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第一生产力论与科教兴粤
第一生产力论与科教兴粤

第一生产力论与科教兴粤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辛生著
  • 出 版 社: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8
  • ISBN:7218026257
  • 页数:531 页
图书介绍:广东在改革开放方面先进一步,为深入研究邓小理论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广东的理论社科界有责任在学习、研究和宣传邓小平理论方面多做努力,多出成果,做出应有的贡献。运用邓小平理论总结广东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就和经验,又根据广东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体会和经验来充实和丰富邓小平理论,这对于我们加深对邓小平理论的理解,更自觉地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实现用20年时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宠伟目标,具有重大意义。基于这种认识,我们从1994年冬开始策划、组织广东理论社科界和党政机关近百名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撰写《邓小平理论与广东实践研究丛书》,并努力使这套丛书做到求真、求实、求深、求新。求真,就是要认真钻研邓小平原著和有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著作以及党的文献,力求全面、准确地把握和领会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求实,就是用实事求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实际出发的思维方法去研究和阐述邓小平理论的思想观点,并总结、概括广东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经验。求深,就是力求立足广东,胸怀全国,放眼世界,尽可能吸收各方面最新、最有价值的信息和成果,做到理论分析有深度、有说服力。求新,
《第一生产力论与科教兴粤》目录
标签:生产力 生产

