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职务评定考核与创新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标准实用手册 上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文清主编
- 出 版 社:合肥:安徽文化音像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884133318
- 页数:540 页
上卷 3
第一篇 我国的干部人事制度与公务员制度第一章 人事管理的特点、功能与作用 3
第一节 人事管理中的人和事 3
一、人 3
二、事 5
第二节 人事管理的特点 7
第三节 人在人事管理中的地位 9
第四节 人事管理目标 14
第五节 人事管理体制 15
一、官僚型 16
二、贵族型 16
三、民主型 17
第六节 人事管理的功能 17
一、开发功能 17
二、择优功能 19
三、激励功能 21
四、更新功能 21
第七节 人事管理的地位和作用 23
第二章 我国的干部人事制度 26
第一节 干部人事制度的建立、演变和改革 26
一、干部人事制度是新型的人事管理制度 26
二、干部人事制度的建立和演变 28
三、干部人事制度的全面改革 35
第二节 干部人事理论 38
一、党管干部 38
二、任人唯贤 39
三、干部队伍“四化” 40
四、新老干部合作和交替 41
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42
第三章 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发展、原则与比较 44
第一节 公务员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44
一、公务员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 44
二、公务员制度的建立 45
三、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建立 48
四、公务员制度的发展趋势 49
第二节 公务员制度的原则 52
一、公务员制度的一般原则 52
二、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原则 54
三、资本主义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原则 55
第三节 公务员制度的比较分析 57
一、比较公务员制度及其方法 57
二、比较公务员制度的意义 58
第四节 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指导思想和目的 60
一、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指导思想 60
二、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目的 62
第五节 国家公务员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 62
一、国家公务员制度的主要内容 63
二、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特点 64
第六节 积极稳妥地做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推行工作 67
一、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目标任务 67
二、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方法步骤 68
三、实施国家公务员制度中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71
第四章 国家公务员管理机构 73
第一节 公务员管理机构的设置形式和职责权限 73
一、公务员管理机构的设置形式 73
二、公务员管理机构的职责权限 74
第二节 公务员管理机构的涵义与作用 75
一、公务员管理机构的涵义 75
二、公务员管理机构的作用 76
三、公务员管理机构的组织形式 77
第三节 我国公务员管理机构 79
一、我国公务员管理机构的组织形式 79
二、我国公务员管理机构的职能 79
第四节 资本主义国家公务员管理机构 81
一、资本主义国家公务员管理机构的职能 81
二、资本主义国家公务员管理机构的发展趋势 84
第五章 国家公务员的义务和权利 87
第一节 公务员义务和权利的涵义和作用 87
一、公务员义务和权利的涵义 87
二、公务员义务与权利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88
三、公务员义务与权利的基本特点 89
四、公务员义务与权利的作用 90
第二节 我国对公务员义务与权利的规定 91
一、我国公务员义务的基本内容 91
二、我国公务员权利的基本内容 94
第三节 资本主义国家对公务员义务与权利的规定 97
一、资本主义国家公务员义务与权利的规定形式 97
二、资本主义国家公务员义务与权利的基本内容 97
第四节 国家公务员义务与权利的产生及意义 100
一、国家公务员义务与权利的产生 101
二、国家公务员义务与权利的法律规定形式 101
三、我国规定国家公务员义务与权利的意义 102
第六章 国家公务员的职位分类 104
第一节 公务员职位分类概述 104
第二节 公务员职位分类的意义和标准 106
一、公务员职位分类的意义 106
二、公务员职位分类的标准 108
第三节 公务员职位分类的原则和内容 110
一、公务员职位分类的原则 110
二、公务员职位分类的主要内容 112
第四节 公务员职位分类的程序和方法 114
一、公务员职位分类的程序 114
二、公务员职位分类的方法 117
第五节 国外公务员职位分类情况 119
第七章 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完善 121
第一节 国家公务员制度实施的成效 121
一、职位分类制度和人员过渡工作已全面完成 121
二、考试录用制度全面展开 121
三、考核工作已基本进入规范化轨道 122
四、国家公务员任职晋升工作中增强了公开和竞争力度 122
五、辞职辞退制度显示出明显成效 123
六、轮岗、回避制度逐步实施 123
七、国家公务员各类培训广泛开展 123
八、较为完备的国家公务员法规体系基本形成 124
第二节 国家公务员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24
第三节 国家公务员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125
一、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需要坚持的原则 125
二、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的近期目标 126
三、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的长远目标 127
第四节 完善公务员制度的指导思想 128
第五节 完善措施 131
第二篇 国家公务员的录用、考核待遇与奖惩第一章 国家公务员的录用 139
第一节 国家公务员录用的涵义及其意义 139
一、国家公务员录用的涵义 139
二、实行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制度的意义 140
第二节 国家公务员录用的基本原则 142
一、公开原则 142
二、平等原则 142
三、竞争原则 143
四、德才兼备原则 143
五、按职位要求选拔人才原则 143
第三节 国家公务员录用的办法和主管机关 144
一、国家公务员录用的办法 144
二、国家公务员录用的标准 145
三、国家公务员录用的主管机关 145
第四节 国家公务员录用的程序 146
一、编制录用计划 147
二、发布招考公告 148
三、报考者资格审查 148
四、公开考试 149
五、考核 155
六、录用 156
七、试用 157
