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PDF电子书下载

社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乐国安编著
  • 出 版 社: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536133413
  • 页数:629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社会心理学的大学教材,阐述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实践等。
《社会心理学》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1

一、社会心理学的基本定义及特征 1

二、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6

第二节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1

一、国内学者关于社会心理学研究对象的讨论 11

二、社会心理学的具体研究对象 14

一、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 16

第三节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6

二、具体研究方法及其评价 18

三、社会心理学研究中潜在的问题 26

小结 29

第二章 社会心理学发展简史 31

第一节 社会心理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31

一、社会心理学的孕育时期 31

二、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时期 33

三、社会心理学的确立时期 37

四、社会心理学的扩展时期 38

第二节 两种研究取向的社会心理学 40

一、心理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 41

二、社会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 42

三、两种取向社会心理学的比较 43

小结 46

第三章 社会心理学基本理论 48

第一节 心理动力学理论 48

一、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学说 48

二、精神分析的社会文化学派 53

三、对心理动力学的简要评价 56

第二节 社会学习理论 57

一、华生的行为主义思想 57

二、赫尔与斯金纳的学习理论 58

三、米勒与多拉德的学习理论思想 60

四、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61

五、对社会学习理论的简要评价 62

第三节 社会认知理论 63

二、社会认知的一致性理论 64

一、社会认知理论的理论渊源 64

三、社会认知的归因理论 66

四、信息加工观点指导下的社会心理学研究 68

五、对认知理论的简要评价 69

第四节 符号互动理论 70

一、符号互动论的理论渊源 70

二、米德的符号互动论思想 72

三、符号互动论的衍生理论 74

第五节 社会交换理论 76

四、对符号互动理论的简要评价 76

一、社会交换理论的两个重要思想来源 77

二、霍曼斯的理论 78

三、布劳的理论 79

四、对社会交换理论的简要评价 83

第六节 后现代主义思潮对社会心理学的影响 84

一、后现代社会心理学思潮产生的原因 84

二、后现代社会心理学思潮的基本观点 87

三、对后现代社会心理学思潮的简要评价 89

小结 90

第四章 社会化 92

第一节 社会化概述 92

一、社会化定义 92

二、社会化的内容 93

三、生命历程中的社会化 98

四、社会化的方式 100

第二节 社会化的因素 102

一、遗传因素 102

二、社会环境因素 104

第三节 社会化的理论 112

一、精神分析学说的观点 113

二、认知发展论的观点 116

三、社会学习理论 118

四、解释理论 119

五、正常成熟论 120

六、群体社会化理论 120

小结 121

一、自我概念、自我意识与自我 123

第一节 自我意识概述 123

第五章 自我意识与人格 123

二、自我意识的结构 124

三、自我意识的内容 126

四、自我意识的特点 127

五、自我意识对个体活动的影响 128

第二节 自我意识的发生与发展 129

一、影响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129

二、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理论研究 134

二、自我意识对人格形成和发展的作用 141

第三节 自我意识与人格 141

一、自我与人格的关系 141

小结 144

第六章 社会角色 145

第一节 社会角色概述 145

一、社会角色的概念 145

二、社会角色、自我意识与社会化的关系 147

三、社会角色的分类 147

四、角色理论 151

第二节 角色扮演和角色失调 154

一、角色扮演 154

二、角色失调 159

第三节 性别角色差异 163

一、两性心理差异的探讨 163

二、性别角色差异的原因 167

三、性别差异理论 169

四、性度和男女兼性 171

五、性别歧视对女性的消极影响 173

小结 174

第七章 社会认知 176

第一节 社会认知概述 176

一、社会认知的定义 176

二、社会认知的理论假设 177

三、社会认知的特征 178

第二节 社会认知的图式 179

一、图式的涵义和分类 179

二、图式的结构 180

三、图式在社会认知中的作用 181

四、图式在社会认知中的启动效应 182

五、图式的个体差异 183

第三节 社会认知的基本内容及其影响因素 183

一、社会认知的基本内容 183

二、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 184

