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望目辨证诊断学
望目辨证诊断学

望目辨证诊断学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2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今觉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13216463
  • 页数:963 页
图书介绍:《素问》和《灵枢》有多篇经文指出“目”是生命之门,阐述了“目”与全身脏腑经络密切关联。汉·华佗提及通过观察白睛上众多细小血脉的“形色丝络“可以”验内之何脏腑受病”。《内经》和华佗的论述为我们提供了“望目辨证”诊断学理论基础。著者自1960年学徒时看到《内经》和汉·华佗望目诊病理论之後,历经五十年系统钻研、临床实践和分析总结,发现不同于“五轮八廓”的诊病理论和方法,挖掘、继承并发展古今望目诊断之长,創建了具有当代中医学特点的“望目辨证”理论和方法。著者通过临床实践发现,当机体出现病变时,目在颜色、形态、血脉等方面表现出相关特徵。根据这些特徵,运用中医学理论可以诊断脏腑疾病证候。
《望目辨证诊断学》目录
标签:诊断学 诊断

第一卷 望目辨证的理论基础 3

第一篇 望目辨证的解剖组织基础 3

第一章 目之解剖 3

第一节 目之结构 5

一、目系 5

二、目珠 6

三、目的附属组织 8

第二节 目之神经 10

一、眼睑之神经 10

二、结膜之神经 10

第三节 目之血管 11

一、眼睑之血管 11

二、目珠之血管 15

第四节 目之肌肉 17

第五节 目之白睛 19

一、白睛之组织结构 19

二、白睛之血管 21

第六节 白睛血管分布部位 24

一、动脉 24

二、静脉 26

三、血管网 26

第二章 望目辨证的中医学藏象经络基础 27

第一节 目与全身脏腑 29

一、目与肝 29

二、目与心、血和脉 30

三、目与脾、胃 30

四、目与肺 31

五、目与肾 31

第二节 目与全身经脉 32

一、目与肝经相连 32

二、目与心经相连 32

三、目与脾经、胃经相连 32

四、目与胆经相连 33

五、目与冲脉相通 33

六、目与任脉相连 33

七、目与督脉相连 33

第三节 白睛与全身脏腑 34

一、白睛与全身脏腑相关联 34

二、白睛通过五脏生克乘侮忤而与全身脏腑相联系 34

第四节 白睛与全身经脉 35

一、白睛与肝经 35

二、白睛与心经 35

三、白睛与胆经 36

四、白睛与小肠经 36

五、白睛与胃经 36

六、白睛与膀胱经 36

七、白睛与三焦经 36

八、白睛与督脉 37

九、白睛与?脉 37

第五节 目是命门 39

附:关于命门的其他学说 40

一、关于“小心”“肾间动气”与命门 40

二、关于“右肾”与命门 42

三、关于“阳气”是命门 43

第二篇 关于“望目”诊病理论 44

第一章 华佗望目诊病理论 44

第二章 五轮八廓诊病理论 46

第一节 “五轮”理论 46

第二节 “八廓”理论 46

第三章 “望目辨证”诊病理论 49

第二卷 望目辨证方法及眼象特征 53

第一篇 望目辨证方法及白睛表面的脏腑分布部位 53

第一章 望目辨证方法 53

第一节 实施望目辨证的条件 53

一、适当的光线 53

二、望目辨证的辅助工具 54

第二节 运用望目辨证的操作规范 54

一、望目辨证手法 54

二、在望目辨证时的注意事项 55

三、准确运用望目辨证的要点 55

第二章 白睛表面的脏腑部位及相关生理基础 56

第一节 五脏在白睛表面的分布部位及相关生理基础 57

一、肝脏在白睛表面的分布部位及相关生理基础 57

二、心脏在白睛表面的分布部位及相关生理基础 57

三、脾脏在白睛表面的分布部位及相关生理基础 57

四、肺脏在白睛表面的分布部位及相关生理基础 58

五、肾脏在白睛表面的分布部位及相关生理基础 58

第二节 六腑在白睛表面的分布部位及相关生理基础 59

一、胆在白睛表面的分布部位及相关生理基础 59

二、小肠在白睛表面的分布部位及相关生理基础 59

三、胃在白睛表面的分布部位及相关生理基础 60

四、大肠在白睛表面的分布部位及相关生理基础 60

五、膀胱在白睛表面的分布部位及相关生理基础 60

第三节 奇恒之腑在白睛表面的分布部位及相关生理基础 61

一、脑、胸骨及以上各骨相应之“髓”在白睛表面的分布部位及相关生理基础 61

二、腰骨及以下各骨相应之“髓”在白睛表面的分布部位及相关生理基础 61

三、脉在白睛表面的分布部位及相关生理基础 62

四、女子胞或外肾在白睛表面的分布部位及相关生理基础 62

附:“乳”在白睛表面的分布部位及相关生理基础 62

第二篇 目裹特征 65

第一章 目裹皮肤颜色特征 65

一、目裹皮肤“黯色” 65

二、目裹皮肤“青色” 66

三、目裹皮肤“淡青色” 66

四、目裹皮肤“紫色” 67

五、目裹皮肤“紫黯色” 67

第二章 目裹皮肤形态特征 68

第一节 目裹浮肿 68

一、目裹壅肿 68

二、目裹卧蚕 69

第二节 目裹肿胀 69

一、目裹红肿 69

二、目裹青紫 69

第三章 目裹运动障碍特征 70

一、目裹震颤及相关特征 70

二、目裹下垂及相关特征 71

第三篇 眼球运动障碍特征 73

第一章 眼球震颤及相关特征 73

一、眼球震颤 73

二、眼球震颤、目裹肤色青黯 73

三、眼球震颤、目裹肤色淡黯 74

第二章 眼球转动障碍及相关特征 74

一、眼球转动障碍 74

二、眼球转动障碍、目裹肤色青黯 74

三、眼球转动障碍、目裹肤色淡黯 75

第四篇 白睛特征 76

第一章 白睛底色特征 76