第五节 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作用 157
第六节 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 159
一、应考的资格条件 159
二、录用考试的种类 160
三、录用考试的方法 161
四、录用考试的内容 162
五、录用考试的程序 163
六、考试主管机构 164
七、录用的程序和方法 165
八、择优录用的保障 166
第二章 国家公务员的培训 168
第一节 国家公务员培训的涵义及其意义 168
一、国家公务员培训的涵义及其特点 168
二、国家公务员培训的意义 170
第二节 国家公务员培训的根据及原则 171
一、国家公务员培训的根据 172
二、国家公务员培训的原则 173
第三节 国家公务员培训的种类、内容和方法 176
一、公务员培训的种类 176
二、公务员培训的内容 180
三、公务员培训的方法 181
第四节 国家公务员的培训机构 182
一、国家公务员培训的管理机构 182
二、国家公务员培训的教育机构 183
第五节 国家公务员的出国培训 185
一、国家公务员出国培训的原则 186
二、国家公务员出国培训的对象与内容 186
三、国家公务员出国培训的经费及管理 187
第三章 国家公务员的工资、保险和福利制度 189
第一节 公务员工资制度 189
一、工资的涵义和我国工资制度的历史发展 189
二、建立公务员工资制度的意义 211
三、公务员工资制度的基本原则 213
四、公务员工资制度的基本内容 215
五、国家公务员工资的构成 219
六、确定国家公务员工资的依据 226
七、国家公务员的工资水平与增资办法 227
八、我国国家公务员工资制度的特点 231
第二节 国家公务员的保险制度 232
一、国家公务员保险的涵义及意义 232
二、国家公务员保险的内容及特征 233
三、国家公务员保险确立和实施的原则及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234
四、我国国家公务员保险制度的改革 234
第三节 国家公务员的福利制度 237
一、国家公务员福利的涵义及作用 238
二、国家公务员福利的性质与内容 238
三、确定国家公务员福利的原则 240
四、我国国家公务员福利制度的改革 241
第四章 国家公务员的考核 243
第一节 考核制度概述 243
一、考核是人事管理的必然要求 243
二、我国干部考核制度概况 244
三、西方国家公务员考核制度概况 245
第二节 国家公务员考核的涵义及其意义 246
一、国家公务员考核的涵义 246
二、国家公务员考核的意义 248
第三节 国家公务员考核的原则 250
一、依法考核 250
二、客观公正 250
三、民主公开 251
四、注重实绩 252
第四节 国家公务员考核的内容和标准 253
一、国家公务员考核的内容 253
二、国家公务员考核的等次及标准 255
第五节 国家公务员考核的方法和程序 257
一、国家公务员考核的方法 257
二、国家公务员考核的程序 259
第六节 国家公务员考核结果的使用 260
第七节 国家公务员的考核机构 262
第八节 国家公务员考核的发展趋势 263
一、全员优化趋势 263
二、主动参与趋势 263
三、目标管理趋势 264
四、审计监督趋势 264
五、公开监督趋势 265
六、简便易行趋势 265
第五章 国家公务员的奖励 267
第一节 国家公务员奖励的涵义及其意义 267
一、国家公务员奖励的涵义 267
二、国家公务员奖励的意义 268
第二节 国家公务员奖励的基本原则 269
一、依法管理原则 269
二、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原则 270
三、奖励与惩戒相结合的原则 270
四、奖励的民主、公开和公正原则 271
五、及时、适度、注重实效原则 271
第三节 国家公务员奖励的条件和种类 272
一、国家公务员奖励的条件 272
二、国家公务员奖励的种类 273
第四节 国家公务员奖励的权限和程序 274
一、国家公务员奖励的权限 274
二、国家公务员奖励的程序 275
第五节 公务员奖励的撤销 276
第六章 国家公务员的纪律与惩戒 277
第一节 国家公务员纪律的涵义及违纪行为 277
一、国家公务员纪律的涵义及其特征 277
二、国家公务员的违纪行为 279
第二节 国家公务员行政处分的条件和种类 283
一、国家公务员行政处分的条件 283
二、国家公务员行政处分的种类 284
第三节 国家公务员行政处分的实施程序、批准权限、行政处分的变更与解除 286
一、国家公务员行政处分的实施程序 286
二、国家公务员行政处分的批准权限 288
三、国家公务员行政处分的变更与解除 289
第四节 公务员纪律的内容和意义 291
第五节 公务员的惩戒 293
一、惩戒的条件 293
二、惩戒的种类 293
三、惩戒的条件和处分期 294
四、惩戒的批准权限 294
第六节 惩戒的程序 295
第七节 惩戒的基本原则 296
第八节 解除处分 297
第三篇 国家公务员职务升降、任免与交流第一章 国家公务员的职务升降 301
第一节 国家公务员职务升降的涵义及其意义 301
一、国家公务员职务升降的涵义 301
二、国家公务员职务升降的意义 302
第二节 国家公务员晋升的种类和条件 304
一、国家公务员晋升的种类 304
二、国家公务员晋升的条件 305
第三节 国家公务员晋升的原则和实施程序 307
一、国家公务员晋升的原则 307
二、国家公务员晋升的程序 310
第四节 国家公务员的降职 311
一、国家公务员降职的作用 311
二、国家公务员降职的条件 311
三、国家公务员降职的方式 312
四、国家公务员降职的程序 312
五、实施国家公务员降职应注意的问题 313
第二章 国家公务员的职务任免 314
第一节 国家公务员职务任免的涵义及其意义 314
一、国家公务员职务任免的涵义 314
二、国家公务员职务任免的特点 315
三、国家公务员职务任免的意义 316
第二节 国家公务员任职的原则和形式 318
一、国家公务员任职的原则 318
二、公务员的任用方式 319
第三节 国家公务员的任免机关和任免权限 322
一、国家公务员的任免机关 322
二、国家公务员任职机关的任免权限 322
第四节 国家公务员任职的条件和程序 323
一、国家公务员任职的条件 323
二、国家公务员任职的程序 324
第五节 国家公务员的免职 325
一、国家公务员免职的条件 325
二、国家公务员免职的程序 326
三、国家公务员职务的自行免除 327
第六节 公务员任免的其他规定 327
第三章 国家公务员的辞职辞退 330
第一节 国家公务员辞职辞退的涵义及意义 330
一、国家公务员辞职的涵义及意义 330
二、国家公务员辞退的涵义及意义 333
第二节 国家公务员的辞职 336
一、国家公务员辞职的条件 336
二、国家公务员辞职的程序 339
第三节 国家公务员的辞退 340
一、国家公务员辞退的条件 341
二、国家公务员辞退的程序 343
第四节 国家公务员辞职辞退的法律后果 344
一、国家公务员辞职的法律后果 344
二、国家公务员辞退的法律后果 345
第四章 国家公务员的退休 348
第一节 国家公务员退休的涵义及其意义 348
一、国家公务员退休的涵义 349
二、建立国家公务员退休制度的意义 349
第二节 国家公务员退休的条件 351
一、退休条件的涵义 351
二、强制退休的条件 352
三、自愿退休的条件 352
第三节 国家公务员退休的方式及退休审批 353
一、国家公务员的退休方式 353
二、国家公务员的退休审批 355
第四节 国家公务员退休后的待遇 355
一、政治待遇 356
二、养老保险金 356
三、其他待遇 358
第五节 国家公务员退休后的管理 358
一、管理的涵义及内容 359
二、管理的机构及方式 359
第五章 国家公务员的交流 361
第一节 国家公务员交流的涵义和意义 361
一、国家公务员交流的涵义 361
二、国家公务员交流的意义 362
第二节 国家公务员交流的形式 365
一、调任 365
二、转任 367
三、轮换 370
四、挂职锻炼 371
第三节 国家公务员交流的原则 373
一、合法性原则 373
二、稳定性原则 373
三、科学性原则 374
四、工作需要原则 374
五、合理原则 374
六、个人服从组织原则 375
第六章 国家公务员的回避 376
第一节 国家公务员回避的涵义及其意义 376
一、建立我国公务员回避制度的必要性 377
二、建立我国公务员回避制度的意义及作用 379
