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通史 第1卷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2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营口市史志办公室编
- 出 版 社: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出版年份:2012
- ISBN:7547016817
- 页数:757 页
概述 1
古代 16
第一章 营口地区的海陆演化 16
第一节 营口地区的海陆演化历程 16
一、营口地质构造的演变 16
二、营口沿海平原的三次海侵 17
三、海侵的影响 18
第二节 地貌特征与类型 19
一、低山 19
1.海拔超千米的山峰 19
2.海拔600米以上的山峰 19
3.海拔500米以下的山峰 20
二、丘陵 20
三、平原 20
1.剥蚀堆积地形 20
2.风成地形 20
3.河流堆积地形 20
4.海积地形 21
四、河流 21
1.辽河 21
2.碧流河 22
3.大清河 22
4.熊岳河 23
5.大旱河 23
6.复渡河 24
第二章 营口历史开端——石器时代的原始社会 25
第一节 营口地区的旧石器时代 25
一、金牛山遗址 25
1.金牛山的地质、地貌 25
2.金牛山地层的堆积 26
3.金牛山的动物化石及孢粉 27
二、藏山遗址 28
第二节 旧石器时代的金牛山人 29
一、金牛山人骨化石及特点 29
1.金牛山人骨化石 29
2.金牛山人骨化石的特点 30
3.金牛山人是早期智人 30
二、金牛山人的工具和火的使用 30
1.金牛山人的石制品 30
2.金牛山人的骨制品 31
3.金牛山人用火遗烬 31
三、金牛山人的生活及社会组织形式 32
1.金牛山人生活时代气候与环境 32
2.金牛山人的洞穴生活 33
3.金牛山人的社会组织形式 33
第三节 营口地区早期的母系氏族社会 34
一、母系氏族社会的早期阶段 34
二、母系氏族社会的繁荣阶段 35
三、原始社会的解体 37
第四节 营口地区新石器时代的遗址 38
一、新石器时代的遗址 39
二、新石器时代的地方文化特性 40
第三章 青铜时代的奴隶社会 41
第一节 辽东各族与中原王朝的关系 41
第二节 青铜时代的遗存 43
一、青铜时代遗址 43
1.居住遗址 43
2.祭祀遗址 43
3.村落遗址 43
4.其他人类活动遗址 44
二、青铜时代城址 44
1.牌坊高丽城山城遗址 44
2.牵马岭山城遗址 44
第三节 石棚 45
一、石棚的分布 46
二、石棚的类型 46
1.大石棚 47
2.中石棚 49
3.小石棚 50
三、石棚建筑的特点 53
1.石料的搬运 53
2.石棚的修建 53
四、石棚的性质 54
五、石棚的年代及所属文化 55
六、石棚的族属源流 56
第四节 营口地区的其他石墓与石柱子 59
一、积石墓 59
二、大石盖墓 59
三、石棺墓 60
四、石柱子 61
五、各类石墓与石棚的关系 61
第四章 战国、秦汉时期封建制度的确立与初步发展 62
第一节 燕国的兴起与今营口地区的经济发展 62
一、燕国的改革 62
二、征东胡、设郡县、修筑长城 63
三、燕国的经济 64
第二节 秦、汉时期今营口地区的政治 66
一、秦、汉的兴起和燕国的灭亡 66
二、秦王朝对今营口地区的经营 67
三、西汉为平定叛乱对辽东的用兵 68
四、西汉时期营口地区的建置 68
1.平郭县 69
2.安市县 72
3.文县 73
五、王莽代汉和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的激化 74
六、东汉政权的建立 75
第三节 两汉封建经济的发展 75
一、中原汉族人口的迁入 75
二、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77
1.农村的发展与农业生产的政策 77
2.手工业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 78
第五章 两汉前的文化 81
第一节 石器文化 81
第二节 青铜文化 82
一、青铜时代大石棚的修筑 82
二、以青铜短剑为特点的青铜文化 82
三、罕见的銎内喙戈 83
四、钱币文化 84
第三节 两汉时期的墓葬文化 86
一、两汉墓室结构的变化及类型 87
1.贝壳墓 87
2.绳纹砖室墓 87
3.花纹砖室墓 87
二、营口地区南部的东汉花纹砖 88
1.花纹砖的种类和形状 88
2.纹饰和铭文 89
三、门类齐全、种类众多的随葬品 91