一、白睛底色“淡白色” 77

二、白睛底色“苍白色” 77

三、白睛底色“黄色” 78

四、白睛底色“淡黄色” 79

五、白睛底色“金黄色” 80

六、白睛底色“黯黄色” 80

七、白睛底色“红色” 81

八、白睛底色“淡蓝色” 83

九、白睛底色“蓝色” 83

第二章 白睛干湿特征 84

第一节 白睛特征“汪泪” 84

第二节 白睛特征“干燥” 85

第三节 白睛特征“浮壅” 85

一、白睛特征“无色浮壅” 85

二、白睛特征“红色浮壅” 86

第四节 白睛特征“水肿” 87

一、白睛特征“无色水肿” 87

二、白睛特征“红色水肿” 88

第三章 白睛形态特征 88

第一节 不隆起于白睛表面的白睛特征 89

一、白睛特征“点” 89

二、白睛特征“条” 95

三、白睛特征“斑” 100

四、白睛特征“雾漫” 114

五、白睛特征“月晕” 126

附:瞳孔周围灰色环系列 129

第二节 隆起于白睛表面的白睛特征 131

一、白睛形态特征“结” 131

二、白睛形态特征“包” 139

三、白睛形态特征“丘” 142

四、白睛形态特征“岗” 150

五、白睛形态特征“岛” 156

六、白睛形态特征“泡” 164

第五篇 白睛血脉特征 170

第一章 白睛血脉颜色特征 172

第一节 白睛血脉单色特征 173

一、白睛血脉“鲜红色” 173

二、白睛血脉“粉色” 173

三、白睛血脉“淡色” 174

四、白睛血脉“灰色” 175

五、白睛血脉“紫色” 175

六、白睛血脉“黯色” 176

七、白睛血脉“蓝色” 176

八、白睛血脉“青色” 177

九、白睛血脉“黑色” 178

第二节 白睛血脉复色特征 178

一、白睛血脉红色系列 179

二、白睛血脉粉色系列 181

三、白睛血脉淡色系列 183

四、白睛血脉黯色系列 187

五、白睛血脉蓝色系列 189

六、白睛血脉紫色系列 190

第二章 白睛血脉形态特征 192

第一节 白睛血脉线形特征 192

一、白睛血脉“直线” 192

二、白睛血脉“弯曲” 193

三、白睛血脉“迂曲” 193

四、白睛血脉“平行” 194

五、白睛血脉“分岔” 195

六、白睛血脉“交叉” 196

七、白睛血脉“弯钩” 196

第二节 白睛血脉图形特征 197

一、白睛血脉“结花” 197

二、白睛血脉“结网” 198

三、白睛血脉“顶珠”“垂露” 199

四、白睛血脉“穿雾” 200

五、白睛血脉“虎尾” 200

六、白睛血脉“串珠” 201

七、白睛血脉“附珠” 202

第三章 白睛血脉长短粗细特征 202

第一节 白睛血脉长短特征 202

一、白睛血脉“长” 203

二、白睛血脉“短” 203

第二节 白睛血脉粗细特征 204

一、白睛血脉“粗” 204

二、白睛血脉“细” 205

第四章 白睛血脉浮沉特征 206

第一节 白睛血脉“浮” 206

第二节 白睛血脉“沉” 208

第五章 白睛血脉根支及走向特征 210

第一节 白睛血脉“根支”特征 210

一、白睛血脉“有根” 210

二、白睛血脉“根虚” 211

三、白睛血脉“无根” 212

第二节 白睛血脉“走向”特征 213

一、白睛血脉根支均在同一脏(或腑)部位 213

二、白睛血脉根支不在同一脏(或腑)部位 215

三、白睛血脉“走向”可显示脏腑“乘”“侮”“忤”关系 217

四、白睛血脉走向可提示病势 224

第六篇 黑睛特征 225

第一章 瞳孔缩小 225

第二章 瞳孔散大 226

第三章 瞳孔忽大忽小及相关证 227

第三卷 望目辨病因、病势及相关证候 233

第一篇 望目辨“病因” 233

第一章 望目辨“虚”邪及相关证候 233

第一节 从白睛表面的形态特征辨 234

一、从不隆起于白睛表面的形态特征辨 234

二、从隆起于白睛表面的形态特征辨 234

第二节 从白睛血脉特征辨 234

一、从白睛血脉颜色特征辨 234

二、从白睛血脉根支特征辨 235

三、从白睛血脉浮沉特征辨 235

四、从白睛血脉粗细特征辨 235

第二章 望目辨“湿”邪及相关证候 235

第一节 从白睛表面形态特征辨 236

一、从不隆起于白睛表面的形态特征辨 236

二、从隆起于白睛表面的形态特征辨 238

第二节 从白睛复合特征辨 239

一、从白睛血脉颜色、粗细、浮沉特征辨 239

二、从白睛血脉颜色特征及图形特征辨 240

三、从白睛干湿特征及血脉特征辨 240

第三章 望目辨“痰”邪及相关证候 240

第一节 从白睛形态特征辨 241

一、从不隆起于白睛表面的形态特征辨 241

二、从隆起于白睛表面的形态特征辨 242

第二节 从白睛血脉特征辨 247

一、从白睛血脉颜色特征辨 247

二、从白睛血脉形态特征辨 247

第四章 望目辨“饮”邪及相关证候 249

第一节 从白睛形态特征辨 250

第二节 从白睛血脉特征辨 251

第五章 望目辨“瘀”邪及相关证候 251

第一节 从白睛形态特征辨 252

一、从不隆起于白睛表面的形态特征辨 252

二、从隆起于白睛表面的形态特征辨 255

第二节 从白睛血脉特征辨 260

一、从白睛血脉颜色特征辨 260

二、从白睛血脉粗细特征辨 264

三、从白睛血脉形态特征辨 265

第六章 望目辨“郁”邪及相关证候 268

第一节 从目裹特征辨 268

第二节 从白睛底色特征辨 268

第三节 从白睛形态特征辨 269

一、从白睛特征“白睛浮壅”辨 269

二、从白睛特征“点”辨 269

三、从白睛特征“条”辨 270

四、从白睛特征“斑”辨 270

五、从白睛特征“雾漫”辨 270

六、从白睛特征“月晕”辨 271

七、从白睛特征“结”辨 272

八、从白睛特征“包”辨 275

九、从白睛特征“丘”辨 275

