与生物化学特征 55

三、细胞凋亡的生物学过程及其调节机制 57

四、细胞凋亡与疾病的关系及在疾病防治中的意义 62

第四节 细胞自噬与疾病 64

一、细胞自噬及其生物学意义 64

二、细胞自噬过程及其调控机制 65

三、细胞自噬与疾病 70

第五节 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 73

一、细胞信号转导系统 73

二、细胞信号转导的调节机制 83

三、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 86

第四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95

第一节 水、钠代谢紊乱 95

一、水、钠正常代谢 96

二、脱水 99

三、水肿 103

四、水中毒 106

五、盐中毒 107

第二节 钾代谢紊乱 107

一、钾正常代谢 107

二、低钾血症 109

三、高钾血症 113

第三节 镁代谢紊乱 115

一、镁正常代谢 115

二、低镁血症 116

三、高镁血症 117

第四节 钙磷代谢紊乱 118

一、钙磷正常代谢 118

二、低钙血症 118

三、高钙血症 119

四、低磷血症 119

五、高磷血症 120

第五章 酸碱平衡紊乱 122

第一节 酸碱的自稳态 122

一、酸碱的概念 122

二、体液酸碱物质的来源 122

三、酸碱平衡的调节 124

第二节 反映酸碱平衡的指标及酸碱平衡紊乱的分类 128

一、常用指标及其意义 128

二、酸碱平衡紊乱的分类 130

第三节 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 130

一、代谢性酸中毒 130

二、呼吸性酸中毒 134

三、代谢性碱中毒 136

四、呼吸性碱中毒 138

第四节 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 140

一、酸碱一致型二重酸碱平衡紊乱 140

二、酸碱混合型二重酸碱平衡紊乱 141

三、三重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 141

第五节 酸碱平衡紊乱与疾病 141

一、酸碱平衡紊乱与肾脏疾病 141

二、酸碱平衡紊乱与肺脏疾病 142

三、酸碱平衡紊乱与肝脏疾病 143

第六节 酸碱平衡紊乱诊断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143

一、根据pH判断酸碱平衡紊乱的性质 143

二、根据病史和原发性改变判断呼吸性或代谢性酸碱平衡紊乱 144

三、根据代偿情况判断单纯型或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 144

四、根据AG值判断代谢性酸中毒的类型及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 145

五、应用酸碱图验证所得结论 145

第六章 糖代谢紊乱 148

第一节 概述 148

一、糖的主要生理功能 148

二、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148

三、血糖的调节 149

第二节 高血糖症 149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50

二、高血糖与相关疾病 154

三、高血糖症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156

第三节 低血糖症 156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156

二、低血糖症与相关疾病 158

三、低血糖症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158

第七章 脂代谢紊乱 160

第一节 概述 160

一、脂蛋白的组成、分类和功能 160

二、脂蛋白的正常代谢 161

三、脂代谢紊乱的分型 163

第二节 高脂蛋白血症 164

一、病因及影响因素 164

二、发生机制 166

三、高脂蛋白血症与疾病 169

四、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171

第三节 低脂蛋白血症 172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172

二、低脂蛋白血症与疾病 173

三、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175

第八章 发热 177

第一节 发热的原因与机制 177

一、发热激活物 177

二、内生致热原 179

三、发热时的体温调节机制 180

第二节 疾病状态下发热的时相变化及机制 183

一、体温上升期 183

二、高温持续期 184

三、体温下降期 184

第三节 发热时机体功能与代谢变化 185

一、物质代谢改变 185

二、器官系统功能改变 186

三、机体防御功能改变 186

第四节 发热对机体的损害作用及处理原则 187

一、发热对机体的损害作用 187

二、发热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187

第九章 应激 189

第一节 概述 189

一、应激的概念 189

二、应激原 190

三、应激研究简史 190

第二节 应激的机制 191

一、神经内分泌反应 191

二、急性期反应 195

三、细胞应激 197

第三节 应激时机体的代谢和功能变化 202

一、代谢变化 202

二、功能变化 203

第四节 应激与疾病 205

一、应激性溃疡 205

二、心身疾病 206

三、应激相关心理、精神障碍 207