1.种类繁多的陶制品 91
2.两汉墓葬中的珍贵随葬品 94
第六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地方政权的更替 96
第一节 公孙政权和魏、晋对营口地区的统治 96
第二节 前燕的兴衰和三燕之乱 98
一、前燕的建立 98
二、前燕逐渐强盛的原因 100
三、前燕的历史贡献 101
第三节 前秦与三燕在今营口地区的争夺 101
第四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今营口地区的归属 102
第五节 高句丽占据今营口地区 103
一、高句丽的兴起 103
二、高句丽攻占辽东 104
三、高句丽与中原王朝的关系 105
四、高句丽的城邑制度和今营口地区的山城 106
1.高句丽的城邑文化 106
2.今营口地区遗存的高句丽山城及其特点 107
五、海龙川、高丽城山城址 110
第六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111
第七章 隋、唐时期的今营口地区 113
第一节 隋朝四次东征高丽 113
一、征讨的原因 113
二、隋炀帝三次亲征高丽 115
第一次东征高丽 115
第二次东征高丽 116
第三次东征高丽 116
三、隋朝征高丽的失败原因及其历史评价 117
1.失败原因 117
2.隋朝东征高丽的历史评价 119
第二节 唐朝对辽东的恢复 119
一、唐朝征高丽的原因 119
1.声讨弑逆 120
2.恢复旧疆 120
3.预防后忧 120
4.国富兵强 120
二、唐太宗收复辽东的准备 121
第三节 唐朝征伐高丽的战争 122
一、唐太宗第一次东征 122
1.驻跸山打援战 122
2.建安之战 124
3.安市攻坚战 125
二、唐朝数遣偏师灭亡高丽 126
三、高丽族解体后的流向 128
1.高丽人绝大多数融为汉族 129
2.高丽人流入渤海政权 129
3.高丽人投入新罗 129
4.高丽人投入突厥和契丹 130
5.高丽人进入日本 130
四、唐朝征高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130
1.唐朝取得对高丽的战略优势 130
2.恩威并行,收拢高丽军心、民心 131
3.唐太宗善于攻敌之心,也善于激励将士们的斗志 132
4.唐朝充分利用高丽统治集团内讧的大好机会,先统一鸭绿江以西广大地区,然后兴师东进夺取平壤 132
第四节 安市之战中一鸣惊人的薛仁贵 133
一、营口地区关于薛礼的传说和真真假假的遗迹 134
二、安市之战一举成名 134
三、文韬武略英名盖世 135
第五节 隋、唐时期辽东的文化 137
一、诗歌与散文 137
1.诗歌 137
2.散文 139
二、文化艺术 140
1.高丽的建筑艺术和建筑水平 140
2.高丽的民族工艺 141
第八章 辽、金、元时期的中华民族大融合 143
第一节 契丹族的兴起——辽朝的建立 143
一、渤海国的灭亡与契丹建立 143
二、辽朝初期向今辽宁地区移民及在今营口地区的行政设置 145
1.辰州 146
2.卢州 147
3.铁州 147
4.归州 149
5.海州 150
6.耀州 150
7.宁州 151
8.曷苏馆 152
三、东丹国的建立及一国两制 153
四、辽朝时今营口地区的社会经济 154
1.农业的开始与发展 155
2.冶铁与手工业 155
3.商业的繁荣 156
五、各族人民反辽大起义 156
1.大延琳起兵反辽 156
2.东京起义与高永昌占据辽东 157
第二节 金朝的建立及其在今营口地区的统治 158
一、女真的兴起与金朝的建立 159
1.女真族的兴起 159
2.阿骨打反辽与金朝的建立 160
3.金朝的政治和行政建制 164
二、金朝时期今营口地区的经济 171
1.农业的大发展 171
2.工商业的发展和繁荣 176
3.金代的货币及营口地区窖藏铜币 178
第三节 诗书画三绝的王庭筠 183
第四节 元朝在今营口地区的统治 190
一、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190
1.蒙古族的形成与兴起 190
2.蒙古建国与元朝的建立 191
二、耶律留哥起兵反金及蒙古对今辽东地区的占领 193
三、营口地区的站赤、急递铺与海运 193
1.站赤与急递铺 193
2.水运航线 195
四、元代今营口的政区和经济 196
1.政区设置 196
2.元朝辽南农业的停滞及盖州沿海“野盐”的生产 196
五、辽南人民的反元斗争和红巾军在辽南的发展 197
第五节 辽、金、元时期的教育和文化 198
一、三朝学校教育的推行 199
1.三朝文字的创造 199