十、从白睛特征“岗”辨 275

十一、从白睛特征“岛”辨 276

十二、从白睛特征“泡”辨 277

第四节 从白睛血脉特征辨 278

一、从白睛血脉颜色特征辨 278

二、从白睛血脉线形及图形特征辨 278

三、从白睛血脉复合特征辨 283

第七章 望目辨“风”邪及相关证候 285

第一节 从白睛特征辨 285

一、从白睛特征“雾漫”辨 285

二、从白睛特征“月晕”辨 286

三、从白睛特征“岛”辨 286

第二节 从白睛血脉特征辨 287

一、从白睛血脉“弯钩”辨 287

二、从白睛血脉“结网”辨 287

三、从白睛血脉“沉”辨 288

第八章 望目辨“寒”邪及相关证候 289

第一节 从白睛底色特征辨 289

一、从白睛底色“黯黄色”辨 289

二、从白睛底色“淡白色”辨 289

三、从白睛底色“淡蓝色”辨 290

第二节 从白睛形态特征辨 290

一、从白睛特征“点”辨 290

二、从白睛特征“条”辨 290

三、从白睛特征“斑”辨 291

四、从白睛特征“雾漫”辨 291

五、从白睛特征“结”辨 291

六、从白睛特征“包”辨 292

七、从白睛特征“岗”辨 292

八、从白睛特征“泡”辨 292

第三节 从白睛血脉特征辨 293

一、从白睛血脉颜色辨 293

二、从白睛血脉形态辨 295

第九章 望目辨“暑”邪及相关证候 295

第一节 从白睛特征辨 296

一、从白睛特征“斑”辨 296

二、从白睛特征“雾漫”辨 296

第二节 从白睛干湿及血脉特征辨 296

一、从白睛干湿及血脉颜色辨 296

二、从白睛干湿、血脉颜色及粗细、浮沉辨 296

第十章 望目辨“火”邪及相关证候 297

第一节 从白睛血脉颜色、粗细、浮沉、根支特征辨“虚火” 297

第二节 从白睛血脉颜色、粗细、浮沉特征辨“实火” 298

第十一章 望目辨“热”邪及相关证候 298

第一节 从白睛形态特征辨 299

一、从白睛特征“点”辨 299

二、从白睛特征“斑”辨 299

三、从白睛特征“泡”辨 299

第二节 从白睛血脉特征辨 300

一、从白睛血脉形态、粗细、浮沉、根支特征辨“虚热” 300

二、从白睛血脉颜色形态、粗细、浮沉特征辨“实热” 300

第十二章 望目辨“温”邪及相关证候 302

第一节 从眼象整体特征辨“温邪”病因及相关证候 303

一、望目辨“风温”病邪及相关证候 303

二、望目辨“春温”病邪及相关证候 303

三、望目辨“湿温”病邪及相关证候 303

四、望目辨“暑温”病邪及相关证候 304

五、望目辨“温燥”病邪及相关证候 305

六、望目辨“温毒”病邪及相关证候 305

第二节 从白睛特征及血脉特征辨“温邪”动血及相关证候 306

一、从白睛特征辨 306

二、从白睛血脉特征辨 306

第三节 从白睛特征“雾漫”辨“温邪”动风及相关证候 307

第四节 从白睛血脉特征辨“温邪”腑实及相关证候 307

第十三章 望目辨“燥”邪及相关证候 307

第一节 从白睛干湿及血脉特征辨“虚燥病邪”及相关证候 308

第二节 从白睛干湿及血脉特征辨“实热燥邪”及相关证候 308

第三节 从白睛干湿及血脉特征辨“凉燥病邪”及相关证候 308

第十四章 望目辨“疫”邪及相关证候 308

第一节 从眼球及白睛血脉特征辨“疫病虚邪”及相关证候 309

第二节 从白睛特征辨“疫病实邪”及相关证候 309

第十五章 望目辨“虫”邪及相关证候 309

第一节 从白睛底色、干湿及相关特征辨 310

第二节 从白睛特征及血脉特征辨 310

第十六章 望目辨“毒”邪及相关证候 312

第一节 从目裹特征辨 313

第二节 从眼球运动障碍特征辨 313

第三节 从白睛特征辨 313

第四节 从瞳孔特征辨 313

第十七章 望目辨“情”邪及相关证候 314

第一节 从白睛血脉特征辨“喜”邪及相关证候 315

第二节 从白睛血脉特征辨“怒”邪及相关证候 315

第三节 从白睛血脉特征辨“忧”邪及相关证候 316

第四节 从白睛血脉特征辨“思”邪及相关证候 316

第五节 从白睛血脉特征辨“悲”邪及相关证候 317

第六节 从白睛血脉特征辨“恐”邪及相关证候 317

第七节 从白睛血脉特征辨“惊”邪及相关证候 318

第十八章 望目辨“食”邪及相关证候 319

第一节 从白睛形态特征辨 320

第二节 从白睛形态特征及血脉特征辨 321

第十九章 望目辨“劳”邪及相关证候 322

第一节 望目辨“劳”邪伤气及相关证候 322

一、从白睛形态特征及血脉特征辨 322

二、从白睛血脉特征辨 322

三、从瞳孔特征、白睛形态特征及血脉特征辨 323

第二节 从白睛特征辨“劳”邪伤阴及相关证候 324

一、从白睛形态特征及血脉特征辨 324

二、从白睛血脉特征辨 324

三、从瞳孔特征、白睛形态特征及血脉特征辨 325

第二十章 望目辨“伤”邪及相关证候 325

第一节 从白睛形态特征辨 326

一、从白睛特征“点”辨 326

二、从白睛特征“条”辨 326

三、从白睛特征“斑”辨 326

第二节 从白睛血脉特征辨 326

第三节 从白睛复合特征辨 327

第二篇 望目辨“病势” 328

第一章 望目辨“二十邪”病势 328

第一节 望目辨“虚”邪病势 328

一、从白睛血脉辨“虚”邪病势方向 328

二、从白睛血脉线形特征辨“虚”邪病势盛衰 329

第二节 望目辨“湿”“痰”“饮”邪的病势 329

一、望目辨“湿”邪的病势 329

二、望目辨“痰”邪的病势 329

三、望目辨“饮”邪的病势 330

第三节 望目辨“瘀”邪的病势 330

一、从白睛血脉颜色辨“寒瘀”的病势 330

二、从白睛血脉颜色辨“热瘀”作用趋势 330

三、从白睛血脉粗细、浮沉辨“瘀邪”病势 330

第四节 望目辨“郁”邪的病势 331

