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推拿中医学基础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晋主编;夏慧萍,郑建军副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513211246
- 页数:268 页
绪论 1
一、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 1
(一)中医学 1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 1
(三)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 2
(四)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 2
(五)中国历代医家的贡献 2
(六)中医学理论的现代化 4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中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 4
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 5
(一)整体观念 5
(二)辨证论治 10
四、中医学基础的主要内容 12
(一)阴阳学说 12
(二)五行学说 12
(三)藏象学说 12
(四)经络学说 13
(五)气血精津液学说 13
(六)病因学说 13
(七)病机学说 13
(八)预防与治则 13
(九)康复 14
第一章 阴阳五行学说 15
第一节 阴阳学说 15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15
(一)阴阳的含义 15
(二)阴阳的普遍性、相对性和关联性 16
(三)划分事物或现象阴阳属性的标准 17
(四)气与阴阳 17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18
(一)阴阳对立 18
(二)阴阳互根 18
(三)阴阳消长 20
(四)阴阳转化 20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21
(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21
(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22
(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23
(四)用于疾病和亚健康状态的诊断 24
(五)用于养生保健、疾病治疗和亚健康状态的调理 25
第二节 五行学说 26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 27
(一)五行的含义 27
(二)五行与气、阴阳的关系 27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28
(一)对事物属性的五行分类 28
(二)五行的调节机制 30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33
(一)说明脏腑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33
(二)说明五脏病变的传变规律 35
(三)用于指导疾病的诊断 36
(四)用于指导亚健康状态的调理和疾病的防治 36
第二章 藏象学说 40
第一节 五脏 42
一、心(附:心包络) 42
(一)心的解剖形态 42
(二)心的生理功能 42
(三)心的生理特性 45
[附]心包络 45
(一)形态部位 45
(二)生理功能 45
二、肺 45
(一)肺的解剖形态 46
(二)肺的生理功能 46
(三)肺的生理特性 49
三、脾 50
(一)脾的解剖形态 50
(二)脾的生理功能 51
(三)脾的生理特性 53
四、肝 54
(一)肝的解剖形态 54
(二)肝的生理功能 54
(三)肝的生理特性 58
五、肾(附:命门) 59
(一)肾的解剖形态 60
(二)肾的生理功能 60
(三)肾的生理特性 65
[附]命门 65
(一)命门的位置 65
(二)命门的功能 66
第二节 六腑 67
一、胆 68
(一)胆的解剖形态 68
(二)胆的生理功能 68
(三)胆的生理特性 69
二、胃 69
(一)胃的解剖形态 70
