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台湾历史与文化研究辑刊  初编  第22册  台湾民间信仰、神坛与佛教发展:台湾宗教信仰的特质与趋势  4
台湾历史与文化研究辑刊  初编  第22册  台湾民间信仰、神坛与佛教发展:台湾宗教信仰的特质与趋势  4

台湾历史与文化研究辑刊 初编 第22册 台湾民间信仰、神坛与佛教发展:台湾宗教信仰的特质与趋势 4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赖建成,吴世英著
  • 出 版 社:花木兰文化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863222755
  • 页数:649 页
图书介绍:
《台湾历史与文化研究辑刊 初编 第22册 台湾民间信仰、神坛与佛教发展:台湾宗教信仰的特质与趋势 4》目录

第一册 1

上篇 台湾民间信仰、神坛与佛教之发展 1

第一章 绪论 3

一、研究的动机与方向 3

二、佛教的发展与本质 7

第二章 当前社会现象与佛教教育 17

提要 17

一、绪论 18

(一)人间佛教 19

(二)自我途径 20

(三)社会问题 24

(四)宗教力量 26

二、众生的执迷滞障及其应治 28

(一)认识自己 29

(二)台湾文化 30

(三)社会冲突 33

(四)爱心疗伤 36

(五)整饬社会歪风 38

(六)心灵教育 42

三、对政府宗教政策的省思 47

(一)政教关系 48

(二)宗教教育 53

(三)政治因素 55

四、现代化的佛教教育 56

(一)教育理想 57

(二)僧才教育 58

(三)僧团组织 60

五、他山之石 65

(一)明智抉择 65

(二)超然组合 66

(三)民主平等 67

(四)济化活动 69

六、结论 72

第三章 民间信仰与神坛现象 83

提要 83

一、绪论 85

二、宗教与神坛 87

(一)巫术色彩 87

(二)社群活动 88

(三)功能上的差异 89

三、台湾寺庙文化 89

(一)信仰民俗化 90

(二)寺庙观光化 91

四、巫觋与神坛 93

(一)降神附体 93

(二)灵媒的产生与修为 96

五、儒释道对巫觋、乩坛的观感 98

(一)对鬼神存畏慎心 98

(二)鬼神亦有错失处 99

(三)鬼灵的神通 99

(四)对乩坛应有的认知 100

六、从神坛到信徒之路的省思 102

(一)存在的意义 102

(二)管理者的省思 103

(三)注重对社群的影响力 104

七、结论 106

八、附录:神坛与佛堂之探访 110

(一)草山慈提堂 110

(二)北埔天公庙 112

(三)中和宝华宫 114

(四)万华先天道院 114

(五)木栅圣德宫 115

(六)花莲慈惠堂 116

(七)宜兰天君殿 118

(八)雾峰佛堂 120

(九)新庄自然内功 121

(十)中和佛堂与神坛 133

(十一)东湖太子坛 133

(十二)观音协会密宗佛堂 135

(十三)中坜慈安宫 136

第二册 143

第四章 明复法师的行实与教化关怀 143

提要 143

一、绪论 145

二、创新的精神 148

(一)办理杂志 149

1、狮子吼月刊 150

2、佛学译粹 154

3、佛教艺术 157

(二)佛教学会 161

(三)佛教教育 162

三、禅话与意境 167

四、明复法师的佛学文丛 173

五、禅画理论 175

(一)画与禅的关系 175

(二)禅之妙用 177

(三)以禅释心 179

六、结论 180

第五章 台湾佛教的发展与信仰的特质——兼论观音灵感与图像信仰 197

提要 197

一、绪论 198

二、台湾的宗教活动 200

三、民间信仰与佛教 201

四、台湾佛教问题 205

(一)山头问题 205

(二)修法问题 205

(三)佛教与科学 208

五、台湾佛教的发展 209

(一)佛教的素质 209

(二)居士问题 210

(三)人间佛教 212

(四)女性出家众 214

(五)僧才与僧伽 215

六、台湾的观音信仰 218

(一)观音灵感故事 218

(二)观音感应与信仰的研究 219

(三)画像与塑像 220

1、忏云法师的三圣像 221

2、白衣观音与观音画像 223

3、雕塑与纸黏土观音像 229

4、观音图像与骑龙观音像 234

(四)修法与持诵圣号感应 240

(五)观音庙与信徒 242

第六章 海峡两岸宗教文化交流概况与展望 259

提要 259

一、绪论 261

二、政府播迁来台两岸的宗教分歧 262

三、探亲名义下的宗教接触 268

四、两岸政权对宗教交流的态度 270

五、对宗教文化交流的展望 271

六、对金门澎湖的建言 272

七、宗教文化热潮 275

八、结论 277

第七章 结论——传统与现代化 285