第五节 应激的处理原则 207

第十章 炎症 209

第一节 概述 209

一、概念 209

二、原因 210

三、分类 210

四、主要表现 212

第二节 过程与发生机制 213

一、过程 213

二、发生机制 215

第三节 炎症与疾病 221

一、炎症与阿尔茨海默病 221

二、炎症与动脉粥样硬化 222

三、炎症与哮喘 223

四、炎症与癌症 224

第四节 生物学意义及抗炎治疗的病理生理基础 225

一、生物学意义 225

二、结局 226

三、抗炎治疗的病理生理基础 227

第十一章 缺氧与疾病 229

第一节 常用的血氧指标及其意义 229

一、血氧分压 229

二、血氧容量 229

三、血氧含量 229

四、血氧饱和度 229

第二节 缺氧的类型、原因和发病机制 230

一、低张性缺氧 230

二、血液性缺氧 231

三、循环性缺氧 232

四、组织性缺氧 233

第三节 缺氧时机体的功能与代谢变化 234

一、呼吸系统的变化 234

二、循环系统的变化 235

三、血液系统的变化 238

四、神经系统的变化 239

五、组织、细胞的变化 240

第四节 缺氧与疾病 243

一、急性高原病 243

二、慢性高原病 246

第五节 影响机体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246

一、年龄 246

二、机体的功能和代谢状态 246

三、个体差异 247

四、群体 247

五、适应性锻炼 247

第六节 缺氧治疗病理生理学基础 247

一、氧疗 247

二、氧中毒 248

第十二章 缺血-再灌注损伤 250

第一节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250

一、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原因 250

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因素 251

第二节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 251

一、自由基损伤作用 251

二、钙超载 256

三、白细胞损伤作用 260

四、微循环障碍 260

第三节 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261

一、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 261

二、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 262

三、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 262

四、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 262

五、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 263

六、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 263

七、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263

第四节 缺血-再灌注损伤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263

一、消除缺血原因 263

二、控制再灌注条件 263

三、改善缺血-再灌注组织的能量供应 264

四、应用抗氧化制剂 264

五、减轻钙超载 264

第十三章 凝血与抗凝血失衡 265

第一节 凝血与抗凝血平衡及其紊乱 265

一、正常凝血与抗凝血平衡 265

二、凝血与抗凝血失衡的基本环节与表现 270

第二节 血栓形成 270

一、血管内皮损伤与血栓形成 271

二、凝血、抗凝和纤溶相关因子异常与血栓形成 272

三、血细胞异常与血栓形成 273

四、血液流变学异常与血栓形成 275

第三节 止、凝血功能障碍与出血 276

一、血管因素引起的止血功能障碍 276

二、血小板异常引起的止、凝血功能障碍 277

三、血浆成分异常与止、凝血功能障碍 278

第四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279

一、DIC病因与影响因素 279

二、DIC发生、发展的机制 281

三、DIC的主要临床表现 284

四、DIC的分期与分型 287

五、DIC诊断与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290

第十四章 休克 292

第一节 休克的病因与分类 293

一、病因 293

二、分类 294

第二节 发生机制 296

一、微循环机制 296

二、细胞机制 305

第三节 机体代谢与功能变化 307

一、物质代谢紊乱 307

二、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 308

三、器官功能障碍 308

第四节 几种常见休克的特点 311

一、低血容量性休克 311

二、感染性休克 312

三、心源性休克 313

四、过敏性休克 314

五、神经源性休克 314

第五节 休克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314

一、病因学防治 315

二、发病学治疗 315

三、防治器官功能障碍与衰竭 316

四、营养支持疗法 316

第十五章 心功能障碍 318

第一节 心功能障碍的病因与诱因 318

一、心功能障碍的病因 318

二、心功能障碍的诱因 318

第二节 心力衰竭的分类与分期 319

一、心力衰竭的分类 319

二、心力衰竭的分期 320