一、从白睛血脉颜色及图形特征辨 331

二、从白睛血脉复合特征辨 331

第五节 望目辨“风”“寒”病邪的病势 332

一、望目辨“风”邪病势 332

二、从白睛复合特征辨“寒”邪病势 332

第六节 望目辨“暑”“火”“热”邪的病势 333

一、望目辨“暑”邪的病势 333

二、望目辨“火”邪的病势 333

三、望目辨“热”邪的病势 333

第七节 望目辨“温”邪及“疫”邪的病势 334

第八节 望目辨“燥”邪的作用趋势 339

第九节 望目辨“虫”邪的病势 340

第十节 望目辨“毒”邪的病势 341

第十一节 望目辨“情”邪的病势 342

第十二节 望目辨“食”“劳”“伤”病邪的病势 344

一、望目辨“食”邪的病势 344

二、望目辨“劳”邪的病势 345

三、望目辨“伤”邪的病势 346

第二章 望目辨病证的趋势 347

第一节 从白睛血脉特征辨病证向内、向外的趋势 348

第二节 从白睛复合特征辨病证发展方向趋势 348

一、从白睛丘、包、泡的“尖端指向”辨 348

二、从白睛血脉形态特征辨 348

第四卷 望目辨十六纲及标本盛衰 353

第一篇 望目辨“十六纲” 353

第一章 望目辨阴证、阳证 353

第一节 望目辨阴证 354

第二节 望目辨阳证 355

一、望目辨“表热证” 356

二、望目辨“里实热证” 357

第二章 望目辨表证、里证 357

第一节 望目辨表证 358

一、望目辨“表寒证” 359

二、望目辨“表热证” 360

第二节 望目辨里证 360

一、望目辨“病势较轻的里证” 360

二、望目辨“病势较重的里证” 361

三、望目辨“里湿证” 361

第三章 望目辨上证、下证、远证、近证 361

第一节 望目辨上证、下证 361

一、望目辨病位“上”“下” 362

二、望目辨脏腑正常气机“上”“下” 363

三、望目辨病势“上”“下” 364

四、望目辨“上病及下证” 364

五、望目辨“下病及上证” 365

六、望目辨病势“逆上”“逆下” 365

七、望目辨“上病及下、上下同病证” 366

八、望目辨“下病及上、上下同病证” 367

第二节 望目辨远证、近证 367

一、望目辨不同脏腑的“远近”部位 368

二、望目辨“远近”用以指明患病时间长短 369

第四章 望目辨气证、血证 369

第一节 望目辨气证 369

一、望目辨“气滞证” 370

二、望目辨“气滞兼夹证” 371

三、望目辨“气郁证” 372

四、望目辨“气结证” 373

五、望目辨“气逆证” 373

第二节 望目辨血证 374

一、望目辨“血瘀证” 374

二、望目辨“血瘀寒证” 375

三、望目辨“气滞血瘀寒证” 375

四、望目辨“血瘀热证” 375

五、望目辨“脾阴虚、热郁血瘀证” 375

六、望目辨“肺热血瘀证” 376

第五章 望目辨寒证、热证 376

第一节 望目辨寒证 376

一、望目辨“里寒轻证” 377

二、望目辨“里寒较重证” 377

三、望目辨“里寒重证” 377

四、望目辨“里寒兼湿证” 378

第二节 望目辨热证 378

一、望目辨“里实热较轻证” 379

二、望目辨“里实热较重证” 379

三、望目辨“里实高热证” 380

四、望目辨“里热盛实证” 380

五、望目辨“里热盛实、疼痛重证” 380

六、望目辨“里热盛实、内风证” 380

七、望目辨“热深厥深、阳极反阴证” 381

八、望目辨“内真热、外假寒证” 381

九、望目辨“内真寒、外假热证” 381

十、望目辨“湿热蕴蒸证” 381

十一、望目辨“肺实热重证” 382

十二、望目辨“寒热错杂兼夹证” 382

第六章 望目辨虚证、实证 383

第一节 望目辨虚证 383

一、望目辨气虚及相关证 383

二、望目辨血虚及相关证 390

三、望目辨阴虚及相关证 394

四、望目辨阳虚及相关证 397

第二节 望目辨实证 399

一、望目辨表实及相关证 400

二、望目辨里实及相关证 400

第七章 望目辨盛证、衰证 400

第一节 望目辨盛证 401

一、望目辨上盛及相关证 401

二、望目辨下盛及相关证 401

第二节 望目辨衰证 402

一、望目辨上衰及相关证 402

二、望目辨下衰及相关证 403

第二篇 望目辨标本虚实及其兼夹证 404

第一章 望目辨本虚标实及其寒热兼夹证 404

第一节 望目辨本虚标实、气虚气滞、寒瘀及相关证 404

第二节 望目辨本虚标实、虚实兼夹热证 405

第二章 望目辨本虚标实及其兼夹气血痰瘀证 406

第一节 望目辨本虚标实、气虚痰瘀气郁证 406

第二节 望目辨本虚标实、气虚气滞、血瘀热证 406

第五卷 望目辨脏腑证候 409

第一篇 望目辨五脏证候 409

第一章 望目辨肝脏证候 409

第一节 望目辨肝虚证 409

一、望目辨肝气虚及相关证 409

二、望目辨肝血虚及相关证 414

三、望目辨肝阴虚及相关证 415

四、望目辨肝阳虚及相关证 419

第二节 望目辨肝实证 421

一、望目辨肝气不和及相关证 421

二、望目辨肝气不疏及相关证 422

三、望目辨肝气抑郁及相关证 422

四、望目辨“肝气横逆证” 437

五、望目辨“肝气上逆证” 437

六、望目辨“肝实热证” 438

七、望目辨肝实火及相关证 439

八、望目辨“肝中风证” 441

九、望目辨“肝湿热证” 441

十、望目辨“风痰扰肝证” 442

十一、望目辨“肝中寒证” 443

十二、望目辨“外风侵袭、肝经风痰证” 443

十三、望目辨“肝咳证” 444

第三节 望目辨肝脏虚实夹杂证 446

一、望目辨“肝热阴虚证” 446

二、望目辨“肝阴虚、肝郁证” 446

三、望目辨“肝阴虚、肝郁热证” 447

四、望目辨“肝阴虚、湿浊内风证” 447

