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财税政策与体制变革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财税政策与体制变革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财税政策与体制变革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贾康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500495406
  • 页数:413 页
图书介绍:本书对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建设新型国家的财税政策与体制变革进行了深入研究,先从理论、现实和国际经验的角度研究创新型国家建设问题,然后结合我国实际,研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建设新型国家的财税政策,最后,结合创新所需要的体制、机制和制度保障,研究了我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建设新型国家的体制变革问题,并且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对国家有关部门和国家领导人具有参考意义。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财税政策与体制变革》目录

前言 1

上篇 创新型国家建设的理论探讨、现实考察与国际经验借鉴 3

第一章 关于自主创新和创新型国家的理论综述 3

一、国际上关于创新的理论研究 3

(一)熊彼特及新熊彼特主义的技术创新理论 3

(二)新古典学派关于经济增长和技术创新的研究 5

(三)以诺思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理论 7

(四)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理论研究 8

二、国家创新系统理论 11

(一)国家创新系统理论溯源——李斯特的国家理论 12

(二)国家创新系统理论研究的基本脉络 13

(三)国家创新系统理论基础 16

(四)国家创新系统的基本要素 16

(五)国家创新系统的主要功能 17

(六)国家创新体系的中国实践 18

三、国内关于自主科技创新的研究综述 21

(一)关于自主创新内涵的研究 21

(二)关于自主创新特征的研究 25

(三)关于如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研究 26

(四)国内关于自主创新研讨的主要特点 29

(五)研究启示 33

第二章 创新型国家的特征及自主创新绩效指标体系 34

一、创新型国家的特征 34

(一)把大力推动科学技术和创新作为国家战略 34

(二)把坚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核心 35

(三)把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作为突出任务 36

(四)把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关键因素 37

(五)树立正确执政观念,改善政府执政水平 38

(六)实施重大科技专项计划,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38

(七)塑造创新文化,提升创新精神动力 39

(八)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形成创新的社会基础 40

(九)完善国家创新体系,构筑有效制度保障 41

二、自主创新绩效与自主创新能力的关系 42

三、自主创新绩效评价指标 44

四、确定指标权重 47

(一)权重确定方法综述与简要评价 47

(二)层次分析法 49

(三)熵权法赋权的主成分投影法 51

(四)多种评价方法的一致性检验 52

(五)综合评价的加权处理 55

五、实证应用分析 55

第三章 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国际比较与经验借鉴 62

一、发达国家 62

(一)美国 63

(二)英国 69

(三)日本 73

(四)芬兰 75

(五)西班牙 79

(六)发达国家促进自主创新的基本经验总结和关于苏联的点评 80

二、新兴工业化国家 85

(一)韩国 85

(二)马来西亚 91

(三)新加坡 92

三、发展中国家 94

(一)印度 94

(二)巴西 96

四、启示与借鉴 97

(一)各国都高度重视国家创新系统的建设与实践 97

(二)积极培养和吸引科技创新人才,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供智力支持 98

(三)充分发挥政府在促进科技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上的作用 99

(四)把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作为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 100

(五)注重发挥非营利中介机构在推动科技创新方面的作用 101

(六)军民一体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02

(七)市场机制为主并与政府政策倾斜相结合 102

第四章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面向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抉择 104

一、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面向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抉择 104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105

