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马列毛邓
邓小平理论概论
邓小平理论概论

邓小平理论概论PDF电子书下载

马列毛邓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孙波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109084094
  • 页数:301 页
图书介绍:本书概论了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概论》目录

第一章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1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是我们的旗帜 1

一、党的一大举起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旗帜 1

二、党的七大举起了毛泽东思想的旗帜 2

三、党的十五大举起了邓小平理论的旗帜 3

第二节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4

一、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4

二、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 7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9

一、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 9

二、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11

三、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12

第四节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不动摇 15

一、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首先要认真、深入、系统地学习邓小平理论 15

二、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 16

第二章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19

第一节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 19

一、历史转折关头把解决思想路线问题提到首位 19

二、批判“两个凡是”,破除个人崇拜 20

三、支持和领导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大讨论 24

四、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作出全面阐述和发挥 26

第二节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29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思想基础和活的灵魂 29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30

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实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任务的思想保证 31

第三节 自觉增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自觉性 33

一、自觉地全面提高主体素质 33

二、从制度上保证党的思想路线的贯彻 35

第三章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37

第一节 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 37

一、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 37

二、社会主义实践遭受挫折的最重要的一条经验教训 39

三、邓小平理论对社会主义的新认识 40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本质 42

一、科学概括社会主义本质 42

二、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 45

三、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48

第三节 从实际出发,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49

一、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49

二、从实际出发,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51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新的实践中不断开拓前进 54

第四章 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 56

第一节 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6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的形成和发展 56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59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和特征 61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 61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62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66

一、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66

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74

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76

第四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大意义 80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贡献 80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基础 81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客观依据 82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把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新世纪的思想武器 83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 84

第一节 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部署 84

一、“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形成和发展 84

二、“三步走”发展战略具有很强的科学性 88

第二节 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 90

一、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90

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 94

第三节 “两个大局”思想与西部大开发战略 97

一、社会主义建设要着眼于“两个大局” 97

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98

第四节 科教兴国战略 100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00

二、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105

第五节 可持续发展战略 108

一、我国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108

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必须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 110

第六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经济体制改革 113

第一节 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113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条件下商品货币关系的认识与发展 113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产生 115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和基本特征 120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120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123

第三节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实践 125

一、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25

二、大力培育和健全市场体系 126

三、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 129

四、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131

五、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建立和健全各种市场法规 131

第七章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政治体制改革 133

第一节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33

一、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133

二、区分两类性质的民主,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135

三、按照中国的实际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36

四、尊重和保障人权 138

第二节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41

一、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不可分割 141

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42

第三节 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145

一、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45

二、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内容 147

三、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 152

第八章 社会主义的对外开放 154

第一节 对外开放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154

一、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154

二、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对外开放 155

三、长期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157

第二节 对外开放的战略部署 158

一、对外开放的基本途径和方式 158

二、我国对外开放的战略格局 161

三、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的特点 164

第三节 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165

一、正确认识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 165

二、对外开放的机遇和挑战 166

三、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167

四、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 169

五、坚持对外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 171

第九章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74

第一节 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74

一、社会主义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 174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 176

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178

第二节 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与任务 181

一、培育“四有”新人,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181

二、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182

三、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189

第三节 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92

一、坚持精神文明建设的方针原则 192

二、精神文明重在建设 196

三、以德治国是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创新 198

第十章 “一国两制”与和平统一祖国 200

第一节 “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 200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思想先导 200

二、“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 201

三、“一国两制”构想的发展 203

第二节 “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科学依据 204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 204

二、“一国两制”构想的科学依据 205

第三节 “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和意义 207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 207

二、“一国两制”构想的意义 210

第十一章 时代主题与中国对外战略 214

第一节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214

一、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新判断 214

二、对世界主题的新概括 216

三、对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新构想 218

第二节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21

一、国家利益是中国外交的根本出发点 221

二、独立自主是中国对外政策的根本原则 223

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225

四、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中国外交的基本立足点 227

五、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是正确处理党际关系的基本原则 228

第三节 努力开创我国外交工作的新局面 230

一、我国外交的战略指导方针 230

二、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积极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关系 232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236

第一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依靠工人、农民、知识分子 236

一、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 236

二、农民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为数最多的依靠力量 240

三、知识分子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和教育科学文化工作的基本力量 242

第二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依靠各族人民的团结 244

一、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依靠各民族的团结 244

二、党和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 245

三、党和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245

四、搞好民族工作,增强民族团结,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247

第三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依靠最广泛的国统一战线 249

一、爱国统一战线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法宝 249

二、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性质、对象和任务 250

第十三章 新时期军队和国防建设 251

第一节 军队和国防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51

一、军队和国防建设是国家主权和安全的必要保障 252

二、军队和国防建设是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必要条件 253

第二节 新时期军队和国防建设指导思想的战略性转变 254

一、国际形势变化与我国军队和国防建设指导思想的战略性转变 254

二、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与我国军队和国防建设指导思想的战略性转变 255

三、现代化建设与我国军队和国防建设指导思想的战略性转变 256

第三节 建设一支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军队 258

一、革命化是军队建设的灵魂 258

二、现代化是军队建设的中心 260

三、正规化是革命化和现代化的重要保证 262

四、军队和国防建设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事业 263

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266

第一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党 266

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266

二、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能否实现的关键 267

第二节 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269

一、改善党的领导是新时期党情深刻变化的内在要求 269

二、改善党的领导的主要任务 271

三、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党的整体素质和执政水平 272

第三节 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284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和过程 284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 291

三、深刻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理论和实践意义 295

四、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29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