五、望目辨“肝阴虚、肝气结滞证” 448

六、望目辨“肝郁阴虚癥积、腹水热证” 448

七、望目辨“肝郁脾虚证” 449

八、望目辨“肝郁血虚证” 450

九、望目辨“肝郁癥积、水气凌心证” 450

十、望目辨“肝郁、气滞血瘀、上逆侮肺证” 452

十一、望目辨“肝咳、阴虚热证” 453

十二、望目辨“肝阳眩晕证” 454

十三、望目辨“肝阳头痛证” 455

十四、望目辨“肝阴虚、肝郁、肺气虚证” 456

第二章 望目辨心脏证候 457

第一节 望目辨心虚证 457

一、望目辨心气虚及相关证 457

二、望目辨心血虚及相关证 459

三、望目辨“心气血两虚证” 462

四、望目辨“心阴虚证” 464

五、望目辨“心气阴两虚证” 466

六、望目辨心阳虚证及相关证 467

第二节 望目辨心实证 469

一、望目辨“心寒实证” 469

二、望目辨“心实热证” 474

三、望目辨“湿浊困心证” 477

四、望目辨“痰火扰心证” 478

五、望目辨“痰蒙心窍证” 479

六、望目辨“痰浊蒙闭心窍证” 480

七、望目辨“痰火怔忡证” 481

八、望目辨“水气凌心证” 481

九、望目辨“心咳、心衰血瘀证” 482

十、望目辨“肝热乘心证” 483

十一、望目辨“肝火乘心证” 484

十二、望目辨“肝郁乘心热证” 485

十三、望目辨“肝气上逆乘心热证” 486

十四、望目辨“肝气上逆乘心、水气凌心证” 487

十五、望目辨“肝心俱热证” 488

十六、望目辨“肝心痰热、阻滞气机证” 489

十七、望目辨“心肾湿痰瘀热证” 490

第三节 望目辨心虚实夹杂证 491

一、望目辨“心气虚、血瘀证” 491

二、望目辨“心气虚、血瘀心痛证” 492

三、望目辨“心气虚、痰蒙心窍证” 493

四、望目辨“心气虚水肿证” 494

五、望目辨“心中风证” 494

六、望目辨“心阴虚咳嗽证” 495

七、望目辨“心阴虚兼血瘀证” 496

八、望目辨“心阴虚痰浊血瘀证” 496

九、望目辨“心阴虚、痰阻气机、血瘀、心脉闭阻热证” 497

十、望目辨“心阳虚、血瘀胸痹证” 497

十一、望目辨“心热肝虚证” 499

十二、望目辨“肝热心虚证” 501

十三、望目辨“心肝血虚血瘀、肝郁内风证” 501

十四、望目辨“心肝阴虚血瘀、痰热内风证” 502

第三章 望目辨脾脏证候 503

第一节 望目辨脾虚证 503

一、望目辨脾气虚及相关证 503

二、望目辨脾血虚及相关证 513

三、望目辨脾阴虚及相关证 514

四、望目辨脾阳虚及相关证 516

五、望目辨肝脾两虚及相关证 520

六、望目辨心脾两虚及相关证 521

七、望目辨“脾心痛证” 524

第二节 望目辨脾实证 525

一、望目辨脾气抑郁及相关证 526

二、望目辨“湿邪困脾证” 527

三、望目辨“脾湿热证” 528

四、望目辨“脾瘅证” 529

五、望目辨“脾疳证” 530

六、望目辨“脾热发疽证” 530

七、望目辨“脾痫证” 531

八、望目辨“脾中风证” 531

九、望目辨“脾风多涎证” 532

十、望目辨“脾中积冷证” 532

十一、望目辨“脾毒痢证” 533

十二、望目辨“肝脾血瘀证” 534

十三、望目辨“肝脾湿热证” 535

十四、望目辨“肝脾湿热气结证” 536

十五、望目辨“肝郁脾湿证” 537

十六、望目辨“脾热侮肝证” 538

十七、望目辨“肝脾气滞血瘀证” 539

十八、望目辨“肝脾气滞、血瘀积饮证” 539

十九、望目辨“肝郁、肝脾寒证” 541

二十、望目辨“心脾积热证” 541

二十一、望目辨“心脾中暑证” 542

第三节 望目辨脾虚实夹杂证 545

一、望目辨“脾虚湿困证” 545

二、望目辨“脾虚黄疸证” 546

三、望目辨脾虚食积及相关证 547

四、望目辨“脾虚湿热证” 549

五、望目辨“脾虚湿浊证” 550

六、望目辨“脾虚痰湿证” 551

七、望目辨“脾虚水肿、水气凌心证” 551

八、望目辨“脾咳证” 553

九、望目辨“脾气阴两虚夹湿证” 556

十、望目辨“脾阳虚、阴邪盛实证” 557

十一、望目辨“脾水证” 558

十二、望目辨“脾虚水泛证” 559

十三、望目辨“脾阳虚水泛证” 559

十四、望目辨“脾湿泻泄证” 560

十五、望目辨“脾结气虚湿郁证” 561

十六、望目辨“肝气犯脾证” 562

十七、望目辨肝郁脾虚及相关证 563

十八、望目辨“肝气虚肝郁、脾虚泻泄证” 565

十九、望目辨“肝气虚肝郁、脾虚湿痰证” 566

二十、望目辨“肝阴虚肝郁、脾虚湿痰证” 567

二十一、望目辨肝气横逆乘脾及相关证 567

二十二、望目辨“心肝阴虚、血瘀气结、湿郁化热证” 569

二十三、望目辨“心脾郁证” 569

二十四、望目辨“心阳虚血瘀乘脾、脾虚水肿证” 571

二十五、望目辨“心脾阳虚血瘀证” 572

第四章 望目辨肺脏证候 573

第一节 望目辨肺虚证 573

一、望目辨肺气虚及相关证 573

二、望目辨肺血虚及相关证 575

三、望目辨“肺气血虚证” 576

四、望目辨肺阴虚及相关证 576

五、望目辨“肺气阴两虚证” 579

六、望目辨“肺阳虚证” 579

七、望目辨“肝肺俱虚证” 580

八、望目辨“心肺气虚证” 581

九、望目辨“脾肺气虚证” 582

十、望目辨“心肺阴虚证” 583

十一、望目辨“心肺阳虚证” 583

十二、望目辨“脾肺阳虚证” 584

第二节 望目辨肺实证 585

一、望目辨“肺寒实证” 585

二、望目辨“肺实热证” 591

第三节 望目辨肺虚实夹杂证 602

一、望目辨“气虚寒饮停肺证” 602

二、望目辨“肝郁肺虚证” 603

三、望目辨“肝热自汗证” 604

四、望目辨“肝肺阴虚气滞、痰瘀郁热证” 604