(二)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 107

(三)应对全球化新挑战和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然要求 109

二、充分认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12

三、科学、准确地把握现阶段我国自主创新体系的特点和发展方向 116

(一)坚持我国科技创新的国民主体性 116

(二)应科学地认识我国自主科技创新的阶段性 117

(三)客观认识自主创新体系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是一项系统任务 117

(四)自主创新应纳入到国家创新系统的视野 118

(五)自主创新应是有选择、有重点的创新 119

(六)自主创新应是开放条件下的创新 120

(七)自主创新过程中应正确处理好政府与企业的定位 121

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 123

(一)国家竞争力研究追溯: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 123

(二)技术创新因素在国家竞争力评价的作用 125

(三)自主创新——全面分析国家竞争力评价体系中的技术因素 128

(四)自主创新与国家竞争力:基于我国的实证分析 131

五、全面落实自主创新的策略与政策 138

(一)在统筹兼顾的基础上实现重点突破 138

(二)全面实施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 139

中篇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财税支持政策 143

第五章 财税政策在促进自主创新和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方面的作用 143

一、自主创新市场有效性的不足要求政府参与 143

(一)自主创新的正外溢性导致市场供应不足 143

(二)自主创新的高风险性导致市场供应不足 144

二、财税政策的作用机理 146

(一)财政投入 146

(二)税收优惠 148

(三)政府采购 149

三、财税政策在自主创新各阶段的作用分析 150

(一)基础研究阶段 151

(二)技术开发阶段 152

(三)技术产业化阶段 152

四、财税政策对各类自主创新的促进和引导作用 153

(一)国家创新方面 154

(二)区域创新方面 155

(三)知识创新方面 156

(四)技术创新方面 157

第六章 我国自主创新财税政策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158

一、现行自主创新财税政策的基本状况 158

(一)自主创新财政投入政策的状况 158

(二)自主创新税收激励政策的状况 174

(三)政府采购政策的状况 179

二、现行自主创新财税政策存在的问题分析 183

(一)现行自主创新财政投入政策存在的问题 183

(二)现行自主创新税收激励政策存在的问题 191

(三)现行自主创新政府采购存在的问题 196

第七章 自主创新财税政策的国际经验借鉴 200

一、发达国家自主创新财税政策 200

(一)美国的自主创新财税政策 200

(二)欧盟国家自主创新财税政策 205

(三)日本的自主创新财税政策 208

(四)韩国的自主创新财税政策 210

(五)小结 213

二、发展中国家自主创新财税政策 217

(一)印度的自主创新财税政策 217

(二)巴西的自主创新财税政策 220

(三)发展中国家自主创新财税政策小结 222

三、国外经验对我国的借鉴与启示 223

(一)制定政策应结合本国发展的阶段性 224

(二)建立预算科技经费稳定增长机制 224

(三)完善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制度 225

(四)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财税政策的有效性 225

第八章 完善我国财税政策,促进自主创新,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 227

一、按照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要求确定财税政策的基本思路 227

(一)“十一五”规划和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对自主创新的战略要求 227

(二)完善我国自主创新财税政策的基本思路 229

二、完善自主创新财税政策的相关建议 232

(一)完善财政预算投入政策 232

(二)完善自主创新的税收激励政策 236

(三)完善扶持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政策 242

(四)财税政策应致力于创新环境营造和优化 247

(五)健全自主创新项目采购法规体系,创建良好的法律环境 248

(六)优化和强化政策性金融对自主创新的支持 248

三、完善自主创新财税政策的相关配套制度 250

(一)加快法制建设,构建完备的自主创新财税政策的法律法规体系 250

(二)健全科研经费的管理制度和绩效评价体系 251

(三)建立税式支出制度,加强自主创新税收激励政策管理 253

(四)建立政府采购的监管制度和绩效评价体系 255

四、完善自主创新政策工具间的协调机制,形成政策合力 257

(一)财税政策工具之间的协调配合 257

(二)注重财税政策与其他宏观经济政策的配合,建立健全协调配合的创新宏观政策体系 258

下篇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体制变革 267

第九章 系统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267

一、国家创新系统理论及其政策主张 268

(一)弗里曼的国家创新系统理论 268

(二)纳尔逊国家创新系统理论 268

(三)佩特尔和帕维蒂的国家创新系统理论 269

(四)伦德瓦尔的国家创新系统理论 270

(五)波特等人的国家创新系统研究 270

(六)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国家创新系统研究 271

(七)小结 272

二、国家创新体系的构成 273

(一)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 274

(二)科研机构与研究型高校是重要的创新源与知识库 275

(三)教育培训和中介机构是重要的助推力量 275

(四)政府是自主创新的协调和组织者 276

三、发挥政府在国家创新系统中的主导作用 277

(一)政府介入创新系统的理论研究 277

(二)发挥政府在创新体系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278

四、稳步推进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系统化建设 283

(一)建立健全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必要性 283

(二)构建国家创新系统的基本目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284

(三)现阶段我国国家创新系统建设的重点任务 288

第十章 我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体制框架分析 292

