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断裂与建构  净明道的历史与文献
断裂与建构  净明道的历史与文献

断裂与建构 净明道的历史与文献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2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许蔚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45808674
  • 页数:816 页
图书介绍:本书在对净明道相关宗教、历史文献进行系统地收集整理的基础上,结合文献校勘、史源追索、史料辨伪、图像研究、医药史、阅读史以及出版文化史等方法和视角,挖掘新史料,批判旧史料,重点对过往净明道研究中忽视或误解的重大及前沿问题予以探讨,并力图通过净明道文献与净明道史的梳理,对宗教史叙述的构拟性和层累性、宗教史上正统性的述求以及宗教文学之所以成其为宗教之文学的特质予以阐发。
《断裂与建构 净明道的历史与文献》目录

第一章 百年来许逊及净明道研究述评 4

一、萌芽期 4

二、发端期 6

三、勃兴期 12

四、新动向 28

五、本章结语 38

第二章 南宋初净明道书降世考 39

一、周方文生平仕履考 41

二、“六真降神”与“许逊降神”非一事辨 50

三、“六真”所降道书考 55

四、“许逊”所降道书考 62

五、周方文教团的终结 63

六、本章结语 66

第三章 “正经”与“狐禅”——《净明忠孝全书》等净明道文献的编撰及其意图 67

一、《净明忠孝全书》的刊行与净明“道统”的生成 68

二、《许真君净明宗教录》的刊行与净明“道统”的旁逸 83

三、《净明忠孝经传正讹》的编撰与净明“道统”的复正 102

四、《太上灵宝净明宗教录》的编撰与净明“道统”的重建 116

(一)《太上灵宝净明宗教录》的刊行与流传 117

(二)新风楼藏本的版本情况及其与其他诸本之异同 130

(三)《太上灵宝净明宗教录》与《许真君净明宗教录》等书之关系 139

五、本章结语 149

第四章 祖师叙事与神圣的阅读——净明道祖师传记的成立及其意义 151

一、《<十二真君传>叙录》补说——《十二真君传》再认识(之一) 152

(一)辨赵道一所撰《胡慧超》非采自碑记 152

(二)辨晁公武所录或非余卞书 156

二、误读史及其他——《十二真君传》再认识(之二) 159

(一)《十二真君传》与许逊上昇年月之“错误” 164

(二)《十二真君传》与“吴君”、“许君”之讹误 176

三、神圣的阅读——宗教生活中的许逊传记 186

四、文学的魔力——社会生活中的许逊传记 197

(一)《真君镇蛟铁符摹刻记》释读 198

(二)《济渎庙灵符碑》再释读 202

(三)符文、诏书与文学的魔力 211

五、本章结语 215

第五章 净明道祖师图像研究——以《许太史真君图传》为中心 217

一、《许太史真君图传》之时代及其与《许真君仙传》之关系 218

二、《许太史真君图传》之流布及其与《许旌阳事迹图》之关系 222

三、图像叙事与《许太史真君图传》系统的形成 229

四、“灵图”与“俗像”——《许太史真君图传》的属性消解与功能分化 241

五、本章结语 252

第六章 《如意丹方》与净明道医药传统的生成 253

一、《如意丹方》的产生时代及其与“丁义神方”之关系 254

二、《如意丹方》的流传、变异及其效用 261

三、瘟疫、治疗与净明道医药传统之发展 272

四、本章结语 285

第七章 许逊信仰与净明道史余义要考 287

一、丁义与吴猛:早期孝道派探考 287

(一)吴猛事迹及其信仰之发展 290

(二)丁义事迹及丁、吴教团之发展 307

二、许逊与十二真君:唐宋孝道派发微 315

(一)许逊进入孝道之路径 315

(二)十二真君与“十二真君”的形成 325

三、宫观体制与“净明宗坛”的成立——宋元净明道史辨证 341

(一)从游帷到玉隆——玉隆万寿宫沿革考略 341

(二)从甲乙到十方:玉隆万寿宫的住持制度与南宋净明道的归宗策略 347

(三)元代净明道与玉隆万寿宫之关系——从新庵里摩崖石刻的释读说起 353

四、能沙有谶,八百有我——明清之际的净明道与“净明道运动” 361

(一)明初净明道统绪之辨证 361

(二)明万历以降之“净明道运动” 370

结语 381

附录一 净明道关系书目 383

一、著录之属 385

二、知见之属 398

三、入藏之属 421

四、称引之属 423

附录二 《道藏》所见净明道书提要稿 429

附录三 分章析注《孝道吴许二真君传》 475

附录四 许逊信仰及净明道金石资料新编 485

卷一 唐五代 498

卷二 宋金 520

卷三 元 551

卷四 明 594

卷五 清 681

卷六 存目及现代碑刻 766

主要参考文献 777

跋(存旧) 812

出版后记 814

补记 81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