五、望目辨“心气虚、湿阻肺气证” 604

六、望目辨“心阳虚衰、湿阻肺气危急证” 606

七、望目辨“肺气虚水肿、水气凌心证” 607

八、望目辨“肝咳、脾肺虚寒证” 608

九、望目辨“脾咳、脾肺气虚证” 609

十、望目辨“脾咳、脾肺虚寒证” 610

十一、望目辨“脾咳、脾湿肺气虚证” 611

十二、望目辨“脾咳、脾肺气虚痰湿证” 612

十三、望目辨“脾咳、气虚痰热证” 612

十四、望目辨“脾咳、脾肺湿热证” 613

十五、望目辨“肺虚咳嗽证” 614

十六、望目辨“肺气虚寒兼湿证” 615

十七、望目辨“肺咳、气虚痰湿证” 616

十八、望目辨“肺气虚、寒饮阻于胸膜证” 616

十九、望目辨“肺气虚发热兼湿痰证” 617

二十、望目辨“肺阴虚发热兼湿痰证” 617

二十一、望目辨“肺阴虚、饮邪阻于胸膜证” 618

二十二、望目辨“肺肾气虚水肿证” 618

二十三、望目辨“心肺阳虚证” 619

第五章 望目辨肾脏证候 620

第一节 望目辨肾虚证 620

一、望目辨肾气虚及相关证 620

二、望目辨“肾血虚证” 622

三、望目辨肾阴虚及相关证 623

四、望目辨“肾精亏虚证” 624

五、望目辨肾阳虚及相关证 626

六、望目辨“肾气阴两虚证” 628

七、望目辨“肾阴阳两虚证” 628

八、望目辨“肝肾气虚证” 629

九、望目辨肝肾阴虚及相关证 630

十、望目辨“肝肾阳虚证” 632

十一、望目辨“心肾气虚证” 633

十二、望目辨“心肾血虚证” 634

十三、望目辨“心肾阴虚证” 635

十四、望目辨“心肾阳虚证” 636

十五、望目辨“脾肾阳虚证” 638

十六、望目辨“肾肺阴虚、脾气虚证” 639

十七、望目辨“肾肺气虚证” 640

十八、望目辨肾肺阴虚及相关证 641

十九、望目辨“肾阳虚、肺气虚证” 643

二十、望目辨肾肺阳虚及相关证 644

第二节 望目辨肾实证 646

一、望目辨“肾实证” 646

二、望目辨“肾实热证” 648

三、望目辨“肝脾肾湿热下注证” 651

四、望目辨“脾气抑郁肾寒证” 651

五、望目辨“风寒束肺、肾湿闭阻证” 652

六、望目辨“肺移寒于肾证” 653

第三节 望目辨肾虚实夹杂证 654

一、望目辨“肾气虚、血瘀证” 654

二、望目辨“肾虚头痛证” 654

三、望目辨“肾虚胸胁痛证” 655

四、望目辨“肾气虚腰痛证” 657

五、望目辨“肾虚寒湿证” 657

六、望目辨“肾虚水泛证” 659

七、望目辨“肾气虚、肾郁湿热证” 660

八、望目辨“肾血虚兼瘀证” 660

九、望目辨“肾气血两虚兼瘀证” 661

十、望目辨“肾血虚、肝阴虚、血瘀夹湿证” 662

十一、望目辨“肾阴虚、血瘀证” 663

十二、望目辨“肾阴虚、肾郁痰热证” 663

十三、望目辨“肾阴虚头痛证” 663

十四、望目辨“肾阴虚内风证” 664

十五、望目辨“肾阴虚腰痛证” 665

十六、望目辨“肾精亏虚夹湿证” 665

十七、望目辨“肾阳虚头痛证” 666

十八、望目辨“肾阳虚眩晕证” 668

十九、望目辨“肾阳虚水肿证” 669

二十、望目辨“肾阳虚水肿、水气凌心证” 670

二十一、望目辨“肾阳虚、痰瘀气结证” 672

二十二、望目辨“肝肾虚肿、寒证” 672

二十三、望目辨“肝肾虚肿、热证” 673

二十四、望目辨“肾肝阴虚头痛证” 674

二十五、望目辨“肾病乘肝证” 675

二十六、望目辨“心肝肾阴虚、虚阳上亢证” 675

二十七、望目辨“肾阴阳两虚、肝胆阴虚血瘀、兼湿阻气机证” 676

二十八、望目辨“脾虚、脾肾湿浊证” 677

二十九、望目辨“五脏阴虚血瘀、湿郁化热证” 678

第二篇 望目辨六腑证候 679

第一章 望目辨胆腑证候 679

第一节 望目辨胆虚证 679

一、望目辨胆气虚及相关证 679

二、望目辨“胆血虚证” 680

三、望目辨“胆阴虚证” 681

四、望目辨“胆阳虚证” 681

五、望目辨“心胆气虚证” 682

六、望目辨“心血虚、胆气虚证” 683

七、望目辨“心胆阳虚失眠证” 684

第二节 望目辨胆实证 684

一、望目辨“胆寒实证” 685

二、望目辨胆实热及相关证 688

三、望目辨“胆腑痰热气结证” 697

四、望目辨“肝胆郁热证” 698

五、望目辨“肝胆郁热、吐血证” 698

六、望目辨“肝胆郁热兼胃风证” 699

七、望目辨肝胆实火及相关证 700

八、望目辨“肝胆湿热证” 703

九、望目辨“肝胆湿热乘心证” 704

十、望目辨“肝胆湿热乘脾证” 705

十一、望目辨“肝胆痰热乘脾证” 706

十二、望目辨“胆郁侮肺热证” 707

十三、望目辨“肝胆湿浊血瘀证” 708

第三节 望目辨胆虚实夹杂证 708

一、望目辨“胆气虚寒、湿郁寒瘀证” 708

二、望目辨“胆虚、虚风失眠证” 709

三、望目辨“胆气败散证” 710

四、望目辨肝胆阴虚郁热及相关证 711

五、望目辨“肝胆湿热乘心、心血虚证” 712

六、望目辨“心胆气虚、痰湿内风证” 714

七、望目辨“心胆血虚、痰瘀气滞证” 714

八、望目辨“胆阴虚、胆郁、湿热郁阻证” 715

九、望目辨“胆阴虚郁热、虚风夹湿痰证” 716

十、望目辨“胆肾阴虚、湿郁肝胆热证” 716

第二章 望目辨小肠腑证候 717

第一节 望目辨小肠虚证 717

一、望目辨小肠气虚及相关证 717

二、望目辨“小肠血虚证” 719

三、望目辨“小肠阴虚证” 719

四、望目辨“小肠阳虚证” 720

第二节 望目辨小肠实证 720

一、望目辨“小肠气滞证” 720

二、望目辨“小肠气滞寒实证” 721

三、望目辨“小肠实热证” 722

四、望目辨“肝郁、胃肠热证” 723

五、望目辨“心实热移于小肠证” 724

六、望目辨“心与小肠实热证” 724

