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邢台通史  下
邢台通史  下

邢台通史 下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2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赵福寿主编
  • 出 版 社: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202033372
  • 页数:722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邢台地区自远古至民国时期的地方通史 。
《邢台通史 下》目录

第十三章 1

第一节 隋王朝的地方政治制度与襄国郡一带的社会经济发展 1

一、隋朝地方政治制度在襄国郡一带的建立与施行 1

隋朝的建立 1

襄国一带的政区沿革 2

地方政权设置 4

户籍管理制度 5

授田与租赋制度 6

二、隋襄国郡一带的政治经济发展 7

襄国郡一带的户口发展 7

地方吏治的改善 8

农业生产概况 10

隋朝邢瓷烧造 11

其他手工业与商业 12

第二节 隋襄国郡一带的文化发展 13

一、隋襄国郡一带的经史文化 13

柏人李孝贞和李德饶 13

巨鹿魏澹 13

二、隋襄国郡一带的佛教文化 14

一代学僧释彦琮 14

解经大师释辩义 15

禅学大师释智舜 16

襄国郡一带佛教昌盛的主因 17

第三节 隋末发生在襄国郡一带的农民起义战争 18

一、农民大起义爆发的政治原因 18

二、隋末农民大起义在襄国一带的爆发与发展 19

三、隋朝灭亡与大夏政权的建立 21

李唐祖籍 23

一、李唐祖籍与李唐王朝的建立 23

第一节 唐王朝的建立与盛唐期中央集权政治在邢州一带的相对加强 23

第十四章 23

李唐王朝的建立 27

二、唐王朝与农民起义军逐鹿于邢州一带 28

大夏政权的兴亡 28

刘黑闼再举义旗 29

农民起义对邢州一带的历史影响 31

三、盛唐邢州一带政区沿革与中央集权政治的地方体现 32

盛唐期邢州一带政区沿革 32

地方政权建置 34

基本政治制度 36

第二节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时邢州一带的社会发展 38

一、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的邢州一带政治 38

选贤任能加强吏治 38

武则天改制更张 41

从政局混乱到开元盛世 43

二、盛唐期邢州一带的经济发展 46

兴修水利发展农业 46

桑柘遍野户户织 47

类雪类银的邢州白瓷 48

锋利无比的襄国刀 63

华丽夺目的邢州文石 64

邢州一带的其他手工业生产 65

邢州一带的商业 66

三、邢州骄子魏徵宋璟与盛唐之治 68

魏徵与贞观之治 68

宋璟与开元盛世 71

第三节 从安史之乱到藩镇割据中的邢州一带 74

一、安史之乱中的邢州一带 75

安史之乱的爆发与邢州失陷 75

邢州一带的平叛之战 76

叛军内讧至“安史之乱”失败 77

二、河北六镇的建立及其对邢州一带的分割 79

河北六镇初建后的相卫镇 79

田承嗣略分相卫镇 80

李抱真再建昭义镇 81

昭义镇的政治恢复期 84

附:唐昭义军节度使年表 88

三、邢州一带在晚唐期的凋敝政治中 94

刘氏割据昭义镇 94

黄巢起义与邢州一带的关系 98

孟方立割据邢州 100

发生在邢州一带的晋梁之争 102

四、唐王朝的政局衰落对邢州一带的影响 106

两税法的制定与实行 106

邢州一带户口的锐减 107

附:唐邢州户口变化情况表 109

附:唐邢州刺史行状初考简表 110

第四节 唐邢州一带的文化 117

一、唐邢州一带的经史文化 117

儒学教育与科举考试 117

经史文化成就 119

宋氏五女与《女论语》 122

二、僧一行对天文历术科学的卓越贡献 123

僧一行其人 123

《大衍历》对日月不均匀运动的计算 124

僧一行的日食计算 125

僧一行首创的中国大地测量 127

僧一行在天文仪器制造上的成就 128

《大衍历》的成就 129

僧一行的科学贡献 130

僧一行的数学成就 130

僧一行的阴阳学著作 132

行距与他的《诸药异名》 132

三、唐邢州一带的诗人与其诗歌艺术 132

唐代诗风变革 132

李乂及其昆仲的《李氏花萼集》 133

清河三张与张?诗 134

张祜与他的宫词 135

于濆的平民诗 136

邢州一带的其他诗人与李嗣真《诗品》 136

四、唐邢州一带的其他文化艺术创作 137

音乐歌舞 137

书法绘画 143

骈文创作 146

唐陵石雕艺术 147

五、唐邢州一带的宗教文化及其遗存 149

潘师正与唐代道教文化 149

唐邢州一带的道教文化遗存 152

