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科学
兽医微生物学  第2版
兽医微生物学  第2版

兽医微生物学 第2版PDF电子书下载

农业科学

  • 电子书积分:2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组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109176935
  • 页数:992 页
图书介绍:本书共分三篇六十九章,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兽医微生物的理论和实验技术。包括基础微生物学、免疫学,即侵害家畜、家禽和其它多种动物以及人畜共患病的病原(细菌、真菌、病毒及 病原微生物)、免疫机理和实验技术的应用。在实验技术方面 ,突出反映了分组生物学实验技术、分析微生物的实验技术和新的免疫实验技术以及其它新的实验技术等、这些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成就,是广大读者所要了解和掌握的新知识,以提高自己的研究和实践水平。本书是从事畜牧、兽医、经济动物、实验动物、兽医公共卫生等专业师生、科研技术人员以及基层兽医卫生防疫人员的良师益友和必备的参考书。
《兽医微生物学 第2版》目录

绪论 1

第一篇 细菌 6

第一章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6

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与排列特征 6

第二节 细菌的结构 7

第三节 细胞壁缺陷型细菌 15

第四节 细菌形态与结构的检测方法 15

第二章 细菌的生理 17

第一节 细菌细胞的化学组成 17

第二节 细菌的物理性状 18

第三节 细菌的营养 18

第四节 细菌的代谢 20

第五节 细菌的生长与繁殖 25

第三章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28

第一节 遗传的机理与方式 28

第二节 细菌的变异 31

第三节 细菌遗传变异研究的实际意义 35

第四章 外界因素对细菌生长的影响 38

第一节 物理因素的影响 38

第二节 化学因素的影响 41

第三节 生物因素的影响 45

第四节 微生物的亚致死性损伤及其恢复 48

第五章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49

第一节 细菌分类 49

第二节 细菌的命名 52

第三节 细菌的鉴定 53

第六章 细菌的致病性和传染 54

第一节 致病菌的侵袭力 54

第二节 细菌的致病岛 57

第三节 宿主的抵抗力 59

第四节 感染的发生、发展与结局 61

第七章 细菌的免疫 65

第一节 免疫系统与免疫类型 65

第二节 免疫应答 100

第三节 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106

第四节 免疫的耐受性和变态反应 109

第八章 螺旋体类 120

第一节 密螺旋体属 120

第二节 疏螺旋体属 121

第三节 钩端螺旋体属 122

第四节 短螺旋体属 125

第九章 不运动(或稍运动)革兰阴性弯曲杆菌类 128

第一节 弯曲菌属 128

第十章 需氧、微需氧革兰阴性杆菌和球菌类 135

第一节 假单胞菌属 135

第二节 莫拉菌属 138

第三节 布鲁菌属 140

第四节 博代杆菌属 146

第五节 弗朗西斯菌属 148

第六节 泰勒菌属 150

第十一章 兼性厌氧革兰阴性杆菌 151

第一节 埃希菌属 151

第二节 沙门菌属 159

第三节 肠杆菌属 169

第四节 耶尔森菌属 172

第五节 克雷伯菌属 179

第六节 变形杆菌属 182

第七节 弧菌属 185

第八节 气单胞菌属 188

第九节 巴氏杆菌属 194

第十节 曼氏菌属 199

第十一节 嗜血杆菌属 200

第十二节 放线杆菌属 202

第十二章 厌氧革兰阴性杆菌类 210

第一节 拟杆菌属 210

第二节 梭杆菌属 211

第三节 偶蹄杆菌属 212

第四节 加德纳菌属 213

第十三章 革兰阳性球菌类 214

第一节 葡萄球菌属 214

第二节 链球菌属 218

第十四章 形成内芽孢的革兰阳性杆菌和球菌类 226

第一节 芽孢杆菌属 226

