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银行贷款五级分类规范操作全书  上
银行贷款五级分类规范操作全书  上

银行贷款五级分类规范操作全书 上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郭海林编
  • 出 版 社: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9787801452634
  • 页数:632 页
图书介绍:
《银行贷款五级分类规范操作全书 上》目录

第一章 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法概述 1

第一节 贷款五级分类法简介 1

一、贷款风险分类 1

(一)什么是贷款分类 1

(二)贷款分类的名称、标准及其含义 2

(三)贷款分类的适用范围 3

二、我国贷款分类法与国际比较 4

第二节 选择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法的必然性 7

一、选择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法的原因 7

(一)风险分类法有利于对贷款的动态监控分析 7

(二)风险分类法有利于区分贷款风险的不同层次和防范重点 7

(三)风险分类法便于对贷款连续控制 8

(四)实行贷款风险分类便于进行国际比较 8

(五)实行风险分类法,提高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 9

(六)健全资产评审组织,强化商业银行的风险处置能力 9

(七)实行贷款风险分类,使信贷管理真正实现规范化、制度化 9

二、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法的意义 11

第三节 贷款五级分类法的技术分析 15

一、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法的局限 15

二、贷款分类与会计原理 17

三、风险贷款分类法与信贷文化 20

第四节 贷款五级分类法的实施 22

一、贷款质量分类与历史沿革 22

(一)1988年前我国对不良贷款分类的简要情况 23

(二)中国农业银行率先建立了贷款质量分类体系 24

(三)财政部从企业财务管理角度规定的不良贷款分类办法 28

(四)在全国金融系统适用的贷款质量分类标准的产生和完善 28

(五)我国贷款质量分类办法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尝试 29

二、实行贷款五级分类法的探索 31

(一)实行贷款风险分类是我国银行业向现代银行制度过渡的历史必然 31

(二)实行贷款风险分类法应注意解决的几个问题 33

三、创造条件 实行五级分类 37

四、搞好清分 强化管理 40

(一)清分是强化信贷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40

(二)确保清分工作质量的几个重点问题 41

(三)以清分为新的起点 进一步强化信贷管理 43

第二章 贷款管理概述 45

第一节 贷款管理的意义和原则 45

一、贷款管理的意义 45

二、贷款管理的原则 47

(一)安全性 47

(二)流动性 48

(三)盈利性 50

第二节 贷款管理的组织结构及理论 53

一、贷款管理的组织结构 53

二、贷款管理的理论和内容 55

(一)商业贷款理论 55

(二)转换理论 57

(三)预期收入理论 57

(四)负债管理理论 58

(五)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59

第三节 贷款政策 61

一、制定贷款政策的依据 62

(一)国家的金融法规和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 62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和信贷资金运动规律 62

