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血液学与血液学检验
血液学与血液学检验

血液学与血液学检验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方美云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509104319
  • 页数:283 页
图书介绍:本书分4篇,共9章。第1篇介绍血液学与临床关系,造血器官与造血,骨髓检查,流式细胞术在血液病诊断中的应用;第2篇介绍红细胞检验的基础理论,红细胞疾病及其检验;第3篇介绍白细胞检验的基础理论,白细胞疾病及其检验;第4篇介绍血栓与止血的基础理论,血栓与止血的临床检验。
《血液学与血液学检验》目录

第1章 血液学简述和发展史 1

第一节 血液学简述 1

第二节 血液学发展史 1

第一篇 绪论 1

一、血细胞的发现史 2

二、血栓与止血的研究简史 3

三、造血与造血调控的研究 3

三、血液制品的临床应用 5

一、血液学检验的任务 5

第二节 血液学与检验的关系 5

一、非血液系统疾病合并血液病变 5

二、血液病合并非血液系统病变 5

第一节 血液学与疾病的关系 5

第2章 血液学与临床的关系 5

二、检验医师的责任 6

第三节 血液学检验与循证医学的关系 6

一、循证医学 6

二、血液学检验与循证医学的关系 6

第一节 造血器官及造血 7

一、胚胎及胎儿造血期 7

第3章 造血检验的基础理论 7

二、出生后造血期 8

三、髓外造血 8

第二节 造血微环境 9

一、骨髓微血管系统 9

二、骨髓基质细胞及其分泌因子 9

第三节 造血干(祖)细胞 10

一、造血干细胞 10

二、造血祖细胞 11

第四节 血细胞的发育与成熟 11

一、造血的基因调控 12

二、造血的体液调控 12

一、血细胞的增殖 12

第五节 造血的调控 12

二、血细胞的成熟 12

第六节 细胞凋亡 13

一、细胞生存基因 14

二、细胞死亡基因 14

第二篇 血细胞基础检验 15

第4章 骨髓检验 15

第一节 血象和骨髓象检验 15

一、正常血细胞形态学 15

二、血象检验 20

三、骨髓象检验 21

四、骨髓象分析 27

第二节 细胞化学染色检验 30

一、过氧化物酶染色 30

二、苏丹黑B染色 32

三、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 33

四、酸性磷酸酶染色 35

五、过碘酸席夫反应 36

六、特异性酯酶染色法 39

七、中性非特异性酯酶染色 40

八、酸性非特异性酯酶染色 42

九、碱性非特异性酯酶染色 43

十、酯酶双染色 44

十一、铁染色 45

第三节 骨髓组织病理学检验 46

一、骨髓活检术 47

二、骨髓病理切片的观察 47

三、骨髓病理特点 48

第四节 造血祖细胞体外培养检验 53

一、造血祖细胞体外培养的基本条件 53

二、造血祖细胞体外培养 54

一、细胞遗传学的基本知识 56

第五节 血液细胞遗传学与分子生物学检验 56

二、人类细胞遗传学国际命名体制(ISCN 1995) 57

三、染色体的制备与分析 59

四、染色体检查的临床意义 61

五、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 63

第5章 流式细胞术在血液病诊断中的应用 65

第一节 流式细胞仪简介 65

一、流式细胞仪的发展历史 65

二、流式细胞仪基本功能 65

三、流式细胞仪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65

四、流式细胞仪常见的光信号 66

五、流式细胞仪主要的技术指标 67

第二节 流式细胞术在血液病诊断中的应用 67

一、标本的收集和保存 67

二、标本的标记与结果分析 68

三、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在临床中的应用 69

第三篇 红细胞疾病及其检验 72

第6章 红细胞检验的基础理论 72

第一节 红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72

一、红细胞膜的组成 72

三、红细胞膜的功能 75

二、红细胞膜的结构 75

一、血红蛋白 77

二、珠蛋白异常和血红蛋白降解 77

第二节 血红蛋白的结构和功能 77

第三节 红细胞的代谢和功能 78

一、红细胞糖代谢和功能 78

二、红细胞铁代谢和功能 81

三、红细胞核苷酸代谢 82

一、红细胞的衰老 84

二、红细胞的死亡 84

第四节 红细胞的衰老和死亡 84

第7章 红细胞检验基本方法 86

第一节 铁代谢障碍性贫血检验 86

一、血清铁蛋白检测 86

二、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检测 86

三、血清铁检测 87

四、血清总铁结合力及转铁蛋白饱和度检测 88

五、血清转铁蛋白检验 88

第二节 巨幼细胞贫血检测 89

一、血清(红细胞)叶酸检测 89

一、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检测 90

二、血清维生素B12检测 90

第三节 显示溶血的检验 90

二、血清结合珠蛋白检测 91

三、尿含铁血黄素试验 92

四、血浆高铁血红素白蛋白检测 93

第四节 红细胞膜缺陷检验 93

一、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93

二、红细胞渗透脆性孵育试验 94

三、自身溶血试验及其纠正试验 95

一、酸化血清溶血试验 97

第五节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检验 97

四、酸化甘油溶血试验 97

二、蔗糖溶血试验 98

第六节 红细胞酶缺陷检验 99

一、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 99

二、G6PD缺陷变性珠蛋白小体试验 99

三、G6PD荧光斑点试验 100

四、G6PD活性检测 100

五、丙酮酸激酶荧光斑点试验 101