第二节 梭状芽孢杆菌属 229

第十五章 不形成芽孢(规则的、不规则的)革兰阳性杆菌类 239

第一节 李斯特菌属 239

第二节 丹毒丝菌属 241

第三节 棒状杆菌属 243

第四节 肾杆菌属 246

第五节 放线菌属 247

第六节 杆放线菌属 250

第七节 嗜皮菌属 251

第八节 分枝杆菌属 252

第九节 诺卡菌属 259

第十节 红球菌属 260

第十六章 立克次体 262

第一节 立克次体属 266

第二节 东方体属 266

第三节 无形体属 267

第四节 埃及小体属 268

第五节 艾立希体属 268

第六节 沃氏巴克体属 269

第十七章 衣原体科 271

第一节 衣原体属 274

第二节 亲衣原体属 275

第十八章 支原体科 280

第十九章 鱼类的病原性细菌 295

第一节 假单胞菌 295

第二节 弧菌属 297

第三节 气单胞菌属 299

第四节 爱德华菌属 302

第五节 链球菌属 303

第六节 耶尔森菌属 304

第七节 巴氏杆菌属 305

第八节 柱状屈桡杆菌属 305

第九节 诺卡菌属 306

第十节 水生动物病原性真菌 307

第二十章 家蚕病原性细菌 312

第一节 芽孢杆菌属 312

第二节 沙雷氏菌属 314

第三节 气单胞菌属 315

第四节 肠球菌属 315

第五节 家蚕病原性真菌 316

第二十一章 蜂的病原性细菌 323

第一节 芽孢杆菌属 323

第二节 肠球菌属 324

第三节 哈夫尼菌属 325

第四节 蜜蜂球菌属 326

第五节 假单胞菌属 327

第六节 蜜蜂的病原性螺原体 327

第七节 蜜蜂的病原性真菌 328

第二十二章 病原性真菌 331

第一节 生物学基本特征与特性 331

第二节 病原性真菌 338

第三节 产毒性真菌 350

第二篇 病 毒 374

第二十三章 病毒及其发展史 374

第二十四章 病毒的特性 376

第一节 病毒的形态结构 376

第二节 病毒的组成 377

第二十五章 病毒的分类与命名 382

第一节 病毒的分类 382

第二节 病毒的命名 388

第二十六章 病毒的复制 389

第一节 概况 389

第二节 复制过程 389

第三节 复制机制 392

第四节 病毒的不完全增殖和缺损病毒 393

第二十七章 病毒的遗传变异 394

第一节 病毒的遗传 394

第二节 病毒的变异 394

第三节 病毒的重组、互补和表型混合 396

第二十八章 病毒的感染 398

第一节 概述 398

第二节 构成机体病毒感染的因素 398

第三节 病毒感染细胞后的散播方式 399

第四节 病毒感染的类型 400

第二十九章 病毒的免疫 402

第一节 病毒感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抵抗 402

第二节 病毒的特异性免疫 405

第三节 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 409

第四节 病毒引起的免疫性疾病 410

第五节 新生动物免疫 410

第三十章 干扰素 412

第一节 干扰素简介 412

第二节 干扰素的生产和检测 415

第三节 干扰素的应用 416

第三十一章 噬菌体 419

第一节 简史 419

第二节 生物学基本特性 419

第三节 噬菌体对寄主细胞的危害 421

第四节 噬菌体的分离与检定 426

第五节 噬菌体的分类 428

第六节 噬菌体DNA的分离与纯化技术 435

第七节 噬菌体的应用 436

第三十二章 痘病毒科 438

第一节 正痘病毒属 440

第二节 副痘病毒属 443

第三节 禽痘病毒属 445

第四节 野兔痘病毒属 447

第五节 猪痘病毒属 448

第六节 山羊痘病毒属 449

第三十三章 非洲猪瘟病毒科 451

第三十四章 虹彩病毒科 454

第一节 虹彩病毒属 454

第二节 蛙病毒属 455

第三节 淋巴囊肿病毒属 456

第三十五章 疱疹病毒科 458

第一节 单纯疱疹病毒属 460

第二节 水痘病毒属 462

第三节 马立克病病毒属 473

第四节 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属 477

第五节 巨细胞病毒属 481

第六节 鼠巨细胞病毒属 481

第七节 淋巴潜隐病毒属 482

第八节 弱病毒属 482

第九节 Macavirus属 483

第十节 Percavirus属 485