参考书目 307

附图 79

图2-1仁王护国法会 79

图2-2宗教界与社会人士对谈 79

图2-3星云法师谈宗教乱象 80

图2-4佛化婚礼 80

图2-5佛法与养生 81

图2-6金宝山的磬 81

图3-1民间祭祀活动 137

图3-2南方澳金妈祖 137

图3-3神坛 138

图3-4庙会阵头活动 139

图3-5盐水阵头 139

图3-6神坛及其专办 140

图3-7访问慈惠堂堂主 140

图3-8旗山光明王寺 141

图3-9东湖太子爷办事 142

图3-10灵乩与问事者 142

图4-1印顺法师墨宝 182

图4-2明复法师与如虚法师 183

图4-3印顺法师题字 183

图4-4《狮子吼月刊》封面 184

图4-5明复法师会下学人 184

图4-6明复法师与密宗 185

图4-7明复法师题水仙花禅诗 185

图4-8明复法师致作者信扎 186

图4-9为明复法师贺寿 187

图4-10狮刊聘书 188

图4-11明复法师所赠的缽 189

图4-12参加研讨会 189

图4-13明复法师鉴定过的钱币 190

图4-14判官图——吴枝开仿法师脸形而作 190

图4-15明复法师与会众 191

图4-16明复法师赞王寿蘐 192

图4-17《狮子吼》停刊 193

图4-18纪念明复法师 194

图4-19道安与明复法师 195

图5-1忏云法师的西方三圣画像 222

图5-2奚淞的《三十三堂札记》中的观音与善财插图 223

图5-3王寿蘐的白衣观音画像 224

图5-4王寿蘐及其观音画像 226

图5-5王寿蘐供的观音像 227

图5-6奚淞的观音画像1 228

图5-7奚淞的观音画像2 228

图5-8奚淞的观音画像3 229

图5-9郑丽珠的纸粘土作品 230

图5-10林淑慧的作品 231

图5-11珈仪老师的纸粘土作品 232

图5-12惠清的作品1 232

图5-13惠清的作品2 233

图5-14惠清的作品3 233

图5-15美之城作品 234

图5-16骑龙观音像1 235

图5-17骑龙观音像2 235

图5-18骑龙观音像3 236

图5-19供奉骑龙观音图像 238

图5-20作者收藏的图像 239

图5-21民间佛堂1 241

图5-22民间佛堂2 242

图5-23民间佛堂3 243

图5-24民间佛堂4 245

图5-25民间佛堂5 246

图5-26赖冰玉的作品 247

图5-27李秀峰的作品 247

图5-28作者收藏的玄英作品 248

图5-29玄英收藏的陈柏梁作品 248

图5-30玄英的宗教之光 253

图6-1金门未来发展与前途座谈会 280

图6-2两岸佛教交流研讨会 280

图6-3两岸禅学研讨会1 281

图6-4两岸禅学研讨会2 281

图6-5两岸密宗研讨会记实 282

图6-6两岸的宗教问题 282

图6-7大陆的政策与法律 283

图6-8民间文学交流 283

图6-9宗教文物交流 284

图6-10台湾人的优势 284

图7-1寺院新心结 302

图7-2心道法师刊物——对话与转变 302

图7-3新兴宗教的教学 303

图7-4受刑人皈依 303

图7-5宗教与艺术结合 304

图7-6宗教与学术活动 304

图7-7法鼓山禅修活动 305

图7-8宗教无国界 305

第三册 331

下篇 台湾的定位与宗教文化的进路 331

第一章 绪论 333

第二章 台湾的主权与定位问题 335

提要 335

一、绪论 336

二、从一国到分歧 338

(一)两岸的对峙 338

(二)两岸交流与谈判 339

三、统一与台独 343

(一)合群与独立自尊 343

(二)分离台湾与台独 344

四、国家认同与主权 347

(一)国家认同 347

(二)独立与主权 348

五、台湾的危机 350

(一)中国打压 350

(二)内部纷争 351

(三)正名问题 352

(四)开放问题 354

六、统独与佛教发展 355

七、结论 359

第三章 台湾光复以来政府的宗教政策暨佛教发展之省思 365

提要 365

一、绪论 366

二、佛教的发展与进路 367

(二)两岸宗教的命运 377

三、台海两岸宗教的分岐 383

(一)王法下佛教 385

(二)中共统治下的佛教 387

(三)台湾的宗教生态 390

四、宗教政策与佛教教育 392

(一)政教关系 393

(二)宗教及其教化 397

(三)政治与宗教问题 398

(四)宗教新趋势 400

五、国家政策与宗教自由 405

(一)国策下的佛教 405

(二)正统与邪信问题 406

(三)宗教自主问题 407

六、结论 411

第四章 台湾庙宇建筑及其文化变迁之因素 419

提要 419

一、绪论 420

二、中国庙宇格调——南、北有别 421

三、台湾初期的庙宇 422

四、经济与庙宇发展 423