2.营口地区的学校教育 200
金代今营口地区的七位进士表 201
3.金代教育家王遵古 202
二、金代今营口地区的诗词及散文 202
1.王氏家族的诗、词和散文 202
2.营口地区的进士诗 206
3.金、元名士咏盖邑山川、人物诗 207
三、金代的书画艺术 212
四、寺院建筑与摩崖造像及民间工艺 215
1.寺院建筑艺术与摩崖造像 215
2.民间艺术 216
五、金、元时期的戏剧 218
六、金代的风景名胜 220
第九章 明朝时期的今营口地区 222
第一节 明朝时期今营口地区的政治与军事驿路 222
一、统一辽东和盖州之战 222
二、明朝在东北的管辖体制及今营口地区的建置 224
1.明代辽东地区属山东行省,不是独立设治的行省级地方行政区划 224
2.不设行省和州县,设都司与卫所 225
三、明在今营口地区的边防守备体制 228
1.边墙驿站与马政 228
2.关口、城池、城堡和墩台 234
第二节 明朝时期今营口地区的经济 242
一、明初的屯田与农业发展 242
1.军屯 242
2.屯田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243
二、明代今营口的手工业 244
1.海盐生产 244
2.冶铁及铁器制造 246
3.植棉养蚕 250
4.商业和航运 250
第三节 教育与文学 251
一、教育与科举考试 251
1.儒学 251
2.科举取士 252
二、诗文创作 252
1.歌咏盖州山川大地的诗歌 253
2.反映盖州人文历史的散文 254
第四节 明代的寺观碑刻及建筑艺术 256
一、今营口地区的寺观及遗存 256
二、建筑雕刻和彩绘艺术 256
1.盖州上帝庙(玄贞观) 256
2.盖州钟鼓楼 258
3.熊岳望儿山藏式砖塔 259
4.盖州铁塔山铁塔 260
三、碑刻及石刻艺术 261
第十章 清朝中期以前的今营口 263
第一节 女真的兴起与努尔哈赤统一辽东 263
一、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 263
二、八旗制的诞生与后金的建立 265
三、后金对辽东的进攻 266
四、后金对辽南的统治与汉人的反抗斗争 267
1.强迫剃发和野蛮的屠杀 267
2.残酷的盘剥和迁徙 268
3.辽东南部反对后金的斗争 269
第二节 辽东的管理体制与盖平县及熊岳副都统的设置 270
一、盛京将军衙门与盛京五部 270
二、奉天府尹所属各府、州、厅、县与城守尉的设置 272
1.府、州、厅、县的设置 272
2.驻防八旗组织指挥系统的完备 273
三、盖平县的设置与城守尉 273
1.盖平县的隶属及所辖地区的变迁 273
2.盖州防守尉和城守尉的设置与驻防 274
3.熊岳副都统始末 281
第三节 营口经济恢复和发展 284
一、招民开垦与封禁政策 285
1.清初的经济形势与招民开垦 285
2.封禁政策的实施与失败 286
二、营口地区经济的缓慢发展 288
1.清廷的土地政策 289
2.农业生产的缓慢发展 295
3.植棉放蚕与纺织的发展 296
4.渔业的兴盛 298
5.盐业的发展 298
6.贸易港口的开设与航运的兴起 300
第四节 教育与文化的发展 310
一、清朝前期的教育 310
1.盖平县儒学 311
2.盖平县义学 311
3.辰州书院 311
二、建筑艺术 312
1.天后行宫 312
2.望海寺 313
3.重山寺 314
4.明、清民居和会馆 315
三、文学艺术 316
1.诗歌 316
2.散文 323
四、书画艺术 328
1.清早中期著名书画家 328
2.清中期之后的书画家 329
第五节 清官于成龙 332
一、勤政廉洁,民爱不舍 332
二、治河良臣,名垂青史 333
三、文采过人,书法颜柳 335
第六节 民族 宗教 336
一、营口地区主要民族的由来及分布 336
1.汉族 336
2.满族 336
3.蒙古族 337
4.锡伯族 337
5.回族 338
6.朝鲜族 339
二、营口地区的宗教及其活动场所 339
1.佛教及其寺院 340
2.道教及道观 340
近代 349
第十一章 营口被迫对外开埠 349
第一节 对外开埠前的营口经济 349
一、营口商业经济的活跃 349
二、盖平经济的繁荣 350
第二节 营口被迫代替牛庄对外开港 351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与牛庄被指定为通商口岸 351
二、营口代替牛庄开港 352
第三节 营口沦为东北第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城市 353
一、资本主义列强政治势力的侵入 353