第二节 国家公务员回避的范围 380
一、配偶 380
二、血亲 380
三、姻亲 381
第三节 公务员回避制度的基本内容 382
第四节 国家公务员回避的种类及其程序 384
一、任职回避及其程序 385
二、公务回避及其程序 387
三、地区回避及其程序 388
第五节 实行回避制度应注意的问题 390
一、增强国家公务员的回避意识 390
二、健全国家公务员管理制度 390
三、做好人员的调整工作 391
四、建立和完善与之配套的政策 391
五、加强群众监督和组织监督 391
第四篇 国家公务员创新能力培养 395
第一章 国家公务员创新思维能力培养 395
第一节 创新思维概述 395
一、创新思维的内涵 395
二、创新思维的特征 396
三、创新思维的过程 398
第二节 创新思维的类型及公务员所应具备的创新思维能力 399
一、创新思维的类型 399
二、公务员所应具备的创新思维能力 401
第三节 公务员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402
一、善于抓住机遇 402
二、勇于迎接挑战 404
三、树立创新意识和创新观念 405
四、排除影响创新思维能力提高的障碍 407
五、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实践中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410
第二章 国家公务员领导管理创新能力培养 412
第一节 领导管理概述 412
一、领导 412
二、领导与管理 412
第二节 领导者概述 415
一、领导者的含义 415
二、领导者的素质 416
三、我国公共行政领导者的素质结构 418
四、领导者的职责与权力 419
五、领导者的类型 420
第三节 领导管理创新能力 422
一、领导管理创新能力的构成 422
二、领导管理创新能力的发挥 424
三、领导管理艺术创新 426
第三章 国家公务员组织管理创新能力培养 431
第一节 组织管理概述 431
一、组织管理的含义 431
二、公共组织管理的作用 432
三、公务员组织管理的特性 433
第二节 组织结构与体制类型 435
一、组织结构 435
二、行政组织体制类型 438
第三节 组织管理的创新 442
一、作为管理职能的创新 442
二、创新的类别及其特征 443
三、组织管理创新能力培养 445
第四节 组织管理能力的表现 448
一、总揽全局的能力 448
二、多谋善断的能力 448
三、扬长避短的能力 448
四、果断指挥的能力 449
五、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449
第五节 怎样培养组织管理能力 450
一、学会倾听整合别人的意见 450
二、善于清楚阐明自己的观念 451
三、尽量赢得别人衷心的支持 451
四、培养热心诚意和创意 454
第四章 国家公务员决策创新能力培养 455
第一节 决策及决策创新的功用 455
一、决策 455
二、公务员决策创新的地位和作用 455
第二节 公务员决策创新的原则及分类 457
一、公务员决策创新的原则 457
二、公务员决策创新的分类 459
第三节 公务员决策创新的程序及方法 463
一、公务员决策创新的程序 463
二、公务员决策创新的方法 467
第四节 公务员科学决策的步骤 469
一、发现存在问题 469
二、确定决策目标 469
三、制定备择方案 469
四、选择理想方案 470
五、实施决策方案 470
六、修正决策方案 470
第五节 怎样培养公务员科学决策能力 470
一、提高内在的素质 471
二、搜集处理各种信息 471
三、发挥“智囊团”作用 472
四、真心听取反面意见 472
五、锻炼识别决断能力 472
第五章 国家公务员人本管理创新能力培养 474
第一节 人本管理理论的历史演进及其内涵 474
一、人本管理的历史 474
二、人本管理的内涵 476
第二节 公务员实施人本管理的必要性 480
一、公务员实施人本管理是时代的呼唤 480
二、公务员实施人本管理是公务员队伍自身建设的需求 481
三、公务员实施人本管理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实践 483
四、公务员实施人本管理是对国内外成功经验的汲取 484
第三节 公务员人本管理创新能力 485
一、优化环境吸引人 485
二、深化教育培养人 487
三、完善机制升华人 489
第六章 国家公务员战略管理创新能力培养 491
第一节 战略管理概述 491
一、战略和战略管理 491
二、公共部门实施战略管理的意义 495
第二节 战略管理过程 496
一、确定战略目标 497
二、战略分析 498
三、战略选择 499
四、战略规划 499
五、战略实施 501
六、战略评估 502
第三节 对战略管理的辩证思考 504
一、公共部门运用战略管理的积极与消极方面 504
二、战略管理创新 506
三、战略联盟 507
第七章 国家公务员效益管理创新能力培养 510
第一节 效益管理的涵义 510
一、效益管理的基本概念 510
二、效益管理的基本特点 510
三、效益管理的相关因素 511
四、效益管理涉及的关系 513
第二节 效益管理的实施 514
一、影响效益管理实施的因素 514
二、效益管理实施的三大原则 516
三、效益管理实施的几种相关理论 518
第三节 效益管理不良的表现与原因分析 519
一、效益管理的评价标准 519
二、效益管理不良的表现 520
三、效益管理不良的原因分析 521
四、效益管理不良的改进途径 522
第四节 效益管理创新能力的培养 524
一、效益管理和创新的关系 524
二、效益管理创新能力的培养 526
第八章 国家公务员处理危机能力培养 529
第一节 国家公务员处理危机的能力体现 529
一、危机监测能力 529
二、危机决策能力 529
三、危机预控能力 530
四、危机处理能力 530
第二节 国家公务员处理危机的原则 530
一、积极主动的原则 531
二、如实宣传的原则 531
三、富有创意的原则 531
四、情谊联络的原则 531
五、超前行动的原则 532
六、注重后效的原则 532
七、勇担责任的原则 532
第三节 国家公务员处理危机的方法 532
一、迅速控制事态 533
二、准确找到症结 535
三、果断解决问题 536
第四节 怎样培养国家公务员危机处理能力 538
一、瞄准实质,心理准备充分 538
二、打破常规,迅速反应指挥 539
三、讲求方法,尽力减少损失 539
中卷 543
第五篇 领导干部能力测评与提升标准第一章 基本素质测评与提升标准 543
第一节 修养素质与测评 543
一、政治素质 544
二、理论素质 544
三、道德品格素质 545
第二节 知识素质与测评 548
一、知识对于领导者做好领导工作的重要意义 549
二、领导者合理的知识结构 551
三、知识素质结构的内容 553
四、全国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知识分类 554
第三节 心理素质:气质、性格与个性 558
一、领导气质 559
二、领导性格 560
三、领导个性 561
四、领导者的个体倾向性 562
五、领导者的气质 574
六、领导者的性格 580
第四节 领导IQ与EQ 592
第五节 身体素质与测评 595
一、身体素质与领导工作 595
二、领导者身体素质的构成要素 599
三、领导者要具备保健养生能力 602
第六节 领导风格与测评 604
一、领导行为四分图 605
二、领导方式的连续统一体理论 606
三、管理方格理论 607
四、权变理论 609
五、超Y理论 610
六、领导风格 610
第二章 思维能力的测评与提升标准 627
第一节 思维能力测评:你是否具备一名优秀领导者的思维能力 627
第二节 领导者思维方式的内涵及其表现形式 631
第三节 领导者的一般思维方式与能力 633
一、辩证思维能力 633
二、整体思维能力 634
三、纵向思维能力 634
四、横向思维能力 635
五、辐射性思维能力 635
六、辐合性思维能力 636
第四节 知识经济时代领导者需要实现思维方式的变革和优化 636
第五节 适应新的时代需要着力培养和提升的几种思维能力 639
一、战略思维能力 640
二、系统思维能力 641
三、创新思维能力 641
第六节 领导者培养和提升创新性思维能力的一般方法 643
一、相关思维法 643
二、正向思维法 644
三、反向思维法 644
四、转向思维法 644
