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朱氏中医世家学验秘传
朱氏中医世家学验秘传

朱氏中医世家学验秘传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朱祥麟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117186421
  • 页数:295 页
图书介绍:湖北省名中医朱祥麟先生系其家族第五代中医传人,朱氏中医世家自朱庆甲(1831~1895)先生始,经朱彝亭、朱瀛洲、朱英航至朱祥麟(1944-),已历5世,在湖北享有盛誉。本书系统整理了朱氏中医世家百年临床积淀而成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朱氏中医世家学验秘传》目录

开篇 家传史略 1

第一节 大生堂药局百年纪略 1

第二节 开山奠基——一世朱庆甲 3

一、从医轨迹 3

二、医学学术思想及医疗经验 5

三、崇高的医疗道德 8

第三节 继往开来——二世朱彝亭 8

一、崇尚医业勤奋精专 8

二、学术医疗特点 9

三、救危拯厄名播城乡 10

第四节 辛勤开拓——三世朱瀛洲 11

一、继承医业拓展经营 12

二、养马代车赤贫送诊 12

三、学术医疗特点 14

第五节 绳其祖武——四世朱黻华、朱勉华、朱英航 15

一、四世朱黻华 15

二、四世朱勉华 16

三、四世朱英航 16

附:黄校一 27

第六节 踵事增华——五世朱濂荣、朱祥麟 28

一、五世朱濂荣 28

二、五世朱祥麟 33

第七节 薪火传承——六世朱寒阳 44

上篇 学术研究 45

第一节 风病学术研究 45

一、论风邪特性及致病特征 45

二、六淫化风证治论要 49

三、五脏病变生风证治举隅 53

四、风病风证治法遣药 60

五、风药临证运用研究 64

第二节 伏气病学术研究 86

一、重编叶天士四时伏气外感疾病论 86

二、倡言内伤伏气致病说 104

中篇 临床经验 109

第一节 感冒 109

一、初感防变 110

二、风寒表证 110

三、风热表证 111

四、阳维卫虚 111

第二节 咳嗽(急性气管炎、支气管炎) 113

一、咳嗽轻证 114

二、风寒犯肺 115

三、风热犯肺 116

四、燥热犯肺 116

第三节 咳嗽(慢性支气管炎、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 118

一、伏气先期防治 119

二、感寒骤发 119

三、肝火犯肺 120

四、痰湿犯肺 121

五、脾肾阳虚 121

第四节 顽固性口疮(复发性口腔溃疡) 123

一、心火上炎 123

二、胃热上熏 124

三、脾虚阴火 124

四、龙火上腾 125

第五节 泄泻(慢性结肠炎、胃肠功能紊乱) 126

一、先期防治 127

二、脾虚气陷 127

三、肝郁脾虚 128

四、脾肾阳虚 128

第六节 瘕泄(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130

一、急性期 132

二、慢性期 132

第七节 胆石病 134

一、胆石潜伏 135

二、胆石绞痛 136

第八节 石淋(肾结石) 137

一、砂石潜伏 138

二、肾虚石伏 138

三、肾石绞痛 139

四、石留不下 139

第九节 颈项痹(颈椎病) 141

一、风寒络痹 143

二、督脉瘀痹 143

三、痰瘀阻络 144

四、瘀累心脉 144

五、髓督痹阻 144

六、颈椎病外用方 145

第十节 肩痹(肩关节周围炎) 146

一、风寒湿痹阻 146

二、痰凝血瘀 147

三、肝肾亏虚 147

四、风湿痹痛酊 148

第十一节 腰痹(腰椎骨质增生症、骶髂关节炎) 149

一、寒瘀痹阻 149

二、精亏络瘀 150

第十二节 腰腿痹(坐骨神经痛) 151

一、三气杂合,气血痹阻 152

二、肝肾亏虚,虚邪阻滞 152

第十三节 鹤膝风(膝关节滑膜炎) 154

