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针灸临床学
针灸临床学

针灸临床学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高希言,邵素菊主编
  • 出 版 社: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34968396
  • 页数:303 页
图书介绍:本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总论,介绍针灸治疗学的发展、渊源、针灸治则、辨证取穴规律;中篇介绍针灸的操作方法和技巧;下篇介绍内、外、妇、儿、五官各科的辨治方法。
《针灸临床学》目录

上篇 总论 1

第一章 针灸临床学的形成与发展 1

第一节 经络腧穴理论的应用 1

第二节 针灸技术的临床应用 3

一、针法 3

二、灸法 4

第三节 针灸在临床各科的应用 5

一、内科 5

二、外科 7

三、妇科、产科 9

四、儿科 10

五、五官科 11

第二章 针灸的治疗作用 13

第一节 调和阴阳 13

一、阴阳偏盛 13

二、阴阳偏衰 13

第二节 扶正祛邪 14

第三节 疏通经络 15

第三章 针灸治疗原则 16

第一节 补虚泻实 16

一、补虚 16

二、泻实 16

第二节 清热散寒 17

一、清热 17

二、散寒 17

第三节 标本缓急 18

一、治病求本 18

二、急则治标 18

三、缓则治本 18

四、标本同治 19

第四节 三因治宜 19

一、因时制宜 19

二、因地制宜 19

三、因人制宜 20

第五节 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20

一、同病异治 20

二、异病同治 20

第四章 八纲脏腑经络证治 21

第一节 八纲证治 21

一、阴阳 21

二、表里 22

三、寒热 22

四、虚实 22

第二节 脏腑证治 22

一、肺病证治 23

二、大肠病证治 23

三、胃病证治 24

四、脾病证治 25

五、心与心包病证治 25

六、小肠病证治 26

七、膀胱病证治 26

八、肾病证治 27

九、三焦病证治 27

十、肝胆病证治 28

第三节 经络证治 29

一、经络证治常用的方法 29

二、按经证治主要内容 31

第五章 针灸治疗处方 35

第一节 取穴原则 35

一、近部取穴 35

二、远部取穴 35

三、随证取穴 36

第二节 配穴方法 37

一、本经配穴法 37

二、表里经配穴法 38

三、上下配穴法 38

四、前后配穴法 38

五、左右配穴法 38

第三节 特定穴的应用 39

一、五输穴的临床应用 39

二、原穴、络穴的临床应用 41

三、俞穴、募穴的临床应用 42

四、八脉交会穴的临床应用 43

五、八会穴的临床应用 44

六、郄穴的临床应用 44

七、下合穴的临床应用 45

八、交会穴的临床应用 45

第六章 毫针刺法 46

第一节 毫针的结构、规格与修藏 46

一、毫针的结构 46

二、毫针的规格 47

三、毫针的检查和修藏 47

第二节 毫针操作技术训练 47

一、刺手与押手 47

二、持针姿势 48

三、练针法 48

第三节 针刺前的准备 50

一、选择针具 50

二、选择体位 50

三、消毒 51

第四节 针刺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52

一、治神与守神 52

二、进针法 53

三、针刺的方向、角度和深度 54

四、针刺手法 55

五、针刺得气 60

六、候气、催气、守气和行气法 60

七、留针与出针 62

第五节 针刺补泻 63

一、影响针刺补泻效果的因素 63

二、单式补泻手法 64

三、复式补泻手法 66

附 特色手法研究 68

第六节 特殊部位针刺方法 70

一、头面、颈、项部腧穴 70

二、上肢、下肢部腧穴 73

三、背、腰骶部腧穴 74

四、胸、胁肋、腹部腧穴 74

第七节 针刺异常情况的预防与处理 75

一、晕针 75

二、滞针 76

三、弯针 76

四、断针 76

五、血肿 77

六、针后异常感 77

七、脏器损伤 78

八、针刺注意事项 79

第九节 古代对症针刺技术 79

一、九刺 79

二、十二刺 81

三、五刺 82

四、三刺法 83

五、导气法 83

六、龙虎凤飞行气手法 83

七、透穴刺法 84

第七章 灸法、拔罐法 85

第一节 灸法 85

一、灸用的材料 85

二、灸法分类 88

三、艾灸类 89

四、非艾灸类 92

三、灸感、灸量和灸法的补泻 94

四、灸法的作用和适应证 95

五、灸法注意事项 95

第二节 拔罐法 96

一、罐的种类 96

二、拔罐法的操作 98

三、拔罐法的作用 100

四、拔罐法的适应范围 101

五、注意事项 102

六、禁忌 102

第八章 耳针、头针 103

第一节 耳针 103

一、耳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103

二、耳郭与耳穴 104

三、耳穴的定位和主治 107

四、操作方法 116

五、适应范围 119

六、注意事项 119

第二节 头针 120

一、头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120