1.开设领事馆 353
2.传教与烧杀抢掠 359
二、英国夺取营口海关权 360
三、资本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 361
1.鸦片输入,流毒百年 362
2.倾销商品 362
3.掠夺原料和物资 363
4.开设洋行,兴办实业 365
第十二章 中日甲午战争中营口境域攻守战 366
第一节 盖平保卫战 367
第二节 大平山争夺战 368
第三节 营口陷落 370
第四节 《马关条约》的签订与三国干涉还辽 372
第十三章 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375
第一节 营口义和团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375
一、沙俄修筑中东铁路及营口人民反占地斗争 375
二、外国教会势力的扩张及教民与列强的肆虐 376
三、营口义和团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377
第二节 义和团抗击沙俄的英勇斗争 378
第三节 沙俄侵占营口 380
第十四章 日俄战争营口战场与日本势力的扩张 383
第一节 日俄双方在营口境域的角逐 383
一、营口境域的战争 383
1.盖平攻守战 384
2.大石桥战役 384
3.日军第二次侵占营口 385
4.日俄战争的结局 385
二、营口人民惨遭战祸 386
第二节 日本第二次占领营口 387
一、《朴次茅斯条约》的签订 387
二、日本势力在营口的扩张 387
1.开辟新市街二本町 389
2.建立“满铁”附属地 390
3.日本的经济掠夺 393
第十五章 城市的形成 396
第一节 政治中心的形成 396
一、奉锦山海关道衙门 396
二、营口海防同知厅 398
三、营口直隶厅 398
四、一地两关——西海关、东海关 399
五、外国领事馆的设置 400
第二节 经济中心的形成 400
一、东北商业贸易中心 401
二、东北金融中心 401
三、东北实业中心 402
四、对外开放与交流 402
第三节 文化中心的形成 403
一、学校 403
二、文化活动及卫生事业 404
三、新闻事业 404
第四节 海防要地的形成 405
一、盛京副都统、奉锦山海关兵备道道台续昌奉旨添建营口炮台 406
二、炮台的修建 406
三、炮台的建筑风格 407
第五节 初具城市雏形 408
一、修筑土圩围墙 408
二、人口集聚 409
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已具规模 409
1.邮政、通讯事业 409
2.城市供电 411
3.城市供水 412
4.环境卫生 412
5.城区绿化 412
6.公共交通 412
7.社会化的服务设施 412
第十六章 清朝后期营口经济的繁荣 414
第一节 营口商业兴旺 414
一、店铺的发展 415
1.杂货店 415
2.铁业 415
3.布庄、丝绸庄 415
4.染料店 415
5.食品店 416
二、饮食服务业繁荣兴旺 416
1.饭店 416
2.旅店、大车店 417
3.照相馆 417
4.理发业 417
5.浴池业 418
6.洗染业 418
三、“大屋子”一枝独秀 418
1.西义顺 419
2.兴茂福 420
3.东盛和 420
4.东永茂 421
5.厚发和 422
6.瑞昌成 422
7.外国人在营口经营的洋行 423
第二节 盖平商业持续发展 423
第三节 贸易的繁盛 424
一、大豆及其制品的集散地 425
1.大豆 425
2.豆饼 427
3.豆油 427
4.豆类及粮食交易中的两种形式 428
二、中药材集散地 429
1.人参的输出 429
2.鹿茸的输出 430
3.其他药材的输出 430
4.中药行业 431
5.中药材交易的特殊规则——“请公盘” 433
6.四点启示 433
三、其他出口商品 434
1.粮谷及其制品的输出 434
2.动物毛皮的输出 434
3.煤炭的输出 435
四、进口商品 435
1.鸦片输入 435
2.纺织品输入 437
3.面粉输入 439
4.糖输入 439
5.石油输入 439
6.金属制品输入 440
7.杂货输入 440
五、与营港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 441
1.西方各国 441
2.亚洲国家和地区 441
第四节 金融业 441
一、营口炉银 442
1.炉银的演变 442
2.银炉的兴衰 444
二、盖平抹银 446
三、银行 447
1.当地银行 448
2.外地银行 448
