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明清农业史资料(1368-1911)  第1册
明清农业史资料(1368-1911)  第1册

明清农业史资料(1368-1911) 第1册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树平主编;苏金花,赵慧芝副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7509730783
  • 页数:375 页
图书介绍:《明清农业史资料》是一部空前全面、系统的大型专业史料参考书。全书分为十章,约170多万字,书后附有详细的《征引书目》。该史料汇编集具有四大特点:(一)时间跨度大。上自明初,下至清末,长达500余年(1368~1911);(二)内容十分丰富。遴选内容包括人口、耕地等资源状况,各种粮食作物(稻米、麦类、薯类等)、经济作物(如棉花、蚕桑、烟草、蔬菜、油类作物等)及其他各类农作物的种植状况,包括栽培技术、田间管理、施肥及防治病虫害、田水利、生产工具以及生产力水平等,均摘录其原文;(三)涉及区域广阔。包括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华南、东北各省,新疆、内蒙及其邻近地区,云贵高原、西藏及台湾地区等,几乎涉及中国绝大部分地区农业的具体状况;(四)资料来源广泛。该书汇集了明清时代的官修史书、地方志书、碑刻档案,农业专著、笔记小说、杂记、游记、奏稿、案犊、报刊、文集等1000多种史籍中的有关资料,是前所未有的一部大型农业史工具书。它对研究中国近代经济史、农业生产是、2农业科技史等学者以及大学师生的教学均大有裨益。
《明清农业史资料(1368-1911) 第1册》目录