附:膝关节骨质增生 154

一、寒湿凝滞 155

二、湿热瘀阻 155

三、湿滞血瘀 156

第十四节 历节(类风湿关节炎) 158

一、风寒湿邪阻络 159

二、湿热毒邪阻络 160

三、脾肾阳虚,痰瘀阻络 161

四、肝肾亏损,寒热错杂,络脉痹阻 161

第十五节 痛风 163

一、无症状期 164

二、急性痹痛期 165

三、慢性痹痛期 165

第十六节 风亸曳(多发性神经炎) 166

一、脾虚失荣 168

二、风毒痹阻 168

第十七节 风眩(高血压) 170

一、熄风降压散 172

二、禀赋不足,脉络失和 172

三、寒凝脉络 173

四、肝火亢盛 173

五、痰瘀阻络 174

六、阴虚阳浮 174

七、阳虚火衰 175

第十八节 风痱(脑动脉粥样硬化) 176

一、防患未然 179

二、早期眩晕 180

三、中期风痱 181

四、末期风懿 181

第十九节 中风(脑出血、脑血栓) 184

一、闭证 186

二、脱证 187

三、络脉痹阻 187

第二十节 痫证(癫痫) 192

一、风痰实证 193

二、精气亏虚 193

第二十一节 口眼斜(颜面神经麻痹) 194

一、风痰阻络 195

二、痰热阻络 195

第二十二节 偏头痛(三叉神经痛) 196

一、风痰袭络 197

二、风阳扰络 197

第二十三节 巅眩(梅尼埃病) 198

一、水饮壅窍 200

二、清阳失展 201

三、阴虚阳浮 201

第二十四节 老年耳聋 202

一、气壅阻窍 203

二、虚损窍塞 203

三、血瘀闭窍 204

第二十五节 乳疬(男性乳腺增生症) 205

一、肾虚痰聚 205

二、肝郁痰凝 205

第二十六节 水疝(睾丸鞘膜积液) 206

一、阳虚积液 207

二、湿热下注 207

三、寒湿阻络 208

第二十七节 阴茎结节症(阴茎海绵体硬结症) 208

一、痰浊凝结 209

二、筋膜瘀阻 210

三、肾虚络瘀 210

第二十八节 臊瘊(尖锐湿疣) 211

一、肝经湿热淫毒 212

二、大肠湿热淫毒 212

附:消瘊灵 213

下篇 医案医论 215

第一节 瀛洲医案遗存 215

一、感冒夹湿 215

二、风热夹湿 215

三、阴暑一 216

四、阴暑二 216

五、伤暑夹食 217

六、伏暑一 217

七、伏暑二 218

八、吐泻 218

九、凉燥 219

十、凉燥伤卫 219

十一、温病发痉 219

十二、瘈疭 220

十三、伤寒 220

十四、寒疫 221

十五、咳嗽一 221

十六、咳嗽二 222

十七、咳嗽三 222

十八、咳嗽四 222

十九、咳嗽五 223

二十、咳嗽六 223

二十一、咳嗽七 224

二十二、咳嗽八 224

二十三、咳嗽九 224

二十四、咳嗽十 225

二十五、咯血胁痛 225

二十六、头痛 226

二十七、耳疼齿痛 226

二十八、黄疸 226

二十九、筋痹 227

三十、妊娠眩晕 227

三十一、寸白虫症 228

三十二、虫病 228

三十三、虫积 229

三十四、下疳疮 229

三十五、虚热呕吐 230

三十六、肠鸣气逆 230

三十七、痞证 231

三十八、臌胀 231

三十九、霍乱 231

四十、湿疫发痉 232

四十一、心下痛 232

四十二、中风 233

四十三、膝痹 233

第二节 英航医案拾零 234

一、肺炎喘嗽一 234

二、肺炎喘嗽二 234

三、肺炎喘嗽三 235

四、肺炎喘嗽四 235

五、蓄血 236

六、肝虚寒热 236

七、臌胀 237

八、失眠 237

九、胎漏 238

十、继发不孕一 238

十一、继发不孕二 239

十二、中风(脑梗死) 239

十三、水疝 240

十四、湿热痹 241

十五、带下 241

十六、泄泻 242

十七、痢疾 242

十八、阴疽一 243

十九、阴疽二 243

二十、肠痈(慢性阑尾炎) 244

二十一、脱疽(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244

