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宏观经济模型及应用
宏观经济模型及应用

宏观经济模型及应用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茹少峰著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030406996
  • 页数:262 页
图书介绍:本书运用数量经济学研究方法,通过数理模型构建、前沿计量方法运用等对我国工业发展方式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中小型股份制银行效率、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质量、经济增长与福利、产业集聚的节能机制、原油市场动态演化规律、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竞争力评价等我国经济发展中一系列重要的宏观经济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重点考察上述问题的基本机理,并进行实证检验,最终得出相关政策措施。
《宏观经济模型及应用》目录

第1章 我国宏观经济的新特征 1

1.1我国宏观经济的新特征:经济增长红利的变化 1

1.2我国宏观经济增长的新趋势:新红利的创造 3

1.3新增长红利时代的我国宏观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型 5

1.4新增长红利时代我国宏观经济需要研究的问题 10

第2章 我国分省区经济增长质量的评价与因素分解 12

2.1问题的提出 12

2.2经济增长质量判断标准的理论分析 13

2.3对现有经济增长质量评价方法的比较 15

2.4测度我国经济增长质量指数模型 24

2.5我国经济增长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0

2.6我国经济增长质量评价与因素分解 31

2.7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40

第3章 收入分配差距与经济增长 42

3.1现有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问题的研究 42

3.2我国要素收入分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45

3.3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54

第4章 经济增长、不平等与社会福利 69

4.1经济增长、不平等与社会福利的研究 69

4.2功能性与规模性收入分配 73

4.3收入分配与社会福利 74

4.4收入不平等的度量 79

4.5社会福利视角下的经济增长与不平等 89

4.6我国地区收入差距演变 90

4.7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演变 93

4.8结论 94

第5章 经济集聚的节能机制与效应研究:基于成本函数的经验分析 96

5.1经济集聚的节能机制与效应研究问题的提出 96

5.2理论模型与变量说明 97

5.3计量检验与结果分析 105

5.4结论 110

第6章 原油市场动态演化规律研究 112

6.1原油市场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112

6.2原油市场动态研究综述 113

6.3原油属性与世界原油市场的发展轨迹 114

6.4国际原油市场价格波动的年度冲击因素分解 117

6.5原油价格可以预测吗 126

6.6结论 127

第7章 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基础性研究 129

7.1城镇化研究的意义 129

7.2城镇化研究的演变、概念界定、内涵和定位 129

7.3城镇化基础指标测度与比较 131

7.4城镇化发展与区域基础竞争力研究 140

第8章 我国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150

8.1我国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实证研究——基于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151

8.2我国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实证研究——区域产业非均衡发展分析 165

8.3从产业抑制到内生发展——西部地区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及其路径 175

第9章 产业结构转换对潜在产出的影响分析 187

9.1研究问题的提出 187

9.2产业结构转换影响潜在产出的内在机理分析 188

9.3基于DEA方法的我国潜在产出估算 189

9.4我国产业结构现状及转换的度量 193

9.5产业结构转换对潜在产出影响的实证分析 197

9.6结论与政策建议 200

第10章 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区域差异性评价 201

10.1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201

10.2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综述 202

10.3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04

10.4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区域评价模型 205

10.5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区域差异评价 210

10.6我国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聚类分析 211

第11章 我国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与物价的关系问题研究 217

11.1研究问题 217

11.2研究综述 219

11.3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与通货膨胀率的关系的实证分析 223

11.4对我国利率与通货膨胀率的关系的实证分析 228

11.5利率、存款准备金率与通货膨胀的关系的实证分析 233

11.6政策建议 238

第12章 产学研合作对我国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 241

12.1随机前沿模型 242

12.2模型建立 244

12.3变量与数据 245

12.4结果分析 246

12.5结论 251

参考文献 252

后记 261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