五、放松思维法 644
第七节 领导者如何提升思维能力:原则、方法与技巧 645
一、打破现状思维的七项原则 645
二、批判性思维 646
三、分步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 647
四、其他方法 649
第三章 决断能力的测评与提升标准 650
第一节 领导决策与科学决策的一般程序 654
一、找准问题,确定决策目标 655
二、集思广益,拟订决策方案 656
三、分析评估,选择决策方案 656
四、实施反馈,完善决策方案 657
第二节 国外几种主要领导决策模式 657
一、传统的理性决策模式 657
二、西蒙的有限理性决策模式 658
三、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模式 659
四、埃特奥尼的综合扫描决策模式 660
第三节 知识经济时代为什么要求领导者敢于“拍板” 661
第四节 现代领导活动中的决断类型 663
第五节 领导者决断失误的主要原因 664
一、立场失误,过左过右 664
二、认识失误,主观偏差 665
三、经验主义,全盘照抄 665
四、独断专横,搞“一言堂” 665
五、私心杂念,以权谋私 666
六、个性缺陷,过弱过强 666
七、不良情绪,反复无常 666
第六节 新形势下领导者提升决断能力的原则与技巧 667
一、盖伊·黑尔的决断过程与技巧 667
二、“误差分析”法 669
三、创造综合优势的SWOT分析 669
四、快速决断法 670
五、德尔斐法 671
第四章 权力驾驭能力的测评与提升标准 673
第一节 权力驾驭度是体现领导者行政能力的中心环节 679
一、领导者权力的内涵 679
二、什么是领导者权力驾驭能力? 680
第二节 现代领导活动中的权力驾驭能力类型 682
一、领导者影响力 682
二、领导指挥力 683
三、领导控制力 684
第三节 转型期领导者权力驾驭的主要误区 685
一、超越权力 686
二、唯权是从 686
三、盲目用权 686
四、用权家长制 687
五、放任用权 687
六、有权不用 688
七、权责分离 688
八、用权神秘化 688
九、玩弄权术 689
十、权力寻租 689
第四节 转型期领导者如何提升权力驾驭能力 689
一、落实硬保证:组织设计的程序 690
二、适时进行有效的组织变革 690
三、充分发挥参谋部门作用 692
四、合理授权 695
五、有效分配工作 696
第五章 危机管理能力测评与提升标准 699
第一节 危机与危机管理:我们处在一个充满危机的时代 704
一、必然性与偶然性 705
二、突发性与渐进性 706
三、破坏性与建设性 706
四、急迫性与关注性 707
第二节 转型期领导活动过程中的危机类型 707
一、人为危机与非人为危机 707
二、有形损失危机与无形损失危机 708
三、其他类型 708
第三节 现代领导者应当具备的危机管理能力 709
一、危机监测能力 709
二、危机预控能力 710
三、危机决策能力 710
四、危机处理能力 711
第四节 危机管理的基本原则:重在预防 711
一、培养全体工作人员的忧患意识 711
二、减少危机形成的概率 712
三、实现危机的及早消除 712
四、提高危机处理的实际水平 712
第五节 危机管理的总体策略和危机处理步骤 713
一、积极主动 713
二、情谊联络 713
三、如实宣传 714
四、超前行动 714
五、富有创意 714
六、注重后效 715
七、勇担责任 715
第六节 信息时代的危机公关传播 718
一、迅速开放传播通道 719
二、有效控制新闻走向 720
三、大力消除不实谣言 721
第七节 现代领导者危机管理的“金科玉律” 722
一、做好危机准备方案 722
二、做好危机传播方案 722
三、危机处理 723
四、危机传播 724
第六章 人力资源战略能力测评与提升标准 725
第一节 领导者识人用人的内涵与特点 728
一、人才的含义和特点 728
二、领导识人用人的含义和特点 729
第二节 亚里山德拉:现代人才的四种类型 730
一、指导型人才:没有越不过的障碍和能者为先 731
二、社会活动型人才:让我使你高兴 731
三、亲善型人才:输赢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朋友 732
四、智觉型人才:不求快,但求对 732
第三节 领导者人力资源战略成败的五项基本原则 733
一、德才兼备,但又不求全责备的质量原则 733
二、因事设人,量才录用的程序原则 734
三、扬长避短,适才使用的效能原则 734
四、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信任原则 734
五、爱护人才,用养并重的激励原则 735
第四节 领导者人力资源战略的心理误区和表现 735
一、偏见效应 736
二、“晕轮效应” 736
三、投射效应 736
四、从众心理效应 736
五、首因效应 737
六、嫉妒心理 737
七、马太效应 737
八、熟视无睹 737
第五节 适应时代发展,创新识人用人方法 739
一、笔试法 740
二、面谈法 740
三、动态考察法 740
四、招聘法 741
五、试用考察法 742
六、综合选拔法 742
第六节 实施人力资源新战略:国外识人用人的理论与方法介绍 743
一、选用领导者时要注意区分四类人物 743
二、培养下属成为领导者应当注意的三个因素 744
三、领导者人力资源战略的四个要点 744
四、德鲁克的用人方式:有效的管理者用人问什么 745
第七章 激励能力测评与提升标准 748
第一节 个体行为规律与激励的基本原理 754
一、人的行为的一般过程 754
二、人的需要与激励 754
第二节 现代领导活动中激励的具体模式 756
一、领导活动中激励的模式 757
二、激励过程中的作用因素 757
第三节 领导者激励的主要理论 758
一、强化理论 758
二、公平理论 759
三、双因素理论 760
四、期望理论 761
第四节 现代领导者激励的十大方法 762
一、目标激励法 762
二、政策激励法 762
三、情感激励法 763
四、公平激励法 763
五、宣泄激励法 763
六、危机激励法 763
七、自我实现激励法 764
八、尊重激励法 764
九、领导行为激励法 764
十、支持激励法 764
第五节 技能实战:领导者如何综合运用激励手段 765
一、委以恰当工作,激发干部群众内在的工作热情 765
二、正确评价工作,奖罚分明,促进良性循环 766
三、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干部素质,增强进取精神 768
第八章 人际关系能力测评与提升标准 770
第一节 人际关系的一般原理与现代领导人际关系优化 776
一、人际关系理论的诞生 776
二、建立良好的领导者人际关系的一般要素 777
第二节 赢得信任:领导者处理与上级关系的原则与要诀 779
一、领导者处理与上级关系的原则 779
二、领导者正确处理上级关系的方法 781
第三节 强化权威:领导者处理与下属关系的原则与方法 783
一、领导者处理与下级关系的主要原则 784
二、领导者正确处理与下级关系的方法 785
第四节 “聚合效应”:正确处理领导班子成员内部关系的方法 787
一、第一把手全面负责而不专断,要充分发挥副职的作用 788
二、副职既要做到分工负责,又要正确进行“配角”定位 789
三、班子成员之间要充分理解、信任和支持,形成班子合力 791
第九章 创新能力测评与提升标准 793
第一节 新时期领导者创新的内涵与关键 797
一、突破本本 798
二、突破传统 799
三、突破常规 799
四、突破观念 799
第二节 知识经济时代领导者创新的要素 800
一、信息是创新的基础 800
二、效率是创新的目的 801
三、准确是创新的要求 801
四、综合是创新的手段 802
第三节 现代领导者创新能力的类型与表现 803
一、善于发现新问题 804
二、善于创新决策 805
三、善于进行知识管理 806
四、善于创造使人才发挥才能的环境 807
第四节 现代领导者如何开发、提升创新能力 808
一、独立性原则 808
二、求异性原则 809
三、跳跃性原则 809
四、实践性原则 810
第五节 “头脑风暴”:领导者的创新思维之途 810
一、描绘创新的目标 811
二、建立设计和创新的标准 811
三、出点子、想办法 812
四、建立可能的解决方案 813
五、开拓创新能力 815
第十章 公众形象塑造能力测评与提升标准 820
第一节 现代领导者公众形象的构成要素 826
一、个人品格 826