3.官办银行 448
4.外国银行 450
四、保险业 450
1.镖局 450
2.船会 451
3.外商保险业 451
4.民族保险业 451
第五节 工业 452
一、榨油业的辉煌 452
二、其他工业的起步 454
1.盖平丝织业 455
2.营口纺织工业 455
3.铸铁业 456
4.制砖业 456
5.印染业 456
6.粮谷加工业 456
7.电力工业 456
8.印刷工业 457
三、近代手工业的特色 457
1.传统木匠、石匠、铁匠、瓦匠等匠业得到发展 457
2.消费性质的手工业增多 458
3.特色手工业登上历史舞台 458
第六节 交通运输 459
一、辽河水运 460
1.航运货物 460
2.航线 461
3.船舶 463
二、海运 463
1.木帆船运输 463
2.航线 464
3.轮船运输 465
4.外国航运势力的增强与中国轮运业的出现 467
5.码头建设 468
三、马车运输业 469
四、铁路运输 470
1.营口境内的东清铁路 470
2.铁路运输 473
3.沟营铁路 474
第七节 外资企业 475
一、欧美资本企业 475
1.英资企业 475
2.美资企业 476
3.俄资企业 476
4.其他欧美资本企业 478
二、日资企业 478
1.邮便业 478
2.保险业 479
3.医院 479
4.金融业 479
5.窑业工厂 481
6.大豆加工业 481
7.东亚烟草营口加工厂 481
8.其他各业 481
三、中外合资企业 482
中日合资营口水电公司 482
第十七章 辛亥年万福庄起义与民国时期官署的设置 484
第一节 辛亥年万福庄武装起义 484
一、民主、共和思想的传入 485
二、城乡群众自发的反清斗争 485
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486
四、辛亥年盖平县万福庄武装起义 486
第二节 民国时期官署的设置 487
一、地方官署 488
1.营口县政府 488
2.营口市政公所 489
3.营口市政筹备处 490
二、中央驻营官署 490
1.奉天省南路观察使 490
2.辽沈道尹公署 490
3.外交部营口交涉员公署 491
4.财政部辽宁盐务稽核分所 492
5.山海关监督公署 492
三、东三省驻营官署 493
1.辽河工程局督办处 493
2.吉黑盐务榷运局办事处 493
3.东三省盐运使公署 493
4.北宁铁路局驻营办事处 494
5.东省铁路商务代办所 494
6.东北矿务局驻营办公处 494
7.东北海军驻营办公处 494
8.东北宪兵第二队五中队第一分队 494
9.东北火柴专卖总局营口火柴专卖局 494
四、辽宁省驻营官署 495
1.税捐征收局 495
2.渔业商船保护局 495
3.清乡局 496
4.卷烟统税办事处 496
五、县政府属机构 496
1.政法机构 496
2.立法机构 498
3.教育局 499
4.税捐分局 499
5.牛马税捐分局 499
6.硝磺局 499
第十八章 盖平县农民反清丈斗争 500
第一节 官地、旗地向民地转化 500
第二节 熊岳一带农民反清丈斗争 500
第三节 汤池一带农民反清丈斗争 501
第十九章 反对袁世凯的斗争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503
第一节 反对袁世凯的斗争 503
第二节 “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504
一、“五·四运动” 504
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505
三、声援“五卅运动” 506
第二十章 中共营口地方组织的建立和革命斗争 507
第一节 无产阶级队伍的成长壮大与反帝反封建斗争 507
一、无产阶级队伍的成长及其特点 507
二、无产阶级反帝反封建的罢工斗争 508
1.榨油工人同盟大罢工 508
2.染坊工人大罢工 508
3.烟草业工人大罢工 508
4.绳麻业、制鞋工人罢工 509
5.火柴厂工人罢工 509
6.其他行业工人罢工 509
第二节 中共营口支部的建立和革命活动 510
一、中共营口支部的建立 510
二、发动和领导学生、工人运动 511
三、中共中央出版发行部营口转运站的建立 512
第三节 中共营口特支的建立与河北火车站工人大罢工 512
第四节 中共辽西特委的建立与革命斗争 514
第二十一章 民国时期的营口经济 515
第一节 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历史条件 515
第二节 农业 516
一、土地制度 516