凡例 1

第一册 1

第一章 人口、耕地与垦荒 1

第一节 人口与耕地 1

一 各省人口、耕地基本情况 1

二 一些府州县人口、耕地变迁情况 12

第二节 安辑流民与奖垦政策 16

一 荒地与议垦 16

二 安辑流民及垦荒政策措施 28

(一)国家有关政令 28

(二)北方各省招垦及垦荒情形 41

(三)南方各省招垦及垦荒情形 58

第三节 垦荒过程和成效 72

一 黄河流域 72

(一)直隶、山东、河南 72

(二)山西、陕西、甘肃 83

二 长江流域 96

(一)江苏、浙江、安徽 96

(二)江西、湖北、湖南、四川 105

三 华南各省 113

四 东北三省 117

五 内蒙及邻近地区 127

附 蒙民地户对放垦的反抗 132

六 新疆 133

(一)清代前期伊犁屯田 133

(二)清前期其他地区屯田 141

(三)清后期屯田与垦荒 146

七 云南、贵州 151

第四节 一些地区垦荒与占垦对农田的破坏 156

一 山地开垦与水土流失 156

二 占垦湖河滩地与水利破坏 162

第二章 粮食作物的发展 169

第一节 稻米 169

一 长江流域 169

二 南方其他各省 180

三 黄河流域 191

四 北方其他各省及西藏 222

附 对北方种稻的提倡及反对 226

第二节 小麦 233

一 北方 233

二 南方 237

第三节 玉米 243

一 玉米的来历 243

二 四川、陕西、湖北三省 244

三 安徽、江苏、浙江、湖南、江西 259

四 直隶、河南、山东、甘肃 267

五 东北三省及新疆 269

六 华南、云贵地区 272

第四节 番薯 278

一 番薯的传入 278

二 华南、云贵地区 283

三 长江流域 294

四 北方各省 307

附一 西藏 318

附二 劝种红薯以助民食 319

第五节 杂粮 322

一 各地种植概况 322

二 高粱、谷子 336

三 豆类 343

四 荠麦、青稞、黍、稷等及其他杂粮 352

附一 马铃薯 358

附二 芋 366

附三 薯蓣、蔓菁、木番薯 371

第二册 377

第三章 经济作物的发展(上) 377

第一节 棉花 377

一 棉花的传入及发展概况 377

二 黄河流域 383

三 长江流域 404

四 其他各省 424

第二节 蚕桑 437

一 概况 437

二 浙江、江苏、安徽 445

三 江西、湖北、湖南、四川 463

附 近代山丝之利 477

四 山东、河南、直隶、山西、辽宁 478

五 陕西、甘肃、新疆 489

六 广东、广西、福建、台湾 502

七 云南、贵州 506

第三节 烟草 512

一 烟草传入与传播概况及种烟政策 512

二 福建、台湾、江西 523

三 浙江、江苏、安徽 534

四 四川、湖南、湖北 541

五 山东、河南、直隶 547

六 山西、陕西、甘肃 552

七 广东、广西、贵州 555

八 东北三省及新疆 558

第四节 茶 559

一 概况 559

二 浙江、福建、台湾 562

三 江西、安徽、江苏 570

四 湖南、湖北、四川、陕西 577

五 广东、广西、云南 584

第五节 麻 587

一 概况 587

二 江西、安徽 589

三 湖南、湖北、浙江、四川 594

四 福建、台湾、广东、广西 599

五 北方各省 603

第六节 蓝靛 606

一 江西、福建 606

二 浙江、江苏、安徽 610

三 湖南、湖北、四川 614

四 河南、山东、陕西、直隶 615

五 广东、广西、贵州 617

第七节 甘蔗 619

一 概况 619

附 甜菜 620

二 福建、台湾 621

三 江西、四川 624

四 广东、广西、云南 628

五 浙江、江苏、湖北、湖南、安徽 631

第八节 花生 633

一 概况 633

二 福建、台湾、浙江 635

三 广东、广西 639

四 江苏、江西、安徽 644

五 山东、直隶、河南 649

六 湖南、湖北、四川、西藏 654

第四章 经济作物的发展(下) 657

第一节 蔬菜 657

一 概况 657

二 白菜类 662

三 瓜类 670

四 萝卜 673

五 竹笋 676

六 蘑菇、木耳 679

七 莲藕、菱芡、菱白等 683

八 生姜 690

九 芥蓝、莼菜、椒等 696

第二节 馔食用油类作物 702

一 油菜 702

二 芝麻、胡麻 704

三 茶油 706

第三节 器物用油类作物 709

一 漆树 709

二 油桐 714

三 乌桕 718

四 冬青、樟树 719

第四节 编织用作物 722

一 竹 722

二 苇草、蒲葵、棕榈 725

附 楮、胡梩树 730

第五节 花卉与香料作物 730

一 花卉 730

二 香料 734

第六节 药材 738

一 北方各省 738

二 南方各省 745

附 罂粟及其禁种政策 754

(一)概况 754

(二)北方各省 761

(三)南方各省 769

第五章 果树和林木 775

第一节 果树 775

一 柑橘 775

(一)概况 775

(二)福建、江西、广东、广西 777

(三)江苏、浙江及其他省区 781

附 其他柑橘类果木 784

二 荔枝、龙眼 787

(一)福建、台湾 787

(二)广东、广西、四川、云南 794

三 枣、栗、柿、核桃 798

四 梨、苹果 806

五 桃、李、梅、杏 811

六 其他果木 813

附 西瓜、甜瓜、哈密瓜 816

第二节 林木 822

一 发展和保护林木的政策 822

二 华南、云贵地区及西藏 829

三 长江流域 834

四 黄河流域及新疆 841

附 滥伐林木及其后果 850

第六章 农作物种植技术 859

第一节 粮食作物种植技术 859

