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全科医师岗位培训教材  治疗学基础  第3版
全科医师岗位培训教材  治疗学基础  第3版

全科医师岗位培训教材 治疗学基础 第3版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怀良主编;艾长山,秦晓霞副主编
  • 出 版 社: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538418296
  • 页数:443 页
图书介绍:
《全科医师岗位培训教材 治疗学基础 第3版》目录

治疗方案的优化与选择 1

第一节 治疗方案的优化原则 1

一、明确目标,决定治疗 1

二、标本兼治,立足治本 1

三、综合治疗,突出重点 2

四、简单易行,防避风险 2

五、经费较低,减轻负担 3

六、全面考虑,照顾长远 3

七、团队合作,利用资源 3

第二节 治疗方案的选择过程 4

一、树立请病人与家属参与选择的新型医患关系 4

二、制订可共选择的几种层次不同的治疗方案 4

三、全科医生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应有自己的看法 5

四、全科医生与病人或病人家属在治疗方案选择上应尽量取得共识 5

第三节 治疗方案的修正、调整与再选择 5

一、由于病情变化而进行的治疗方案的修正与调整 5

二、由于诊断改变而进行的治疗方案的修正与调整 5

三、治疗方案修正与调整后的再选择 6

药物治疗学基础 7

第一章 药物治疗学概论 7

第一节 概述 7

一、药物治疗的基本概念 7

二、与药物治疗有关的学科 8

三、药物的作用 9

四、药物作用的原理 10

第二节 药物的体内过程 11

一、吸收 11

二、分布 12

三、生物转化 12

四、排泄 13

五、药物的消除和蓄积 13

第三节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14

一、药物方面的因素 14

二、机体方面的因素 15

三、给药方法方面的因素 15

第四节 药物的制剂及药物的管理 17

一、药物的制剂 17

二、药品管理 18

第五节 处方学 19

一、处方的概念 19

二、处方的结构 20

三、处方中常用的缩写字及其意义 21

四、处方法与处方的基本类型 22

第二章 抗感染药物 22

第一节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23

一、青霉素类 23

二、头孢菌素类 28

三、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与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组成的复方制剂 32