第三十六章 腺病毒科 487

第一节 哺乳动物腺病毒属 490

第二节 禽腺病毒属 496

第三节 富AT腺病毒属 502

第四节 唾液酸酶腺病毒属 502

第三十七章 多瘤病毒科 504

第三十八章 乳头瘤病毒科 509

第一节 甲型乳头瘤病毒属 510

第二节 丁型乳头瘤病毒属 510

第三节 戊型乳头瘤病毒属 512

第四节 己型乳头瘤病毒属 512

第五节 庚型乳头瘤病毒属 512

第六节 辛型乳头瘤病毒属 513

第七节 壬型乳头瘤病毒属 513

第八节 癸型乳头瘤病毒属 514

第九节 子型乳头瘤病毒属 514

第十节 卯型乳头瘤病毒属 515

第十一节 辰型乳头瘤病毒属 515

第十二节 巳型乳头瘤病毒属 516

第三十九章 圆环病毒科 518

第一节 圆环病毒属 518

第二节 环状病毒属 521

第四十章 细小病毒科 524

第一节 细小病毒属 524

第二节 红细胞病毒属 531

第三节 依赖病毒属 532

第四节 阿留申水貂病毒属 534

第五节 牛细小病毒属 536

第四十一章 嗜肝DNA病毒科 539

第四十二章 逆转录病毒科 542

第一节 甲型逆转录病毒属 544

第二节 乙型逆转录病毒属 546

第三节 丙型逆转录病毒属 548

第四节 丁型逆转录病毒属 551

第五节 戊型逆转录病毒属 552

第六节 慢病毒属 553

第七节 泡沫逆转录病毒亚科 565

第四十三章 呼肠孤病毒科 568

第一节 正呼肠孤病毒属 569

第二节 环状病毒属 573

第三节 轮状病毒属 580

第四节 科罗拉多蜱传热病毒属 584

第五节 东南亚十二RNA病毒属 585

第四十四章 双RNA病毒科 588

第四十五章 副黏病毒科 593

第一节 呼吸道病毒属 594

第二节 腮腺炎病毒属 596

第三节 禽腮腺炎病毒属 598

第四节 亨德拉尼帕病毒属 601

第五节 麻疹病毒属 602

第六节 肺病毒属 607

第七节 异肺病毒属 610

第四十六章 弹状病毒科 613

第一节 水疱性病毒属 614

第二节 狂犬病病毒属 615

第三节 暂时热病毒属 618

第四节 非毒粒蛋白弹状病毒属 620

第四十七章 丝状病毒科 623

第一节 马尔堡病毒属 623

第二节 埃博拉病毒属 624

第四十八章 波那病毒科 626

第四十九章 正黏病毒科 630

第一节 A型流感病毒属 630

第二节 B型流感病毒属 641

第三节 C型流感病毒属 643

第四节 托高土病毒属 643

第五节 传染性鲑贫血病毒 644

第五十章 布尼亚病毒科 646

第一节 正布尼亚病毒属 647

第二节 白蛉热病毒属 649

第三节 汉坦病毒属 651

第四节 内罗病毒属 652

第五十一章 砂粒病毒科 656

第一节 砂粒病毒属 656

第五十二章 小RNA病毒科 661

第一节 口蹄疫病毒属 664

第二节 心病毒属 668

第三节 肠道病毒属 670

第四节 马鼻病毒属 672

第五节 脑脊髓炎病毒属 673

第六节 猪肠病毒属 674

第五十三章 嵌杯病毒科 675

第一节 水疱疹病毒属 675

第二节 兔病毒属 677

第五十四章 星状病毒科 681

第五十五章 冠状病毒科 681

第一节 冠状病毒亚科 682

第二节 环曲病毒属 696

第五十六章 动脉炎病毒科 703

第五十七章 杆套病毒科 707

第五十八章 黄病毒科 710

第一节 黄病毒属 710

第二节 瘟病毒属 714

第五十九章 披膜病毒科 719

第一节 甲病毒属 720

第二节 风疹病毒属 726

第六十章 亚病毒 727

第一节 类病毒 727

第二节 卫星因子 728

第三节 朊毒体 731

第六十一章 鱼类病原性的病毒 738

第一节 水生呼肠孤病毒属 738

第二节 疱疹病毒 739

第三节 短浓核病毒属 741

第四节 粒外弹状病毒属 742

第五节 淋巴囊肿病毒属 745

第六节 水生动物双RNA病毒属 747

第七节 杆状病毒属 749

第八节 虹彩病毒属 753

第九节 戊型反录病毒属 753

第十节 传染性鲑贫血病毒属 754

第十一节 细胞肥大病毒属 755

第六十二章 家蚕病原性病毒 757

第一节 核型多角体病毒属 757

第二节 呼肠弧病毒属 759

第三节 艾德拉病毒属 761

第四节 小RNA病毒属 762

第六十三章 蜜蜂致病性病毒 765

第一节 传染性家蚕软化症病毒属 765

第二节 蟋蟀麻痹病毒属 766