一 稻作技术 859

二 种麦技术 876

三 玉米种植技术 883

四 番薯种植技术 887

第二节 经济作物种植技术 894

一 种棉技术 894

二 种桑与养蚕技术 902

三 种茶技术 910

四 种烟草技术 913

五 种麻技术 918

六 种甘蔗、蓝靛、红花技术 924

七 蔬菜种植技术 928

八 其他经济作物种植技术 931

第三节 果木种植技术 935

一 果木嫁接技术 935

二 种柑橘技术 937

三 种荔枝、龙眼技术 940

四 种枣、栗、柿、核桃技术 943

五 种梨、苹果、林檎、柰技术 946

六 种桃、李、梅、杏技术 948

七 种葡萄技术 951

第七章 治田、施肥和防治病虫害 954

第一节 治田 954

一 南方一些地区 954

二 北方一些地区 959

第二节 施肥 961

一 施肥技术示例 961

二 各地使用肥料情况 968

第三节 改造盐碱地 984

一 直隶府州县 984

二 山东、河南等地 985

第四节 防治病虫害 986

一 防治谷物蔬菜虫害 986

二 防治果木虫害 991

三 治蝗 993

第三册 1003

第八章 农田水利 1003

第一节 水利的重要性及国家有关政策措施 1003

一 水利的重要性 1003

二 国家维护农田水利的政策措施 1010

第二节 修筑堤堰沟渠,引水灌溉 1023

一 江浙地区 1023

(一)江苏 1023

(二)浙江 1030

二 长江中游地区 1035

(一)江西、安徽 1035

(二)湖北、湖南 1043

三 两广和闽台 1049

(一)广东、广西 1049

(二)福建、台湾 1056

四 西南地区 1063

(一)四川 1063

(二)云南(上) 1070

(三)云南(下) 1081

(四)其他府州 1085

五 西北地区 1092

(一)陕西(上) 1092

(二)陕西(中) 1101

(三)陕西(下) 1109

(四)甘肃(上) 1117

(五)甘肃(下) 1124

(六)新疆及内蒙古河套地区 1129

六 黄河中下游地区 1135

(一)直隶 1135

(二)河南 1146

(三)山东、山西 1157

第三节 凿井灌田 1167

一 概况 1167

二 黄河中下游地区 1170

三 西北地区 1183

四 南方各省 1188

第四节 水利工程技术和维修管理 1189

一 各地水利工程技术示例 1189

二 水利使用规定 1200

三 水利工程维修 1208

第五节 水利的破坏 1222

一 水利破坏状况 1222

(一)黄河流域各省 1222

(二)长江流域各省 1230

二 水利破坏的原因 1236

(一)官府忽视、官吏侵渔 1236

(二)地区间互争水利 1247

附 磁州改隶广平府 1263

(三)豪强官绅霸水占垦 1264

(四)战争天灾,民力凋敝 1277

第六节 水旱灾害 1280

一 黄河流域 1280

二 长江流域 1291

附 清代后期灾荒表选录(直隶、江苏两省) 1300

(一)直隶 1300

(二)江苏 1300

第九章 农业生产工具 1337

第一节 垦耕、攻治等农具的改进和使用 1337

一 垦耕、耙劳农具 1337

二 播种、淤荫、耘耔、收获农具 1347

三 攻治农具 1353

第二节 灌溉农具的发展 1359

一 河渠引水农具 1359

(一)人力、畜力水车 1359

(二)水力、风力水车 1371

(三)连筒与渡槽 1387

二 井上汲水农具(辘轳与水井水车) 1389

三 新式灌溉农具 1394

附 浚河、开渠、凿井机器 1399

第十章 农业生产力 1402

第一节 耕作效率 1402

一 南方 1402

二 北方 1409

第二节 单位面积产量 1412

一 稻 1412

(一)江浙地区 1412

(二)南方其他地区 1416

(三)北方地区 1423

二 小麦、杂粮与番薯 1428

三 棉花 1436

第三节 农业经营与集约化 1438

一 农业大经营 1438

二 经营集约化 1442

三 区种 1443

(一)区种技术 1443

(二)区种试验和推行情况 1454

第四节 多种经营与副业 1466

一 提倡因地制宜多种经营 1466

二 多种经营情况 1468

三 副业生产 1474

第五节 某些地区农业生产保守落后 1484

一 耕作粗放(缺乏耕牛、刀耕火种、广种薄收) 1484

二 保守落后 1495

第六节 清代后期农业生产衰退(产量递减表) 1496

一 产量调查奏折 1496

二 部分省历年收成情况统计 1498

征引书目 1506

一 官书 1506

二 各省府州县志 1506

(一)直隶 1506

(二)山东 1508

(三)山西 1510

(四)河南 1511

(五)陕西 1512

(六)甘肃 1514

(七)江苏 1514

(八)安徽 1517

(九)浙江 1518

(十)江西 1519

(十一)湖北 1521

(十二)湖南 1522

(十三)四川 1523

(十四)福建 1527

(十五)台湾 1528

(十六)广东 1528

(十七)广西 1530

(十八)贵州 1530

(十九)云南 1531

(二十)辽宁 1532

(二十一)吉林 1532

(二十二)黑龙江 1532

(二十三)新疆 1532

(二十四)绥远 1532

(二十五)西藏 1532

三 农业专著 1533

四 笔记小说、杂记、游记 1535

五 奏稿、批牍、文集 1539

六 其他著作 1542

七 报刊、年鉴、档案及其他 1543

后记 154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