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震乾嘉学术与中国文化 中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2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吴根友,孙邦金等著
- 出 版 社: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33469030
- 页数:777 页
第二编 戴震、皖派汉学与古典人文知识的增长 295
第一章 乾嘉时代的“道论”思想及其哲学的形上学追求 295
第一节 戴震“道论”思想及其哲学的形上学 298
一、戴震“道论”思想的发展历程 299
二、戴震论“道”之名与义 300
三、戴震论天道与人道 301
第二节 章学诚“道论”思想的轮廓 303
一、章学诚“道论”的基本内容 303
二、“三人居室而成道”——章学诚的“人道”论 304
三、“道不离器”与即事言理 306
四、道非一家之私 309
第三节 其他重要学者、思想家的“道论”思想 310
一、钱大昕论道 310
二、凌廷堪论道 314
三、焦循论道 316
四、阮元论道 319
本章结语 322
第二章 戴震的语言哲学思想 324
第一节 戴震的名学思想 326
一、戴震对“名”的分类 326
二、两类之“名”的内在关系 328
第二节 戴震语言哲学中的句法分析 329
一、句法分析 329
二、对句法分析的形式化考察 331
第三节 语词、句子意涵与文本中的言语脉络诸分析 332
一、“天道”“天德”“天理”“天命”等概念之间的区别 332
二、“形而上”与“形而下” 333
三、“一以贯之”非“以一贯之” 334
四、“己非私” 334
五、“孔子论太极之本指” 335
第四节 戴震的言意观及其语言哲学的形上学追求 335
一、从文字入手理解语言的意义 335
二、声音与意义的关系 337
三、通过语言以求经中之道 338
四、戴震语言哲学的开放性 340
本章结语 343
第三章 段玉裁的“求是”精神与其语言哲学思想 344
第一节 段玉裁的“求是”精神 344
一、“凡著书者,将以求其是而已” 344
二、“真是日出”——“求是”是一个历史的过程 346
三、“求是”与经学中的人伦之道 348
第二节 “治经莫重乎得义,得义莫切于得音”的语言哲学思想 349
一、“因音求义”的语言学方法 350
二、“释慊”与“圣之于天道也”辨 352
第三节 段玉裁“治经”的方法与语言哲学的方法论追求 355
一、“寻求本字”与段玉裁的治经 355
二、总结汉人的注经原则与读注的方法 357
第四节 语言分析与段玉裁的政治伦理思想 359
一、杀弑之辩与“政治之道” 359
二、段玉裁的伦理思想 362
本章结语 363
第四章 王念孙、王引之的语言学研究与古典人文知识的增长 365
第一节 王念孙语言学成就与古典人文知识的增长 367
一、王念孙等人古典语言学研究成果的思想史意义 368
二、“因音求义”的理论成就及其在训诂学中的运用 371
三、《广雅疏证》一书的思想史意义 377
四、“求真”“求是”与《读书杂志》一书的哲学精神 380
第二节 王引之的语言学研究与古典人文知识的增长 392
一、新语义的发掘与古典人文知识的增长 392
二、对“假借”说的发展 402
三、批评训诂学中的“缘词生训”,追求古代政教制度之本义——释“养、射”二字之本义 412
四、以“介”字隶变为“个”字为例,揭示汉字书写形态变化造成字义、词义的讹错的典型形态 413
五、掘发古代典籍中的文字错误,努力恢复古代典籍版本的原貌 416
六、批评“增字解经”和将语词当实词的训诂方法 428
七、《经传释词》与王引之的虚词研究之估价 431
八、保持经学训释传统中的异说——王引之经学训释思想中的阙疑精神与审慎态度 434
本章结语 435
第五章 焦循的“性灵”经学与哲学思想 437
第一节 焦循经学研究与哲学思想中的个体主体性 439
第二节 焦循的“假借”方法与经学研究中“性灵”的阐扬 442
第三节 焦循的历史还原主义倾向与人文实证主义的烙印 448
第四节 焦循经学思想中的内在张力 451
一、学术分类与传统经学研究中的学问分类雏形 451
二、“述”类文章与“求是”精神 452
本章结语 455
第六章 汪中的经、子学研究及其实绩 457
第一节 汪中的经学研究 458
一、汪中的治学特色 458
二、汪中的治学方法论 469
三、汪中的治学宗旨 476
