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医学免疫学  供基础、临床、预防、口腔医学类专业用
医学免疫学  供基础、临床、预防、口腔医学类专业用

医学免疫学 供基础、临床、预防、口腔医学类专业用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安云庆,姚智主编;李殿俊,宋鸿儒,王炜等副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65907500
  • 页数:225 页
图书介绍: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免疫学难教和难学的显像,为此编者在认真学习国内外医学免疫学教材和相关文献资料基础上,根据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并针对国内高等医学院校医学本科生的教学现状,在第2版教材的基础上进行编写。医学免疫第3版教材被列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是由安云庆教授和姚智教授带领20多所医学院校的研究所编委共同完成的。
《医学免疫学 供基础、临床、预防、口腔医学类专业用》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医学免疫学概述 1

一、免疫及其主要功能 1

二、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其主要功能 2

三、抗原及其引发的免疫应答 5

四、抗原提呈细胞及其介导产生的适应性免疫应答 5

五、免疫应答异常及其所致疾病 6

六、免疫学的应用 6

第二节 免疫学发展简史和重要成就 7

一、免疫学开创期(16-17世纪) 7

二、传统免疫学时期(18-20世纪初) 7

三、近代免疫学时期(20世纪中叶) 7

四、现代免疫学时期(70年代至今) 8

第二章 抗原 11

第一节 抗原的异物性和特异性 11

一、抗原的异物性 11

二、抗原的特异性 11

第二节 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 14

一、抗原理化性质和组成结构 14

二、宿主因素 15

三、免疫途径和方法 16

第三节 抗原的种类 16

一、根据诱导抗体产生是否需要Th细胞参与分类 16

二、根据抗原与机体亲缘关系分类 16

三、根据抗原提呈细胞内抗原的来源分类 17

四、单克隆抗体分析鉴定的白细胞分化抗原 18

五、其他分类方法 18

第四节 超抗原、丝裂原和佐剂 18

一、超抗原 18

二、丝裂原 19

三、佐剂 20

第三章 抗体 21

第一节 抗体的结构 21

一、抗体的基本结构 21

二、抗体的功能区及其主要功能 22

三、J链和分泌片 23

四、抗体分子的水解片段 23

第二节 抗体分子的免疫原性及其类型 24

第三节 抗体的主要功能 25

一、中和毒素和阻止病原体入侵 25

二、激活补体产生攻膜复合物使菌细胞溶解破坏 26

三、调理和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26

四、介导Ⅰ型超敏反应 27

五、穿过胎盘屏障和黏膜 28

第四节 各类抗体的主要特性和功能 28

一、IgG 28

二、IgM 28

三、IgA 28

四、IgD 29

五、IgE 29

第五节 免疫球蛋白的基因结构及其重排和表达 30

一、免疫球蛋白胚系基因及其定位 30

二、人类Ig胚系基因结构及其重排和表达 31

三、免疫球蛋白的类别转换 32

第六节 多克隆抗体和单克隆抗体 33

一、多克隆抗体 33

二、单克隆抗体 33

第七节 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34

第四章 补体系统 37

第一节 补体系统概述 37

一、补体系统的命名 37

二、补体系统的组成 37

三、补体组分的来源及其主要生物和理化特性 38

第二节 补体系统的激活 38

一、经典激活途径 38

二、凝集素激活途径 40

三、旁路激活途径 42

四、三条补体激活途径的比较 43

第三节 补体激活的调节 44

一、可溶性补体调节蛋白及其作用 44

二、膜结合调节蛋白及其主要作用 45

第四节 补体的生物学功能 46

第五节 补体系统缺陷与疾病 47

一、补体固有成分缺陷 47

二、补体调节分子缺陷 47

第五章 细胞因子 49

第一节 细胞因子的分类 49

第二节 细胞因子受体 53

第三节 细胞因子的共同特性和主要生物学作用 55

一、细胞因子的共同特性 55

二、细胞因子的主要生物学作用 56

第四节 细胞因子与疾病的关系和在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57

一、细胞因子异常与疾病 57

二、细胞因子在临床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57

第六章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 59

第一节 人白细胞分化抗原 59

一、人白细胞分化抗原和分化群(CD)的概念 59

二、人白细胞分化抗原的分类和相关分子的主要功能 59

第二节 黏附分子 61

一、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61

二、整合素家族 62

三、选择素家族 62

四、黏附分子的主要功能 63

第七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的抗原系统 67

第一节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复合体及其产物 67

一、HLA- Ⅰ类基因区基因及其编码产物的主要功能 68

二、HLA- Ⅱ类基因区基因及其编码产物的主要功能 68

三、HLA-Ⅲ类基因区基因及其编码产物的主要功能 68

第二节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 Ⅰ类和类分子的结构 69

一、HLA Ⅰ类分子的结构及其主要作用 69

二、HLA Ⅱ类分子的结构及其主要作用 70