引论 从马克思到邓小平 1

上篇 第一生产力论 17

第一章 第一生产力论产生的时代特征和科学基础 19

第一节 第一生产力论的产生与时代浪潮 19

一、“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呼唤 20

二、科技革命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作用和趋势 27

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39

第二节 第一生产力形成的社会条件、形态和机制 44

一、科学技术演进为生产力的必要条件和过程 44

二、科学技术发展为生产力的主要形态 48

三、科学与技术的一体化,是第一生产力形成的内在机制 54

第三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的诞生 58

一、关于现代科技发展新形势的阐述 59

二、“第一生产力”命题的提出过程 61

三、第一生产力论的理论内涵 65

第二章 现代科技对劳动者智力的渗透 72

第一节 智力因素是现代生产力构成的“灵魂” 73

一、生产力构成中人对物的主导关系 73

二、智力对体力的支配关系 76

三、智力的两种知识形态的关系 78

第二节 现代科学技术对智力渗透的形式、途径 82

一、智力结构及其质素来源 82

二、科学技术对智力渗透的主渠道 84

三、科学技术对劳动者智力渗透的生产途径 90

第三节 现代劳动力结构智能化的趋势 96

一、劳动者从体力型向文化型、科技型的发展 97

二、人工智能的兴起和知识生产力的提高 98

三、智力开发是提高生产力的有效途径 99

四、“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内在关系 104

第三章 科学技术对生产工具的改革和创新 110

第一节 科学技术与生产资料的结合 110

一、制火技术与石器工具的结合 111

二、高温加工技术与金属工具的结合 112

三、冶炼技术与铁器结合 115

四、蒸汽技术与工具机结合 116

第二节 现代科学技术对生产工具的渗透和创新 118

一、“物化知识”是现代科学技术对生产工具渗透的不可逾越的形式 118

二、“微电子化”是现代科技对生产工具渗透和融合的主要形式 121

三、“信息化”是现代科技对生产工具的“智力”渗透和融合的新特点 126

四、渗透的广泛性及其引起生产工具的信息化 132

第三节 现代科学技术对生产工具渗透的倍增器作用 134

一、电子信息技术对现代生产力的变革和发展的主导作用 135

二、对生产的自动化和生产的倍增作用 136

三、充分利用电子信息对生产工具的渗透,是实现“两个转变”的捷径 139

第四章 现代科技对劳动对象的开拓 142

第一节 作为劳动对象的材料的结构和作用 143

一、现代劳动对象的结构 143

二、材料的构成与分类 145

三、材料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146

第二节 现代科技材料的开发和创新 148

一、从传统材料到新型材料的革命 148

二、现代科技对材料领域的拓展和开发 150

三、现代科技促进了材料加工的深化 157

四、现代复合技术、工艺对创制先进复合材料的巨大作用 159

第三节 先进材料的广阔前景及其对科技和经济的巨大作用 163

一、先进材料的生命力 163

二、先进材料的重大价值 164

三、加强材料学建设,加速先进材料的研制 166

第五章 科学的生产管理也是第一生产力 169

第一节 管理是生产力要素结合和优化的手段 170

一、管理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 171

二、管理是科学技术 173

三、管理是第一生产力构成的科学手段 178

第二节 现代管理是组织生产活动的科学工程 187

一、实现决策科学化是管理现代化的主要使命 187

二、组织和优化生产力要素的功能 190

第三节 现代科学技术对管理科学的推进 195

一、系统方法论对管理科学的提高 195

二、现代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对管理科学的强化 199

三、信息论对管理科学的推动 204

第六章 第一生产力是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源泉和动力 210

第一节 第一生产力是现代经济发展最强大的驱动力 211

一、科学技术是变革和发展生产力的主要因素和决定力量 211

二、科学技术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强大杠杆 213

三、科学技术是改造旧产业,孕育新产业,促进产业调整的强大动力 215

四、科学技术是加强社会基础结构,改善经济环境的巨大潜力 217

第二节 科技生产力对生产关系发展的第一位决定作用 218

一、科技生产力对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变化的作用 218

二、科技生产力在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中的作用 223

三、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战后社会关系的变化 227

第三节 科学技术的知识和物化形态的双重性与上层建筑变革的双重关系 235

一、科技存在的两种形态和对上层建筑的作用 236

二、科学技术对其他意识形态的作用 240

三、科学技术对政治上层建筑和生活方式的作用 245

第四节 科学技术与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作用与反作用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内部机制 249

一、否定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作用的西方科技决定论的片面性 249

二、两种不同决定论的根本区别 251

三、科学技术与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作用与反作用 255

第七章 发展第一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 260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260