第二节 汪中的子、史之学研究 487
一、子学研究的实绩 487
二、“经史一体、四部同源”的学术史观 493
三、汪中重建学统的学术理想 495
本章结语 505
第七章 阮元哲学思考的语言学路径及其得失 506
第一节 阮元的哲学方法论 507
一、训诂明然后经义明 508
二、语言学的方法与经验论思维——阮元论“心” 511
第二节 阮元的政治思想与人生、道德哲学 512
一、“顺”“鲜”“达”三字训释中所表达的政治思想 512
二、以训诂的方法阐发“仁学”与“性命”思想 515
第三节 阮元的语言学思想及其历史还原主义 519
一、“古字义随音生” 520
二、崇尚“汉人之诂”的复古主义方法 522
本章结语 523
第八章 龚自珍与乾嘉学术的历史转向 525
第一节 龚自珍的“宗史”思想与乾嘉学术的再转向 525
一、从语言学转向史学 526
二、龚自珍对古典文献定本及本字说的怀疑 528
第二节 龚自珍的语言哲学思想 529
一、龚自珍对文字起源与发展的哲学新思 529
二、龚自珍对名实关系与言语方式的新阐释 534
三、龚自珍对思想类型与语言类型的分类 536
本章结语 539
第三编 乾嘉时代的史学研究与知识分类问题的探究 543
第一章 全祖望的经史研究与乾嘉学术的关系 543
第一节 全祖望的史学与考据学 544
一、以碑传为史传的史学特识 544
二、三笺《困学纪闻》与全祖望的文献考据学训练 547
三、七校《水经注》与《汉书·地理志稽疑》——全祖望的历史地理学成就 549
四、续修《宋元学案》一百卷——全祖望的断代哲学史研究 553
第二节 全祖望的学术思想与乾嘉学术的关系 555
一、综贯博雅与专家之学 555
二、深谙客观实证之方法,彰显经世致用之精神 563
本章结语 564
第二章 惠栋的学术思想及其对乾嘉汉学的影响 566
第一节 惠栋的经学思想 568
一、尊经好古:“若经学则断推两汉” 568
二、识字审音:“经之义存乎训,识字审音乃知其义” 571
三、批评唐疏《易》《书》,别立新疏体例 574
第二节 “理字之义,兼两之谓”——惠栋的义理学 578
一、“当然之则”与“必然之则”的区别 579
二、“理一分殊”与“道一理殊”的区别 580
三、“存理灭欲”与“理欲兼得”的区别 582
本章结语 583
第三章 王鸣盛的经史考证思想及其影响 584
第一节 王鸣盛的治学经历与经史考证的成绩 586
一、早年锐意经学考证,撰成名作《尚书后案》 586
二、归田以后出经入史,撰《十七史商榷》及其他著作 588
第二节 经学考证中的崇郑立场与泥古倾向 589
一、“惟郑为是,诸家皆非也”的崇郑立场 589
二、“舍古无是”的泥古倾向 591
第三节 “议论褒贬皆虚文”——王鸣盛客观实证史学观之辨析 593
一、主观与客观:乾嘉史学从主观视角向客观视角之异动与转型 594
二、事实与褒贬:对道德主义史学传统中惟道德倾向之反省 598
三、“以不议为议,且虽议而仍归于不议者也”的史学褒贬观 603
第四节 以小学手段考证经史 607
一、无小学自然无经学亦无史学 607
二、“以金石为史料” 608
三、声音、文字之后,又何求焉? 609
第五节 王鸣盛论读书与治学之方法 610
一、“读书最切者,目录之学” 610
二、“有疑则阙,方为善读书”的怀疑精神 612
三、读书当求义例,著书当求书法 614
本章结语 615
第四章 赵翼的史学精神与哲学思想 619
第一节 赵翼治学的主要成绩 620
一、赵翼的诗名与学术影响 620
二、赵翼的史学著述 621
第二节 赵翼史学中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623
一、求真、求实——赵翼的史学精神 623
二、赵翼实证史学中的反专制、反暴政的人文精神 627
第三节 赵翼辨伪、“求真”的治史方法 632
一、互校法 633
二、“以类相从”的归纳方法 637
三、“不著一议而人品自见”——“于叙事中寓论断法” 638
第四节 赵翼的哲学思想 641
一、赵翼的哲理诗及其进步哲学思想 641
二、“义理必参之以时势”的历史哲学 653
本章结语 657
第五章 钱大昕史学思想及其古典语言学研究的贡献 659
第一节 以真实性为史学之生命的“实事求是”原则 660
一、“实事求是”与清代考据史学的基本精神 660
二、“实事求是”与历史学中的褒贬 662
第二节 “经史不二”的经史观 668
一、乾嘉学术中的“经史关系”论 668
二、钱大昕的“经史关系”论 669
第三节 “以史经世”的实学倾向 673