二、知识、智力 827
三、个人情感 827
四、个人才能 828
五、个人资历 828
六、职别职务 828
第二节 新时期领导者良好公众形象的主要内容 829
一、品格形象 829
二、学识形象 830
三、能力形象 831
四、风度形象 831
第三节 领导者塑造成良好公众形象需要克服的七大障碍 832
一、决策失误 832
二、人格低下 832
三、媚上鄙下 833
四、志大量小 833
五、不学无术 833
六、语言贫乏 833
七、言而无信 834
第四节 当前领导者公众形象需要避免的主要误区 834
一、忘记了党的根本宗旨的“腐败者”形象 834
二、当官做老爷的“老爷”形象 834
三、组织观念淡薄的“土皇帝”形象 835
四、“任人唯亲”的“帮主”形象 835
五、表里不一、虚假不实的“欺骗者”形象 835
六、生活奢侈腐化的“阔大少”形象 836
第五节 新时期领导者如何塑造良好公众形象 836
一、深入实践,以实际行为塑造“实干家”形象 836
二、在勤奋学习中塑造“进步者”形象 837
三、在自我修养中塑造“高尚者”形象 837
四、恰当的形象“公关”战略 837
五、离不开组织措施 838
第六节 培植领导魅力:领导者公众形象的核心 838
一、充分重视他人 839
二、有远见,有目标 840
三、待人如待己 841
四、为自己及追随者负全责 841
第十一章 心理调适能力测评与提升标准 843
第一节 何为心理健康和心理调适能力 849
一、健康的情绪 849
二、良好的道德 850
三、健全的意志 850
四、正常的智力 850
五、适度协调的行为反应 850
六、平衡的心理 850
七、协调的人际关系 851
第二节 领导者为什么要特别重视心理调适 851
一、人际关系“庸俗化” 851
二、心理压力“超负荷” 852
三、个性特征不健全 853
四、严重失意和挫折 853
五、思想方法有偏差 854
六、消极情绪显现化 854
第三节 现代领导者心理调适的内容与方法 855
一、领导者情绪的自控 855
二、领导者压力及其克服 857
三、领导者的挫折及其矫正 859
四、领导者诱惑力及其抵御 862
第四节 积极人生方案:如何克服人生消极心理 864
一、特征:生气 865
二、特征:酒疯 865
三、特征:失业 865
四、特征:贫困 865
五、特征:找不到伴侣 866
六、特征:孤独、寂寞 866
七、特征:暴食 866
八、特征:失望 866
九、特征:金钱问题 866
十、特征:仇恨 867
十一、特征:撒谎 867
十二、特征:烦躁、神经质 867
十三、特征:吸烟 867
十四、特征:旅游病 867
十五、特征:性问题 868
十六、特征:偷窃 868
十七、特征:出事故 868
十八、特征:不安 868
十九、特征:损失 868
二十、特征:拒绝 869
二十一、特征:缺少时间 869
二十二、特征:失去目标 869
第十二章 领导者行政能力综合测评与训练 870
第六篇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程序第一章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基本原则 873
第一节 党管干部原则 873
一、党管干部原则的内涵 873
二、党管干部原则的要求 874
第二节 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原则 875
一、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原则的内涵 875
二、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原则的要求 876
第三节 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原则 878
一、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原则的内涵 878
二、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原则的要求 878
第四节 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 881
一、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的内涵 881
二、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的要求 882
第五节 民主集中制原则 883
一、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内涵 883
二、民主集中制原则的要求 884
第六节 依法办事原则 884
一、依法办事原则的内涵 884
二、依法办事原则的要求 885
第二章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条件和资格 887
第一节 制定条件的根据 887
一、党和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 887
二、时代任务的要求 887
三、职务层次和类别的要求 888
四、特殊职位的要求 888
第二节 基本条件 889
一、结构要求 889
二、具体条件 889
第三节 资格 892
一、规定资格的意义 892
二、对具体资格条件的掌握 894
第三章 推荐、酝酿与考察 897
第一节 推荐 897
一、民主推荐的必要性 897
二、参加民主推荐的范围对象 898
三、民主推荐的形式 899
四、民主推荐的组织实施 900
五、民主推荐应注意的问题 901
第二节 酝酿 902
一、酝酿 902
二、推荐提名 903
第三节 考察 905
一、考察的主要内容 906
二、组织实施 912
三、操作步骤 913
第四章 决定、任职与竞争上岗 918
第一节 决定 918
一、讨论决定的重要性 918
二、讨论决定的原则要求 919
三、讨论决定的组织操作 920
第二节 任职 922
一、任前公示 922
二、任职手续 923
三、任免通知 925
四、任用改革 926
第三节 竞争上岗 928
一、组织实施 929
二、程序操作 936
第五章 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发展与创新 943
第一节 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中的地位 943
一、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与政治上层建筑 943
二、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947
三、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与中国政党制度 951
第二节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的理论分析 954
一、确立和推行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客观必然性分析 954
二、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的基本原则 965
三、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的运行原理 970
第三节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的技术条件及其创新途径分析 981
一、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的技术条件分析 981
二、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发展的技术需求及其创新途径 983
第四节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结构体系的构建及其功能分析 986
一、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结构体系构建及其运行机制 987