唐邢州一带的佛教 154

唐邢州一 156

带的佛教文化遗存 156

第十五章 160

第一节 五代邢州一带的战略地位与政权设置 160

一、五代邢州一带的战略地位与政区沿革 160

战略地位 160

政区沿革 161

二、五代邢州一带的政权设置及其改革 163

节镇衙门 163

州县衙门 164

有关邢州一带的地方政权改革 165

一、后梁时期的邢州一带 166

梁晋对峙中的邢州一带 166

第二节 邢州一带在政权交替中成为五代逐鹿的主战场 166

柏乡大战 167

邢州守卫战 169

梁晋逐鹿 170

邢州归晋 171

后梁覆灭 172

二、后唐时期的邢州一带 173

贝邢兵变 173

短暂的经济恢复期 175

三、后晋时期的邢州一带 176

邢州沦陷 176

邢州一带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179

麻答对邢州的残酷统治 181

四、后汉时期的邢州一带 181

后汉收复邢州 182

内丘守卫战 183

五、后周时期的邢州一带 183

郭威其人与后周的建立 183

广顺时期的邢州一带 185

附:后周太祖郭威行年简表 186

柴荣其人 189

显德时期的邢州一带 190

附:后周世宗柴荣行年简表 191

第三节 五代邢州一带凋敝不堪的经济与文化 193

一、五代邢州一带的社会经济 193

户口概况及其锐减原因 193

极度困顿的农业生产 195

五代邢窑的瓷器生产 196

五代榷盐法与邢州的土盐生产 197

二、五代邢州一带文化的畸形发展 200

民俗的乖张 200

儒教的式微 201

佛教文化及其遗存 204

三、五代邢州的皇帝文化及其遗存 205

后唐明宗李嗣源结党邢州 205

后周皇帝郭威柴荣之邢州遗迹 207

后蜀皇帝孟知祥与孟昶 208

附:五代时期邢州历任节度使大事年表 210

第十六章 218

第一节 北宋统一战争中的邢州一带与邢州一带的政权建置 218

一、北宋统一战争中的邢州一带 218

北宋的建立及其巩固统一政策 218

消灭北汉之战对邢州的影响 219

宋真宗征辽对邢州一带的影响 221

曹利用与澶渊之盟 223

二、北宋邢州一带的政区沿革及政权建置 224

政区沿革 224

州级政权建置 227

县级政权建置 228

镇级政权建置 229

三、北宋邢州一带的驻军 230

禁军之驻 230

厢军与乡兵 231

第二节 北宋邢州一带的社会发展状况 232

一、社会阶级结构与基本政治制度 232

社会阶级结构 232

赋税之制 233

户口与耕牧地 235

差役之制 235

二、北宋邢州一带的农牧业发展 235

农牧业的矛盾发展 237

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对邢州一带的影响 241

三、北宋邢州一带的手工业与商业 246

冶铁业 246

丝织业 248

陶瓷业 249

制盐业 250

酿酒业 252

商业 256

第三节 北宋邢州一带的社会矛盾与人民的反抗斗争 262

一、社会矛盾的加剧与最初的民众抗争 262

社会矛盾的加剧 262

最初的民众抗争 266

贝州起义及其失败 267

二、贝州王则起义及其深远的社会影响 267

贝州起义的酝酿发动阶段 267

贝州起义的社会影响 270

第四节 北宋的灭亡与信德府一带人民的抗金斗争 273

一、金人对信德府一带的野蛮侵略 273

北宋的衰亡与金人的崛起 273

金兵初袭信德府 273

野蛮的民族征服与经济掠夺 275

二、信德府一带人民的抗金斗争 276

信德府的再次沦陷 276

信德府一带人民的抗金斗争 278

第五节 北宋邢州一带的教育与文化 280

一、北宋邢州一带儒教的发展与经史文化 280

儒教的发展 280

科举制度 281

经史文化 284

二、北宋邢州一带的宗教文化及其遗存 289

佛教文化 289

道教文化 295

附:北宋邢州历任知州初考简表 297

第十七章 306

第一节 金邢州一带的政区沿革与基本政治制度 306

一、金邢州一带的政区沿革 306

金王朝取得对邢州一带的统治权 306

金邢州一带政区沿革 308

二、金邢州一带的政府组织系统 310

安国军节度 310

县级政权 312

县级以下政权及政治组织 313

附:金邢州安国军节度使行状初考简表 314

三、金邢州一带的基本政治制度 317

户籍管理制 317

农田管理制 318

租赋制 319

通检推排制 320

第二节 金邢州一带曲折而缓慢的社会发展状况 321

一、社会的初步稳定与经济复苏 321

社会局势的初步稳定 321

金王朝向邢州一带的移民 322

农业经济的初步恢复 323

二、海陵帝倒行逆施引起的经济逆转 323

海陵帝的倒行逆施 323

邢州一带人民对海陵暴政的反抗 324

整饬吏治 325

三、金世宗时期邢州一带的社会发展 325