第三节 虹彩病毒属 767

第四节 未定属 768

第三篇 实验技术 774

第六十四章 常用精密仪器实验技术 774

第一节 超速离心技术 774

第二节 电子显微镜技术 777

第六十五章 培养基制造技术 800

第一节 制造培养基必须遵循的要求 800

第二节 培养基的制造 800

第三节 培养基的分类 802

第四节 常用培养基的制作 803

第六十六章 细菌培养技术 804

第一节 细菌的接种方法 804

第二节 细菌的培养方法 804

第六十七章 细菌形态的检查技术 807

第一节 不染色细菌标本的检查 807

第二节 染色细菌标本的检查 808

第六十八章 细菌的生化试验 810

第一节 糖(醇)类代谢试验 810

第二节 氨基酸和蛋白质代谢试验 812

第三节 有机酸盐和铵盐利用试验 814

第四节 呼吸酶类试验 815

第五节 毒性酶类试验 816

第六节 抑菌试验 818

第七节 其他试验 819

第六十九章 细菌计数技术 821

第一节 总菌数的计数技术 821

第二节 活菌计数法 823

第三节 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 825

第四节 影响细菌计数的因素 825

第七十章 实验动物及动物实验技术 826

第一节 实验动物 826

第二节 动物实验技术 831

第七十一章 药物敏感性试验 837

第一节 稀释法 837

第二节 扩散法 839

第三节 细菌对联合抗生素的敏感性试验 842

第四节 药敏试验折点判断和统计学分析 843

第七十二章 病毒组织培养技术 845

第一节 组织培养原理及基础技术 845

第二节 组织培养技术 847

第三节 病毒的组织培养及检测技术 851

第四节 病毒培养物的污染(支原体)检查、控制和消除 854

第七十三章 病毒的分离和提纯技术 859

第一节 普通病毒的分离和鉴定 859

第二节 反转录病毒的分离和鉴定 860

第三节 病毒的提纯技术 861

第四节 病毒组成成分的提取和鉴定 863

第七十四章 常规血清学检验技术 866

第一节 凝集反应试验 866

第二节 沉淀反应试验 872

第三节 补体结合试验 878

第四节 中和试验 879

第七十五章 免疫标记技术 882

第一节 免疫酶技术 882

第二节 免疫荧光技术 888

第三节 放射免疫技术 895

第七十六章 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 903

第一节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903

第二节 杂交瘤技术 905

第七十七章 其他免疫技术 907

第一节 固相免疫吸附血凝技术 907

第二节 化学发光免疫测定 908

第三节 免疫染色法 909

第四节 碳免疫测定法 909

第五节 相分离免疫测定法 910

第六节 胶乳免疫沉淀技术 911

第七节 铟化玻片免疫测定法 912

第七十八章 免疫球蛋白的分离和提纯 913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的分离和提纯 913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的鉴定 916

第七十九章 细胞免疫实验技术 918

第一节 免疫反应细胞 918

第二节 细胞免疫反应 919

第三节 细胞免疫检测方法 919

第八十章 细胞克隆技术 922

第一节 细胞克隆原理 922

第二节 细胞克隆方法 922

第三节 细胞克隆在实验中的应用 924

第八十一章 分子生物学及分析生物学的检验技术 925

第一节 病原微生物DNA中G+C含量测定 925

第二节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 926

第三节 细菌质粒的提取、纯化和鉴定技术 930

第四节 病原微生物基因导入细胞技术 935

第五节 基因体外扩增技术 938

第六节 基因探针技术 944

第七节 病毒基因工程工具酶的使用 953

第八节 色谱实验技术 957

第九节 放射测量法 964

第十节 生物传感器技术 969

第十一节 SPA与SPG技术 972

第十二节 细菌自动化鉴定技术 976

第十三节 蛋白质组学技术 978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