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中国思想史论集续篇
中国思想史论集续篇

中国思想史论集续篇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徐复观著
  • 出 版 社:北京:九州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10825606
  • 页数:640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作者另一重要著作《中国思想史论集》之续编,它与《中国思想史论集》一起,完整地反映了徐复观一生治思想史之历程及其主要学术观点。书中,徐复观对阴阳五行、先秦名学、公孙龙子、儒家思想等一系列思想史上的重要问题做了具体的考察,展示其独特的治思想史的方法与踏实的治学态度。
上一篇:人性散论下一篇:梁启超轶事
《中国思想史论集续篇》目录

阴阳五行及其有关文献的研究 1

一、从文字学上看“阴阳”二字之原始意义 2

二、《诗经》中的阴阳观念 3

三、春秋时代阴阳观念之演变 5

四、春秋时代的五行观念 10

五、我对今文《尚书》在文献上的一般看法 16

六、《甘誓》的成立时代及其中的五行问题 20

七、《洪范》的成立时代及其中的五行问题 26

八、战国时代阴阳观念的演变与在《易传》中的发展 44

九、《易传》与道家的关系 52

十、战国时代五行观念的演变与邹衍 56

十一、阴阳五行的融合——从《吕氏春秋》到董仲舒 63

由《尚书·甘誓》、《洪范》诸篇的考证看有关治学的方法和态度问题——敬答屈万里先生 72

一、治学的态度比方法更重要 72

二、历史问题应让历史自身有优先发言权 73

三、批评应从对方立论的根据下手 80

四、由铁及疆域推断《禹贡》成立的年代 84

五、有根据的判断不能称为“意必”之辞 92

六、我并没有误会屈先生的说法 97

七、应实事求是,多作反省的例证 102

与陈梦家、屈万里两先生商讨周公旦曾否践阼称王的问题 110

一、现代中国史学的反省 110

二、周公问题在历史中的演变及其重新提出 113

三、武王成王的年龄问题 119

四、《康诰》的问题 124

五、《尚书》中《康诰》以外的有关文献 130

六、《尚书》以外的两点讨论 136

有关周公践阼称王问题的申复 143

有关周初若干史实之考证 164

引言 164

一、西安半坡文化的启发 166

二、两个文化层的混乱 168

三、周太王接不上客省庄第二期文化 171

四、因抄材料的错误,而迷失了周文化是殷文化的一支 172

五、因缺乏文献史料的了解而误解了后稷 176

六、后稷到文王的世次问题 180

七、公刘问题 181

八、太王迁豳的有关问题 182

九、姜、羌及周祖先居地问题 186

十、周与夏的关系问题 190

十一、上帝与祖宗神的问题及对傅斯年的评价 194

十二、武王伐纣的年代、兵力及八族的问题 200

十三、学术风气的问题 212

答陈胜长先生“《周官》非古文质疑” 216

释“版本”的“本”及士礼居本《国语》辨名 227

帛书《老子》所反映出的若干问题 237

有关老子其人其书的再检讨 249

一、有关本问题材料批判上的若干基本观点问题 249

二、重新检讨先秦有关资料 254

三、检讨《史记·老子列传》 266

四、就现行《老子》一书以考查其作者及其传承 274

先秦名学与名家 286

一、名的起源问题 288

二、名的特别意义及孔子的正名思想 288

三、辩者与名家 294

四、公孙龙及《公孙龙子》 297

五、公孙龙的批判者 299

六、先秦正名思想的完成 303

七、名家的价值 307

公孙龙子讲疏 310

迹府第一 310

白马论第二 315

指物论第三 322

通变论第四 329

坚白论第五 340

名实论第六 349

附录:有关公孙龙之若干资料 356

释《公孙龙子·指物论》之“指” 387

一、各家解释略评 387

二、“指”字的一般用法 390

三、《指物论》的“指”字意义 391

四、庄子与公孙龙的纠葛 394

释《论语》的“仁”——孔学新论 396

有关中国思想史中一个基题的考察——释《论语》“五十而知天命” 419

一、二千年无确解 419

二、哥白尼的回转 424

三、思想史中的夹杂与“心即天” 429

中国自由社会的创发 436

释《论语》“民无信不立”——儒家政治思想之一考察 442

儒家在修己与治人上的区别及其意义 450

向孔子的思想性格回归——为纪念一九七九年孔子诞辰而作 468

荀子政治思想的解析 479

一、荀子政治思想中的儒家通义 479

二、荀子政治思想的特征 485

三、荀子政治思想对儒家精神之曲折 494

中国的治道——读陆宣公传集书后 501

程朱异同——平铺的人文世界与贯通的人文世界 528

一、宋代理学的特征 528

二、朱元晦对程伊川思想的传承 536

三、二程的平铺的人文世界 546

四、朱元晦的贯通的人文世界 554

五、程伊川的一重世界与朱元晦的二重世界 559

六、朱元晦由实践与穷理,对形而上性的消解 565

王阳明思想补论 570

“清代汉学”衡论 584

一、“清代汉学”在时间上及精神上的界定 584

二、清代汉学家的治学方向 590

三、汉代学术与清代汉学间之大疆界 611

四、清代汉学家在完全不了解宋学中排斥宋学 629

五、对宋学及清代汉学作“近代的”再评价 63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