二十二、婴儿麻疹 245

二十三、孕妇麻疹 245

二十四、中暑 245

二十五、暑风(乙型脑炎) 246

二十六、燥痉 246

二十七、毒内陷 246

二十八、疔疮走黄 247

二十九、生绿豆汤防治农药中毒 247

三十、吞金砖自杀 248

第三节 祥麟医案选录 248

一、喘嗽(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痉挛) 248

二、哮证 249

三、喉喑(急性喉炎) 249

四、失眠 250

五、真心痛(冠心病、心绞痛) 250

六、水肿(慢性心衰水肿) 251

七、郁证 252

八、胁痛(非化脓性软肋炎) 253

九、肝郁络痹(慢性迁延性肝炎) 253

十、郁证(慢性无黄疸型肝炎) 254

十一、乙肝一 255

十二、乙肝二 256

十三、乙肝三 256

十四、臌胀一(肝硬化腹水) 258

十五、臌胀二(肝硬化腹水) 258

十六、呃逆(膈肌痉挛) 259

十七、噎膈(食管炎) 259

十八、胃痛(糜烂性胃窦炎) 260

十九、远血(胃出血) 260

二十、便秘 261

二十一、痔疮便血 262

二十二、脾瘅 262

二十三、肠痈(阑尾炎) 263

二十四、肠痈(阑尾脓肿) 263

二十五、耳鸣(神经性耳鸣) 264

二十六、阳痿一(性神经衰弱) 264

二十七、阳痿二(性神经衰弱) 265

二十八、不育(精子数少、活力低下) 265

二十九、白浊(乳糜尿) 266

三十、周痹(红斑性狼疮关节痛) 266

三十一、暴发火眼(急性结膜炎) 267

三十二、视瞻昏渺(视神经炎、玻璃体混浊) 267

三十三、聤耳(化脓性中耳炎) 268

三十四、牙痛(牙周炎) 269

三十五、瘰疬(淋巴结炎) 269

三十六、龙涎疮(带状疱疹) 269

三十七、牛皮癣(神经性皮炎) 270

三十八、鬓旁痈(颜面脓肿) 270

三十九、下肢溃疡、水肿 271

四十、乳痈(乳腺炎) 272

四十一、乳癖(乳房纤维腺瘤) 272

四十二、漏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273

四十三、经断前后诸症(更年期综合征) 274

四十四、冲脉病月经净后口舌生疮 274

四十五、鼻鼽、二便失禁 275

四十六、背痛怪症 276

第四节 医论 277

一、治未病乃中医学特色 277

二、古方的研究与应用 277

三、谈用中药治病 280

四、论《圣济总录》祛风丸及痹痛用药 281

五、评缪希雍“吐血三要法” 283

六、西山紫石英 284

七、澜湖三月话杨柳 285

八、松风阁前说松针 286

附篇 传世秘录 287

第一节 朱庆甲《医学入门·第七种·汤头约选》 287

一、消痰丸 287

二、化痞丹 287

三、两全丹 287

四、驱痛散 288

第二节 朱英航《临床医话拾零·杂病验方》 288

一、黄肿水湿丸 288

二、痛灵丹 288

三、六味气痛散 288

四、菖蒲丸 288

五、产后血瘀汤 289

六、脐风汤 289

七、狂犬丸 289

八、牙皂滚痰丸 289

九、扫黄天竺汤 289

十、包胆丸 290

十一、经济卧龙丹 290

十二、瘰疬丸 290

十三、灵鸡蛋散 290

十四、天空汤 290

十五、麻风丸 291

十六、疝气汤 291

十七、红白淋漓膏 291

十八、金铃子汤 291

十九、加味麻黄汤 292

二十、加味五皮饮 292

二十一、防己黄芪加味汤 292

二十二、除湿汤 292

二十三、暑热三石汤 292

二十四、丹皮血痢汤 293

二十五、马脾风汤 293

二十六、简易风湿酒 293

二十七、血淋三根汤 293

二十八、龙柏草避孕汤 294

二十九、治疔方 294

三十、杨梅倒灌法 294

三十一、杨梅汤 294

三十二、杨梅膏 294

三十三、疮敌 29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