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方志学通论  增订本
方志学通论  增订本

方志学通论 增订本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仓修良著
  • 出 版 社: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67514027
  • 页数:618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我国方志学大家仓修良先生毕其一生研究方志学所作的通论。主要论及中国方志性质和特点,涉及魏晋南北朝的地记,隋唐五代的图经,宋元方志,明代方志,清代方志,章学诚和方志学,民国时期方志编修与方志学研究,新中国修志事业概述,旧方志的价值和整理,新方志的编纂,新一轮志书的编纂。该书1986年出版后,2003年作过修订。这一版是对修订本的重新修订,并增补了一章“胡乔木的方志理论”,使内容更为完整和系统。
《方志学通论 增订本》目录

第一章 方志的性质和特点 1

第一节 方志的性质 1

第二节 方志的特点 6

一、突出的地方性 9

二、编纂的连续性 11

三、内容的广泛性 15

四、记载的多样性 20

五、鲜明的时代性 27

第二章 方志的起源 35

第一节 关于方志起源的几种看法 35

一、关于起源《禹贡》说 35

二、关于起源《山海经》说 39

三、关于起源《周官》说 42

四、关于起源古代诸侯国史说 52

五、方志多源论 53

第二节 方志应是特定时代的产物 56

一、探索方志起源不能离开时代背景 56

二、需要与可能 59

第三节 方志起源于两汉之地记 60

一、历史观的变化促使人物传记的产生 60

二、《史记》的诞生直接推动着人物传记的发展 63

三、两汉魏晋的选举制度促使人物传记盛行 64

四、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地方势力的强大是产生地记的社会基础和政治条件 65

五、地记是方志发展的早期形式 72

六、《越绝书》不是地方志 78

第三章 方志发展的第一个阶段——魏晋南北朝的地记 84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地记发达的原因 84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地记概述 88

一、当地人所撰之地记 99

二、地方官吏所撰之地记 102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地记的内容 106

一、表彰本地之人物 108

二、记载地理之沿革 116

三、描绘山水之秀丽 118

四、叙述地名之由来 119

五、介绍各地之水利交通 121

六、反映各地之物产风俗 122

第四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地记简评 124

一、常璩的《华阳国志》 124

二、习凿齿的《襄阳耆旧记》 135

三、宋孝王的《关东风俗传》 141

第四章 方志发展的第二个阶段——隋唐五代的图经 144

第一节 隋唐五代图经发达的原因 145

一、中央集权加强和地方世家大族势力的削弱 145

二、东晋以来侨置州郡所造成的混乱是隋大修图经的重要原因 146

三、修史制度与选举制度的变化对方志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148

第二节 图经是一种什么样的著作 150

第三节 隋唐五代图经发展概况 153

第四节 隋唐图经的内容 159

一、叙建置的沿革 160

二、释地名的由来 160

三、述山河的走向 161

四、载各地的物产 161

五、讲风俗与民情 162

六、记名胜与古迹 162

第五节 敦煌图经残卷简介 164

一、《沙州都督府图经》 164

二、《西州图经》 187

三、《沙州地志》 190

第六节《沙州伊州地志》残卷的名称和《沙州都督府图经》残卷版本问题 194

第七节 敦煌图经残卷的价值和启示 198

第五章 方志发展的第三个阶段——体例趋于定型的宋元方志 207

第一节 记人述地再度汇合一体 207

一、宋代学术空气的活跃对方志发展与体例的完善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207

二、宋人研究当代史风气盛行直接推动记人述地再度汇合一体 209

三、宋元方志作者已注意作志的目的性促使大量增加人文方面的内容 210

四、许多学者参加方志的编修是促使方志逐步形成著述体裁的重要原因 212

第二节 宋代方志编修概述 213

一、宋代方志编修十分普遍 213

二、宋代统治者重视图经的编修 214

三、方志的实用价值是方志得以迅速发展的又一重要原因 216

第三节 方志体例趋于定型 219

第四节 宋代方志述评 233

一、范成大的《吴郡志》 235

二、罗愿的《新安志》 236

三、梁克家、陈傅良的《三山志》 238

四、陈耆卿的《嘉定赤城志》 241

五、周应合的《景定建康志》 242

六、高似孙的《剡录》 244

七、周淙的《乾道临安志》 246

八、陈仁玉的《淳祐临安志》 247

九、潜说友的《咸淳临安志》 250

第五节 稳步发展的元代方志 255

一、元代创修《一统志》 255

二、元代方志编修概况 256

三、元代方志述评 258

1.徐硕的《至元嘉禾志》 258

2.于钦的《齐乘》 259

3.袁桷的《延祐四明志》 260

4.《重修琴川志》 264

5.张铉的《金陵新志》 264

第六章 迅速发展的明代方志 266

第一节 明代方志发展概况 266

第二节 明代方志编修的特点 270

一、编修方志更喜贯通古今、空发议论 270

二、订立凡例以明著书之宗旨和原则 272

三、注意研究方志的性质,强调方志的作用 277

四、关于方志编纂体裁的争论 280

第三节 明代方志述评 281

一、康海的《武功县志》 281

二、韩邦靖的《朝邑县志》 283

三、王鏊的《姑苏志》 285

四、董斯张的《吴兴备志》 286

五、冯梦龙的《寿宁待志》 288

第七章 进入全盛时期的清代方志 291

第一节 清代方志编修概况 291

第二节 清代方志编修的体例 296

第三节 清代修志中的流派 301

一、考据派 301

二、文献派 308

第八章 民国时期的方志编修与方志学研究 314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方志编修概况 314