第三节 心功能障碍时机体的代偿适应反应 320

一、神经-体液调节机制的激活 320

二、心脏本身的代偿反应 321

三、心脏以外的代偿 323

第四节 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 324

一、心肌收缩功能降低 324

二、心肌舒张功能障碍 327

三、心脏各部分舒缩活动不协调 328

第五节 心功能障碍临床表现的病理生理基础 328

一、心输出量减少 329

二、静脉淤血 330

第六节 心功能障碍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331

一、治疗原发病及消除诱因 331

二、调整神经-体液系统失衡及改善心室重构 331

三、改善心脏泵血功能 331

四、改善心肌能量代谢 332

第十六章 肺功能障碍 334

第一节 病因和发病机制 334

一、肺通气功能障碍 334

二、肺换气功能障碍 336

三、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导致呼吸功能衰竭的机制 339

第二节 呼吸衰竭的主要功能代谢变化 341

一、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 341

二、呼吸系统变化 342

三、循环系统变化 342

四、中枢神经系统变化 343

五、肾功能变化 343

六、胃肠变化 343

第三节 呼吸衰竭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343

一、消除病因与诱因 344

二、提高PaO2 344

三、降低PaCO2 344

四、改善内环境及重要器官的功能 344

第十七章 肝功能障碍 346

第一节 病因和分类 346

一、病因 346

二、分类 348

第二节 肝功能障碍的主要表现 348

一、物质代谢障碍 348

二、激素代谢障碍 350

三、胆汁代谢障碍 350

四、凝血功能障碍 351

五、生物转化功能障碍 351

六、免疫功能障碍 351

七、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352

八、器官功能障碍 352

第三节 肝纤维化 352

一、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 353

二、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357

第四节 肝性脑病 357

一、概念、分类及分期 357

二、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 358

三、肝性脑病的影响因素 362

四、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363

第五节 肝肾综合征 363

一、发病机制 363

二、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364

第十八章 肾功能障碍 367

第一节 概述 367

一、肾脏的结构和功能 367

二、肾功能障碍的病因 368

三、肾功能障碍的基本发病环节 368

第二节 急性肾衰竭 371

一、急性肾衰竭的分类与病因 371

二、急性肾衰竭的发病机制 374

三、急性肾衰竭的发病过程及功能代谢变化 378

四、急性肾衰竭的防治原则 379

第三节 慢性肾衰竭 380

一、慢性肾衰竭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381

二、慢性肾衰竭的发病过程 382

三、慢性肾衰竭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383

四、慢性肾衰竭的防治原则 387

第四节 终末期肾病(尿毒症) 387

一、尿毒症的发病机制 388

二、尿毒症的功能代谢变化 390

三、尿毒症的防治原则 391

第十九章 脑功能障碍 393

第一节 概述 393

一、脑的结构、代谢与功能特征 393

二、脑疾病的表现特征 393

第二节 认知障碍 394

一、认知的脑结构基础 394

二、认知障碍的主要表现形式和脑区特征 395

三、认知障碍的病因 397

四、认知障碍的发生机制 399

五、认知障碍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404

第三节 意识障碍 405

一、意识维持和意识障碍的脑结构基础 405

二、意识障碍的主要表现形式 406

三、意识障碍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407

四、意识障碍对机体的主要危害 409

五、意识障碍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410

第二十章 多系统器官功能障碍 412

第一节 病因和发病经过 412

一、病因 412

二、发病经过 413

第二节 发病机制 414

一、全身炎症反应失控 414

二、其他相关机制 421

第三节 主要功能代谢的变化 424

一、功能代谢变化的主要特点 424

二、主要器官、系统的功能障碍 425

三、各系统器官功能障碍的相互关联性 428

四、临床判断依据及预后 428

第四节 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429

一、病因学防治 429

二、发病学治疗 429

三、器官支持疗法和对症治疗 429

四、加强监控和护理 430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 432

致射 45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