二、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结构体系的主要功能 996
第五节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与其他相关制度比较评价 1000
一、公选制与我国现行各种选拔任用制度比较评价 1000
二、公选制与中国古代科举制比较评价 1007
三、公选制与西方现代文官选拔任用制度比较评价 1014
第七篇 领导干部工作方式和方法创新第一章 正确认识领导方式和方法创新的必要性 1021
第一节 执政党建设面临的历史性课题 1021
一、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关系到党的领导的成败 1021
二、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1028
三、不断创新是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体现 1051
第二节 党的历史方位的现实性选择 1055
一、实现领导方式和方法创新是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的要求 1055
二、实现领导方式和方法创新是对人民群众的立场和态度的问题 1059
三、实现领导方式和方法创新是以改革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需要 1061
第三节 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的强有力保证 1063
一、吸取历史的教训 1063
二、掌握正确的原则 1067
第二章 以新的作风创新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 1069
第一节 始终做到“三个代表” 1069
一、“三个代表”是21世纪执政党建设的基本走向 1070
二、构筑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 1074
三、增强执政的危机感、责任感 1077
第二节 必须坚持执政为民 1081
一、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 1081
二、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1084
三、牢记“两个务必”,经受“两大考验” 1085
第三节 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1089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090
二、集中力量解决好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全局问题 1091
第三章 努力掌握科学的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 1095
第一节 正确对待过去行之有效的领导方式和方法 1095
一、理论联系实际的领导方式领导方法 1095
二、密切联系群众的领导方式领导方法 1098
三、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领导方式领导方法 1099
四、民主集中制的领导方式领导方法 1101
第二节 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办法和手段 1103
一、按照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 1103
二、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1114
三、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1118
四、实施依法治国方略 1122
五、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 1131
第三节 大力提高创新领导方式和方法的领导素质 1134
一、要从政治上看问题,抓大事 1134
二、一分为二、实事求是 1135
三、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群策群力 1136
四、善于总结经验 1137
第四章 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1138
第一节 领导的方式方法要通过执政来体现 1138
第二节 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执政的关系 1140
第三节 领导干部要全面提高执政能力 1142
下卷 1153
第八篇 领导干部权力监督 1153
第一章 三代领导人对干部监督的有关论述 1153
第一节 加强干部监督是执政和改革开放条件下党的建设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1153
第二节 对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和严格监督,防止滥用权力 1158
第三节 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检查,防止和克服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1165
第四节 通过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强化领导集体内部的监督作用 1169
第五节 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必须受到人民群众和法律的监督 1174
第六节 为加强干部监督,必须严肃党的纪律 1177
第七节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正确对待犯错误的干部 1184
第八节 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干部监督机制 1187
第二章 国家公务员行为规范 1193
第一节 国家公务员行为规范及其意义 1193
一、行为规范的涵义及作用 1193
二、国家公务员行为规范及其特征 1194
第二节 国家公务员行为规范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1198
一、国家公务员行为规范的基本原则 1198
二、国家公务员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 1199
第三节 国家公务员行为规范的基本内容 1199
一、政治行为规范 1201
二、职业道德行为规范 1204
三、语言行为规范 1207
四、仪表举止行为规范 1209
第四节 违反国家公务员行为规范的后果 1211
一、国家公务员违反行为规范要求,政府机关将会成为一盘散沙,难以正常开展工作 1211
二、国家公务员违反行为规范要求,政府机关的声誉将会受到严重损害 1212
三、国家公务员违反行为规范要求,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就无法实现 1212
第五节 实施国家公务员行为规范的主客观条件 1213
一、把国家公务员行为规范教育作为国家公务员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 1213
二、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对国家公务员行为规范的内容做出明确规定 1214
三、领导要起模范带头作用,身体力行,做出表率 1214
第六节 国家公务员行为规范知识问答 1215
一、国家公务员行为规范的基本概念 1215
二、国家公务员行为规范的意义、作用、指导思想和原则 1236
三、国家公务员政治规范 1248
四、国家公务员廉政行为规范 1261
五、国家公务员职业道德规范 1271
六、国家公务员业务规范 1284