四、新型β-内酰胺类 33

第二节 氨基甙类抗生素 34

第三节 四环素类抗生素 38

第四节 氯霉素类抗生素 39

第五节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40

第六节 其他抗生素 41

第七节 合成抗菌药 43

一、磺胺类药物 43

二、氟喹诺酮类 46

三、硝基呋喃类及其他抗菌药物 48

第八节 抗结核药 50

第九节 抗真菌药 53

第十节 抗病毒药 56

第三章 神经及精神药物 58

第一节 解热镇痛药 58

一、水杨酸类 58

二、苯胺类 59

三、吡唑酮类 60

四、其他抗炎有机酸类 60

第二节 镇痛药 61

第三节 镇静催眠及抗焦虑药 63

第四节 抗精神病药 65

第四章 抗心力衰竭药物 67

第一节 抗心力衰竭药物分类 67

一、正性肌力药物 67

二、减负荷药 67

第二节 常用抗心力衰竭药物 67

一、强心甙类 67

二、非强心甙类正性肌力药 70

第五章 抗心绞痛药物 74

一、硝酸酯类 74

二、β受体阻断药 76

三、Ca2+拮抗药 76

四、其他抗心绞痛药 77

第六章 抗心律失常药物 79

第一节 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 79

第二节 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79

一、Na+通道阻滞药 79

二、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84

三、延长APD药物 85

四、Ca2+通道阻滞药物 86

五、其他新型抗心律失常药物 86

第七章 抗高血压药物 88

第一节 抗高血压药物分类和评价 88

一、利尿降压药 88

二、交感神经抑制药 88

三、血管扩张药 89

四、酶抑制药 89

五、膜通道作用药 89

第二节 抗高血压药物应用原则 89

第三节 常用抗高血压药物 91

一、交感中枢抑制药 91

二、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 92

三、血管扩张药 96

四、Ca2+拮抗药 98

五、ACE抑制药 100

六、利尿药 103

七、5-HT2受体阻断药 104

八、K+通道开放激动药 105

第八章 抗休克药物 106

第一节 常见休克的治疗 106

一、心源性休克的治疗 106

二、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治疗 107

三、神经源性休克的治疗 107

四、感染性休克的治疗 107

第二节 常用抗休克药 107

一、扩血管药物 107

二、缩血管药 111

三、非强心甙类强心剂 113

四、糖皮质激素制剂 114

五、用于休克的研究性药物 114

六、血容量扩充药 116

第九章 降血脂药物 117

第一节 降血脂药物联合应用 117

第二节 常用降血脂药物 118

一、多烯脂肪酸类 118

二、苯氧乙酸类衍生物 118

三、HMG-CoA还原酶抑制药 120

四、阴离子交换树脂类 122

五、其他降血脂药物 122

第十章 抗血小板及溶栓药物 125

第一节 抗血小板药 125

第二节 溶栓药 125

第十一章 抗凝血及止血药物 127

第一节 常用抗凝血药 127

第二节 常用止血药 128

第十二章 抗贫血药物 131

第十三章 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 134

第一节 抗喘药 134

一、拟肾上腺素药 135

二、糖皮质激素类 136

三、茶碱类药物 137

四、M胆碱受体阻断药 139

五、过敏介质阻释药 140

第二节 镇咳药 141

一、中枢性镇咳药 141

二、外周性镇咳药 142

第三节 祛痰药及粘痰溶解药 142

一、祛痰药 142

二、粘痰溶解药 143

第十四章 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 144

第一节 抗消化性溃疡药 144

一、抗酸药 144

二、H2受体阻断药 146

三、M胆碱受体阻断药 146

四、胃壁细胞H+泵抑制剂 146

五、胃泌素受体阻断药 147

六、增强粘膜防御机能的药物 147

七、抗幽门螺旋菌药 147

第二节 助消化药 147

第三节 胃肠解痉药 149

第四节 止吐药 150

第五节 泻药 151

一、容积性泻药 151

二、接触性泻药 152

三、润滑性泻药 153

四、泻药适应症与注意事项 153

第六节 止泻药 154

第七节 利胆药 155

第八节 治疗肝脏疾病的辅助药 155

一、治疗肝炎和肝硬化的辅助药 155

二、治疗肝性脑病的药物 157

第十五章 利尿药和脱水药 160

第一节 利尿药 160

一、强效利尿药 160

二、中效利尿药 162

三、弱效利尿药 163

第二节 利尿药治疗水肿的应用 164

第三节 脱水药 165

第十六章 抗过敏药 166

第一节 抗组胺药 166

第二节 钙盐 167

第十七章 激素类药物 169

第一节 肾上腺皮质激素 169

一、糖皮质激素类药 169

二、盐皮质激素类药物 172

第二节 甲状腺激素及抗甲状腺素药 172

一、甲状腺激素 172

二、抗甲状腺药 174

第三节 胰岛素和口服降血糖药 176

一、胰岛素 176

二、口服降血糖药 178

第十八章 性激素与计划生育用药 180

第一节 雌性激素和孕激素类药物 180

一、雌激素类药 180

二、孕激素类药 181

第二节 雄激素类药和同化激素类药 182

一、雄激素类药 182

二、同化激素类药 182

第三节 主要抑制排卵的避孕药 183

第四节 主要阻碍受精的避孕药 184