一、实现社会主义“四化”的先决条件和途径 261

二、科技竞争是当代综合国力竞争的重点 262

三、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是科技要能上去 265

第二节 科技兴农是农业现代化的希望 268

一、我国农业的发展和根本出路 269

二、科技兴农,发展“三高”农业 270

三、实行农、科、教结合,加强农业科研和技术开发 274

第三节 依靠科技,提高质量和效益,是工业现代化的根本途径 277

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278

二、依靠体制调整和技术创新,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决定力量 279

三、向“知识工业”转化是当代工业发展的总趋势 281

四、逐步建立现代化的信息网络,加快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 284

第四节 现代科技是建设强大国防的先进物质基础 287

一、国家的主权和安全要始终放在第一位 287

二、高科技对增强现代军事实力的日益重要性 290

三、走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科技发展道路 294

下篇 科教兴粤 299

第八章“科教兴国”的伟大决策及其在南粤的光辉实践 301

第一节“科教兴国”决策的形成和发展 301

一、“科教兴国”思想的缘起和发展阶段 301

二、“科教兴国”决策的核心和主要内涵 311

三、“科教兴国”的基本原则 314

第二节“科教兴国”决策实施的关键 318

一、科技竞争关键在人才 318

二、科技人才是新生产力的开拓者和主力军 319

三、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充分信任,大胆使用科技人才 322

第三节“科教兴国”决策实施的基础 329

一、抓科技,必须同时抓教育 329

二、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333

三、要像抓好经济那样抓好教育工作 341

第四节“科教兴国”宏伟决策在南粤的光辉实践 350

一、“科教兴粤”思想的孕育和基石 350

二、“科教兴粤”构思的初步形成 352

三、“科教兴粤”决策的全面确立和加速推进 357

第九章 南粤经济的起飞和持续快速发展,是第一生产力论的光辉验证 364

第一节 南粤奇迹的出现 365

一、改革开放前经济的落后状态 365

二、劣势向优势转化的历史机遇 366

三、从落后向先进的腾飞 367

第二节 率先对外开放,引进资金和技术是广东经济起飞的启动器 378

一、经济特区和经济开发区的创办及其巨大作用 379

二、“三来一补”、“三资企业”和“合资企业”是开拓和加速资金、技术引进的有效形式 381

三、进出口贸易是引进技术、设备的一箭双雕的渠道 382

第三节 市场经济是孕育广东科技经济一体化的肥沃土壤 385

一、市场经济是驱动科技成果商品化的有力杠杆 385

二、广东技术市场形成的机制和形式特色 387

三、科技经济一体化推动广东生产力跃上新台阶 390

第十章 第一生产力是推动广东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强大动力 394

第一节 科技进步和体改深化,推动农业向现代化迈进 395

一、从自给、半自给农业向商品性农业转变 395

二、从单一、封闭农业向工商业和开发性、创汇性农业发展 396

三、农业机械化 399

第二节 以科技为支撑的乡镇企业和“三高”农业是带动广东农业转变的主力军 400

一、科技资金的引进和运用是乡镇企业蓬勃兴起的原动力 401

二、以集约化、规模化、科学化为手段的“三高农业”的开拓 404

三、“星火计划”的实施和广东区域性支柱产业的发展 409

第三节 现代科技是建设“海上广东”的强大支撑 412

一、广东发展海洋产业的巨大综合优势与差距 412

二、实施“科教兴海”,加快现代“海上广东”建设 414

三、大力培养海洋科技人才,贯彻科教与生产相结合的方针 420

第十一章 现代科技加速广东全面迈向工业化 424

第一节 广东现代工业化的速度和成就 424

一、超西方的工业化速度 424

二、三大产业比重的巨大变化 425

三、广大农村经济三大产业的比例变化 427

第二节 广东全面迈向工业化的技术基础和动力源泉 428

一、吸取西方技术引进加速工业化的经验 429

二、广东技术引进的适时性和高起点 431

三、技术引进与企业改造的结合 433

第三节 加强技术改造、创新,增强工业经济长足发展的后劲 434

一、有重点地引进,加速技术改造 434

二、通过引进,实行产品和产业的调整 436

三、以引进为基础,着力于自主开发创新能力 437

四、技术和经营方法的进步,迅速推动工业规模的扩大和总量的提高 440

第十二章“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决策在广东的实践和成效 442

第一节 广东发展高技术的紧迫性和可行性 443

一、2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艰巨使命和严峻挑战 443

二、发展高科技的基础和条件 445

三、港澳相继回归与南粤高新科技发展的新机遇 446

第二节 广东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建立和高新技术产业带的形成 449

一、初始阶段 449

二、发展阶段 450

三、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的建立和发展 451

第三节 广东高新技术产业的蓬勃兴起及其运行机制和特点 453

一、突出的成效 453

二、发展特点 458

三、改造传统产业,武装第三产业,是新的经济增长点 464

第四节 加快产业化速度,增强发展后劲 466

一、坚持市场导向,提高经济效益,建立引进、仿制与自主开发创新结合的良性循环 466

二、加强领导,集中力量攻关 468

三、深化改革,重视人才培育 469

第十三章 建设“教育强省”,加快跨世纪人才的造就 470

第一节 建设“教育强省”的时机和教育优先发展地位的落实 471

一、广东经济发展成就与重视教育、人才的关系 471

二、2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与加快教育发展的紧迫感 477

三、“建设教育强省”的决策和优先战略地位的落实 479

第二节“教育强省”的总体构思及其建设目标和任务 483

一、总体构思的形成 483

二、“教育强省”的建设目标和任务 486

三、艰巨的建设工程进一步开展 488

第三节 深化改革,建立教育新体制 491

一、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正确处理三方面的辩证关系 492

二、建立投资体制,多渠道增加教育投入 500

三、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教育质量 504

四、建设好师资队伍是发展教育的希望 505

结论 发挥“第一生产力”的巨大作用,创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 510

主要文献和参考资料 526

后记 52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