二、头皮刺激线的定位和主治 120

三、操作方法 122

四、适应范围 123

五、注意事项 123

第九章 其他针法 124

第一节 三棱针法 124

一、针具 124

二、操作方法 124

三、适应范围 125

四、注意事项 126

第二节 皮肤针法 126

一、针具 127

二、操作方法 127

三、适应范围 128

四、注意事项 128

第三节 皮内针法 129

一、针具 129

二、操作方法 129

三、适应范围 129

四、注意事项 130

第四节 电针法 130

一、电针仪器 130

二、操作方法 131

三、适应范围 133

四、注意事项 133

第五节 穴位注射法 133

一、针具和常用药物 133

二、操作方法 134

三、适应范围 134

四、注意事项 136

第六节 穴位贴敷法 136

一、原理和特点 136

二、操作方法 136

三、适应范围 137

四、注意事项 138

附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 138

一、操作规范 138

二、反应与处理 139

三、适应范围 139

四、注意事项 140

第七节 穴位埋线法 140

一、操作方法 140

二、适应范围 142

三、注意事项 142

四、术后反应 143

第八节 火针法 143

一、针具 143

二、操作方法 143

三、适应范围 144

四、注意事项 144

第九节 芒针法 145

一、针具 145

二、操作方法 145

三、适应范围 145

四、注意事项 145

第十节 穴位激光照射法 146

一、激光器具 146

二、操作方法 146

三、适应范围 146

四、注意事项 147

第十一节 声电针 147

一、原理和特点 147

二、适应范围 147

三、注意事项 147

第十二节 微波针灸法 148

一、原理和特点 148

二、操作方法 148

三、适应范围 148

四、注意事项 148

下篇 各论 149

第十章 内科病症 149

第一节 中风 149

第二节 眩晕(附:高血压) 152

第三节 头痛(附:三叉神经痛) 156

第四节 面瘫 159

第五节 腰痛 161

第六节 胁痛 163

第七节 痹证 165

第八节 痿证(附:小儿麻痹后遗症) 167

第九节 痫证 170

第十节 癫狂 172

第十一节 不寐 174

第十二节 癔病 176

第十三节 心悸 178

第十四节 感冒 179

第十五节 咳嗽 181

第十六节 哮喘 182

第十七节 肺痨 185

第十八节 疟疾 186

第十九节 呕吐 188

第二十节 胃痛 190

第二十一节 腹痛 192

第二十二节 黄疸 194

第二十三节 泄泻 195

第二十四节 痢疾 197

第二十五节 便秘 198

第二十六节 脱肛 200

第二十七节 癃闭 201

第二十八节 水肿 203

第二十九节 遗精 204

第十一章 妇科病症 207

第一节 月经不调 207

第二节 痛经 209

第三节 经闭 211

第四节 崩漏 213

第五节 带下病 215

第六节 胎位不正 217

第七节 滞产 218

第八节 乳少 220

第九节 阴挺 221

第十二章 儿科病症 224

第一节 遗尿 224

第二节 急惊风 225

第三节 疳积 227

第四节 小儿脑性瘫痪 228

第十三章 皮肤、外科病症 231

第一节 风疹 231

第二节 疗疮 233

第三节 痄腮 235

第四节 乳痈 236

第五节 乳癖 238

第六节 肠痈 240

第七节 痔疮 241

第八节 疝气 243

第九节 扭伤(附:落枕) 244

第十节 肘劳 247

第十一节 腱鞘囊肿 249

第十二节 丹毒 250

第十三节 蛇丹 251

第十四节 扁平疣 253

第十五节 神经性皮炎 254

第十六节 痤疮 256

第十七节 斑秃 257

第十四章 五官科病症 260

第一节 目赤肿痛 260

第二节 睑腺炎 261

第三节 近视 262

第四节 耳鸣、耳聋 263

第五节 鼻渊 265

第六节 牙痛 266

第七节 咽喉肿痛 267

第八节 口疮 268

第十五章 急症 270

第一节 晕厥 270

第二节 虚脱 271

第三节 高热 272

第四节 抽搐 274

第五节 急性疼痛 275

第十六章 其他痛症 278

第一节 肥胖症 278

第二节 戒烟 279

第三节 美容 280

第四节 延缓衰老 281

第五节 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症 282

附篇一 古代针灸歌赋辑要 284

一、标幽赋 284

二、百症赋 285

三、金针赋 286

四、玉龙歌 288

五、肘后歌 290

六、通玄指要赋 291

七、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 292

八、行针指要歌 292

附篇二 子午流注针法 293

一、子午流注的意义 293

二、子午流注针法的基本组成 293

三、年、月、日、时干支的推算 295

四、子午流注针法的临床运用 297

附篇三 灵龟八法、飞腾八法 301

一、灵龟八法的组成 301

二、灵龟八法的运用 302

三、飞腾八法 303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