第三节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 Ⅰ类和Ⅱ类分子表达特点及其分布和主要功能 71

一、HLA Ⅰ类和Ⅱ类分子的表达特点 71

二、HLA Ⅰ类和Ⅱ类分子的分布 71

三、HLA Ⅰ类和Ⅱ类分子的主要生物学功能 71

第四节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复合体的遗传特征 72

一、单体型遗传 72

二、多态性 72

三、连锁不平衡 72

第五节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在医学上的意义 73

一、HLA与同种异体器官移植的关系 73

二、HLA与输血反应的关系 73

三、HLA与疾病的相关性 73

四、HLA异常表达与疾病的关系 73

五、HLA与法医学和亲子鉴定的关系 73

第八章 免疫器官的组成及其主要作用 75

第一节 中枢免疫器官 75

一、骨髓 75

二、胸腺 77

第二节 外周免疫器官 79

一、淋巴结 79

二、脾 81

三、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82

四、淋巴细胞归巢与再循环 83

第九章 适应性免疫细胞及其主要生物学作用 85

第一节 T淋巴细胞 85

一、T淋巴细胞表面分子及其主要作用 85

二、T淋巴细胞亚群 89

第二节 B淋巴细胞 94

一、B淋巴细胞表面标志及其主要作用 94

二、B淋巴细胞亚群 97

第十章 固有免疫细胞及其主要生物学作用 99

第一节 固有免疫细胞概述 99

第二节 吞噬细胞 100

一、巨噬细胞 100

二、中性粒细胞 103

第三节 树突状细胞 103

一、髓样树突状细胞及其主要作用 104

二、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及其主要作用 105

三、滤泡树突状细胞及其主要作用 105

第四节 自然杀伤(NK)细胞 106

一、NK细胞杀伤活化受体和杀伤抑制受体 106

二、NK细胞对肿瘤或病毒感染靶细胞的识别和杀伤作用 108

三、NK细胞对肿瘤和病毒感染靶细胞的杀伤机制 109

第五节 固有样淋巴细胞 110

一、自然杀伤T细胞及其主要作用 110

二、γδT细胞及其主要作用 110

三、B1细胞及其主要作用 111

第六节 其他固有免疫细胞 112

一、嗜碱性粒细胞及其主要作用 112

二、嗜酸性粒细胞及其主要作用 112

三、肥大细胞及其主要作用 112

第十一章 抗原提呈细胞及其主要生物学作用 113

第一节 三类专职抗原提呈细胞及其主要特征和作用特点 113

一、树突状细胞及其表型特征和作用特点 113

二、巨噬细胞及其表型特征和作用特点 114

三、B细胞及其表型特征和作用特点 114

四、三种专职APC对不同类型T细胞或其亚群的激活作用 115

第二节 抗原提呈细胞对抗原的加工提呈及其对T细胞的激活作用 116

一、内源性抗原的加工提呈过程 116

二、外源性抗原的加工提呈过程 117

三、MHC分子对抗原的交叉提呈 119

四、CD1分子对脂类抗原的提呈 119

五、专职抗原提呈细胞对CD4+T细胞或CD8+T细胞的激活作用 120

第十二章 适应性免疫应答 123

第一节 适应性免疫应答概述 123

一、适应性免疫应答的概念 123

二、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类型及其参与的免疫细胞 123

三、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发生场所和启动过程 123

四、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 124

五、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124

第二节 T细胞介导的适应性细胞免疫应答 124

一、CD4+Th1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124

二、CD8+细胞毒性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127

第三节 B细胞介导的适应性体液免疫应答 130

一、TD抗原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130

二、分泌型IgA在派尔集合淋巴结中的形成及其转运 133

三、抗体介导的免疫效应 133

四、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初次应答和再次应答 133

第十三章 固有免疫应答及其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关系 135

第一节 固有免疫应答的作用时相 135

一、即刻固有免疫应答阶段 135

二、早期诱导性固有免疫应答阶段 136

三、适应性免疫应答启动阶段 137

第二节 固有免疫应答的特点及其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关系 137

一、固有免疫应答的特点 137

二、固有免疫应答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相互关系 138

第十四章 免疫耐受 139

第一节 免疫耐受的发现和人工诱导的免疫耐受 139

一、天然免疫耐受现象 139

二、人工诱导的免疫耐受 139

第二节 免疫耐受的细胞学基础和特点 140

一、免疫耐受的细胞学基础 140

二、T、 B淋巴细胞免疫耐受的特点 141

第三节 影响免疫耐受形成的因素 142

一、抗原因素 142

二、机体因素 143

第四节 免疫耐受的形成机制 143

一、中枢免疫耐受机制 143

二、外周免疫耐受机制 144

第五节 研究免疫耐受的意义 145

第十五章 免疫调节 147

第一节 抗体对体液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 147

一、高浓度抗体对体液免疫应答的负向调节作用 147

二、独特型-抗独特型抗体对体液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 147