一、批评宋儒“荣经陋史”的思想与空疏学风 673
二、为政者当有学 678
第四节 于史学考据中展开的历史批判意识与新人文理想 681
一、反专制暴政的初步民主思想 681
二、批判宋儒的理欲观 684
三、为商人阶层的利益进行辩护 686
四、批评政治暴行,肯定惠民、爱民的仁政理想 687
五、广泛的社会批评 695
第五节 钱大昕的语言学成就与古典人文知识的增长 697
一、揭示古代汉语声母的规律,为后人提供语言学新知 697
二、揭示语言与社会政治的关系 701
本章结语 705
第六章 章学诚的《文史通义》与历史文化哲学 708
第一节 《文史通义》的性质及其在乾嘉学术中的独特位置 708
第二节 章学诚历史文化哲学的内在结构 712
一、从山口久和的近著《章学诚的知识论》说起 712
二、章学诚历史文化哲学的内在结构及其终极追求 714
第三节 章学诚“道论”思想的形成与道器关系的历史学向度 718
一、章学诚对“道源”的分析及其对“道”的本质的界定 718
二、“六经皆器”说与道器关系论的历史学向度 722
第四节 “六经皆史”说的历史意义再评价 725
一、“经史”关系论的学术发展史 725
二、“六经皆史”说的新意涵 730
第五节 “言性命必究于史”与“道公而学私”的学术理想 733
一、“言性命必究于史”——章学诚历史文化哲学的实证品格 733
二、“道公而学私”——章学诚的学术理想论 735
本章结语 737
第七章 《四库全书总目》的四部分类体系及其思想倾向 738
第一节 中国传统知识分类学思想及其发展历程 739
一、先秦典籍与学问(知识)分类的几种范式 739
二、《七略》的典籍与学问(知识)分类及其流衍 745
三、从《七略》到“四部” 755
第二节 《四库全书总目》分类的时代特点与思想倾向 760
一、《总目》四部分类的特点与学术成就 760
二、《四库全书总目》的思想倾向 764
第三节 《总目》“四部”分类法的历史影响 771
一、张之洞《书目答问》与传统典籍和学问(知识)分类的变化 772
二、王国维的人文学科体系设想与“哲学”知识的引入 774
本章结语 777
- 《东北民歌文化研究及艺术探析》(中国)杨清波 2019
- 《大学英语教学的跨文化交际视角研究与创新发展》许丽云,刘枫,尚利明著 2020
-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学术丛书 新闻实务随想录》刘海贵 2019
- 《跨文化交际背景下的中西文化比较研究》任永进,贺志涛著 2019
- 《生态文化建设的社会机制研究》阮晓莺著 2019
- 《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指南》苏玉主编 2017
- 《白纻舞及其歌辞的文化解读》王俊,曹化根著 2019
- 《社会文化系统中的翻译》姜秋霞,杨正军 2019
- 《俞士镇学术文存 下》俞士镇著;俞元江,俞元淮整理 2019
- 《中国经典文化走向世界丛书 学术卷 2》龚海燕译 2019
-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生活适应 二年级 上》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特殊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编著 2019
- 《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本书编写组 2020
-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全国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中国)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9
- 《教育学考研应试宝典》徐影主编 2019
- 《语文教育教学实践探索》陈德收 2018
- 《家庭音乐素养教育》刘畅 2018
- 《学前教育学》王换成主编 2019
- 《近代体育游戏教育史料汇编 第1辑 1》王强主编 2016
- 《全国学前教育专业(新课程标准)“十三五”规划教材 简谱手风琴教程 第2版》(中国)杨克勤,王宝庆 2019
- 《现代教育技术》李志河主编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