五、政权与庙宇活动 425

(一)清代庙宇 426

(二)日治时代的庙宇 427

(三)台湾光复后的庙宇 431

(四)管理与经营 435

六、天灾人为与寺庙 443

七、两岸的寺庙文化 449

(一)大陆的佛道 449

(二)台湾的佛道 454

八、本土化与现代性 460

九、结论 468

第四册 491

第五章 台湾民俗节庆与寺庙文化 491

提要 491

一、绪论 492

二、宫庙神坛的社群活动 494

三、宗教与庙宇的功能 498

四、佛教文化与民间信仰 504

五、台湾寺庙文化 512

(一)信仰民俗化 514

(二)寺庙观光化 516

(三)节俗与礼俗的变革 519

(四)问题与省思 522

六、台湾与大陆的庙宇 526

七、结论 531

附录:节庆活动企划案 536

第六章 台湾神秘的宗教街头舞者——新庄地藏庵俊贤堂官将首团及其艺阵活动 561

提要 561

一、绪论 562

二、庙会与八家将 563

(一)起源 563

(二)成员 565

(三)禁忌 566

三、地藏庵及其官将首 567

(一)地藏庵 567

(二)官将首团 568

(三)与八家将之别 569

(四)官将首的角色 570

(五)官将首服装 573

(六)法器介绍 576

(七)乐器介绍 576

(八)禁忌 577

(九)平安符与鹹光饼 578

四、宗教艺术节庆 579

五、结论 580

第七章 结论 593

参考书目 633

附图 475

图4-1北方式建筑1 475

图4-2北方式建筑2 475

图4-3北方式建筑3 475

图4-4南方式建筑1 475

图4-5南方式建筑2 475

图4-6南方式建筑3 476

图4-7南方式建筑4 476

图4-8紧临民屋的庙宇1 476

图4-9紧临民屋的庙宇2 476

图4-10青山宫 477

图4-11保安宫 478

图4-12临济护国禅寺 479

图4-13花莲慈惠堂 480

图4-14中台禅寺 480

图4-15新店土地公庙 481

图4-16北港朝天宫 481

图4-17万华龙山寺 482

图4-18台南孔庙 482

图4-19万应公庙 483

图4-20姑娘庙 483

图4-21开元寺 484

图4-22开台天后宫 484

图4-23鹿耳门天后宫 485

图4-24延平郡王祠 485

图4-25一贯道庙宇 486

图4-26宗教与行政 486

图4-27佛寺建筑与经营 487

图4-28新店公墓附近的宫庙 487

图4-29坟上的土地神供奉 488

图4-30金宝山的土地公 488

图4-31日治时代的本尊信仰 489

图4-32日制的观音像 489

图4-33流落到台湾的佛像 490

图4-34落难神明 490

图5-1社教活动 548

图5-2台湾的进香信仰 548

图5-3本土密宗的活动 549

图5-4宫庙艺术 549

图5-5密法招财 550

图5-6供密宗财主 550

图5-7庙会活动 551

图5-8土地公与土地婆 551

图5-9宜兰壮围神坛 552

图5-10灵乩及独特的乩文 552

图5-11民宅供奉土地公 553

图5-12龙山寺与学术 553

图5-13中台山的亲子活动 554

图5-14金宝山的塔位 554

图5-15神佛合祀 555

图5-16社区的普度活动 555

图5-17庙宇与农民历 556

图5-18佛教与民间信仰 556

图5-19绍绮的小财神 557

图5-20语乔的财神爷 557

图5-21佛堂的庄严 558

图5-22神坛的阴森 558

图5-23信生肖还是观音 559

图5-24寺庙的籤文 559

图5-25新年同祈愿 560

图6-1八家将的基本阵型 566

图6-2官将首的特性 569

图6-3虎爷 571

图6-4阴阳司官 572

图6-5配饰物 573

图6-6法器 576

图6-7乐器 577

图6-8庙会阵头 585

图6-9盐水阵头遶境 586

图6-10八家将官将首比赛 586

图6-11新庄地藏庵官将首 587

图6-12新庄大热闹 587

图6-13宗教艺术节庆 588

图6-14庙会的神明出巡 588

图6-15官将首专辑 589

图6-16进香团活动与乩身 589

图6-17新庄鼓艺团 590

图6-18优人神鼓 590

图6-19景文神艺社成员 591

图6-20学校神艺社团 591

图7-1显密互通现象 628

图7-2佛教的习性——喜说因果与业障 629

图7-3佛道杂揉信仰 629

图7-4鸾堂说佛道修持 630

图7-5乩仙乩佛现象 630

图7-6居士谈佛法修证 631

图7-7佛教重视佛学 631

图7-8俗见与空慧 632

图7-9民间信仰 63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