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文地球
淮河流域气候水文要素变化及成因分析研究
淮河流域气候水文要素变化及成因分析研究

淮河流域气候水文要素变化及成因分析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天文地球

  • 电子书积分: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高超著
  • 出 版 社:芜湖: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811418187
  • 页数:145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淮河流域为研究区,首先分析近50年气象水文要素平均态的变化和极端事件;其次,比较分析ANN模型、HBV-D模型、SWIM模型在淮河流域的水文模拟效果;第三,利用气候模式数据并结合气象观测数据进行降尺度处理,获取研究区高时空分辨率的未来气候变化情景数据,分析未来50年淮河流域气候变化,同时,将情景数据输入流域水文模型预估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淮河径流量变化;最后,结合水文模型定量分析人类活动对径流量的影响,并讨论各种不确定性问题。本书是一本富于创新的学术专著。
《淮河流域气候水文要素变化及成因分析研究》目录

1 绪 论 1

1.1 问题的提出 1

1.2 气候变化与径流量研究进展 2

1.2.1 气候变化和径流量变化观测事实研究 3

1.2.2 未来气候变化和径流量预估研究 6

1.3 淮河流域气候变化与径流量研究进展 13

1.3.1 淮河流域气候变化研究 13

1.3.2 淮河径流量研究 15

1.4 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16

1.4.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6

1.4.2 研究内容 17

1.4.3 技术路线 18

1.5 小结 18

2 研究区概况、研究数据与方法 19

2.1 研究区概况 19

2.1.1 地理位置与地形 19

2.1.2 气象水文 20

2.1.3 自然资源 21

2.1.4 自然灾害 22

2.1.5 水利工程 23

2.1.6 社会经济 24

2.2 研究数据 25

2.2.1 数据来源 25

2.2.2 数据质量控制 28

2.3 研究方法 29

2.3.1 统计方法 29

2.3.2 水文模型方法 33

2.3.3 气候模式降尺度 37

3 气候变化和径流量变化观测事实 39

3.1 引 言 39

3.2 1958—2007年气候变化 41

3.2.1 年平均气温 41

3.2.2 温度季节变化 42

3.2.3 年降水量 45

3.2.4 降水量季节变化 46

3.3 极端事件 48

3.3.1 极端温度事件分析 48

3.3.2 极端降水事件分析 50

3.3.3 极端水文事件分析 51

3.4 小结 54

4 水文模拟效果比较分析 56

4.1 引 言 56

4.2 水文模型研究概述 57

4.3 降水径流关系的建立 58

4.3.1 ANN模型的建立 59

4.3.2 HBV模型的建立 61

4.3.3 SWIM模型的建立 64

4.4.径流模拟效果分析 65

4.4.1 纳希效率系数及误差 65

4.4.2 洪峰 66

4.5 小结 68

5 未来气候变化与径流预估 69

5.1 引 言 69

5.2 未来气候变化情景 70

5.3 2011—2060年气温和降水变化预估 75

5.3.1 年平均气温 75

5.3.2 季节平均气温 78

5.3.3 年降水量 79

5.3.4 季节降水量 81

5.4 淮河流域降水径流关系的建立 82

5.5 淮河干流2011—2060年径流量变化趋势 83

5.5.1 试验期2001—2007年流量变化 83

5.5.2 2011—2060年年平均流量变化 84

5.5.3 2011—2060年季节平均流量变化 86

5.5.4 2011—2060年淮河流域径流量周期特征 87

5.6 小结 90

6 人类活动的水文效应分析 92

6.1 引 言 92

6.2 水文效应研究方法及数据 94

6.2.1 研究方法 94

6.2.2 数据选取 95

6.3 淮河流域降水径流关系的建立 96

6.3.1 参数的输入 96

6.3.2 SWIM模型的率定 96

6.4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情景的选取 98

6.5 土地利用变化水文效应分析 101

6.6 小结 102

7 气候水文要素研究的不确定性问题讨论 104

7.1 气候要素不确定性 104

7.1.1 观测台站数据 104

7.1.2 预估数据 106

7.2 水文模型的不确定性 108

7.2.1 水文模型结构 108

7.2.2 水文模型率定过程 109

7.3 数据空间分辨率的影响 110

7.3.1 引言 110

7.3.2 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112

7.3.3 流域信息提取 114

7.3.4 不同分辨率DEM对流量过程线的影响 118

7.3.5 初步结论 121

7.4 小结 122

8 结论与讨论 124

8.1 主要结论 124

8.2 研究特色与创新 126

8.3 研究展望 127

参考文献 12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