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著作权司法实践中的文学观念批判  以文学剽窃的认定为中心的考察
著作权司法实践中的文学观念批判  以文学剽窃的认定为中心的考察

著作权司法实践中的文学观念批判 以文学剽窃的认定为中心的考察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汉波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16143100
  • 页数:315 页
图书介绍:本书在文学与法学的交叉视域中,以对文学剽窃的认定切入文学与法律关系的研究,旨在从文学抄袭纠纷的司法审判中反思其局限性,并将这种局限性置于文学观念的高度来审视其必然性,一方面说明文学观念对著作权司法实践的制约作用,另一方面也暗示著作权法对文学发展的可能影响。本书展示了文学与法学跨学科研究的一种进路,试图为文学法律学和法律文艺学的建构提供理论铺垫。
《著作权司法实践中的文学观念批判 以文学剽窃的认定为中心的考察》目录

序&方克强 1

导论 1

一 从道德谴责到法律规制 1

二 观念的调整与学科的渗透 14

三 经验研究的进路与个案选择的标准 20

第一章 剽窃认定的司法实践及其实体化文学观 24

一 剽窃的界定与新时期的文学抄袭纠纷 24

(一)剽窃、复制与合理使用的边界 24

(二)文学剽窃与学术剽窃的区别 26

(三)新时期的文学抄袭纠纷及其特点 27

二 美国的侵权认定法及其对中国著作权司法实践的渗透 33

(一)美国的“两步法”与实质性相似的判断 33

(二)西方的侵权认定方法在中国的运用及其问题 40

三 部分比较法的局限与实体化文学观的制约 45

(一)部分比较法的两大局限 45

(二)“思想与表达二分原则”的误读与实体化文学观的影响 51

第二章 实体化文学观影响下的著作权司法实践 57

一 实体论思维:实体化文学观的哲学根据 57

(一)本体论阶段的实体概念 58

(二)认识论阶段的实体概念 62

(三)实体论思维的基本特征 63

二 实体化文学观的基本内涵 64

(一)文学本质实体化 65

(二)文学作品孤立化 68

(三)文学意义现成化 71

三 实体化文学观影响下著作权司法实践的三重混淆 73

(一)将有机的文学作品与无机的元素组合相混淆 73

(二)将文学世界与文学媒介相混淆 77

(三)将意义的生成与现成的意义相混淆 82

第三章 从文学抄袭之争看原创性文学观与渐创性文学观的冲突 85

一 抄袭与巧合之争:以《两情若是久长时》案为例 87

二 借鉴与抄袭之争:以《在没有航标的河流上》案为例 91

三 合理引用与非法抄袭之争:以《我是太阳》案为例 93

四 模仿、抄袭与独创之争:以《马桥词典》案为例 99

五 文学抄袭之争的实质在于原创性文学观与渐创性文学观的冲突 112

第四章 创造性概念的演变及原创性文学观对著作权法的渗透 117

一 艺术:从模仿到创造性模仿再到独创 117

(一)古希腊:艺术即模仿 117

(二)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即创造性模仿 120

(三)近代:艺术即独创 121

二 创造性概念内涵的演变 129

(一)由神到人:创造性概念的第一次转变 129

(二)从精英到大众:创造性概念的第二次转变 133

(三)从主体到交互主体:创造性概念的第三次转变 135

三 原创性文学观对著作权法的渗透 138

第五章 原创性文学观影响下的著作权理论和司法实践 145

一 原创性文学观影响下的著作权理论及其局限 145

(一)模糊的独创性概念 146

(二)笼统的实质性相似 152

二 原创性文学观影响下的著作权司法实践及其尴尬 156

(一)如何面对“创造性添加”?——著作权司法实践的第一重尴尬 157

(二)如何面对“创造性复制”?——著作权司法实践的第二重尴尬 161

(三)如何面对核心相似?——著作权司法实践的第三重尴尬 169

三 后现代文学理论与艺术实践对著作权法的挑战 178

(一)后现代作者理论对著作权法的挑战 180

(二)后现代文本理论对著作权法的挑战 186

(三)后现代艺术实践对著作权法的挑战 190

第六章 文学观念的调整与著作权司法实践的新景观(一) 198

一 实体化文学观向活动论文学观的调整 199

(一)实体化文学观调整为活动论文学观的必要性 199

(二)活动论文学观的形成及其优越性 199

二 活动论文学观对著作权司法实践的启示 206

(一)在整体中把握实质性相似的判断 206

(二)在语境中把握实质性相似的判断 217

(三)在阐释中把握实质性相似的判断 227

第七章 文学观念的调整与著作权司法实践的新景观(二) 235

一 原创性文学观向渐创性文学观的调整 235

(一)渐创性文学观的优越性 235

(二)相对的创造与穿越标准的提出 239

二 渐创性文学观对著作权司法实践的启示 241

(一)看涉案文本是否存在互文现象 241

(二)看后续作品是否形成新的作品 249

(三)看借用部分是否属于合理引用 261

结语 走向文学法律学 267

附录一 文学法律学研究述评与理论建构 272

附录二 文学与法律的跨学科研究宜多向拓展 289

参考文献 294

后记 31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