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理化
基础应用化学
基础应用化学

基础应用化学PDF电子书下载

数理化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黄志刚主编;张凌,徐丹鸿副主编;李大亮,孙鑫,赵焕敏参编
  • 出 版 社: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802436022
  • 页数:370 页
图书介绍:本教材是高职高专教育有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按教育部制定的高职高专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编写的,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和针对性的原则组建教材结构,力求反映高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方向,贴近岗位、淡化学科。本教材综合了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和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将无机化学与物理化学、有机化学整合成一门课程,内容紧凑、合理、连贯,该教材深、浅度适宜,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增加实例分析、应用性,紧密联系专业对化学知识的需求,执教时教师更容易加深理解,学生学起来更容易接受,更加适合高职教育的特点。本教材可以供高职高专中药鉴定与营销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环境治理、检测、安全,监测等专业使用。
《基础应用化学》目录

第1章 物质结构 1

1.1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 1

1.1.1 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 1

1.1.2 多电子原子轨道的能级 5

1.1.3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6

1.1.4 原子中电子层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8

1.2 化学键和分子结构 12

1.2.1 共价键理论 12

1.2.2 杂化轨道理论与分子几何构型 16

1.2.3 分子间力和氢键 17

本章小结 19

习题 20

第2章 溶液和胶体 23

2.1 分散系及其分类特性 23

2.2 溶液的浓度 24

2.2.1 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24

2.2.2 溶液浓度的有关计算 26

2.3 稀溶液的依数性 27

2.3.1 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27

2.3.2 溶液的沸点上升 28

2.3.3 溶液的凝固点下降 28

2.3.4 溶液的渗透压 29

2.4 稀溶液的依数性应用 31

2.4.1 溶液的沸点升高、凝固点下降的应用 31

2.4.2 渗透现象(渗透压)的应用 31

2.5 胶体 32

2.5.1 溶胶的基本性质 32

2.5.1 溶胶的结构 33

本章小结 35

习题 35

第3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38

3.1 化学反应速率 38

3.1.1 化学反应速率表示方法 38

3.1.2 反应速率理论简介 40

3.2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40

3.2.1 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41

3.2.2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42

3.2.3 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42

3.3 化学平衡 42

3.3.1 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和化学平衡 42

3.3.2 化学平衡常数 43

3.3.3 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 46

3.3.4 化学平衡的移动 47

本章小结 49

习题 50

第4章 分析化学基础知识 53

4.1 误差和分析数据的处理 53

4.1.1 准确度与误差 53

4.1.2 精密度与偏差 55

4.1.3 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 56

4.1.4 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56

4.2 有效数字及应用 57

4.2.1 有效数字 57

4.2.2 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 59

4.2.3 可疑值的取舍 59

4.3 滴定分析法 60

4.3.1 滴定分析法的相关概念 60