第三节 望目辨小肠虚实夹杂证 725

一、望目辨“小肠血虚寒瘀证” 725

二、望目辨“小肠血虚、血瘀湿郁证” 726

第三章 望目辨胃腑证候 726

第一节 望目辨胃虚证 726

一、望目辨胃气虚及相关证 726

二、望目辨“胃血虚证” 730

三、望目辨胃阴虚及相关证 730

四、望目辨“胃阳虚证” 732

五、望目辨“肝胃阴虚证” 733

六、望目辨“脾胃虚寒证” 733

七、望目辨“脾胃气虚发热证” 734

八、望目辨“脾胃阴虚证” 735

九、望目辨“肾胃气虚、胃寒上逆证” 736

第二节 望目辨胃实证 737

一、望目辨胃寒实及相关证 737

二、望目辨胃实热及相关证 739

三、望目辨“食积脾胃热证” 743

四、望目辨“肝气犯胃热证” 744

五、望目辨“肝胃不和证” 745

六、望目辨“肝气横逆乘胃热证” 746

七、望目辨“肝火乘胃热证” 747

八、望目辨“心火亢盛、呕血证” 748

九、望目辨“心胃火亢证” 748

十、望目辨“心胃火燔、热扰神明证” 749

十一、望目辨“脾脏气郁、胃腑气滞证” 749

十二、望目辨“脾胃湿邪蕴热证” 750

十三、望目辨“脾胃湿热证” 750

十四、望目辨“胆郁胃热证” 752

十五、望目辨“胆热乘胃、胃气上逆证” 752

十六、望目辨“风热乳蛾证” 753

第三节 望目辨胃虚实夹杂证 753

一、望目辨“胃气虚血瘀证” 753

二、望目辨“胃虚喘息证” 754

三、望目辨“胃虚痰喘证” 755

四、望目辨“胃风、寒证” 755

五、望目辨“胃气虚寒夹湿证” 756

六、望目辨“脾胃虚寒夹瘀证” 758

七、望目辨“胃气血虚夹湿饮证” 758

八、望目辨“肝郁、肝胃寒证” 759

九、望目辨“肝热痿软证” 759

十、望目辨“心热胃阴虚证” 760

十一、望目辨“心胃气虚、湿郁化热证” 760

十二、望目辨“心胃阴虚、虚热夹湿证” 761

十三、望目辨“心热、胃气阴虚证” 761

十四、望目辨“心阳虚衰、胃气上逆证” 763

十五、望目辨“脾约证” 764

十六、望目辨“脾气热、胃阴虚证” 764

十七、望目辨“胃风、热证” 765

十八、望目辨“胆郁胃风热证” 765

十九、望目辨“脾胃阴虚湿热、郁阻肝胆证” 767

二十、望目辨“脾胃阴虚湿热、郁阻肝胆、肝肺瘀血实热证” 768

二十一、望目辨“肝心胃火亢、痰热证” 769

二十二、望目辨“胃肾阴虚、血瘀证” 769

二十三、望目辨“脾胃肾阴虚、湿浊瘀热证” 770

二十四、望目辨“胃腑湿热、脾胃阴虚、瘀水证” 771

第四章 望目辨大肠腑证候 772

第一节 望目辨大肠虚证 772

一、望目辨大肠气虚及相关证 772

二、望目辨“大肠血虚证” 774

三、望目辨“大肠阴虚证” 774

四、望目辨“肺与大肠俱虚证” 774

五、望目辨“肾与大肠气虚溏泻证” 775

六、望目辨“肾与大肠阳虚证” 776

第二节 望目辨大肠实证 776

一、望目辨“大肠实热证” 776

二、望目辨“大肠湿热证” 777

三、望目辨“大肠湿阻证” 777

四、望目辨“肝火旺、侮逆大肠证” 778

五、望目辨“脾疝热证” 778

六、望目辨“肺燥移于大肠证” 779

七、望目辨“肺实热肠燥证” 779

八、望目辨“肺与大肠俱实证” 780

九、望目辨“肺燥腹泻证” 781

十、望目辨“大肠与胃实热壅盛证” 781

十一、望目辨“大肠与胃实热壅盛忤心证” 781

第三节 望目辨大肠虚实夹杂证 782

一、望目辨“大肠气虚夹实证” 782

二、望目辨“大肠血虚腑实证” 785

三、望目辨“大肠阴虚腑实证” 785

四、望目辨“大肠阳虚腑实证” 785

五、望目辨“脾阴虚、大肠血瘀证” 786

六、望目辨“肾与大肠气虚溏泻证” 786

七、望目辨“肾与大肠阳虚便秘证” 787

八、望目辨“胃阴虚、肾与大肠气虚血瘀证” 788

第五章 望目辨膀胱腑证候 789

第一节 望目辨膀胱虚证 789

一、望目辨“膀胱气虚证” 789

二、望目辨“膀胱阳虚证” 789

三、望目辨“肾与膀胱俱虚证” 790

第二节 望目辨膀胱实证 791

一、望目辨“膀胱湿热证” 791

二、望目辨“膀胱实热证” 791

三、望目辨“膀胱痰瘀气结、热证” 792

四、望目辨“肝热下移膀胱证” 792

五、望目辨“肝郁膀胱湿热证” 794

六、望目辨“肾与膀胱湿热证” 795

七、望目辨“肾与膀胱实热证” 795

八、望目辨“胆郁膀胱湿热证” 796

第三节 望目辨膀胱虚实夹杂证 797

一、望目辨“膀胱气虚湿热证” 797

二、望目辨“膀胱气虚、胆阴虚、胆郁湿阻证” 797

三、望目辨“胆阴虚、胆郁、膀胱虚寒证” 798

四、望目辨“肝胆阴虚、湿郁、膀胱湿热血瘀证” 799

五、望目辨“肾与膀胱气虚血瘀证” 799

六、望目辨“肾气虚、膀胱气滞血瘀、湿郁气结兼风证” 800

第六章 望目辨三焦腑证候 801

第一节 望目辨三焦虚证 802

一、望目辨“三焦气虚证” 802

二、望目辨“三焦血虚证” 802

三、望目辨“三焦阴虚证” 802

四、望目辨“三焦阳虚证” 803

第二节 望目辨三焦实证 803

一、望目辨“三焦寒实证” 803

二、望目辨“三焦实热证” 803

第三节 望目辨三焦虚实夹杂证 803

第三篇 望目辨奇恒之腑证候 805

第一章 望目辨脑、髓证候 805

第一节 望目辨脑、髓虚证 805

一、望目辨“脑气虚证” 805

二、望目辨“脑血虚证” 806

三、望目辨“脑髓虚证” 807

四、望目辨“脑阴虚证” 808

五、望目辨“脑阳虚证” 809

六、望目辨“肾虚髓亏证” 810

第二节 望目辨脑实证 813

一、望目辨“脑寒实证” 813

二、望目辨“脑实热证” 816