1.租佃经营 516
2.雇工经营 516
二、生产力 517
1.耕地 517
2.劳动力 517
3.生产工具 517
三、田赋和亩捐 518
四、作物品种 519
1.种植业 519
2.果树 521
第三节 渔业 521
一、捕捞 522
1.渔具及生产经营 522
2.销售 523
二、管理 524
三、渔业习俗 525
第四节 盐业 526
一、海盐生产、销售 526
1.海盐生产 526
2.海盐运输、销售 527
3.盐滩情况 527
4.海盐的副产品及再加工 528
二、盐务管理机构 529
1.营盖场公署 529
2.营口缉私局 529
3.熊岳缉私局 529
4.营口盐税局 530
三、管理 530
1.盐税征管 530
2.缉私 531
第五节 工业的繁兴 532
一、榨油业持续繁荣 533
二、纺织工业蓬勃向上 533
1.棉纺织业 534
2.针织业 534
3.印染业 535
4.服装、鞋帽业 535
5.盖平柞蚕业 536
三、火柴工业 536
1.营口民族火柴业的创办与发展 537
2.民族火柴业与日本、瑞典火柴业的竞争 537
四、矿业的兴起和发展 538
1.大石桥矿业 538
2.盖平县矿业 539
五、其他工业 539
1.铜丝罗工厂 539
2.玻璃工业 539
3.窑业 540
4.五金机械 540
5.皮革制品业 540
6.食品工业 540
第六节 金融业 541
一、炉银 541
1.银炉倒闭事件 542
2.银炉的历史地位 543
二、银行 544
1.官办银行 544
2.当地银行 545
3.外地银行 545
4.外资银行 546
三、保险 547
第七节 商业贸易兴旺发达 547
一、大屋子业 548
二、中药材业持续兴旺 548
三、商业自治团体 550
1.同乡会馆 550
2.同业公会 550
3.营口总商会 551
四、对外贸易的持续繁盛 551
1.输入贸易 551
2.输出贸易 554
3.港口贸易 557
第八节 交通运输业 557
一、畜力车货物运输 557
二、汽车运输业的兴起 558
三、民族船舶海运 559
1.木帆船海运 559
2.轮船海运 559
四、营口港 561
1.码头建设 561
2.航道治理 562
3.日本等国的掠夺贸易 564
第九节 外资企业 565
一、日资企业 565
1.航运业 565
2.采矿业 565
3.金融业 566
4.大豆加工业 566
5.其他各业 566
二、欧美资本企业 567
1.英资企业 567
2.美资企业 567
3.英美合资企业 568
4.德资企业 568
5.法资企业 568
6.丹麦资企业 568
三、中外合资企业 568
1.中日合资企业 568
2.中英美合资企业 568
第二十二章 “九·一八”事变后的日伪统治与人民群众的抗日斗争 570
第一节 日军侵占营口及其军事统治 569
一、日军侵占营口 569
二、日军的军事管制 570
三、建立日伪统治机构 572
1.傀儡政权 572
2.营口警察厅和营口海上警察队 572
3.宪兵分队和宪兵分团 573
4.伪辽河警备区 574
四、建立“协和会” 574
第二节 疯狂的经济掠夺 575
一、窃取采矿权 576
二、占领海关 576
三、控制港口运输 576
四、垄断金融业 577
五、推行经济“统制” 578
1.经济“取缔” 578
2.制订“法规”限制民族工业发展 578
3.对资源的巧取豪夺 579
4.繁重的苛捐杂税 580
第三节 奴化教育和法西斯式的统治 581
一、炮制同文同种“理论” 581
二、扼杀民族意识 583
1.改变学制 583
2.强调实科教育 583
3.更换教材 583
4.强化精神训练 584
5.强化军事训练 584
6.实施棍棒教育 584
7.强迫勤劳俸仕 585
三、残酷压榨劳工 585
1.残酷的统治与压迫 585
2.工资无法保障最低生活要求 586
3.恶劣环境中的超强度劳动 587
4.疯狂掠夺造成事故频繁 587
5.恶劣生活条件造成大量矿工死亡 588
四、营口第二监狱 588
五、矫正辅导院 590
六、虎石沟“万人坑” 590
七、制造白色恐怖与军事镇压 591
第四节 辽南民众奋起抗击日寇 592
一、破坏水电设施 593
二、袭扰外围日军 593
三、阻击进攻锦州 593
四、四次攻打营口 595
第一次攻打营口 595
第二次攻打营口 595
第三次攻打营口 596
第四次攻打营口 596
五、智索日寇军火 596
六、战斗到最后一刻 598
第五节 营口各界人民的抗日斗争 601
一、罢工斗争 601
1.盐场工人的斗争 601
2.南满矿业公司工人的同盟罢工 601
3.东亚烟草株式会社工人的罢工斗争 602
4.其他罢工斗争 602
