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计算机网络基础
计算机网络基础

计算机网络基础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楼桦,张金生,於志强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303099375
  • 页数:194 页
图书介绍:本教材主要讲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础-TCP/IP协议族,并使用Windows Server 2003对部分协议和技术进行了实践。本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理论与实践紧密配合,拓展性强,基于Windowshopping Server 2003的实训环境,便于高职院校部署和使用。
《计算机网络基础》目录

第一章 导言——计算机网络的历史和体系结构 1

学习目标 1

1.1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1

1.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2

1.2.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2

1.2.2 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的发展 3

1.3 计算机网络知名厂商 4

1.3.1 仙童半导体(Fairchild Semiconductor)公司 4

1.3.2 施乐(Xerox)公司 5

1.3.3 思科(Cisco)公司 6

1.4 ISO/OSI参考模型与TCP/IP协议族 7

1.4.1 ISO/OSI参考模型 7

1.4.2 TCP/IP协议族 10

1.4.3 本书涉及的协议在TCP/IP协议族中的层次位置 10

习题 11

第二章 传输介质 12

学习目标 12

2.1 传输介质 12

2.1.1 铜线 12

2.1.2 光纤 19

2.1.3 无线传输 23

2.2 传输标准 35

2.2.1 局域网常用介质传输标准 35

2.2.2 宽带接入技术 36

习题 41

第三章 网络层——IP地址基础 42

学习目标 42

3.1 IP地址的定义 42

3.1.1 定义 42

3.1.2 IP地址的特点 43

3.1.3 IP地址的分配 43

3.2 IP地址的分类 43

3.3 IP地址的VLSM技术 46

3.3.1 划分子网 46

3.3.2 子网掩码 47

3.3.3 定长子网掩码FLSM 48

3.3.4 可变长子网掩码VLSM 51

3.4 IP地址的CIDR技术 54

3.5 IP包的分片和重组 58

3.5.1 IP数据报的格式 58

3.5.2 IP包的分片与重组 60

3.6 ICMP请求和应答报文 61

3.6.1 ICMP报文 61

3.6.2 ICMP应用举例 62

3.6.3 PING命令参数 63

3.6.4 P1NG命令返回结果 64

3.7 IPv6 65

3.7.1 IPv4的设计缺陷 65

3.7.2 IPv6的新特性 66

3.7.3 IPv6分组 68

3.7.4 IPv4到IPv6的过渡策略 71

习题 72

第四章 链路层——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73

学习目标 73

4.1 以太网技术 73

4.1.1 局域网标准与OSI的关系 73

4.1.2 CSMA/CD 74

4.1.3 MAC地址 77

4.1.4 以太网的帧格式 78

4.1.5 网卡和集线器 79

4.1.6 交换以太网 83

4.1.7 快速以太网 83

4.1.8 千兆位以太网 84

4.1.9 万兆位以太网 86

4.2 令牌环网 87

4.2.1 令牌环网的工作原理 87

4.2.2 令牌环媒体访问控制协议 88

4.3 FDDI 89

4.3.1 FDDI网的工作原理 89

4.3.2 FDDI网络组成 90

4.3.3 FDDI主要技术指标以及与令牌环网的比较 91

4.4 无线局域网技术 92

4.4.1 IEEE 802.11协议结构 93

4.4.2 CSMA/CA 94

4.4.3 IEEE 802.11标准 96

4.5 其他无线网络技术 97

4.5.1 无线城域网 97

4.5.2 蓝牙技术 98

习题 102

第五章 地址解析协议(ARP) 104

学习目标 104

5.1 以太网寻址 104

5.2 MAC地址和IP地址建立关联要解决的问题 104

5.3 标准的ARP地址解析过程 105

5.4 标准ARP地址解析过程的改进 106

5.5 改进的ARP地址解析过程 106

习题 107

第六章 交换(switching)式以太网及其相关技术 109

学习目标 109

6.1 共享式以太网的缺点 109

6.2 网桥与交换机对冲突域的隔离 110

6.2.1 网桥的工作原理 110

6.2.2 交换机的微分段 112

6.3 VLAN技术 114

6.3.1 VLAN技术的提出 115

6.3.2 VLAN的划分方法 115

6.3.3 VLAN间通信方法 117

6.3.4 VLAN的优点总结 118

6.4 生成树协议 118

6.5 端口会聚技术 120

习题 121

第七章 路由(routing)技术 123

学习目标 123

7.1 网络层通信概述 123

7.1.1 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 123

7.1.2 面向连接与面向非连接 126

7.2 路由的基本概念 126

7.2.1 路由器的主要功能 126

7.2.2 路由表项的参数组成 127

7.3 路由实例解析 128

7.3.1 一个路由器连接两个网络 128

7.3.2 两个路由器连接三个网络 131

7.3.3 对路由实例的进一步思考 134

7.4 动态路由协议 138

7.4.1 RIP协议 140

7.4.2 OSPF协议 145

7.4.3 RIP V2与OSPF协议的比较 146

7.5 NAT协议 147

7.5.1 NAT的技术类型 147

7.5.2 NAT协议的应用场景 149

习题 150

第八章 传输层协议(TCP、UDP) 151

学习目标 151

8.1 面向非连接的弱点 151

8.1.1 传输层功能概述 151

8.1.2 传输层中的两个协议 152

8.1.3 传输层提供的服务 152

8.1.4 面向非连接的弱点 154

8.2 数据包的乱序、丢失和重复问题的解决 154

8.2.1 传输协议的差错控制措施 154

8.2.2 TCP协议的差错控制措施 156

8.3 TCP连接的建立和关闭 159

8.3.1 TCP报文段的首部 159

8.3.2 TCP连接的建立 161

8.3.3 TCP连接的关闭 162

8.4 流量控制 164

8.4.1 窗口流量控制 164

8.4.2 拥塞控制 167

8.4.3 TCP的定时管理 169

8.5 复用技术 169

8.5.1 端口复用 169

8.5.2 端口分配 171

8.5.3 套接字(socket) 172

8.6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173

8.6.1 UDP数据报 173

8.6.2 UDP端口的复用、分用 174

8.6.3 UDP的工作过程 175

8.6.4 用户数据报的用途 176

习题 177

第九章 应用层——域名系统(DNS) 178

学习目标 178

9.1 名称系统的进化 178

9.1.1 无层次的命名机制 178

9.1.2 层次型的树形命名机制 179

9.2 域名系统(Domain Name System) 179

9.3 域名的使用 181

9.4 DNS名称解析服务 181

习题 184

术语汇总 185

参考文献 19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