金世宗罢兵息民政策对邢州一带的影响 325

农业的发展 327

城市建设 328

商业与交通 328

手工业生产 330

四、金王朝的衰落及其统治邢州一带的结束 334

猛安谋克的衰落与农民的失业 334

金王朝统治邢州一带的结束 334

第三节 金邢州一带的文化教育 336

一、金邢州一带的教育制度及其成就 336

教育与科举制度 336

金邢州一带的教育成就 337

佛教的弘扬 338

二、金邢州一带的宗教文化 338

道教的发展 341

第十八章 344

第一节 金元政权更迭时期的邢州一带 344

一、宋金元邢州混战 344

蒙古铁骑首侵邢州 344

红袄军占据邢州 345

木华黎再侵邢州 346

武仙叛蒙邢州再乱 348

蒙军平定邢州 350

二、元代顺德路一带政区沿革与政权建置 351

政区沿革 351

政权建置 353

一、严重的战争破坏与答喇罕的残酷统治 356

严重的战争破坏 356

第二节 从满目疮痍到邢州大治 356

答喇罕的残酷统治 357

二、从邢州大治到升府置路 359

忽必烈运筹决策 359

邢州大治 360

升府置路 363

第三节 元代顺德路一带的社会经济 364

一、土地占有关系与农业生产 364

土地占有关系 364

赋役制度 366

农业生产 367

二、元代顺德路一带的手工业与商业 370

织染业 370

冶铁业 371

瓷器制造业 372

商业 373

水陆交通业 374

第四节 元代顺德路一带的地方文化 375

一、邢州学派及其成就 375

邢州学派概说 375

刘秉忠的政治思想与都城建设成就 376

郭守敬及其天文历算成就 385

张文谦与元代农业发展 392

王恂与他的天文数学研究 394

张易 396

赵秉温 396

二、元顺德路一带的儒佛道三教文化 399

儒学 399

佛学 404

道教 411

文化艺术 415

三、元顺德路一带的的文化艺术与医学 415

传统医学 421

第五节 元王朝衰亡过程中的顺德路一带 427

一、元顺德路一带的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 427

元王朝的民族压迫政策 427

汉族官僚地主的形成 428

残苛的经济剥削与掠夺 429

二、天灾频仍战乱交替的元末顺德路一带 430

天灾频仍 430

附:元顺德路一带自然灾害简表 430

战乱交替 434

三、元末顺德路一带人民的反封建斗争 435

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前奏 435

红巾起义中的顺德路一带 435

元朝灭亡 437

第十九章 438

第一节 明顺德府一带的政区沿革与基本政治制度 438

一、明顺德府一带的政区沿革与政权建置 438

明王朝取得顺德府一带统治权 438

顺德府一带政区沿革 440

府级政权建置 440

县级政权建置 441

基层政治组织 442

二、明顺德府一带的基本政治制度 443

户籍管理制 443

里甲制与关津制 443

田地管理制 444

农业赋役制 444

工商榷税制 445

附:明顺德府年赋一览表 446

附:明顺德府年征常项商税表 447

第二节 明前期顺德府一带社会经济的复苏与封建专制主义政治的加强 448

一、明前期顺德府一带社会经济的复苏 448

农业的复苏 448

大规模城市建设的开端 452

明前期手工业与商业 452

二、明前期封建专制主义政治在顺德府一带的加强 452

明顺德府一带的驻军与初期吏治 452

靖难之役对顺德府一带的深远影响 454

第三节 明代中后期顺德府一带的社会矛盾与封建经济的高度发展 457

一、明代中后期顺德府一带的社会矛盾 457

皇庄与勋贵田庄对顺德府一带官民田的兼并侵夺 457

宦官专政的影响 461

刘六刘七起义的波及 462

沉重的封建剥削 465

繁剧的官差杂役 468

二、明代中后期顺德府一带农业经济的高度发展 476

人口与土地发展 476

农田水利事业的发展 478

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与利用 485

农作物品种的发展与改良 487

农业发展的历史背景 489

三、明代中后期顺德府一带的手工业生产 490

纺织手工业 490

皮毛制革业 492

冶铁铸造业 492

陶瓷烧造业 492

其他手工业 493

四、城市的大规模修建与发达的商品经济 494

城池建设 494

集市建设 497

商品交易的形式及内容 499

第四节 明代顺德府一带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文化建树 500

一、明代顺德府一带的学校与科举 500

学校的建置兴废 500

明代的科举制及顺德府一带的科举 504