第五节 主要干扰孕卵着床的避孕药 184

第六节 外用和男用节育药 184

一、外用避孕药 184

二、男用节育药 185

三、人工流产和引产药 185

第十九章 抗寄生虫病药 186

第一节 抗疟药 186

一、疟原虫生活史及抗疟药作用环节 186

二、常用抗疟药 187

第二节 抗阿米巴病药 189

一、抗肠内阿米巴病药 190

二、抗肠外阿米巴病药 190

三、抗肠内和肠外阿米巴病药 190

四、治疗阿米巴病的选药原则 191

第三节 抗血吸虫病药、抗黑热病药和抗丝虫病药 192

一、抗血吸虫病药 192

二、抗黑热病药 193

三、抗丝虫病药 194

第四节 抗肠虫病药 194

第二十章 抗恶性肿瘤药 197

第一节 概论 197

第二节 抗代谢药 198

第三节 生物碱类药 200

第四节 烷化剂 201

第五节 抗癌抗生素 203

第六节 其他类药 205

第二十一章 影响机体免疫功能的药物 207

第一节 免疫抑制药 207

一、免疫抑制药的适应症及用药原则 207

二、免疫抑制药的共同不良反应 207

三、常用的免疫抑制药 207

第二节 免疫增强药 209

第二十二章 特殊解毒药 211

第一节 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的解毒药 211

一、胆碱酯酶复活药 211

二、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的防治 212

三、M受体阻断药 212

第二节 金属与类金属中毒的解毒药 213

第三节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和氰化物中毒的解毒药 214

第四节 氟乙酞胺中毒的解毒药 215

第五节 香豆素类及敌鼠钠中毒的解毒药 216

第六节 毒蛇咬伤解毒药 216

常用治疗技术 218

第一章 心理治疗学基础 218

第一节 概述 218

一、心理治疗的概念及适应症 218

二、心理治疗的历史发展 218

三、关于心理治疗概念的几点澄清 219

第二节 心理治疗中的医患关系和基本技巧 220

一、心理治疗医生必备的基本条件 220

二、心理治疗中的医患关系 221

三、心理治疗的基本技巧 224

第三节 精神分析疗法 226

一、精神分析的基础理论 227

二、精神分析的治疗方法 228

第四节 行为治疗 230

一、行为治疗的基础理论 230

二、行为治疗的几种方法 231

第五节 认知疗法 234

一、认知疗法的基础理论 234

二、认知治疗的方法 236

第六节 森田疗法与新森田疗法 237

一、森田疗法的基础理论 237

二、森田疗法的治疗原则 238

三、森田疗法的治疗方法 239

第二章 无菌术 240

第一节 无菌消毒的基本方法 241

一、机械方法 241

二、高温灭菌 241

三、消毒法 243

第二节 常用备品的消毒灭菌 243

一、橡胶类物品的消毒和灭菌 243

二、搪瓷类物品的消毒和灭菌 244

三、玻璃制品的消毒和灭菌 244

四、器械类的消毒和灭菌 244

五、缝合线的消毒和灭菌 244

六、棉织品的无菌法 244

第三节 简易手术室及其无菌术 245

一、手术室内的清洁,消毒和灭菌 245

二、对手术室内人员的一般要求 245

三、手术室内无菌物品的保管 245

四、无菌包的包法和打开法 245

五、无菌手术器械桌的准备 246

六、几种无菌技术的基本操作法 246

第四节 手术人员和病人的准备 247

一、手术人员的准备 247

二、病人的准备 249

第五节 手术中的无菌原则 250

第六节 敷料交换的无菌术 250

第三章 手术基本操作 253

第一节 手术的基本器械用品 253

一、钳类 253

二、刀剪类 254

三、镊 255

四、缝合针与持针器 255

五、露(拉)钩 255

六、线类 256

七、敷料和手术巾 257

八、其他 257

第二节 切开分离 257

一、切开 257

二、分离 257

第三节 止血、结扎和缝合 258

一、止血 258

二、结扎的方式和方法 260

三、缝合的方式和方法 263

第四节 吸引和引流 268

一、吸引 268

二、引流 268

第五节 包扎和固定 270

一、绷带包扎术 270

二、固定 273

附:伤口的修复 276

一、组织损伤后的修复过程 276

二、伤口处理要点 276

三、各种组织的修复 277

第六节 常用小手术 278

一、清创术 278

二、静脉切开术 279

三、浅部软组织脓肿切开引流术 280

四、痈切开引流术 280

五、皮脂腺囊肿(粉瘤)切除术 281

六、鸡眼切除术 281

七、拔甲术 282

八、乳腺脓肿切开引流术 282

九、气管切开术 283

十、嵌顿包茎复位术 285

第七节 围手术期处理 286

一、术前准备 286

二、术后处理 287

三、术后并发症 287

第四章 麻醉和疼痛治疗 288

第一节 麻醉概述 288

一、麻醉的方法 288

二、麻醉前准备 289

三、麻醉后处理 289

第二节 基层常用的局部麻醉 290

一、局麻药应用须知事项 290

二、表面麻醉 290

三、局部浸润麻醉 290

四、区域阻滞术 291

第三节 疼痛治疗概述 291

一、疼痛的发生 291

二、疼痛的症状分类 291

三、诊断原则 292

四、疼痛治疗的基本方法 292

第四节 慢性疼痛的治疗 292

一、骨关节及其周围组织、肌组织的非感染性慢性炎症 292

二、神经痛 293

三、癌症疼痛 293

第五章 液体疗法 294

第一节 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294

一、水、电解质平衡 294

二、酸碱平衡 297