七、国家公务员外事行为规范 1293
八、国家公务员保密规范 1303
九、国家公务员公文处理规范 1313
十、国家公务员公务交往规范 1345
第三章 国家公务员的管理与监督制度 1355
第一节 国家公务员管理与监督的涵义及意义 1355
一、国家公务员管理与监督的涵义 1355
二、国家公务员管理与监督的意义和作用 1356
第二节 国家公务员管理与监督机构及其职责 1360
一、国家公务员的管理机构及其职责 1360
二、行政监察机关在国家公务员管理方面的职责 1362
第三节 监督处理措施 1363
第四章 党政领导干部廉洁从政与监督 1364
第一节 公务员廉洁从政的基本要求 1364
一、坚定的政治信念 1364
二、高尚的道德情操 1367
三、良好的职业道德 1374
四、严明的法制观念 1376
五、专业的技能修养 1380
六、廉洁高效的工作作风 1383
第二节 公务员不廉洁行为表现及危害 1384
一、公务员不廉洁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 1384
二、公务员不廉洁行为的易发区域与环节 1388
三、公务员不廉洁行为产生原因分析 1391
四、公务员不廉洁行为的严重后果 1395
第三节 公务员不廉洁行为的惩治 1398
一、我国惩治不廉洁公务员的基本情况 1398
二、我国惩治不廉洁公务员取得的主要经验 1402
三、我国惩治公务员不廉洁行为的工作重点 1404
四、严厉惩处公务员不廉洁行为 1408
第四节 加强公务员廉洁从政行为规范措施 1414
一、加强教育,夯实思想基础 1414
二、加强修养,增强廉政观念 1417
三、健全制度,加快法规建设 1419
四、清正为本,反对贪污受贿 1422
五、艰苦奋斗,反对奢侈浪费 1424
六、秉公执法,反对徇私枉法 1425
七、恪尽职守,反对失职渎职 1426
八、令行禁止,反对各行其是 1427
第五章 领导干部权力监督与廉洁从政必知常识 1430
第九篇 领导干部考评与选拔任用的法律规定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 1463
选贤任能的制度保证 1478
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印发《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检查办法(试行)》的通知 1485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检查办法(试行) 1485
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印发《关于对违反〈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行为的处理规定》的通知 1491
关于对违反《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行为的处理规定 1491
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坚决防止和纠正选拔任用干部工作中不正之风的通知》 1494
中共中央组织部 人事部关于当前严格控制提拔干部、不准超职数配备干部等问题的通知 1497
中共中央组织部 人事部关于印发《关于党政机关推行竞争上岗的意见》的通知 1499
关于党政机关推行竞争上岗的意见 1499
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的通知 1503
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印发《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暂行规定》的通知 1507
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暂行规定 1507
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的通知 1518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 1518
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印发《党政领导干部任职试用期暂行规定》的通知 1528
党政领导干部任职试用期暂行规定 1528
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印发《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暂行规定》的通知 1530
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暂行规定 1530
中共中央关于印发《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试行)》的通知 1534
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试行) 1534
中共中央关于印发《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试行)实施办法》的通知 1538
《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试行)》实施办法 1538
中共中央纪委关于印发《关于对〈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试行〉》第五条第二款的补充规定》的通知 1546
关于对《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试行)》第五条第二款的补充规定 1546
中共中央纪委 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对照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定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的通知 1547
中共中央纪委 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印发《关于提高县以上党和国家机关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质量的意见》的通知 1548
关于提高县以上党和国家机关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质量的意见 1548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改进县以上党和国家机关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1552
关于改进县以上党和国家机关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的若干意见 1552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印发《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的通知 1555
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 1555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关于党政机关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收入申报的规定》的通知 1559
关于党政机关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收入申报的规定 1559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重大事项的规定》的通知 1561
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重大事项的规定 1561