六、丙酮酸激酶活性检测 102

一、血红蛋白电泳检测 103

第七节 珠蛋白合成异常检验 103

二、抗碱血红蛋白检测 104

三、HbF酸洗脱法检测 104

四、异丙醇沉淀试验 105

五、热变性试验 105

六、红细胞包涵体试验 106

第八节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检验 106

一、抗人球蛋白试验 106

二、冷凝集素试验 108

三、冷热溶血试验 108

一、贫血的临床表现 109

第8章 红细胞检验在红细胞疾病中的应用 109

第一节 贫血 109

二、贫血的分类 110

三、贫血的诊断 112

第二节 铁代谢障碍性贫血的检验 114

一、缺铁性贫血 114

二、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116

第三节 巨幼细胞贫血 116

第四节 造血功能障碍性贫血 119

一、再生障碍性贫血 119

二、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121

三、再生障碍危象 122

第五节 溶血性贫血 123

一、概述 123

二、红细胞膜缺陷性溶血性贫血 125

三、红细胞酶缺陷性溶血性贫血 129

四、血红蛋白病 132

五、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135

一、慢性炎症性(或慢性疾病)贫血 139

二、骨髓病性贫血 139

第六节 继发性贫血 139

六、其他溶血性贫血 139

第四篇 白细胞疾病及其检验 141

第9章 白细胞检验的基础理论 141

第一节 白细胞的生物化学与代谢 141

一、粒细胞 141

二、淋巴细胞—浆细胞 143

三、单核—巨噬细胞 143

第二节 白细胞的功能 144

一、粒细胞的功能 144

二、淋巴细胞—浆细胞的功能 146

一、粒细胞的生成和分布 147

第三节 白细胞的生成和分布 147

三、单核—巨噬细胞的功能 147

二、淋巴细胞—浆细胞的生成和分布 148

三、单核—巨噬细胞的生成和分布 148

第四节 白细胞表面抗原 148

第10章 白细胞检验基本方法 150

第一节 白细胞计数 150

一、白细胞计数方法 150

二、白细胞分类计数 151

三、异常白细胞 152

四、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153

五、嗜碱性粒细胞计数 154

六、单核细胞计数 155

七、淋巴细胞计数 156

第二节 血液分析仪在一般血液检测中的应用 156

一、电阻法血液分析仪原理 156

二、激光法血液分析仪原理 157

第三节 白细胞动力学检测 157

一、粒细胞动力学检测 157

二、淋巴细胞动力学检测 158

第四节 白细胞功能检测 160

一、中性粒细胞储备功能检测 160

二、中性粒细胞趋化功能检测 161

三、中性粒细胞吞噬与杀菌功能检测 163

第11章 白细胞检验在白细胞疾病中的应用 165

第一节 急性白血病的分型及诊断 165

一、急性白血病分型 165

二、急性白血病的诊断 168

三、微量残留白血病的检测 169

第二节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169

第三节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171

一、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M1型) 171

二、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2a型) 171

三、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2b型) 172

四、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型) 173

五、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4型) 174

六、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型) 175

七、红白血病(M6型) 176

八、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M7型) 177

九、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分化型(M0型) 177

第四节 慢性白血病 178

一、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178

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180

二、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 181

第五节 少见类型白血病 181

一、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 181

三、组织嗜碱性细胞白血病 182

四、浆细胞白血病 183

五、多毛细胞白血病 183

六、幼淋巴细胞白血病 184

七、全髓白血病 185

八、成人T细胞白血病 186

九、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 186

第六节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188

第七节 恶性淋巴瘤 190

第八节 浆细胞病 194

一、多发性骨髓瘤 194

二、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 197

三、重链病 197

第九节 骨髓增殖性疾病 198

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199

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200