二、“国际工作班”在行动 602
三、国民党在营口的地下反日活动 603
1.东北调查室营口分室 603
2.东北抗战机构——营口小组 603
3.国民党的外围机构——前进社 603
四、“星火”的反满抗日宣传 604
1.“星火”同仁 604
2.“星火”闪耀 605
3.不灭的“星火” 605
五、东工委营口支部的隐蔽斗争 606
第六节 抗日战争胜利 607
第二十三章 营口解放与恢复建设 609
第一节 国共两党在营口的争夺 609
一、光复后的营口时局 609
1.国民党建立的营口政权机构和地方武装 609
2.中共建立的营口地方组织和人民武装 610
二、民主政府的建立 612
1.营口市民主政府的建立 612
2.大石桥市民主政府的建立 613
3.盖平县民主政权的建立 614
三、国共两党的斗争 614
1.阻止国民党在营口登陆 614
2.营口市党政机关第一次撤出 615
3.国共双方首战营口 616
第二节 建立农村根据地 开展敌后斗争 616
一、营口市党政机关第二次撤出 616
二、成立营口县、万福县 617
1.营口县的成立 617
2.万福县的成立 617
三、开展游击战 617
1.地方武装的成立 618
2.配合主力作战 618
3.开展敌后斗争 618
四、土地改革运动 619
第三节 国民党统治区的反蒋爱国运动 620
一、国民党的统治 620
二、工人的护厂斗争 621
三、青年学生的反蒋爱国运动 622
第四节 四战大石桥 622
第五节 王家善率部起义 624
一、王家善及国民党军暂编五十八师 624
二、起义前的形势 625
三、中共规劝王家善起义 626
四、王家善起义成功 627
第六节 营口最后解放 629
第七节 巩固人民政权和恢复经济建设 631
一、恢复人民政权 631
二、恢复和发展生产 632
1.生产自救 632
2.恢复国营工厂的生产 632
3.港口贸易的恢复 633
三、清查、搜捕暗藏的国民党军、警、特,取缔反动会道门 634
1.清查、搜捕暗藏的国民党军警特 635
2.取缔反动会道门 635
3.反动党团登记 636
4.取缔妓院 637
5.万福县、盖平县剿匪反特斗争 637
第二十四章 营口近代教育、文化、宗教、科技 639
第一节 近代教育 639
一、营口近代小学和中学教育 640
1.小学教育 640
2.中学教育 645
二、师范教育 647
三、职业技术教育和民众教育 649
1.职业技术教育 650
2.民众教育 652
四、近代教育培养的各类人才 653
第二节 方志、图书和报馆 655
一、营口地方志书 655
1.康熙年间的《盖平县志》 655
2.《盖平县乡土志》(光绪三十四年版)、《盖平县志》(宣统元年版) 656
3.《盖平县乡土志》(民国9年版) 656
4.《盖平县志》(民国19年版) 657
5.《营口县志》(民国19年版) 658
二、图书馆 660
1.盖平县图书馆 660
2.营口县立图书馆 660
3.营口市立图书馆 660
三、新闻事业 660
1.报业 660
2.广播 663
第三节 宗教 665
一、佛教 665
二、伊斯兰教及清真寺 666
1.万福清真寺 666
2.营口清真寺(西寺) 667
营口地区清真寺表 668
附:营口清真寺碑记 668
三、基督教及教堂 669
新中国成立前营口所辖基督教会表 670
四、天主教与天主教堂 672
新中国成立前营口天主教活动场所分布表 673
第四节 科技和医药卫生 674
一、科学技术 674
二、医药卫生 675
1.中医及著名医生 676
2.西医及西医院 678
3.中西医结合和著名医生 679
第五节 近代建筑 681
一、国家、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681
1.营口炮台 681
2.楞严禅寺 681
3.牛庄居留民团役所 682
4.牛庄海关 682
5.俄国领事馆 683
6.牛庄邮便局 683
7.正隆银行牛庄支行 683
8.瑞昌成 684
9.满洲银行营口支行 684
10.牛庄俱乐部 684
11.太古轮船公司营口分公司 684
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685
1.营口老监狱 685
2.仁泰洋行(又称俄罗斯洋行) 685
三、尚存有一定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的建筑 685
1.西海关 685
2.东记银号 685
3.老爷阁 685
第六节 近代文学 686
一、旧体诗歌 686
二、散文、杂文及辞赋 691
三、营口地区的楹联 694
1.营口地区流传的楹联集藏 694