第二节 民国时期方志评述 316

一、黄炎培的《川沙县志》 316

二、余绍宋的《龙游县志》 319

三、张相文的《泗阳县志》 321

第三节 民国时期的方志学研究概述 331

一、梁启超的方志理论 331

二、李泰棻的《方志学》 333

三、王葆心的《方志学发微》 334

四、黎锦熙的《方志今议》 336

五、甘鹏云的《方志商》 337

第九章 新中国的修志事业概述 339

第一节 马鞍形的新中国修志事业的发展 339

一、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方志编修 339

二、20世纪80年代以来修志事业的蓬勃发展 351

第二节20世纪80年代第一届志书述评 357

一、王庸华主编的《东阳市志》 358

二、任桂全主编的《绍兴市志》 361

三、吴孝桐主编的《萧县志》 364

四、杨杏芝主编的《广陵区志》 367

1.真正按照方志体裁的要求编写 368

2.篇目设置合理,完全从本地实际出发,没有受到“突出经济”、“突出工业”风气的冲击和影响 368

3.集中反映古城新貌的地方特色 369

4.为旧社会下层人民树碑立传 369

五、俞福海主编的《宁波市志》和《宁波市志外编》 370

六、王孝俭主编的《上海县志》 373

七、陈晖主编的《苏州市志》 376

八、张尚质主编的《通渭县志》 379

九、章志诚主编的《温州市志》 382

第十章 章学诚和方志学 386

第一节 坎坷的一生 386

第二节 章学诚的方志理论 393

一、确立方志的性质和作用 393

二、主张方志分立三书 398

三、“志”书的体裁和内容 404

四、辨清各类方志记载范围和界限 413

五、建议州县设立志科 415

六、章学诚方志理论的局限性 417

第三节 章学诚方志理论的三大来源 420

一、史学理论是章学诚建立方志学的重要源泉 420

二、修志的实践经验不断丰富着章学诚的方志理论 426

三、总结吸取前人修志经验和教训 438

第十一章 旧方志的价值和整理 443

第一节 旧方志的价值 443

一、研究民俗学的源泉 443

二、研究历史地理不可缺少的资料 445

三、研究明清以来社会经济的重要史料宝库 448

四、研究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资料 450

五、为研究各个地区自然灾害提供丰富的资料 453

六、研究各地教育史的重要园地 457

第二节 旧方志的整理 460

一、利用方志资源著作成书 460

二、辑佚已经失传的旧志 463

三、考录与索引 469

四、分类资料的汇编 477

五、影印点校出版旧志 479

第十二章 新方志的编纂 481

第一节 建立修志机构 481

一、要有一个精干的领导班子 481

二、组织、培训一批强有力的专业人员 481

第二节 资料的搜集、整理和鉴别 482

一、广泛搜集资料 482

1.前人的著作 482

2.各类档案资料 484

3.实地考察,搜集第一手资料 486

二、精心整理 488

三、慎重考订真伪,鉴别正误 489

1.辨伪 489

2.正误 493

四、如何选择和运用史料 504

第三节 关于新志编修的几点意见 505

一、从实际出发,拟定好篇目与编写大纲 505

二、要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 509

三、要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513

四、充分发扬据事直书的优良传统 515

五、新编方志必须反映新时代的特点,体现新时代的社会面貌 522

六、关于人物传撰写的几个问题 524

1.入传的标准 524

2.生人不宜立传 526

3.人物传应突出人物贡献,写出人物个性 528

4.撰写人物传不要轻易下结论 532

5.吸取前人写好列传的良好方法 534

七、关于专业志撰写的几点意见 537

1.坚持以类相从,按类撰写 537

2.专业志要“专” 538

3.专业志要突出重点、反映特色 539

八、关于山志编修的四点意见 542

1.山志的篇目设置问题 542

2.应对本山作实事求是的评价 545

3.应当突出名山的特点 547

4.对历史上形成的名称不要轻易改动 548

九、方志文体要做到叙而不论 550

第十三章 新一轮志书的编纂 551

第一节 上一轮修志的巨大成就 552

一、出版了数量空前的新修志书 552

二、培养出数以万计的修志专业人才 559

三、造就了一批方志理论工作者 559

第二节 上一轮修志中存在的问题 560

一、民国时期的内容记载太少 561

二、对“大跃进”、人民公社的副作用很少记载 563

三、十年“文化大革命”在许多新修志书中是个空白 566

四、对改革开放后的新事物记载仍有疏漏 567

第三节 上一轮修志中出现诸多问题的原因 568

一、初次修志,没有经验 568

二、思想尚未解放,“左”倾思想影响尚未肃清 568

三、修志初期有些领导意图不太明确,各省修志领导水平不一,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志书质量 570

第四节 新一轮修志的精品意识 571

一、历史上的志书精品都是锤炼出来的 571

二、创精品、出佳志 576

三、新修方志都应增加《前志传》和《杂述篇》 580

四、凡入志者皆应当有正式的篇章节目 585

五、主编得人是一部志书成功的关键 587

第十四章 胡乔木的方志理论 589

第一节 胡乔木的生平简述 589

一、胡乔木的生平 589

二、方志编修的倡导者和发动者 593

第二节 明确阐述修志工作和地方志书的性质 597

一、编修地方志就是做学问 597

二、地方志是严肃的、科学的资料书 599

第三节 针对志书弊病,提出编纂要求 602

一、要避免“政治化”倾向和宣传色彩 602

二、地方志不是评论历史的书 606

三、志书的详略要得当 608

第四节 确保志书质量的关键在于把好人选关 611

一、修志必须重视质量 611

二、修志要把好人选这一关 613

后记 61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