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问题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问题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问题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孙武霞主编
  • 出 版 社: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9
  • ISBN:7563303065
  • 页数:466 页
图书介绍: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问题》目录

绪论 1

第一章 我国的基本国情 14

第一节 近代中国和世界 14

一 伟大的祖国勤劳的民族 14

二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 19

三 西方殖民势力的入侵 21

第二节 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特点 23

一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23

二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逐渐发展 27

三 封建主义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支柱 30

第三节 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阶级关系和主要矛盾 32

一 近代中国社会的阶级关系 32

三 民主革命的任务、动力和前途 36

二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36

第二章 旧民主主义革命 40

第一节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艰苦历程 40

一 农民革命风暴 40

二 洋务运动兴衰 43

三 资产阶级的改良和革命 44

第二节 各种救国方案的破产 50

一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50

二 三民主义及其他 53

第三节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教训 58

一 农民革命的局限性 58

二 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60

三 欧美式的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 62

一 中国工人阶级从自在到自为的发展 64

第三章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64

第一节 新的指导思想和新的领导阶级 64

二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68

三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与联系 71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及其使命 73

一 无产阶级政党的产生及其特征 73

二 中国革命的伟大组织者 76

三 中国共产党的纲领和奋斗目标 78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是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 81

一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81

二 中国共产党的特点 83

三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是划时代的大事变 85

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及其基本点 87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87

第四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87

二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理论 92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95

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展 95

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101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102

一 马克思列宁主义必须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 102

二 必须建立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105

三 必须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107

四 必须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建设 109

五 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 111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114

一 过渡时期的理论与中国革命转变的特点 114

第五章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14

二 过渡时期的社会性质和特点 117

三 革命转变的条件 118

第二节 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21

一 过渡时期总路线 121

二 农业与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24

三 用和平赎买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126

第三节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我国进入社会主义阶段 129

一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 129

二 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改造情况评价 132

三 我国建立的是科学意义上的社会主义 138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41

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 141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经济发展战略 141

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有的历史前提 143

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145

第二节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50

一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50

二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152

三 坚持改革开放 154

第三节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战略 158

一 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地位 158

二 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部署 160

三 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方针和战略重点 161

第七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 167

第一节 建立我国现阶段所有制结构的客观依据 167

一 生产资料所有制和所有制结构的含义 167

二 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变革和几种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形式 170

三 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所有制结构 174

第二节 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元所有制形式 178

一 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 178

二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补充形式 181

三 所有制结构的优化 184

第三节 实现社会主义经济利益的多样性的经营方式 185

一 多种所有制基础上的多种经营方 185

式 185

二 所有权同经营权的适当分离 187

三 实践中形成的多样性的经营方式 189

第八章 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94

第一节 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94

一 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 194

二 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的统一 198

三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特点 200

第二节 社会主义经济的运行机制 202

一 依据和自觉运用价值规律的计划体制 202

二 实行以间接控制为主的宏观经济管理 204

三 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 207

第三节 全民所有制企业 209

一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本经济单位 209

二 实行两权分离,搞活全民所有制企业 211

三 企业之间的联合和竞争 214

第九章 商品、货币的流通和信贷 219

第一节 商品流通 219

一 商品流通的特点和作用 219

二 商品流通的形式和体制 222

三 利用价值规律调节商品流通 226

第二节 货币流通 228

一 货币的本质和流通的特点 228

二 货币流通的形式 230

三 货币流通的渠道和规律 231

四 外汇和汇率 233

第三节 价格体系及其改革 239

一 价格体系的含义 240

二 改革我国价格体系的必要性 243

三 建立合理的价格体系 245

第四节 信贷和银行 247

一 信贷的性质和特点 248

二 信贷的形式和作用 249

三 银行和金融体系 251

四 利率及其调节作用 254

第十章 分配和消费 258

第一节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 258

一 个人收入的基本形式 258

二 分配多元化的客观依据 263

三 现阶段的分配原则和政策 265

四 工资制度的改革 270

第二节 消费基金的宏观控制 273

一 社会主义消费的基本特征 273

二 消费的超前增长和消费膨胀 276

三 消费基金的控制与调节 279

第十一章 对外开放和对外经济关系 283

第一节 对外开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283

一 从闭关自守走向对外开放是经济国际化的客观要求 283

二 从封闭状态走向对外开放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286

三 从思想文化隔绝走向对外开放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 288

第二节 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和合作 290

一 对外贸易 290

二 国际劳务合作 292

三 对外技术、资金交流 297

第三节 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 305

一 沿海地区对外开放走过的历程 305

二 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问题 307

第十二章 国家政权建设 312

第一节 人民民主专政是无产阶级专政在中国的实现和发展 312

一 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和特点 312

二 人民民主专政的发展和主要经验 315

三 加强人民民主专政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318

一 人大制是我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点之一 319

第二节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319

二 继续完善人大制的各项职能 322

三 西方“三权分立”和“多党轮流执政” 323

第三节 政府体制和国家行政管理 328

一 各级人民政府 328

二 国家行政管理 330

三 政府体制和国家行政管理改革 331

四 西方政府体制和行政管理评介 334

第四节 国防和人民军队 337

一 国防现代化的战略意义和基本方针 337

二 人民军队的地位和职能 339

三 人民军队的整编和改革 340

一 干部和干部人事管理制度一般概念 344

第十三章 干部人事制度建设 344

第一节 干部和干部人事制度 344

二 我国干部人事制度的演变 349

三 我国干部人事管理的基本方针和一般原则 352

第二节 新时期干部人事管理体制的改革 357

一 探索和实践 357

二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361

三 当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和重点 365

第三节 国家公务员制度 366

一 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意义 366

二 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基本特意和原则 368

三 当前的几项措施 372

一 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 376

第一节 统一战线政策 376

第十四章 我国的内外政策 376

二 人民政协 379

三 “一国两制”和统一战线 382

第二节 民族和民族政策 386

一 民族问题和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 386

二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和优点 388

三 新时期民族工作的任务 391

第三节 宗教和宗教政策 394

一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394

二 我国对宗教的基本政策 396

三 扩大宗教界的爱国统一战线 398

第四节 国际关系和对外政策 400

一 当前的国际环境和我国外交格局 400

二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403

三 中国共产党和外国共产党的关系 406

第十五章 精神文明建设 408

第一节 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 408

一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涵及其意义 409

二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特征和基本保证 410

三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性及其根本任务 414

第二节 教育事业 416

一 教育事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416

二 进行教育改革,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 419

第三节 科学文化事业 424

一 科学文化事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战略地位 424

二 我国发展科学文化事业的方针 428

三 科学文化事业的体制改革 430

第四节 思想建设 431

一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思想教育 431

二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建设 437

第十六章 在改革开放中加强党的领导 441

第一节 坚持党的领导 441

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 441

二 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446

三 新时期党的领导的主要内容和方式 450

第二节 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454

一 伟大事业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54

二 在改革中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456

三 探求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新路子 461

后记 46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