第二节 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 299

一、水与电解质失衡 299

二、酸碱失衡 300

第三节 输液疗法 302

一、常用液体的种类和用途 302

二、输液途径和方法 304

三、一般状况下输液治疗 305

四、特殊病情的输液治疗 306

五、输液治疗的并发症和处理 307

第四节 儿科常用液体疗法 307

一、小儿体液平衡特点 307

二、小儿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308

三、小儿液体疗法常用的溶液及配制方法 309

四、小儿常见疾病的液体疗法 310

第五节 输血的临床应用 315

一、输血的种类和用途 315

二、输血并发病及其处理 316

三、输血注意事项 317

第六章 营养治疗 318

第一节 营养治疗基础 318

一、热能 318

二、三大营养素 320

三、营养膳食 324

第二节 常见病症的营养治疗 325

一、心血管疾病 325

二、胃肠道疾病 327

三、肝、胆疾病 328

四、肾脏疾病 329

五、糖尿病 329

第三节 重症病人的营养治疗 330

一、管喂饮食 330

二、要素饮食(要素膳) 331

三、完全胃肠外营养(TPN) 332

第四节 中医膳食治疗(食疗) 332

第七章 物理治疗 335

第一节 传导热疗 335

一、热水袋传热 335

二、温水坐浴 335

三、蜡疗 336

四、泥疗 336

第二节 电疗 336

一、直流电疗法 336

二、直流电化学疗法 337

三、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 338

四、低、中频电疗法 339

五、高频电疗法 341

六、禁忌症 342

第三节 激光红外线和紫外线的治疗 342

一、激光治疗 342

二、红外线治疗 343

三、紫外线治疗 343

第四节 冷疗 344

一、冷冻外科 344

二、非冻结性冷疗 346

第五节 体外震波、超声波和磁场疗法 346

一、体外震波碎石 346

二、超声波治疗 347

三、磁疗 348

第六节 放射治疗 349

一、放射治疗物理学 349

二、临床放射生物学 351

三、放射治疗的临床应用 352

四、放射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354

五、放射反应及其防治 355

第八章 护理技术 356

第一节 无菌技术 356

一、无菌技术操作的基本要求 356

二、无菌技术的几项基本操作 356

第二节 注射技术 358

一、注射操作的要求 358

二、注射前准备 359

三、各种注射技术 360

第三节 药物过敏试验 361

一、药物过敏反应特点 361

二、青霉素过敏试验 362

三、链霉素过敏试验 363

四、破伤风抗毒素(TAT)过敏试验 363

五、普鲁卡因过敏试验 364

六、细胞色素C过敏试验 364

第四节 静脉输液与输血 365

一、静脉输液 365

二、静脉输血 367

第五节 吸入技术 369

一、氧气吸入 369

二、超声波雾化吸入 370

三、水罐蒸汽吸入 371

第六节 排痰技术 372

一、体位引流及肺部拍打 372

二、吸痰 372

第七节 置胃管技术 374

一、鼻饲 374

二、洗胃 375

第八节 灌肠治疗技术 377

一、不保留灌肠法 378

二、保留灌肠法 379

第九节 膀胱置管技术 380

一、导尿法 380

二、留置导尿 381

三、膀胱冲洗 381

第十节 冷热应用技术 382

一、冷的应用 382

二、热的应用 382

第九章 康复治疗 384

第一节 运动疗法 384

一、生物力学性疗法 385

二、中枢性瘫痪的神经肌肉功能促进技术 388

三、生物反馈训练法 392

第二节 作业疗法 392

一、作业活动的技能成分 393

二、常用作业活动的选择 393

三、日常生活动作(ADL) 394

四、作业疗法的适应症 395

第三节 语言疗法 396

一、语言疗法的原则 396

二、语言障碍的分类 396

三、语言障碍的治疗 397

第四节 气功康复疗法 399

第五节 康复工程疗法 400

一、假肢 400

二、矫形器(支具) 400

三、助行器和自助器 400

第十章 针灸 401

第一节 经络腧穴 401

一、手太阴肺经(11穴) 402

二、手阳明大肠经 402

三、足阳明胃经 402

四、足太阴脾经 404

五、手少阴心经 405

六、手太阳小肠经 406

七、足太阳膀胱经 406

八、足少阴肾经 409

九、手厥阴心包经 410

十、手少阳三焦经 410

十一、足少阳胆经 411

十二、足厥阴肝经 412

十三、督脉 413

十四、任脉 415

十五、经外奇穴 416

第二节 针法、灸法 417

一、毫针 417

二、灸法 421

三、拔罐法 422

四、三棱针法 423

五、皮肤针法 423

六、耳针 424

七、头针 426

八、电针疗法 427

九、埋线疗法 430

十、贴敷疗法 431

第十一章 按摩 433

第一节 常用的按摩手法 433

一、推法 433

二、一指禅推法 434

三、滚法 435

四、揉法 435

五、摩法 436

六、擦法 436

七、搓法 437

八、抹法 437

九、抖法 437

十、振法 438

十一、按法 438

十二、点法 438

十三、捏法 439

十四、拿法 439

十五、捻法 439

十六、踩跷法 440

十七、拍法 440

十八、弹法 440

十九、摇法 440

二十、拔伸法 441

第二节 按摩的适用范围与禁忌 442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