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韩国儒学的义理思想
韩国儒学的义理思想

韩国儒学的义理思想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韩)吴锡源著;邢丽菊,赵甜甜译
  • 出 版 社: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309105834
  • 页数:349 页
图书介绍:本书共分上、中、下三编,对韩国儒学义理思想的本质与实践性、韩国道学派的义理思想、现代社会与儒教的作用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上编从儒学的一般历史意识出发,对义理思想的概念与本质、春秋的华夷意识与义理之道等进行了学理性分析;中编主要以韩国儒学的道学派为重点分析了各个时期的代表人物如退溪、南冥、重峰、华西等人的义理思想;下编主要从现代意义出发,对义理思想的现代价值以及儒家的大同社会作了分析和展望。
《韩国儒学的义理思想》目录

中文版序 1

上篇 义理思想的本质与实践性 3

第一章 义理思想的本质与价值 3

一、序言 3

二、义理思想的概念与本质 4

三、义与利的价值冲突 10

四、义与利的调和 14

五、结语 17

第二章 春秋的华夷思想与民族意识 19

一、序言 19

二、《春秋》义理思想的特征 20

三、《春秋》华夷思想的本质 22

四、韩国的民族意识 23

五、结语 28

第三章 儒教的历史观念 30

一、序言 30

二、孔孟的历史观念 33

三、汉代公羊学派的历史观念 40

四、朱熹的历史观念 43

五、结语 47

第四章 《心经》与道学派的修养论 50

一、序言 50

二、《心经》的构成及其内容 54

三、朝鲜时期的《心经》研究 71

四、《心经》的修养论 85

五、结语 101

第五章 实践义理的常道与权道 104

一、序言 104

二、常道与权道的本质 106

三、孔孟之常道与权道 114

四、汉儒与宋儒的常道和权道 128

五、结论 140

中篇 韩国道学派的义理思想 145

第一章 宋代的道学思想与韩国道学派 145

一、道学的名称和范畴 145

二、道学的概念 146

三、宋代的道学思想与人的主体性 148

四、韩国道学派的形成与展开 150

五、静庵赵光祖的道学思想及其影响 153

第二章 韩国的士人精神与出处义理 156

一、序言 156

二、朝鲜时期士人的名称与范畴 157

三、朝鲜时代的士人精神 160

四、儒教的士人精神与仁义 162

五、士人的出处与辞受义理 164

六、结语 168

第三章 易东禹倬的忠谏与义理思想 170

一、序言 170

二、生涯 171

三、师承关系 175

四、易东义理思想的学问基础 177

五、易东实践性的义理思想及其影响 182

六、结语 186

第四章 退溪李滉的圣学与义理思想 188

一、序言 188

二、退溪的圣学与敬 189

三、退溪实践性的义理思想 200

四、退溪思想的特征及其后世影响 205

五、结语 207

第五章 南冥曹植的敬义思想与义理思想 209

一、序言 209

二、南冥义理思想的理论基础 211

三、南冥实践性的义理思想 221

四、结语 229

第六章 重峰赵宪的义兵运动与义理思想 231

一、序言 231

二、学问的特性与“为己之学”的实践 233

三、对不义的批判与改革精神 238

四、义兵活动与殉节 245

五、结语 250

第七章 仙源金尚容的抗清精神及义理思想 253

一、序言 253

二、仙源的生涯与殉节 255

三、仙源实践性的义理思想 263

四、结语 270

第八章 华西李恒老的斥邪卫正与义理思想 272

一、序言 272

二、华西义理思想的性理学基础 273

三、华西具有实践精神的义理思想 280

四、华西的斥邪卫正思想 288

五、结语 292

第九章 勉庵崔益铉的抗日义兵与义理思想 295

一、序言 295

二、对内政的直谏及批判精神 296

三、斥和上疏及民族主体性 301

四、开化派的批判及自主性 304

五、抗日义兵与仁道精神 307

六、结语 311

第十章 19世纪斥邪卫正思想与开化思想的历史作用 314

一、19世纪的时代背景 314

二、斥邪卫正思想与民族意识 316

三、开化思想与国力培养 321

四、斥邪卫正思想与开化思想的历史作用及方向 326

下篇 现代社会与儒教的作用 333

第一章 儒教思想与现代社会的价值观 333

一、序言 333

二、现代社会价值意识的特征及问题点 334

三、儒教价值意识的特征 336

四、结语 338

第二章 儒教的大同社会与和平精神 340

一、序言 340

二、《礼记》的大同社会 341

三、儒教的和平精神 344

四、结语 346

译后记 34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