三、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症 200

第十节 恶性组织细胞病 201

一、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 203

第十一节 其他白细胞疾病 203

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205

三、类白血病反应 206

四、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207

五、脾功能亢进 208

六、类脂质沉积病 209

第12章 造血干细胞移植检测方法与应用 212

第一节 概述 212

一、患者选择 213

二、供者选择 213

第二节 移植前的检测与应用 213

三、HLA-A、B、C、DR和DQ抗原的血清学测定 214

四、HLA-D、DP位点抗原的细胞学分型 217

五、HLA的DNA分型检测技术 220

第三节 移植后的检测与应用 221

一、造血干细胞移植植入证据的检测 221

二、红细胞抗原检测 221

三、细胞遗传学检测 224

四、分子遗传学检测 224

五、对移植失败的认定 224

二、血管壁的止血作用 225

一、血管壁的结构 225

第13章 血栓与止血检验的基础理论 225

第五篇 血栓与止血检验 225

第一节 血管壁的止血作用 225

第二节 血小板的止血作用 226

一、血小板的结构 226

二、血小板的活化及其分子基础 227

三、血小板的止血功能 228

第三节 血液凝固 229

一、凝血因子的一般特性 229

二、凝血因子的功能及其分子基础 231

三、凝血机制 232

一、抗凝血酶 233

第四节 血液凝固调节系统 233

二、蛋白C系统 234

三、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235

四、蛋白Z和蛋白Z依赖的蛋白酶抑制物 235

第五节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236

一、纤溶系统的成分、功能及其分子基础 236

二、纤维蛋白溶解机制 237

第六节 血栓形成 238

一、血栓分类 238

三、血栓对机体的影响 239

二、血栓形成机制 239

第14章 血栓与止血检验基本方法 241

第一节 血栓与止血的筛选检验 241

一、一期止血缺陷的筛选检验 241

二、二期止血缺陷的筛选检验 242

三、纤溶活性增强的筛选检验 244

第二节 血管壁(内皮)检验 246

一、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检测 246

一、血小板相关抗体检测 247

第三节 血小板检验 247

三、血浆血栓调节蛋白检测 247

二、血浆内皮素-1检测 247

二、血小板黏附试验 249

三、血小板聚集试验 250

四、血小板生存时间检测 250

五、血小板第3因子有效性检测 251

六、血小板膜糖蛋白检测 251

七、血小板活化指标检测 251

第四节 凝血因子检测 252

一、简易凝血活酶生成试验及纠正试验 252

三、血浆因子Ⅷ、Ⅸ、Ⅺ和Ⅻ促凝活性检测(一期凝固法) 253

二、血浆因子Ⅱ、Ⅴ、Ⅶ、Ⅹ促凝活性检测(一期凝固法) 253

四、凝血因子ⅩⅢ定性试验和亚基抗原检测 254

第五节 生理性抗凝蛋白检验 255

一、抗凝血酶检测 255

二、蛋白C检测 255

三、血浆蛋白S抗原检测 256

四、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检测 256

一、复钙交叉试验 257

二、凝血酶时间检测及其纠正试验 257

第六节 病理性抗凝物质检验 257

三、普通肝素和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检测 258

四、凝血因子Ⅷ抑制物检测 258

五、狼疮抗凝物质的筛选试验和确诊试验 258

第七节 纤溶活性检验 258

一、血浆硫酸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 258

二、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活化剂的检测 259

三、血浆纤溶酶原活化抑制剂检测 260

四、纤溶酶原的检测 261

五、血浆α2-抗纤溶酶的检测 262

三、血浆纤维蛋白肽A检测 263

二、血浆凝血酶原片段1+2检测 263

第八节 血栓前状态检验 263

一、血浆血栓烷B2检测 263

四、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检测 264

五、血浆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检测 264

六、纤维蛋白肽Bβ1-42和Bβ15-42测定 264

第15章 血栓与止血检验在出血性疾病中的应用 266

第一节 血管性紫癜 266

一、过敏性紫癜 266

第二节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67

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67

二、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267

二、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68

第三节 遗传性血液凝固缺陷 270

一、血友病 270

二、血管性血友病 271

第四节 获得性血液凝固缺陷 272

一、维生素K缺乏和肝病所致的凝血障碍 272

二、循环抗凝物质增多 274

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275

参考文献 276

索引 277

附彩图 27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