明顺德府一带的科举翘楚 506

二、明代顺德府一带的文化建树 510

哲学思想 510

经学考据 511

文学杂著 512

蔡叆、宋登春及其书画艺术 519

史学与方志学 525

附:今邢台市辖各县明修方志登统表 526

佛教发展的基本状况 527

一、佛教的稳定发展与其民间化 527

第五节 明顺德府一带的宗教文化 527

禅门高僧释明信 528

明顺德府一带的佛教文化遗存 529

二、道教与民间信仰的交叉混同 531

道教发展的基本状况 531

道教与民间信仰的交叉混同 532

明顺德府道教传说 533

三、民间宗教的兴起与发展 534

白莲教的兴起与演变 534

闻香教由来及其起义 537

第六节 明后期顺德府一带人民的反抗斗争与清兵占领顺德府一带 538

一、顺德府一带人民的反抗斗争与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在顺德府一带 538

顺德府一带人民的反抗斗争 538

李自成起义军在顺德府一带的活动与影响 539

满清王朝的崛起 545

二、清军入关及顺德府一带人民的抗清斗争 545

清兵首攻顺德府及贾庄之战 546

癸未之变 550

清王朝取得顺德府一带统治权 551

附:明顺德府知府行状初考简表 553

第二十章 563

第一节 清朝顺德府一带的地方政权与主要政治制度 563

一、清朝入统及其地方政权形式的演变 563

清朝入统与顺德府一带人民的反抗 563

清顺德府一带政区沿革 567

府县政权建置 568

清代的基层政权组织 571

附:清道光年间邢台县里社编制统计表 572

户籍制 573

二、清王朝统治顺德府一带的基本政治制度 573

赋役制 574

大清律 576

第二节 清前期顺德府一带的政治与经济 576

一、清初的民族压迫与经济掠夺 576

汉人被掠为奴与《督捕则例》 576

留发不留头的《剃发令》 579

民族压迫与经济掠夺的恶果 580

二、康乾盛世时顺德府一带的政治 581

康熙亲政与逃人弥禁 581

赈荒免赋与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582

奖励垦荒与摊丁入亩 585

清前期的顺德府一带吏治 588

三、康乾盛世时顺德府一带的经济发展 593

水利的兴修与农业的发展 593

家庭手工业与商业 599

封建社会末期的买断式工商业经营 601

四、鸦片战争前顺德府一带的社会矛盾与秘密结社 605

人祸与天灾 605

从抗粮斗争到秘密结社 610

林清天理教在顺德府一带的影响 612

第三节 鸦片战争后顺德府一带的社会状况 614

一、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革命对顺德府一带的社会影响 614

清王朝的继续衰败 614

鸦片战争的影响 614

中途流产的清河飞龙寺起义 617

北伐太平军在顺 618

德府一带的活动 618

捻军在顺德府一带的活动 623

黑旗军东山再起 626

西路捻军在顺德府一带的活动 629

二、洋务运动中顺德府一带的社会发展 630

临城煤矿的开办与经营 630

芦汉铁路顺德段的建设与通车 635

邢台邮驿改革与开设电报局 636

顺德府皮毛业的高度发展 637

烟草种植与加工 641

商业的发达与商会的创建 644

棉纺织业迅速衰落对农业的影响 645

第四节 从义和团运动爆发到辛亥革命时的顺德府一带 647

一、戊戌变法对顺德府一带的社会影响 647

戊戌变法与邢地士子 647

齐福丕和郭好苏的维新思想与活动 648

戊戌变法对顺德府一带的社会影响 651

西方教会的文化侵略 652

二、西方教会的文化侵略与义和团运动在顺德府一带的爆发 652

宁晋教案 654

梨元屯教案与十八魁 656

赵三多蒋家庄首义 660

义和团席卷华北与清王朝对外宣战 665

前仆后继的厦头寺龙团大起义 670

从义和团运动到龙团起义的历史经验教训 676

三、辛亥革命对顺德府一带的影响与清王朝的灭亡 677

清王朝“新政”与立宪运动对顺德府一带的影响 677

同盟会成立与辛亥革命时的耿毅 679

滦州起义与 681

王怀庆其人 681

耿毅与王怀庆的历史功过 683

清代教育制度 685

一、清顺德府一带的教育发展 685

第五节 清顺德府一带的教育与文化 685

清代科举制度 688

清末教育改革 691

二、清顺德府一带的经史文化成就 695

科举翘楚魏裔介 695

包仪等人的经史子集著述 696

清顺德府一带的方志修撰 697

樊腾凤与其《五方元音》 700

三、清顺德府一带的其他文化 701

武生科举与民间拳会 701

传统中医学 704

地方戏剧艺术 706

书画艺术 712

佛教文化 715

后记 71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