(二)胃的生理功能 70
(三)胃的生理特性 71
三、小肠 72
(一)小肠的解剖形态 72
(二)小肠的生理功能 72
(三)小肠的生理特性 73
四、大肠 73
(一)大肠的解剖形态 73
(二)大肠的生理功能 74
(三)大肠的生理特性 74
五、膀胱 74
(一)膀胱的解剖形态 74
(二)膀胱的生理功能 75
(三)膀胱的生理特性 75
六、三焦 75
(一)三焦的解剖形态 75
(二)三焦的生理功能 76
(三)三焦的生理特性 76
第三节 奇恒之府 77
一、脑 77
(一)脑的解剖形态 77
(二)脑的生理功能 78
(三)脑与五脏的关系 79
二、髓 80
(一)髓的解剖形态 80
(二)髓的生理功能 80
(三)髓与五脏的关系 81
三、女子胞(附:精室) 81
(一)女子胞的解剖形态 81
(二)女子胞的生理功能 81
(三)女子胞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82
[附]精室 83
第四节 形体官窍 83
一、形体 83
(一)脉 84
(二)皮 85
(三)肉 86
(四)筋 87
(五)骨 88
二、官窍 89
(一)舌 89
(二)鼻 90
(三)口 91
[附]咽喉 92
(四)目 94
(五)耳 96
(六)前阴 97
(七)后阴 98
三、五脏外华 98
(一)心其华在面 99
(二)肺其华在毛 99
(三)脾其华在唇 99
(四)肝其华在爪 99
(五)肾其华在发 99
第五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100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100
(一)心与肺的关系 100
(二)心与脾的关系 101
(三)心与肝的关系 101
(四)心与肾的关系 102
(五)肺与脾的关系 103
(六)肺与肝的关系 103
(七)肺与肾的关系 104
(八)肝与脾的关系 104
(九)肝与肾的关系 105
(十)脾与肾的关系 106
二、腑与腑之间的关系 107
三、脏与腑的关系 107
(一)心与小肠的关系 108
(二)肺与大肠的关系 108
(三)脾与胃的关系 109
(四)肝与胆的关系 110
(五)肾与膀胱的关系 110
第六节 人体的生命活动与五脏 110
一、神志活动 111
(一)神志的内容 111
(二)神志活动与五脏 111
二、血液循行与五脏 113
(一)血液循行的过程 113
(二)血液循行与五脏 114
三、呼吸运动与五脏 115
(一)呼吸的过程 115
(二)呼吸运动与五脏 115
四、消化吸收与五脏 116
(一)消化吸收的过程 116
(二)消化吸收与五脏 116
五、水液代谢与五脏 116
(一)水液代谢的过程 116
(二)水液代谢与五脏 117
六、生长生殖与五脏 117
(一)生长生殖的过程 117
(二)生长生殖与五脏 118
第三章 精、气、血、津液 120
第一节 精 121
一、精的基本概念 121
(一)精的哲学含义 121
(二)精的中医学含义 121
二、精的生成 122
(一)先天之精 122
(二)后天之精 122
三、精的功能 122
(一)生殖繁衍 122
(二)生长发育 123
(三)生髓化血 123
(四)濡润脏腑 123
第二节 气 123
一、气的基本概念 123
(一)气的哲学含义 124
(二)气的医学含义 124
二、气的生成 127
(一)气的来源 127
(二)气的生成过程 128
三、气的功能 130
(一)推动作用 130
(二)温煦作用 131
(三)防御作用 131
(四)固摄作用 132
(五)营养作用 133
(六)气化作用 133
四、气的运动 134
(一)气机的概念 134
(二)气机的形式 134
五、气的分类 136
(一)元气 136
(二)宗气 138
(三)营气 139
(四)卫气 140
第三节 血 142
一、血的基本概念 142
二、血的生成 142
(一)血液化生的物质基础 142
(二)血液生成与脏腑的关系 143
三、血的循行 144
(一)血液循行的方式 144
(二)血液运行的机制 144
四、血的生理功能 145
(一)营养和滋润全身 145
(二)神志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146
第四节 津液 146
一、津液的概念 146
二、津液的代谢 147
(一)津液的生成 147
(二)津液的输布 147
(三)津液的排泄 148
三、津液的功能 148
(一)滋润和濡养作用 149
(二)化生血液 149
(三)调节阴阳 149
(四)排泄废物 149
(五)载气宁气 150