一、构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体制框架的目标和原则 292

(一)目标 292

(二)原则 292

二、构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体制框架的基本内容 293

(一)建立健全高层次科技决策机制 293

(二)建立部门科技预算联席会议制度 294

(三)明确政府相关部门在科技管理工作中的职责 294

(四)建立和完善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投融资制度 295

(五)强化财政科技投入的管理 296

(六)建立科技资源共享机制 296

三、建立健全财政科技资源管理模式 297

(一)建立财政科技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297

(二)完善财政科技资源委托代理制度 300

(三)促进科技资源整合、共享的绩效评价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 305

四、优化财政科技投入管理模式 307

(一)明确财政科技投入管理的责任与思路 307

(二)完善政府科技投入管理框架的指导原则和关键内容 308

(三)确立和完善科技投入新体制模式和公共财政框架下统一、协调的科技投入预算管理制度规范 309

(四)政府资金运用应基于多元化投入体系进行“四两拨千斤”式的、有选择、有重点的投入 311

(五)要正确处理科技发展中不同政府级次间和部门间的关系 311

(六)正确处理政府投入方式分类选择及相关政策配套 311

(七)深化科技经费管理和相关制度改革 312

第十一章 完善科技管理体制与科技创新机制 313

一、我国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历程 313

(一)第一阶段(1978—1985年):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 314

(二)第二阶段(1985—1996年):改革拨款制度,激发科研单位活力 315

(三)第三阶段(1996—2006年):“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与实施 317

(四)第四阶段(2006年至今):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全面建设创新型国家 318

二、科技经费管理制度变革 320

(一)单位预算包干管理(1978—1985年) 320

(二)科技经费归口管理(1986—2000年) 321

(三)部门预算管理(2000年至今) 322

三、当前我国科技管理体制、机制与经费管理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24

(一)企业尚未真正成为自主创新主体 325

(二)科技宏观管理体制没有充分理顺 326

(三)科技成果评价制度尚未有效形成,尚未有效建立起科技预算、执行和监督三分离的体系 327

(四)研究院所管理体制没有从根本上理顺 328

(五)产、学、研尚未形成有机结合机制 329

(六)我国政府科研经费管理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332

四、国外科技管理体制的改革趋势及启示 336

(一)注重增强科技管理宏观层面的协调 336

(二)科技评佑成为科技管理的重要手段 337

(三)重视高层咨询机构对科技管理的作用 337

(四)科技管理和科技政策的重心向产业技术创新转移 338

五、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体制和机制保障 339

(一)支持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促使其全面提高创新能力 340

(二)深化科研机构改革,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 347

(三)推进科技宏观管理体制改革 350

(四)把握重点,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357

(五)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机制创新 359

(六)进一步完善政府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制度 362

第十二章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促进自主创新和创新型国家建设 365

一、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政府职能定位 365

二、行政管理体制制约自主创新的具体表现 368

(一)政府职能“缺位”与“越位”并存 368

(二)部门利益分割,效率不高,浪费严重 369

(三)行政考核体系与支持自主创新导向不协调 370

三、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消除制约自主创新的障碍 370

(一)加快形成科学民主的行政决策机制 371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调整政府行政考核体系 373

(三)推行大部委制,简化行政审批程序,整合公共部门的科技资源 374

(四)深化人事教育制度改革,加强创新型人才激励 375

第十三章 推进有利于自主创新的金融体系配套改革 378

一、科技自主创新金融支持体系的功能和目标 378

(一)现代经济中金融体系的功能界定 378

(二)科技自主创新金融支持体系的功能 381

(三)金融体系支持科技自主创新的目标 383

二、金融体系支持科技自主创新的国际经验 385

(一)发达的创业投资和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 385

(二)完善的间接金融体系及风险补偿机制 387

(三)丰富的科技金融工具 389

(四)科技自主创新阶段性资金需求与金融体系的作用 390

三、我国金融体系在支持科技自主创新方面的进展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391

(一)近年来的努力与进展 392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394

四、进一步深化支持科技自主创新的金融改革建议 396

(一)加快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 397

(二)加快创业投资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 397

(三)鼓励商业银行开展针对高科技企业的专门化服务及设立科技银行 398

(四)创新科技金融工具 398

(五)加快科技金融平台建设 399

(六)改善社会信用环境,进一步加强金融基础设施 399

(七)不断规范资本市场,强化激励与约束功能 399

(八)进一步深化科技金融改革,创新政策性融资机制 400

主要参考文献 401

跋:建立健全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体制机制 406

后记 412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