第三节 望目辨脑虚实夹杂证 822

一、望目辨“脑气虚血瘀证” 822

二、望目辨“脑气虚湿痰证” 822

三、望目辨“脑血虚湿痰证” 823

四、望目辨“脑阴虚湿痰证” 824

五、望目辨“脑阳虚湿痰证” 825

六、望目辨“脑阳虚血瘀证” 826

七、望目辨“脑髓虚湿饮证” 828

八、望目辨“肝脑阴虚、虚风内动证” 829

九、望目辨“肝脑阳虚、血瘀内风证” 829

十、望目辨“脑血瘀、痰热郁阻、肝阴虚、湿浊内风证” 831

第二章 望目辨骨、髓证候 831

第一节 望目辨骨、髓虚证 832

一、望目辨“骨质虚证” 832

二、望目辨“骨髓虚证” 832

第二节 望目辨骨实证 835

一、望目辨“骨气滞血瘀湿阻证” 835

二、望目辨“骨气滞血瘀、风寒湿阻证” 836

三、望目辨“骨湿毒蕴阻、气滞血瘀、热证” 836

第三节 望目辨骨虚实夹杂证 837

一、望目辨“骨气虚、血瘀证” 837

二、望目辨“骨气虚、湿阻血瘀证” 837

三、望目辨“骨气阴虚、湿阻血瘀证” 838

第三章 望目辨女子胞(或男子外肾)证候 839

第一节 望目辨女子胞(或男子外肾)虚证 839

一、望目辨“女子胞(或男子外肾)气虚证” 839

二、望目辨“女子胞(或男子外肾)阳虚证” 839

三、望目辨“肝肾阴虚、肝郁、冲任失调证” 840

四、望目辨“肝肾阴虚经漏证” 841

第二节 望目辨女子胞(或男子外肾)实证 841

一、望目辨“女子胞(或男子外肾)肝郁血瘀、冲任失调寒证” 841

二、望目辨“女子胞(或男子外肾)肝郁肾热、血瘀、冲任失调证” 843

三、望目辨“女子胞(或男子外肾)痰气郁结、冲任失调证” 844

四、望目辨“女子胞(或男子外肾)湿热证” 845

五、望目辨“女子胞(或男子外肾)气滞血瘀、肝心脾湿郁化热证” 845

六、望目辨“女子胞(或男子外肾)脾胃湿热、冲任失调、带下证” 846

七、望目辨“女子胞血瘀、胃湿上逆证” 847

八、望目辨“女子胞血瘀、胃寒上逆证” 847

九、望目辨“女子胞血瘀、胃热上逆证” 848

十、望目辨“女子胞血瘀、肝热胃气上逆证” 849

十一、望目辨“女子胞(或男子外肾)湿痰气滞血瘀证” 850

十二、望目辨“妊娠风寒表实证” 851

十三、望目辨“妊娠风热表实证” 851

十四、望目辨“妊娠风热表虚证” 851

第三节 望目辨女子胞(或男子外肾)虚实夹杂证 852

一、望目辨“女子胞(或男子外肾)气虚血瘀、湿阻气机、冲任失调证” 852

二、望目辨“女子胞(或男子外肾)血虚血瘀、冲任失调、热证” 853

三、望目辨“肝胆阴虚、郁结、女子胞(或男子外肾)冲任失调证” 854

四、望目辨“心血虚、冲任失调夹湿痰证” 855

五、望目辨“心气血虚、冲任失调夹湿痰证” 855

六、望目辨“脾气虚、冲任失调、经行先期证” 856

七、望目辨“脾气虚、冲任失调、经行愆期证” 857

八、望目辨“脾气虚、冲任失调、经行先后无定期证” 859

九、望目辨“脾气虚、肝脾湿浊、血瘀、冲任失调证” 859

十、望目辨“脾虚、天癸衰闭证” 860

十一、望目辨“脾气虚、血瘀、天癸衰闭证” 861

十二、望目辨“女子胞(或男子外肾)血瘀、肾气虚、冲任失调证” 862

十三、望目辨“肾气虚、天癸衰闭证” 863

十四、望目辨“肾血虚、经行愆期证” 864

十五、望目辨“肝肾阴虚、肝郁、冲任失调证” 865

十六、望目辨“肝肾阴虚、肝郁、女子胞湿阻血瘀、冲任失调证” 865

十七、望目辨“肝肾阴虚、经漏证” 866

十八、望目辨“肝肾阴虚、脾肺气虚、痛经证” 867

十九、望目辨“女子胞(或男子外肾)虚寒证” 867

二十、望目辨“肝脾湿热带下证” 868

二十一、望目辨“脾虚带下证” 868

二十二、望目辨“肾虚带下证” 869

二十三、望目辨“女子胞气虚血瘀、肝虚热、胃气上逆证” 870

二十四、望目辨“女子胞血瘀、胃虚上逆证” 871

二十五、望目辨“肾气虚、滑胎证” 872

二十六、望目辨“肾气虚寒、滑胎证” 872

二十七、望目辨“肾气虚不孕(或不育)证” 873

二十八、望目辨“肾血虚不孕(或不育)证” 874

二十九、望目辨“肾阴虚不孕、不育证” 875

三十、望目辨“肾阳虚不孕、不育证” 876

三十一、望目辨“女子胞(或男子外肾)气虚肝郁证” 877

三十二、望目辨“女子胞(或男子外肾)气虚气滞血瘀证” 879

三十三、望目辨“女子胞气虚血瘀、湿痰气结寒证” 880

三十四、望目辨“女子胞(或男子外肾)气血虚肝郁、痰气结滞、热证” 880

三十五、望目辨“女子胞(或男子外肾)气虚、肝胆湿郁化热证” 881

三十六、望目辨“女子胞(或男子外肾)阴虚、湿热证” 882

三十七、望目辨“女子胞(或男子外肾)阴虚内热、阳虚血瘀、痰气郁结证” 883

三十八、望目辨“外肾气阴虚、痰湿气滞血瘀证” 884

三十九、望目辨“女子胞(或男子外肾)阳虚内寒、肝郁血瘀证” 885

四十、望目辨“肾阳虚血瘀、湿郁化热、阻滞外肾(或女子胞)气机证” 885

四十一、望目辨“外肾(或女子胞)血瘀夹湿、脾肾阳虚证” 886

四十二、望目辨“外肾(或女子胞)血瘀、肝肾脾胃气虚血瘀、肝胆痰气郁结证” 887

附篇 望目辨乳腺疾病证候 888

一、望目辨“乳腺气虚血瘀、湿阻,冲任失调证” 888

二、望目辨“乳腺血虚血瘀、湿郁气滞兼风证” 889

三、望目辨“乳腺气血虚、血瘀,湿郁气滞证” 889

四、望目辨“乳腺阴虚气郁、痰湿血瘀证” 890

五、望目辨“乳腺阳虚血瘀、痰气郁结、胆郁、经行愆期证” 890

索引 892

按笔画顺序排序 892

按拼音顺序排序 927

主要参考文献 962

跋 963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