四、五脏化液 150
(一)五脏化液的概念 150
(二)五脏与五液的关系 150
第五节 气血精津液的关系 151
一、气与血的关系 151
(一)气对血的作用 151
(二)血对气的作用 152
二、气与精的关系 153
(一)气对精的作用 153
(二)精对气的作用 153
三、气与津液的关系 153
(一)气对津液的作用 153
(二)津液对气的作用 154
四、血与精的关系 154
(一)血对精的作用 154
(二)精对血的作用 154
五、血与津液的关系 155
(一)血对津液的作用 155
(二)津液对血的作用 155
第四章 经络学说 156
第五章 病因 157
一、病因的概念 157
二、病因的分类方法及其历史沿革 157
(一)《内经》的阴阳分类方法 157
(二)《金匮要略》的分类方法 158
(三)陈无择“三因学说” 158
三、中医病因学说的特点 158
(一)整体观念 158
(二)辨证求因 158
第一节 外感病因 159
一、六淫 159
(一)六淫的基本概念 159
(二)六淫致病的一般特点 160
(三)六淫的性质及其致病特点 161
二、疠气 168
(一)疠气的基本概念 168
(二)疠气的性质及其致病特点 169
(三)疫疠的发生和流行的相关因素 169
第二节 内伤病因 170
一、七情 170
(一)七情的基本概念 170
(二)七情与脏腑气血的关系 170
(三)七情的致病特点 171
二、饮食失宜 173
(一)饮食不节 173
(二)饮食偏嗜 174
(三)饮食不洁 175
三、劳逸 175
(一)过劳 175
(二)过逸 176
第三节 病理性因素 176
一、痰饮 176
(一)痰饮的基本概念 176
(二)痰饮的形成 177
(三)痰饮的致病特点 177
二、瘀血 178
(一)瘀血的基本概念 178
(二)瘀血的形成 178
(三)瘀血的致病特点 179
(四)常见瘀血病证 180
三、结石 180
(一)结石的概念 180
(二)结石的形成 180
(三)结石的致病特点 181
第四节 其他病因 181
一、外伤 181
(一)外伤的概念 181
(二)外伤的致病特点 181
二、寄生虫 183
(一)寄生虫的基本概念 183
(二)寄生虫的致病特点 183
三、先天因素 183
(一)先天因素的基本概念 183
(二)先天因素的致病特点 184
四、药邪 184
(一)药邪因素的概念 184
(二)药邪因素的致病特点 185
第六章 病机 186
第一节 发病机理 187
一、健康与疾病 188
二、发病机理 188
(一)邪正斗争与发病 188
(二)影响发病的因素 191
三、发病类型 194
(一)卒发 194
(二)伏发 194
(三)徐发 195
(四)继发 195
(五)合病与并病 195
(六)复发 195
第二节 基本病机 197
一、邪正盛衰 197
(一)虚实的基本原理 198
(二)虚实变化 199
二、阴阳失调 200
(一)阴阳盛衰 201
(二)阴阳互损 202
(三)阴阳格拒 203
(四)阴阳转化 204
(五)阴阳亡失 204
三、气血失常 205
(一)气的失常 205
(二)血的失常 207
(三)气血关系失调 208
四、津液失常 209
(一)津液不足 210
(二)水湿停聚 210
(三)津液与气血的关系失调 211
第三节 内生五气病机 212
一、风气内动 212
(一)内风的含义 212
(二)内风的病理变化 212
(三)外风与内风的关系 213
二、寒从中生 213
(一)内寒的含义 213
(二)内寒的病理变化 214
(三)外寒与内寒的关系 214
三、湿浊内生 214
(一)内湿的含义 214
(二)内湿的病理变化 215
(三)外湿与内湿的关系 215
四、津伤化燥 215
(一)内燥的含义 215
(二)内燥的病理变化 215
(三)外燥与内燥的关系 216
五、火热内生 216
(一)内火的含义 216
(二)内火的病理变化 216
(三)外火与内火的关系 217
第四节 脏腑病机 217
一、五脏病机 218
(一)心的病机 218
(二)肺的病机 222
(三)脾的病机 225
(四)肝的病机 228
(五)肾的病机 231
二、六腑病机 233
(一)胆的病机 233
(二)胃的病机 233
(三)小肠的病机 234
(四)大肠的病机 234
(五)膀胱的病机 235
(六)三焦的病机 235
三、奇恒之府病机 235
(一)脑的病机 235
(二)髓和骨的病机 236
(三)脉的病机 236
(四)女子胞的病机 236
第五节 经络病机 237
一、十二经脉病机 237
(一)经气虚实病机 238
(二)经气郁滞病机 238
(三)经气逆乱病机 238
(四)经气衰竭病机 238
二、奇经八脉病机 239