4.3.2 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 60

4.3.3 滴定分析法的特点及分类 61

4.3.4 滴定分析法的滴定方式 61

4.3.5 基准物质与标准溶液 62

4.3.6 滴定分析的误差要求 63

本章小结 64

习题 64

第5章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 66

5.1 酸碱的质子理论 66

5.1.1 酸碱的定义 66

5.1.2 酸碱反应的实质 67

5.1.3 酸碱强度 67

5.2 电解质溶液 68

5.2.1 强弱电解质溶液 68

5.2.2 弱电解质的离解平衡 68

5.2.3 同离子效应 70

5.2.4 水的离解和溶液的pH值 70

5.3 缓冲溶液 73

5.3.1 缓冲溶液的概念 73

5.3.2 缓冲溶液的pH值计算 74

5.3.3 缓冲溶液的缓冲能力和配制 76

5.4 酸碱指示剂 77

5.4.1 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及变色范围 77

5.4.2 影响指示剂变色的因素 78

5.5 酸碱滴定类型及指示剂的选择 78

5.5.1 强酸强碱间的滴定 78

5.5.2 强碱(酸)滴定弱酸(碱) 81

5.6 滴定方式与应用 83

5.6.1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83

5.6.2 应用实例 84

本章小结 85

习题 85

第6章 沉淀溶解平衡与沉淀滴定法 87

6.1 沉淀和溶解平衡 87

6.1.1 溶度积常数 87

6.1.2 溶度积与溶解度的关系 87

6.1.3 溶度积规则 88

6.2 沉淀滴定法 90

6.2.1 莫尔法(Mohr) 91

6.2.2 佛尔哈德法 91

6.2.3 法扬司(Fajans)法 92

6.3 沉淀滴定法的应用 93

本章小结 93

习题 94

第7章 氧化还原平衡与氧化还原滴定法 97

7.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97

7.1.1 氧化还原反应 97

7.1.2 原电池和电极电势 99

7.2 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 101

7.2.1 能斯特(Nernst)方程式 101

7.2.2 电极电位的应用 103

7.3 常见的氧化还原滴定法 104

7.3.1 指示剂 104

7.3.2 常见的氧化还原滴定法 105

7.4 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应用 108

本章小结 109

习题 110

第8章 配位平衡与配位滴定法 112

8.1 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112

8.1.1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及命名 113

8.1.2 螯合物 116

8.2 配位离解平衡 120

8.2.1 配离子的稳定常数 120

8.2.2 配位平衡的移动 122

8.3 配位滴定法 126

8.3.1 配位滴定的基本原理 126

8.3.2 配位滴定方式和应用 130

本章小结 132

习题 133

第9章 分光光度法 135

9.1 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135

9.1.1 物质的颜色和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135

9.1.2 光的吸收定律 136

9.1.3 吸收光谱 137

9.2 显色反应及测量条件的选择 138

9.2.1 显色反应和显色条件 138

9.2.2 测量条件的选择 138

9.3 分光光度法应用 139

9.3.1 单组分的定量分析 139

9.3.2 多组分的定量分析 140

本章小结 141

习题 141

第10章 电势分析法 143

10.1 电势分析法概述 143

10.1.1 参比电极 143

10.1.2 指示电极 144

10.2 电势分析法的应用 146

10.2.1 直接电势法 146

10.2.2 电势滴定法 148

本章小结 149

习题 149

第11章 元素及重要的化合物 151

11.1 S区元素 151

11.1.1 S区元素用途概述 151

11.1.2 S区元素单质性质 152

11.1.3 S区元素重要化合物 153

11.2 p区元素 157

11.2.1 P区元素概述 157

11.2.2 卤族元素 158

11.2.3 氧族元素 164

11.2.4 氮族元素 170

11.2.5 碳族和硼族化合物 175

11.3 ds区和d区元素及重要的化合物 182

11.3.1 过渡元素通性 182

11.3.2 ds区元素 182

11.3.3 d区元素 185

本章小结 188

习题 189

第12章 烃 191

12.1 有机化合物概述 191

12.1.1 有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学 191

12.1.2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192

12.1.3 有机化合物的特点 193

12.1.4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194

