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爱与生死  唐君毅的生命智慧
爱与生死  唐君毅的生命智慧

爱与生死 唐君毅的生命智慧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汪丽华,何仁富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04371294
  • 页数:316 页
图书介绍:本书深入阐述我国著名哲学家唐君毅先生哲学思想中蕴藏的生命智慧。全书共分五章,分别为:生命智慧与自我价值、青年人所应具备的德行、爱情哲学与爱情道德、家庭关系与人伦之道、人格类型与人格精神。本书内容丰富,理论联系实际,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使用价值。
《爱与生死 唐君毅的生命智慧》目录

导论 唐君毅生命智慧的萌芽 1

一、《柏溪随笔》的文本意义 1

二、《柏溪随笔》中的“人生”思想 3

三、《柏溪随笔》中的“人文”思想 6

四、《柏溪随笔》的思想意义 10

第一章 智慧学:生命智慧与自我价值 12

第一节 智慧的途径 12

一、人生智慧 12

二、智慧与心 14

第二节 自我的确立 19

一、唯一的自己 19

二、自我的确认 23

第三节 自我的价值 25

一、价值的多元 25

二、价值的实现 28

第二章 青年学:青年德性与青年学问 33

第一节 青年的天德与人德 33

一、青年乃人生之春天 33

二、青年自有之天德 34

三、青年当立之人德 37

四、青年的生命课题 39

第二节 青年之读书与学问 40

一、论读书之道与路 40

二、论读书之难与易 42

三、论学问之阶与段 45

四、论学问之方与法 48

第三章 爱情学:爱情哲学与爱情道德 52

第一节 爱情形上学 52

一、《爱情之福音》及其作者 52

二、爱情的形上本质:爱情中的灵与肉 55

三、爱情的形上转化:爱情中的源与流 59

第二节 爱情的道德学 61

一、爱情生活中的道德 61

二、爱情追寻中的道德 67

三、爱情实现中的道德 71

第四章 爱情学:爱情实现与爱情体验 75

第一节 爱情实现的条件 75

一、爱情与外表妆饰 75

二、爱情与身体之美 77

三、爱情的无条件性 78

四、爱情与其他爱 79

第二节 爱情罪过的超越 80

一、超越陷溺于爱情的罪过 80

二、超越曾经不专一的罪过 81

三、超越曾经辜负的罪过 82

第三节 爱情苦痛的超越 83

一、再婚者的苦痛 83

二、与再婚者的爱情之苦痛 85

三、伴侣离别之苦痛 86

四、伴侣死亡的苦痛 87

五、失爱者的苦痛 88

附一:唐君毅母亲陈大任祭唐君毅父亲唐迪风文 90

附二:唐君毅夫人谢廷光为唐君毅《致廷光书》撰写的后序 95

第五章 爱情学:爱情实践与性情教育 101

第一节 爱情理想的设定 101

一、爱情实践的开始 101

二、高远的爱情理想 103

第二节 爱情对手的创造 107

一、琴雅书致的才情 108

二、性情教育的实践 111

第三节 爱情理想的实现 115

一、从恋爱到婚姻 115

二、从生活到精神 117

第六章 家庭学:家庭根据与家庭价值 120

第一节 家庭成立的根据 120

一、对一般家庭之论的反思 120

二、家庭是对性本能的道德超华 123

第二节 家庭哲学及其价值 128

一、“家庭”作为形式因 128

二、家庭与“家庭意识” 129

三、家庭哲学的价值 135

第三节 家庭道德与社会道德 136

一、家庭道德责任的非平等性和非充分性 137

二、人不能只尽家庭责任 138

第四节 家庭哲学的两个现实问题 142

一、父母健在时,子孙不分居是常道,分居是变道 142

二、女嫁男家更合乎道德理性 145

第七章 人伦学:家庭关系与人伦之道 149

第一节 夫妇之道 149

一、夫妇关系之常道 149

二、夫妇关系之变道 152

第二节 父母之道 154

一、父母之道的双重意义 155

二、人类父母之道的特别意义 155

三、对子女之爱增进夫妇之爱 157

四、父母自我牺牲行为的双重生命意义 158

第三节 子女之道 159

一、孝之普遍性的道德理据 159

二、孝道的道德意义 163

三、孝道的多重价值意义 167

第四节 兄弟之道 170

一、兄弟关系的根本道德 170

二、兄弟友爱的道德意义 172

三、兄弟的爱敬之道 173

第八章 人生学:人生实践与哀乐相生 177

第一节 人生的正面和负面 177

一、人生并不虚无 178

二、人生并不轻松 181

三、人生并不颓废 183

第二节 现实人生的哀乐相生 186

一、生存的辩证法 188

二、爱情的辩证法 189

三、名位的辩证法 192

第三节 超越人生的哀乐相生 195

一、价值世界的辩证法 196

二、成人之道的辩证法 199

三、超越人生的辩证法 203

第九章 人格学:人格类型与人格精神 208

第一节 西方人格类型与人格精神 208

一、社会事业家、发明家型人格 208

二、学者型人格 209

三、文学家、艺术家型人格 211

四、军事家、政治家、社会改造家型人格 213

五、宗教型人格 215

第二节 中国人格类型与人格精神 217

一、有功德于民生日用之人物 218

二、学者 219

三、文学家与艺术家 221

四、儒将与圣君贤相 223

五、豪杰之士 225

六、侠义之士 226

七、气节之士 227

八、高僧 228

九、隐逸与仙道 231

十、独行人物 232

十一、圣贤 233

第十章 人格学:孔子精神与儒家人格 235

第一节 孔子精神的了解路径 235

一、由敬畏而了解人格 235

二、孔子弟子眼中的孔子 236

三、人格对照中了解孔子 238

第二节 超越的圣贤与圆满的圣贤 240

一、中西方超越的圣贤人格 240

二、孔子与圆满的圣贤人格 245

第三节 儒家圣贤人格的精神建构 252

一、理想主义与狂狷性格 252

二、狂狷路径与中道而行 254

三、圣德而不私德 257

第四节 儒家人格与儒家事业 260

一、政治家精神与儒家人格 260

二、教育家精神与儒家人格 262

三、新闻文化人精神与儒家人格 263

四、传道者精神与儒家人格 264

五、儒家人格精神的担当意识 265

第十一章 生死学:生死呼应与生死互渗 268

第一节 生命早期的生死问题意识 268

一、早年生活中对生死问题的体验 268

二、早期思想中对生死问题的思考 271

三、早期生死问题意识的理论意义 274

第二节 “未知生,焉知死?” 276

一、死亡问题与死亡智慧 277

二、生死相依与生死呼应 280

三、未知生,焉知死? 284

第三节 “朝闻道,夕死可矣!” 284

一、生死幽冥的会通 284

二、死亡的价值 290

结语唐君毅先生的生命与学问 296

第一节 唐君毅先生的生命 296

一、家世生平 296

二、生命垂范 299

第二节 唐君毅先生的学问 305

一、人生体验 306

二、文化承续 308

三、思想创造 311

后记 31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