(一)督脉病机 239
(二)冲任病机 239
(三)带脉病机 239
(四)维脉病机 239
(五)跷脉病机 239
第六节 疾病的传变 240
一、疾病传变的概念 240
(一)疾病传变的含义 240
(二)疾病传变的形式 240
二、病位传变 240
(一)表里出入 241
(二)外感疾病的传变 241
(三)内伤杂病的传变 243
三、病性转化 244
(一)病性的概念 244
(二)病性转化的形式 244
四、影响疾病传变的因素 245
(一)体质因素 246
(二)病邪性质 246
(三)地域气候 246
(四)生活状况 246
第七节 疾病的转归 247
一、转归的概念 247
(一)正胜邪退 247
(二)邪胜正衰 247
二、转归的形式 247
(一)痊愈 247
(二)死亡 248
(三)缠绵 248
(四)后遗 249
(五)复发 249
第七章 养生与防治 251
第一节 养生 251
一、天年与衰老 251
(一)天年 251
(二)衰老 252
二、养生的基本原则 253
(一)顺应自然 253
(二)形神共养 253
(三)保精护肾 254
(四)调养脾胃 254
第二节 预防 254
一、未病先防 255
(一)未病先防的概念 255
(二)未病先防的方法 255
二、既病防变 256
(一)既病防变的概念 256
(二)既病防变的方法 256
第三节 治则 257
一、治则的概念 257
(一)治则的含义 257
(二)治则与治法的关系 257
(三)治疗原则 257
二、基本治则 258
(一)扶正祛邪 258
(二)标本先后 259
(三)正治与反治 260
(四)调整阴阳 261
(五)调和气血 262
(六)调整脏腑 266
(七)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267
- 《全国高等中医药行业“十三五”创新教材 中医药学概论》翟华强 2019
- 《少儿电子琴入门教程 双色图解版》灌木文化 2019
- 《聂卫平围棋道场少儿围棋启蒙绘本 3-6岁 第1册》聂卫平主编;邵佳编 2019
- 《全国校外艺术课堂新形态示范教材系列 少儿钢琴表演曲集》唐冠祥编著 2019
- 《中医女科十大名著 济阴纲目 大字本》(明)武之望著 2012
- 《全国普通高等中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第二轮规划教材 分析化学实验 第2版》池玉梅 2018
- 《中医骨伤科学》赵文海,张俐,温建民著 2017
- 《全国普通高等中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第二轮规划教材 药剂学实验 第2版》韩丽,史亚军 2018
- 《医学物理学》洪洋 2020
- 《2019国家医师资格考试用书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全真模拟试卷与解析 第3版》国家医师资格考试研究组 2019
- 《高考快速作文指导》张吉武,鲍志伸主编 2002
- 《建筑施工企业统计》杨淑芝主编 2008
- 《钒产业技术及应用》高峰,彭清静,华骏主编 2019
- 《近代旅游指南汇刊二编 16》王强主编 2017
- 《汉语词汇知识与习得研究》邢红兵主编 2019
- 《黄遵宪集 4》陈铮主编 2019
- 《孙诒让集 1》丁进主编 2016
- 《近代世界史文献丛编 19》王强主编 2017
- 《走出人格陷阱》郑晓斌,徐樟责编;武志红 2020
- 《激光加工实训技能指导理实一体化教程 下》王秀军,徐永红主编;刘波,刘克生副主编 2017
- 《中国当代乡土小说文库 本乡本土》(中国)刘玉堂 2019
- 《全国高等中医药行业“十三五”创新教材 中医药学概论》翟华强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中国铁路人 第三届现实主义网络文学征文大赛一等奖》恒传录著 2019
- 《莼江曲谱 2 中国昆曲博物馆藏稀见昆剧手抄曲谱汇编之一》郭腊梅主编;孙伊婷副主编;孙文明,孙伊婷编委;中国昆曲博物馆编 2018
- 《中国制造业绿色供应链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2019
- 《中国陈设艺术史》赵囡囡著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走近科学》精选丛书 中国UFO悬案调查》郭之文 2019
- 《清至民国中国西北戏剧经典唱段汇辑 第8卷》孔令纪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