12.1.5 有机化学和医药、环境、农业等的关系 195

12.2 烷烃 196

12.2.1 烷烃的命名 197

12.2.2 烷烃的异构现象 199

12.2.3 烷烃的性质 201

12.2.4 重要的烷烃 205

12.3 烯烃 205

12.3.1 单烯烃的命名 206

12.3.2 烯烃的异构现象 206

12.3.3 单烯烃的性质 208

12.3.4 二烯烃 210

12.4 炔烃 211

12.4.1 炔烃的命名 212

12.4.2 炔烃的性质 212

12.5 环烃 215

12.5.1 脂环烃 215

12.5.2 芳香烃 217

本章小结 226

习题 226

第13章 对映异构 229

13.1 异构现象的分类 229

13.2 旋光性与比旋光度 230

13.2.1 偏振光与旋光物质 230

13.2.2 旋光仪、旋光度与比旋光度 231

13.3 手性分子与对映异构 232

13.3.1 旋光性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232

13.3.2 对映体与外消旋体 234

13.4 构型的表示方法 234

13.5 构型的标记方法 235

13.5.1 D/L标记法 235

13.5.2 R/S标记法 236

13.6 含两个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对映异构 238

本章小结 239

习题 240

第14章 卤代烃 241

14.1 卤代烃的分类和命名 241

14.1.1 卤代烃的分类 241

14.1.2 卤代烃的命名 242

14.2 卤代烃的性质 242

14.2.1 卤代烃的物理性质 242

14.2.2 卤代烃的化学性质 243

14.3 重要的卤代烃及应用 247

本章小结 248

习题 248

第15章 醇、酚、醚 250

15.1 醇 250

15.1.1 醇的分类 250

15.1.2 醇的命名 251

15.1.3 醇的物理性质 252

15.1.4 醇的化学性质 253

15.1.5 重要的醇及应用 256

15.2 酚 257

15.2.1 酚的分类和命名 257

15.2.2 酚的物理性质 257

15.2.3 酚的化学性质 258

15.2.4 重要的酚及应用 261

15.3 醚 262

15.3.1 醚的结构和命名 262

15.3.2 醚的物理性质 263

15.3.3 醚的化学性质 263

15.3.4 重要的醚及应用 264

15.4 硫醇、硫酚和硫醚 265

本章小结 265

习题 266

第16章 醛、酮、醌 268

16.1 醛和酮 268

16.1.1 醛和酮的分类、命名 269

16.1.2 醛、酮的物理性质 271

16.1.3 醛和酮的化学性质 271

16.1.4 重要的醛和酮 277

16.2 醌 278

16.2.1 醌的结构和命名 278

16.2.2 醌的性质 278

本章小结 280

习题 280

第17章 羧酸及其衍生物 282

17.1 羧酸 282

17.1.1 羧酸的分类和命名 282

17.1.2 羧酸的性质 283

17.1.3 重要的羧酸 286

17.2 羧酸衍生物 287

17.2.1 羧酸衍生物的分类和命名 287

17.2.2 羧酸衍生物的性质 289

17.2.3 重要的羧酸衍生物 291

17.2.4 油脂 293

17.2.5 磷脂 295

17.3 取代羧酸 296

17.3.1 羟基酸 296

17.3.2 羰基酸 299

本章小结 302

习题 304

第18章 有机含氮化合物 306

18.1 硝基化合物 306

18.1.1 硝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 306

18.1.2 硝基化合物的性质 306

18.2 胺 307

18.2.1 胺的分类和命名 307

18.2.2 胺的性质 308

18.2.3 季铵盐和季铵碱 311

18.2.4 重要的胺 312

18.3 重氮和偶氮化合物 313

18.3.1 重氮化合物 313

18.3.2 偶氮化合物 314

本章小结 314

习题 315

第19章 杂环化合物与生物碱 317

19.1 杂环化合物 317

19.1.1 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 317

19.1.2 杂环化合物的性质 320

19.1.3 重要的杂环化合物及衍生物的应用 324

19.2 生物碱 327

19.2.1 生物碱概述 327

19.2.2 生物碱的一般性质 328

19.2.3 几种重要的生物碱 328

本章小结 330

习题 331

第20章 生物高分子 333

20.1 糖类 333

20.1.1 单糖 333

20.1.2 二糖 339

20.1.3 多糖 341

20.2 氨基酸和蛋白质 343

20.2.1 氨基酸 343

20.2.2 肽 346

20.2.3 蛋白质 346

20.2.4 酶 348

20.2.5 相关知识和应用 349

本章小结 350

习题 352

附录 354

附录1 常用元素国际相对原子质量表 354

附录2 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298.15K) 355

附录3 标准电极电势表(298.15) 358

附录4 一些配离子的标准稳定常数(298.15K) 366

附录5 弱酸弱碱在水中的离解常数(25℃) 367

附录6 元素周期表 37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