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中国的低生育率与人口可持续发展
中国的低生育率与人口可持续发展

中国的低生育率与人口可持续发展PDF电子书下载

社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郭志刚,王丰,蔡泳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16139134
  • 页数:283 页
图书介绍:本书指出,中国人口发展已经进入低生育水平的新的历史时期,必须与时俱进,正确把握人口形势与走向,适时推出新的人口对策。作者大量借鉴了国际学术前沿的新理论、新模型、新方法和新指标,并将其应用于我国实际人口数据做了多方面、多角度的深入分析,证明现阶段中国社会中存在多种抑制生育的重要因素,认为中国的生育水平已经过低,低生育水平持续时间过长,已经导致中国人口的少子化和老龄化进程发展过快,这种趋势使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和社会经济持续发展面临巨大风险。
《中国的低生育率与人口可持续发展》目录

第一章 研究框架与研究内容 1

一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

二 主要研究方向、重点难点及基本研究思路 4

(一)主要研究方向 4

(二)研究的重点、难点与研究思路 5

三 研究内容与主要成果 6

第二章 当前中国人口发展现状与相应的研究状况 14

一 人口年龄结构 14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年龄结构变化 14

(二)历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人口年龄结构概要统计 14

(三)近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公报结果 16

(四)近年来老龄统计结果上的不一致 17

二 人口的出生水平和生育水平 18

(一)1990年以后出生水平存在较大争议 18

(二)人口调查数据反映的生育率下降 20

(三)在出生漏报和生育率问题上的认识迷茫 22

三 人口的死亡水平与存活水平 23

四 人口城镇化进程及其人口学影响 24

五 小结 25

第三章 对低生育率的研究与讨论 29

一 中国低生育率研究的新思路 30

二 低生育水平的分类 31

三 中国低生育水平的其他影响因素 32

四 当前人口研究中的认识问题 36

五 关于低生育率问题的讨论 39

(一)生育转变的下限在哪里 39

(二)全球低生育率人口在哪里 40

(三)中国未来人口长期发展以什么生育率为好 42

(四)长期持续过低生育率会有什么样的人口后果 43

(五)如何兼顾人口自身均衡发展与资源环境生态压力 45

(六)不应将适度人口的学术观点误解为当然的远期人口目标 47

六 小结 48

第四章 对以往若干出生漏报及生育率估计的评论 52

一 人口研究中思想方法问题的共性 53

二 依据以往公布出生统计做间接估计不过是重申当年的调整假设 55

三 用妇女平均子女数当作总和生育率估计是一种错误 58

四 某调查证明小普查严重漏报是因统计口径不可比 59

五 用回归方法从平均孩次估计总和生育率的内在缺陷 61

(一)该研究中回归方程本身的统计问题 61

(二)该研究应用回归估计当前生育率时的问题 63

(三)在总和生育率上加进度效应就不再是时期总和生育率估计 64

六 追踪“五普”低龄队列人数来证明出生漏报的方法缺陷 65

七 小结 68

第五章 对根据教育统计数据估计生育水平的探讨 71

一 研究背景 71

二 小学入学年龄和学龄儿童的年龄分布 73

三 小学入学率的问题 77

四 教育统计数据可靠性的问题 84

五 用在校小学生人数估计1991—2000年的生育水平 89

六 小结 91

第六章 2006年计生调查的“生育率反弹”是因为样本严重有偏 93

一 2006年计生调查的前前后后 93

二 对此次调查结果的疑问 94

三 不同来源的生育率比较 96

四 2006年计生调查的方法及简要讨论 97

五 该调查的生育反弹主要反映在最近两年的一孩生育堆积上 98

六 该调查的样本严重有偏 100

七 该调查生育率的偏差幅度及其矫正结果 103

八 小结 104

第七章 妇女生育子女数与独生子女状况的队列分析 106

一 妇女终身子女数变化反映生育水平不断降低 106

二 中国现有独生子女的数量与变化趋势 108

三 终身独生子女的统计口径 108

四 年龄别的届时独生子女比例 109

五 2005年全国终身独生子女的数量估计 110

六 小结 112

第八章 人口流动对当前生育水平的影响 114

一 研究的背景与目的 114

二 研究的数据与方法 116

三 2005年流动人口生育率分析 117

四 2010年流动人口生育率分析 123

五 小结 125

第九章 我国大都市和城镇的常住人口年龄和户籍—流动状况 129

一 2005年时的上海人口状况 130

二 2010年时的京津沪三大直辖市的人口状况 139

三 全国城乡人口的变化与当前状况 143

四 小结 147

第十章 生育率预测和中国人口的未来 150

一 联合国人口预测对中国人口形势的调整 151

二 贝叶斯生育率预测模型 155

三 生育率变化决定中国人口未来 159

四 人口预测对人口决策的作用:是以数为本还是以人为本 163

第十一章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简要分析与年龄别数据估算 168

一 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 168

二 “六普”主要结果的简要解读 169

三 根据“六普”公布的单岁人口金字塔估计相应性别年龄别人口数 171

四 根据“六普”公布的性别年龄别人数对上述人口估计数的检验 177

第十二章 根据“六普”结果模拟预测以往20年及未来的人口进程 181

一 研究背景与目的 181

二 对人口进程模拟预测的基础数据 183

三 人口模拟预测采用的生育模型 184

四 关于人口模拟各项参数的说明 185

(一)预期寿命参数 185

(二)年龄别存活模式 186

(三)人口城镇化参数 186

(四)全国人口性别年龄别的城镇化净转移率 187

(五)有关出生性别比参数及简要说明 189

(六)递进生育率参数 189

(七)递进生育模式 190

五 研究方法与数据 191

(一)人口模拟预测方法 191

(二)根据“六普”人口金字塔推计模拟预测的靶标 192

(三)实际操作的简要报告 192

六 预模拟结果与2000年人口普查结果的对比 196

(一)2000年人口数及年龄结构比例 196

(二)对2000年时育龄妇女孩次结构预模拟结果的评估 197

(三)对2005年时育龄妇女孩次结构预模拟结果的评估 199

(四)对少儿人口中的独生子女比例预测结果的评估 199

七 模拟发现1990年以来生育率受城镇化进程和推迟生育的影响很大 201

八 小结 203

第十三章 “六普”结果表明以往人口估计和预测严重失误 205

一 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 205

二 模拟结果与其他来源统计的比较与分析 207

(一)前些年高报了出生水平 207

(二)死亡水平略有高报 210

(三)高报了人口增长数 211

(四)以往的人口预测低估了老龄化水平 212

(五)其他年龄结构指标的问题 214

(六)长期以来总和生育率一直很低 215

三 小结 218

第十四章 中国面临的主要人口风险是过低生育率和过度的少子老龄化 220

一 重新认识人口形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20

二 “六普”结果表明以往人口预测屡屡失误 222

三 未来人口决策必须重新认真研究 223

四 对未来人口发展的模拟预测研究 225

五 小结 235

第十五章 低生育水平下我国人口惯性 237

一 研究背景 237

二 人口惯性测量方法 238

(一)总人口惯性测量法 238

(二)年龄别人口惯性测量法 246

(三)模型稳定人口惯性测量法 249

(四)小结与讨论 253

三 中国人口惯性60年的变化 254

(一)全国总人口惯性 254

(二)分城乡总人口惯性 255

(三)年龄别人口惯性 257

四 小结 260

第十六章 全球化环境中的世界人口与中国的选择 262

一 改变世界的人口转变 262

二 认识低生育率 266

三 中国面临的选择 270

四 小结 280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