第二节 免疫细胞表面活化和抑制性受体介导的免疫调节作用 148

一、共刺激分子对T细胞活化的调节作用 148

二、B细胞表面BCR与FcγRII-B交联介导的免疫调节作用 149

三、NK细胞表面活化和抑制性受体介导的免疫调节作用 150

第三节 免疫细胞间的负向调节作用 150

一、调节性T细胞对其他免疫细胞的负向调节作用 150

二、CD4+ Th细胞亚群间的负向调节作用 150

三、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对T、 B细胞的负向调节作用 150

第四节 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调节作用 151

一、神经内分泌系统对免疫系统的调节 151

二、免疫系统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151

第十六章 超敏反应 153

第一节 Ⅰ型超敏反应 153

一、参与Ⅰ型超敏反应的主要成分和细胞 153

二、Ⅰ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154

三、临床常见的Ⅰ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156

四、Ⅰ型超敏反应防治原则 157

第二节 Ⅱ型超敏反应 158

一、Ⅱ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158

二、临床常见的Ⅱ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159

第三节 Ⅲ型超敏反应 161

一、Ⅲ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161

二、常见的Ⅲ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163

第四节 Ⅳ型超敏反应 164

一、Ⅳ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164

二、临床常见的Ⅳ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166

第五节 各类超敏反应比较及其与疾病的关系 166

第十七章 自身免疫病 169

第一节 自身免疫病概述 169

一、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病 169

二、自身免疫病的分类 169

第二节 自身免疫病发生相关因素 170

一、抗原相关因素 170

二、免疫细胞和组织相关因素 170

三、遗传相关因素 171

第三节 自身免疫病及其组织细胞损伤机制和防治原则 172

一、常见自身免疫病 172

二、自身组织器官和细胞损伤机制 173

三、自身免疫病的治疗原则 173

第十八章 免疫缺陷病 175

第一节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175

一、抗体缺陷为主的免疫缺陷病 175

二、原发性T细胞缺陷病 176

三、联合免疫缺陷病 176

四、吞噬细胞缺陷 178

五、补体系统缺陷 178

第二节 继发性免疫缺陷病 178

一、继发性免疫缺陷病的主要诱发因素 179

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179

第三节 免疫缺陷病的临床治疗原则 181

第十九章 肿瘤免疫 183

第一节 肿瘤抗原 183

一、根据肿瘤抗原特异性分类 183

二、根据肿瘤抗原诱发和产生情况分类 185

第二节 机体抗肿瘤免疫效应机制 186

一、适应性免疫应答介导产生的抗肿瘤免疫作用 186

二、固有免疫细胞介导产生的抗肿瘤免疫作用 187

第三节 肿瘤免疫逃逸机制 187

第四节 肿瘤的免疫诊断和治疗 188

一、肿瘤的免疫诊断 188

二、肿瘤的免疫治疗 188

第二十章 移植免疫 191

第一节 移植免疫概述 191

第二节 同种异体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机制 191

一、诱导移植排斥反应的同种异型抗原 191

二、参与移植排斥的免疫细胞和T细胞对同种异型抗原的识别机制 192

第三节 同种异体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类型 193

一、宿主抗移植物反应 193

二、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194

第四节 同种异体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防治原则 195

一、选择适合的供体 195

二、免疫抑制治疗 195

三、免疫监测 196

四、诱导同种移植耐受 196

第二十一章 免疫学检测及其应用 197

第一节 体外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197

一、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 197

二、抗原-抗体反应的影响因素 198

第二节 体外抗原-抗体反应的检测方法 198

一、凝集反应 198

二、沉淀反应 200

三、免疫标记技术 201

第三节 免疫细胞及其功能检测 205

一、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分离 205

二、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分离 205

三、淋巴细胞功能测定 206

四、中性粒细胞功能测定 207

第二十二章 免疫学防治 209

第一节 免疫预防 209

一、免疫预防的种类 209

二、用于人工主动免疫的生物制剂 209

三、用于人工被动免疫的生物制剂 211

四、计划免疫和预防接种注意事项 211

第二节 免疫治疗 213

一、抗体为基础的免疫治疗 213

二、细胞为基础的免疫治疗 214

三、药物为基础的免疫治疗 214

主要参考文献 216

英中文词汇对照索引 21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