中共中央关于印发《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试行)》的通知 1563
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试行) 1563
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 1570
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 1583
国家公务员考核暂行规定 1589
国家公务员职务任免暂行规定 1593
国家公务员任职回避和公务回避暂行办法 1597
国家公务员职务升降暂行规定 1599
国家公务员辞职辞退暂行规定 1603
国家公务员奖励暂行规定 1606
国家公务员培训暂行规定 1609
国家公务员行为规范 1613
国家公务员职位轮换(轮岗)暂行办法 1615
监察部关于执行《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规定的行政处分种类的通知 1617
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贪污贿赂行政处分暂行规定 1617
监察部关于印发《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贪污贿赂行政处分暂行规定实施细则》的通知 1621
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贪污贿赂行政处分暂行规定实施细则 1621
人事部 监察部关于解除国家公务员行政处分有关问题的通知 1628
中央纪委 中央组织部 人事部关于受党纪处分的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年度考核有关问题的意见 1630
关于坚决防止和查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不正之风和违纪违法行为的通知 1632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试行) 1636
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试行) 1663
《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试行)》实施办法 1667
关于对《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试行)》第五条第二款的补充规定 1675
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 1676
新录用国家公务员任职定级暂行规定 1680
国家公务员录用面试暂行办法 1682
国家公务员被辞退后有关问题的暂行办法 1686
关于解除国家公务员行政处分有关问题的通知 1687
关于变更国家公务员行政处分后有关问题的通知 1689
检察人员任职回避和公务回避暂行办法 1689
检察机关奖励暂行规定 1693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印发《对违法办案、渎职失职若干行为的纪律处分办法》的通知 1698
对违法办案、渎职失职若干行为的纪律处分办法 1698
《检察官纪律处分暂行规定》有关条款 1699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节录) 170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的通知 170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判人员严格执行回避制度的若干规定 1712
人民法院审判长选任办法(试行) 1714
人民法院审判人员违法审判责任追究办法(试行)(节录) 1717
人民法院审判纪律处分办法(试行) 1721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加大治本力度预防和治理司法人员腐败现象的意见》的通知 172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大治本力度预防和治理司法人员腐败现象的意见 1728
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及专门人民法院院长、副院长引咎辞职规定(试行) 1734
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纪律处分办法(试行) 1736
关于坚决防止和查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不正之风和违纪违法行为的通知 1740
国家公务员出国培训暂行规定 1744
中共中央关于印发《2001年——2005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的通知 1746
2001年——2005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 1746
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停职审查期间工资处理意见的通知 1757
关于实行国家公务员医疗补助的意见 1757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行为的若干规定 1760
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 1763
监察部关于对犯错误的已退休国家公务员追究行政纪律责任若干问题的通知 176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离退休后收受财物行为如何处理问题的批复 1769
国家公务员申诉控告暂行规定 1769
公务员申诉案件办案规则 1776
关于解除国家公务员行政处分有关问题的通知 1781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规范 技巧与案例 第3版 2020》文传浩,夏宇编著 2019
- 《情报学 服务国家安全与发展的现代情报理论》赵冰峰著 2018
- 《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培训教材 理论热点问题党员干部学习辅导》(中国)胡磊 2018
- 《国家执业药师考试历年真题试卷全解 2015-2019 中药学专业知识 1》黄坤主编 2020
- 《2019国家医师资格考试用书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全真模拟试卷与解析 第3版》国家医师资格考试研究组 2019
-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辅导教材 思维导图全解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小学》师大教科文教材编写组 2020
-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市场营销》王永贵 2019
- 《中药学专业知识 1 国家执业药师考试指南 第7版 2019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执业药师资格认证中心 2018
- 《2017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 全考点实战通关必备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第3版》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命题研究专家组 2017
- 《国家图书馆年鉴 2018》国家图书馆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