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单位的前世今生  中国城市的社会空间与治理
单位的前世今生  中国城市的社会空间与治理

单位的前世今生 中国城市的社会空间与治理PDF电子书下载

社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澳)薄大伟/DAVIDBRAY著;柴彦威,张纯,何宏光,张艳译
  • 出 版 社: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64128012
  • 页数:237 页
图书介绍:在社会主义中国的城市中,单位(工作单位)不仅是工作场所,也是城市中最基本的社会与空间单元。它不仅为大多数城市居民提供就业岗位、工资以及其他物质收益,也是对城市人口进行住房安置、组织、管理、管辖、教育、培训、保护和调查等的一项重要制度。不仅如此,作为城市社会的基本构成单元,每个单位实际上构成一个社区,为其成员提供认同/身份、“面子”以及社会归属感。本书着眼于单位的空间形态与社会组织之间的联系,追溯单位这一关键性制度的起源与发展历程。在近期的经济重构过程中,单位在中国城市中的主导性地位逐渐下降,然而单位仍然影响中国城市的转型过程。作者还认为,新的制度仍然带有旧有的单位制度的一些重要特征。本书适合中国社会、历史与城市空间研究的相关人员;城市管理与规划人员;单位、企业管理者与单位职工和居民以及从事单位相关研究的专业人员。
《单位的前世今生 中国城市的社会空间与治理》目录

1导论 1

1.1单位是什么? 3

1.2研究单位 5

1.3关于单位的“谱系法” 7

1.4城市空间的理论化 9

2高墙大院:单位空间实践的谱系 17

2.1中国的墙与文化 18

2.2探讨墙的谱系 21

2.3围墙围合的城市:宇宙观、治理和社会秩序 22

2.4由墙围合的家院:宇宙观、家庭,以及儒家道德标准 25

2.5总结 32

3现代性与1949年前的社会组织:单位雏形的出现 38

3.1主体性和单位 39

3.2重绘传统主体性:民国城市中的行会、帮派和企业 41

3.3延安时期和单位雏形的出现 46

3.4延安时期的主体性 48

3.5延安和治理性 50

3.6对中国社会主义治理性的分析 54

3.7总结 60

4从空间治理到治理的空间化:革命性空间实践的出现 67

4.1追溯城市规划的谱系 69

4.2治理术 70

4.3城市规划的出现:奥斯曼对巴黎的规范化 73

4.4革命性空间 76

4.5社会主义空间 79

4.6保达诺夫、无产阶级文化和“社会浓缩器” 82

4.7斯大林主义 86

4.8总结 89

5治理城市中国:劳动、福利和单位 95

5.1包下来:社会保障的出现 97

5.2组织起来:城市动员 99

5.3组织工人:工会和单位 102

5.4工会大争论:对单位的启示 105

5.5中央计划和社会主义治理技术 109

5.6干部和单位 114

5.7总结 117

6单位空间 126

6.1社会主义城市规划的局限 129

6.2空间形式的标准化 133

6.3单位大院的出现 140

6.4“单位”的空间模式 143

6.5总结 152

7单位改革 160

7.1从“群众路线”到“盈亏线”:单位管理实践的改革 163

7.2抵制劳动纪律 166

7.3从大院到街道:城市空间实践的革新 168

7.4单位、城市和市场 170

7.5住房改革和单位 173

7.6从单位大院到门禁社区:住房发展的新趋势 176

7.7精简单位:国有部门职工大规模下岗 177

7.8下岗与单位 178

7.9从单位到社区 179

7.10沈阳模式 182

7.11总结 186

8结论 199

8.1单位的理论化 200

8.2权力、主体性与单位 201

8.3治理性与单位 202

8.4空间与单位 204

参考文献 207

图表索引 233

致谢 234

译后记 23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