2.寺庙楹联 695
3.会馆及园林楹联 696
四、爱国文艺 697
1.盖平县的反日爱国文艺活动 697
2.《星火》同仁的爱国文艺作品 699
第七节 书画艺术 705
一、百花齐放的书法艺术 705
二、姹紫嫣红的绘画艺术 707
1.官方著名大家 708
2.营口地区画坛上的“三杰” 708
3.盖平县民国年间四大画家 711
营口地区清末民国时期其他著名书画界人物表 714
第八节 戏剧 曲艺 歌舞和音乐歌曲 717
一、独领风骚的辽南皮影戏 718
二、京剧 719
1.营口的京剧 719
2.营口的河北梆子及“皮黄” 720
三、评剧 722
1.李子祥共和班 722
2.剧场 723
四、话剧 724
五、曲艺 724
二人转 725
六、民间舞蹈 725
1.高跷秧歌 725
2.其他舞蹈 727
七、音乐和歌曲 728
1.营口鼓乐 728
2.歌曲 728
第九节 民俗文化 731
一、节日习俗 732
1.春节 732
2.立春 733
3.元宵节 733
4.添仓日 734
5.春龙节 734
6.清明节 735
7.端午节 735
8.雨节 736
9.六月六 736
10.七夕节 736
11.中元节 736
12.中秋节 737
13.重阳节 737
14.腊八 737
15.小年 738
二、庙会习俗 738
三、礼俗 740
1.生育习俗及礼仪 741
2.婚嫁礼俗 741
3.丧葬礼俗 744
四、民间游戏 746
1.打嘎儿 746
2.打排 747
3.打弹 747
4.卡羊角 748
5.翻绳 748
6.抓子儿 748
7.下五福 749
8.下五道 749
五、具有辽南风格的盖州风筝 750
六、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 751
1.巧夺天工的面塑 751
2.独树一帜的龙尾艺术 751
3.红遍辽东的刺绣艺术 752
- 《泰国通史 珍藏本》段立生著 2019
- 《中国共产党思想通史 第2卷》李曙新 2014
- 《中国共产党思想通史 第7卷》张静如总主编 2014
- 《中国通史》崇贤书院主编 2016
- 《WPS Office办公应用从入门到精通》IT新时代教育 2018
- 《中国共产党思想通史 第3卷》温乐群,周良书 2014
- 《中国共产党思想通史 第5卷》陈明显,李永丰,苗伟东 2014
- 《中国共产党思想通史 第1卷》王令金 2014
- 《微软办公软件国际认证MOS Office 2016大师级通关教程》徐日,张晓昆著 2018
- 《西方地理通史》文聘元编 2019
- 《电子测量与仪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组织编写 2009
- 《东方杂志 第110册 第25卷 第一至四号 1928年1月-1928年2月》上海书店出版社编 2012
- 《清明 我们的节日》冯骥才编 2017
- 《现代水泥技术发展与应用论文集》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 2019
- 《甘肃省档案馆指南》甘肃省档案馆编 2018
- 《莼江曲谱 2 中国昆曲博物馆藏稀见昆剧手抄曲谱汇编之一》郭腊梅主编;孙伊婷副主编;孙文明,孙伊婷编委;中国昆曲博物馆编 2018
- 《花时间 我的第一堂花艺课 插花基础技法篇》(日)花时间编辑部编;陈洁责编;冯莹莹译 2020
- 《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水利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成果 设施农业工程技术》赵英编 2018
- 《东方杂志 第94册 第22卷 第四至七号 1925年2月-1925年4月》上海书店出版社编 2012
- 《远去的老调》经典文库编委会编 2019
- 《北方曲艺音乐初探 下》萧作如著 2020
- 《北方曲艺音乐初探 上》萧作如著 2020
- 《中国十大出版家》王震,贺越明著 1991
- 《近代民营出版机构的英语函授教育 以“商务、中华、开明”函授学校为个案 1915年-1946年版》丁伟 2017
- 《北方》(中国)张抗抗 2019
- 《国之重器出版工程 云化虚拟现实技术与应用》熊华平 2019
- 《新闻出版博物馆 总第33期》新闻出版博物馆 2018
- 《野有蔓草,千年不老》池墨著 2019
- 《心有阳光 便能幸福》李宇晨 2018
- 《处处有中医》徐侃,孙鲁淼主编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