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晚清新旧学派思想之论争
晚清新旧学派思想之论争

晚清新旧学派思想之论争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林庆彰主编;赖温如著
  • 出 版 社:花木兰文化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9866528255
  • 页数:201 页
图书介绍:
《晚清新旧学派思想之论争》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研究动机 1

第二节 研究重点及范围 3

一、研究重点 3

二、研究范围 4

(一)《翼教丛编》简介 4

(二)文献资料的范围 5

(三)新、旧学派论争的时代断限 6

第三节 研究方法、目的及困难 7

一、研究方法 7

二、研究目的 8

三、研究困难 9

第二章 晚清思想转变之分析 11

第一节 清代学术发展与经世学风的盛行 11

一、汉学的兴盛及其经世意义 12

二、宋学的兴衰及其经世作用 13

三、汉、宋学的合流趋势 15

四、今文经学的承先启后 16

第二节 外患刺激下的思想转变 18

一、洋务派 19

二、维新思想的先驱——改良派 21

三、维新派 22

四、旧学派 24

五、维新与守旧的冲突 24

第三节「中体西用」说的提出与影响 25

一、「中体西用」说的提出 25

二、「中体西用」说的影响 29

结语 30

第三章 学术思想之论争 33

第一节 哲学思想的论争 33

一、论「理」与「气」 33

(一)康有为的「理」、「气」观 33

(二)朱一新的辩驳 34

二、论人性 35

(一)康有为的「人性论」 35

(二)朱一新的辩驳 37

(三)叶德辉的批驳 39

三、论「仁」 39

(一)康有为论「仁」 39

(二)旧学派的批驳 41

第二节 刘歆伪经说及相关问题的论争 42

一、刘歆与古文经 42

(一)今古文之争 42

(二)刘歆对古文经的贡献 43

二、康有为的「刘歆伪经」说 45

三、旧学派对康有为伪经说的辩驳 46

(一)朱一新的辩驳 46

(二)洪良品的辩驳 50

(三)叶德辉的辩驳 54

第三节 孔子改制说及相关问题的论争 57

一、孔子与六经 57

二、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说 58

三、旧学派对孔子改制说的辩驳 61

(一)朱一新的辩驳 61

(二)叶德辉的批驳 63

第四节 对汉学与宋学的论争 64

一、新学派的观点 65

二、旧学派的观点 67

结语 70

第四章 政治思想之论争 73

第一节 变法思想的论辩 73

一、新学派的变法思想 74

(一)变易思想 74

(二)变法的主张 76

二、旧学派对变法思想的态度 77

(一)可变与不可变的权衡 77

(二)法祖的观念 79

(三)「人」的改造重于「法」的变革 80

第二节 三世进化思想的论辩 82

一、新学派的三世进化思想 82

(一)康有为的三世进化思想 82

(二)梁启超的三世进化思想 85

二、旧学派对三世进化思想的批驳 86

第三节 君权思想的论辩——从韩愈〈原道〉篇谈起 88

一、韩愈〈原道〉篇的君权思想 88

二、严复〈闢韩〉篇的反君权思想 90

三、屠仁守〈辨闢韩书〉的君权思想 91

第四节 民权思想的论辩 93

一、新学派的民权思想 93

二、旧学派的反民权思想 97

(一)以名教纲常反民权思想 97

(二)对民权思想的曲解 100

第五节 设置议院的争议 104

一、新学派对设置议院的主张 104

二、旧学派对设置议院的质疑 107

结语 109

第五章 教育思想之论争 113

第一节 教育理念的差异 113

一、新学派的教育理念 113

(一)康有为的教育理念 113

(二)梁启超的教育理念 115

二、旧学派的教育理念 117

(一)王先谦的教育理念 117

(二)湖南士绅的教育理念 119

(三)张之洞的教育理念 120

第二节 幼学教育的论争 122

一、梁启超的幼学教育观 122

二、叶德辉对梁启超幼学教育观的批驳 126

第三节 科举主张的差异 128

一、新学派科举改革的主张 129

(一)严复开民智、废八股的主张 129

(二)康有为以策论代时文的主张 130

(三)梁启超变革科举方式的主张 131

二、旧学派的科举主张 133

(一)张之洞兼纳中西学的主张 133

(二)王先谦以策论代时文的主张 134

(三)其他旧学派务本与致用的主张 135

第四节 对中、西学的态度 137

一、新学派的中、西学观 137

二、旧学派的中、西学观 139

(一)对西学的误解 139

(二)高傲封闭的态度 140

(三)反对以西学变法 142

(四)采西学的致用 143

(五)强调「道」与「器」之分 144

结语 147

第六章 保种与保教之论争 149

第一节 新学派的保种思想 149

一、新学派的保种论 150

二、合种之说 152

(一)易鼐的合种说 152

(二)唐常才的通种说 154

(三)梁启超的进种说 155

第二节 旧学派的保种思想 157

一、对合种、进种说的反驳 157

二、强调夷、夏之辨 159

第三节 新学派的孔教观与保教思想 160

一、孔学成孔教的理论依据 160

(一)孔教成立的历史渊源 160

(二)孔学兼具「人道」与「神道」 161

(三)孔学的宗教特质 162

二、孔教的思想内容 163

三、保教思想 165

(一)倡孔教以保教 165

(二)抗衡西教以保教 167

(三)通教以保教 169

第四节 旧学派保教的原因及保教思想 170

一、保教原因 170

(一)以孔教维护传统文化 170

(二)以孔教巩固君权 172

二、旧学派的保教思想 173

(一)以孔教改变西教 173

(二)恢复孔教的原貌 174

结语 176

第七章 结论 179

第一节 新学派思想的评析 180

一、开拓思想的新局 180

二、新学派思想的影响 181

三、新学派思想的局限 182

第二节 旧学派思想的评析 185

一、保守主义非顽固主义 185

二、旧学派思想的特色 186

三、旧学派思想的局限 187

第三节新、旧学派的相离与相即 189

一、以爱国与尊君为前提 189

二、对传统学术的尊重 190

三、援用西学以保中学 191

参考书目 19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