第四节 个人知觉 189

一、知觉线索 189

二、对他人情绪的识别 192

三、对他人性格的判断 193

四、印象整饰 194

第五节 印象形成 195

一、印象形成的特征 195

二、印象评价的维度 195

三、印象形成的过程 197

第六节 社会认知中的归因理论 199

一、归因的理论 199

二、归因偏差(attribution warp) 205

三、影响归因的因素 211

四、归因的效果 213

小结 214

第八章 社会态度 216

第一节 态度概述 216

一、态度的定义 216

二、态度的结构 217

三、态度的功能 219

四、态度、价值和信念 221

五、态度与行为 222

一、产生偏见的原因 227

第二节 偏见 227

二、偏见产生的结果 230

三、偏见的消除 231

四、偏见研究的新进展 232

第三节 态度的测评 235

一、量表法 236

二、问卷法 246

三、投射法 247

小结 248

五、生理反应法 248

四、行为观察法 248

第九章 态度形成与改变 250

第一节 态度的形成 250

一、环境因素的影响 250

二、个体的学习 252

第二节 有关态度改变的理论 254

一、强化论观点的社会态度研究 254

二、认知论观点的社会态度研究 255

三、功能论观点的社会态度研究 259

四、态度改变三阶段理论 260

第三节 态度改变的方法 261

一、劝说宣传法 262

二、角色扮演法 272

三、团体影响法 272

四、团体讨论法 272

五、活动参与法 273

第四节 态度改变研究新进展 273

一、有关态度改变的新模型 274

二、态度改变过程的多元变量的研究新进展 276

小结 279

第十章 人际关系 281

第一节 人际关系概述 281

一、人际关系的概念 281

二、人际关系建立和发展的阶段 283

三、人际关系建立和发展的原则 283

四、人际关系的类型 284

一、人际关系的三维理论 285

第二节 人际关系的理论 285

二、代价与报酬的关系理论 287

第三节 人际吸引 289

一、亲和 289

二、喜欢 292

三、爱情 296

第四节 人际关系的测量 302

一、社会测量法 302

一、海德的平衡理论 311

第五节 人际关系的改善 311

二、参照测量法 311

二、纽科姆的沟通活动理论 312

三、T小组训练法 314

小结 315

第十一章 人际沟通 317

第一节 人际沟通概述 317

一、人际沟通的涵义 317

二、人际沟通的过程 318

三、人际沟通的功能 322

四、人际沟通的分类 323

第二节 人际沟通的工具 330

一、语言符号系统 330

二、非语言符号系统 331

三、非语言交流与语言交流的关系 333

第三节 人际沟通的障碍和策略 334

一、人际沟通的必要条件和影响因素 335

二、人际沟通的障碍 336

三、人际沟通的策略 339

小结 341

第十二章 利他与侵犯 343

第一节 利他行为 343

一、利他行为概述 343

二、影响利他行为的因素 346

三、利他行为的理论解释 355

第二节 侵犯行为 360

一、侵犯行为概述 360

二、对侵犯行为的理论分析 362

三、侵犯行为的产生 368

四、侵犯行为的转移与消除 373

五、侵犯与媒体暴力 376

小结 377

第十三章 群体心理 379

第一节 群体心理概述 379

一、群体的概念与分类 379

二、群体的形成 387

第二节 群体的结构性特征 390

一、群体规模 390

二、群体规范 392

三、群体中的地位和角色 396

四、群体界限 397

第三节 群体的动力性特征 398

一、群体压力 398

二、群体凝聚力 400

三、群体绩效 407

四、群体决策 415

一、群体领导概述 422

第四节 群体领导 422

二、领导者特质 428

三、领导方式与有效性 431

四、领导者的影响力 437

小结 440

第十四章 社会影响 442

第一节 社会影响概述 443

一、社会促进和社会抑制 443

二、社会影响的反应机理 453

一、从众 456

第二节 从众与众从 456

二、众从 464

三、研究从众行为和众从行为的意义 467

第三节 顺从和服从 470

一、顺从 470

二、服从 474

第四节 暗示 477

一、暗示概述 477

二、暗示的实验研究 483

三、影响暗示效果的因素 485

四、暗示的实际意义 487

第五节 感染 490

一、感染概述 490

二、感染的心理分析及意义 493

第六节 模仿 497

一、模仿概述 497

二、影响模仿的因素 500

三、模仿的心理分析及意义 502

小结 503

第十五章 时尚与风俗 505

第一节 时尚 505

一、时尚概述 505

二、时尚的流行领域、传播过程及规律 513

三、时尚的社会因素及意义 519

四、时尚的心理分析 523

第二节 风俗 526

一、风俗概述 526

二、风俗与时尚的差别 529

三、风俗的社会心理功能 530

小结 531

第十六章 流言和舆论 532

第一节 流言 532

一、流言的基本概念 532

二、流言的产生与传播 536

三、流言传播的社会心理功能 542

第二节 舆论 548

一、舆论概述 548

二、舆论的形成过程与要素 554

三、舆论的社会心理功能 558

小结 563

第十七章 应用社会心理学 564

第一节 法律社会心理学 564

一、犯罪原因的社会心理学分析 564

二、社会心理学在司法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569

三、犯罪预测、预防与犯罪心理矫正 573

一、与疾病和健康有关的几种社会行为 576

第二节 健康与临床社会心理学 576

二、医患关系 585

三、社会心理学在临床心理咨询与治疗中的应用 590

第三节 环境社会心理学 600

一、环境心理学的定义和特点 600

二、环境心理学的经典研究领域 602

三、环境心理学研究的新取向 607

四、环境心理学发展方向展望 608

小结 609

参考文献 611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