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上海工人阶级文艺新军的形成
上海工人阶级文艺新军的形成

上海工人阶级文艺新军的形成PDF电子书下载

文学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任丽青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811186444
  • 页数:217 页
图书介绍:本书论述上海“十七年”时期工人阶级文艺新军形成的政治原因、经济原因和文艺培养机制的原因;分析上海工人阶级文学的特点和对城市描写的特点。
上一篇:石人下一篇:飞鸟的玻璃鞋
《上海工人阶级文艺新军的形成》目录

第一章 “十七年”时期上海工人阶级文艺新军形成的原因 1

第一节 作为政治概念的“工人作者” 3

第二节 无产阶级文学对创作主体的要求 4

第三节 工人阶级文艺新军形成的经济原因 17

第四节 工人阶级文艺新军形成的政治原因 25

一、工人阶级政治地位和思想觉悟的提高 25

二、强有力的保障制度 38

(一)文学部门的培养机制 38

(二)基层党组织和工会组织的教育、支持机制 53

第五节 工人作者的个人努力 67

第二章 上海工人阶级文学创作的特点 77

第一节 鲜明的阶级意识 81

一、劳动最快乐 81

二、集体主义最崇高 85

三、技术民主的主人翁意识 90

四、技术倾向上的革新与革命 95

五、劳动的景致最美丽 101

第二节 明暗交织的城市描写 105

一、“阿拉”是上海的工人阶级 107

二、上海是中国的上海 111

三、上海是工业化的大城市 117

四、难以割舍的方言情结 121

五、若即若离的市民趣味 129

第三节 罩在时代天空下的文学 131

第三章 工人小说家论 136

第一节 胡万春论 136

一、亲情的依恋 137

二、“钢铁圣手” 138

三、靠山和指路明灯 142

四、“接班” 148

第二节 费礼文论 151

一、翻身的幸福 152

二、建设的速度 157

三、境界的魅力 161

第三节 唐克新论 164

一、可爱的女工 166

二、平凡的英雄 179

三、中间状态的干部 184

第四节 陆俊超论 187

一、海洋风光和海外风情 189

二、英雄行为和硬汉性格 194

三、社会主义和国际主义 203

结语 208

附录一:陆俊超访谈录(2006年2月17日) 209

附录二:费礼文访谈录(2006年2月20日) 213

附录三:唐克新访谈录(2006年3月2日) 21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