(三)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原则 62

(四)银行的资本状况及负债结构 62

(五)经济发展状况或经济周期 63

(六)银行工作人员的能力与经验 63

二、贷款政策的内容 63

(一)经营方针及经营目标 63

(二)贷款工作规程及权限划分 63

(三)贷款的规模、比率及限额 64

(四)贷款种类及地域限制 65

(五)贷款的抵押与担保 65

(六)贷款定价 66

三、贷款政策种类 67

(一)贷款规模指导性政策 67

(二)贷款结构政策 67

(三)贷款利率政策 68

第四节 信贷管理体制 69

一、信贷管理体制的概念 69

二、我国信贷资金管理体制的演变 69

第五节 商业银行主要贷款业务及管理 72

一、企业贷款及管理 72

(一)一般短期商业性贷款及管理 72

(二)票据贴现贷款及管理 77

(三)基本建设贷款和技术改造贷款 80

(四)银团贷款及管理 85

(五)房地产贷款及管理 93

二、外汇贷款及管理 98

(一)外汇贷款的对象、资金来源及条件 98

(二)外汇贷款种类 102

(三)外汇贷款的业务处理与贷后管理 110

(四)外汇贷款风险管理 114

三、消费者贷款及管理 119

(一)个人消费贷款的管理 119

(二)住房按揭贷款及管理 133

四、抵押贷款 136

(一)基本概念 136

(二)抵押物估价和抵押率 139

(三)抵押贷款的管理 151

五、农村贷款及管理 159

(一)农村信贷重点 159

(二)国营农业贷款 161

(三)种植业与养殖业贷款 162

(四)农村商业贷款 164

(五)乡镇企业贷款 166

(六)合作农业贷款 169

(七)“星火计划”项目贷款 173

(八)农业资源开发贷款 175

(九)扶贫贷款 176

第三章 贷款管理体系 178

第一节 组织部门管理 178

一、董事会和贷款委员会 178

二、信贷部门 181

三、监督部门 182

第二节 人事管理 183

一、人事管理目标 183

二、人员录用 184

三、人员使用 185

四、人员培训和待遇 189

第三节 会计管理 191

一、会计总则 191

(一)主要任务 191

(二)公认会计准则 191

(三)基本规定 192

二、基本核算方法 193

(一)会计科目 193

(二)记帐方法 194

三、会计凭证 195

四、记帐规则 197

五、年终决算 198

六、会计功能 199

第四节 贷款合同管理 200

一、合同订立 200

二、借贷合同条款 203

三、合同履行 213

第五节 信贷档案管理 217

一、信贷档案管理的内容和分类 217

二、卷宗归档 221

三、档案保管和利用 223

第四章 贷款风险分类的程序与方法 226

第一节 贷款分类流程图 226

第二节 阅读信贷档案与填写《信贷状况报告表》 226

一、信贷档案分析 226

二、信贷状况报告表分析 229

第三节 审查贷款的基本情况 230

一、贷款目的 230

二、还款来源 230

三、资产转换周期 231

四、还款记录 233

第四节 确定还款可能性 234

一、财务分析 235

二、现金流量分析 237

三、担保分析 238

四、非财务因素分析 239

五、综合分析 240

第五节 确定分类结果 244

一、定义、特征 244

二、分类 244

三、贷款分类时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249

四、贷款分类矩阵 249

第六节 信贷讨论 250

一、信贷讨论的目的和内容 251

二、信贷讨论中的注意事项及基本技巧 251

三、信贷讨论中有关问题的说明 252

四、案例分析 253

第五章 借款原因分析 262

第一节 资产转换循环 262

一、经营循环 262

二、资本投资循环 263

三、借款需求 263

第二节 经营循环中的借款需求 265

一、季节性销售增长产生的借款需求 265

二、长期性销售增长产生的借款需求 266

三、存货周转期延长产生的借款需求 267

四、应收帐款周转期延长产生的借款需求 268

第三节 资本投资循环中的借款需求 268

一、固定资产更新产生的借款需求 269

二、生产能力扩大产生的借款需求 270

第四节 其他借款原因 271

一、其他资产增长的支出所产生的借款需求 271

二、其他原因产生的借款需求 272

第六章 信用分析 274

第一节 信用分析的内容 274

一、企业主管人因素 274

二、资金用途因素 275

三、还款财源因素 277

四、债权保障因素 277

五、借款户前景因素 278

第二节 信用分析的程序及资料来源 280

一、信用分析的程序 280

二、信用分析的资料及其来源 281

第三节 信贷员职责及素质要求 283

一、信贷员的职责及工作范围 283

二、信贷员的素质要求 283

第七章 财务分析 286

第一节 财务报表分析 286

一、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资料及局限性 286

二、资产负债表分析 290

三、损益表分析 304

(一)收入和费用的确认 305

(二)损益表的调整 307

(三)损益表的结构分析 309

(四)损益表的比较分析 311

四、财务状况变动表分析 311

(一)财务状况变动表的结构与内容 311

(二)财务状况变动表初步分析 314

(三)财务状况变动表比较分析 314

(四)财务状况变动表结构分析 314

第二节 财务比率分析 317

一、盈利能力分析(盈利比率) 317

(一)销售利润率(毛利润率) 318

(二)营业利润率 318

(三)税前利润率和净利润率 318

(四)成本费用利润率 319

二、营运能力分析(效率比率) 319

(一)总资产周转率 319

(二)固定资产周转率 320

(三)应收帐款周转率 321

(四)存货周转率 322

(五)资产报酬率 323

(六)权益报酬率 323

三、长期偿债能力分析(杠杆比率) 323

(一)资产负债率 325

(二)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比率 325

(三)负债与有形净资产比率 326

(四)利息保障倍数 326

四、短期偿债能力分析(流动比率) 326

(一)流动比率 327

(二)速动比率 328

(三)现金比率 329

(四)营运资金 330

第三节 财务项目分析 334

一、存货分析的意义 334

二、制造业企业存货的分析 334

(一)存货的综合分析 335

(二)材料的分析 335

(三)在产品的分析 338

(四)产品的分析 340

三、商品流通企业存货的分析 342

(一)商品库存结构分析 342

(二)非商品库存的分析 343

四、应收帐款分析 345

(一)应收帐款与贷款的关系 345

(二)应收帐款的计量与确定 345

(三)应收帐款评价 345

第四节 财务报告的审查与调整 346

一、审查与调整企业财务报告的必要性 346

(一)审查与调整的技术原因 346

(二)人为原因 348

(三)财务报告自身局限性 348

二、资产负债表的审查与调整 349

(一)资产项目的审查与调整 349

(二)负债项目的审查与调整 352

(三)所有者权益项目的审查与调整 354

三、损益表的审查与调整 355

(一)主营业务项目的审查与调整 355

(二)费用项目的审查与调整 356

(三)其他损益项目的审查与调整 357

四、现金流量表的审查与调整 358

(一)对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审查与调整 358

(二)对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审查与调整 360

(三)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362

第八章 现金流量分析 365

第一节 基本概念 365

一、现金 365

二、现金流量 366

三、现金流量表 367

四、现金流量模型 370

(一)模型 370

(二)现金流量的具体内容 371

(三)应用 371

第二节 现金流量计算与现金流量表 372

一、现金流量的计算 372

(一)权责发生制导致了损益与现金收入(支出)的差别 372

(二)为什么要计算现金流量 373

(三)如何计算现金流量 373

二、现金流量计算的案例分析 375

三、现金流量表的编制 381

(一)现金流量表编制的原理 381

(二)现金流量表编制的步聚 381

(三)确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384

(四)案例 389

第三节 现金流量分析 398

一、结构分析 398

二、现金流量的趋势分析 400

三、偿债能力分析 400

四、案例分析 402

五、财务比率评价及资信评估 405

六、现金流量与贷款风险分类 409

(一)根据不同的借款人,确定分析起点和重点 410

(二)借款人经营管理与现金流量 411

(三)根据现金流量,判断借款人能否还款和还款来源是什么人,确定贷款档次 412

七、参考资料 414

(一)现金流量的简单计算方法 414

(二)项目现金流量分析 414

第九章 贷款担保(信用支持)分析 418

第一节 贷款担保(信用支持)分析概述 418

一、贷款担保(信用支持)的概念和作用 418

(一)贷款担保的概念 418

(二)信用支持的作用 419

(三)信用支持的两大要点 420

二、贷款担保(信用支持)的种类 422

(一)抵押 423

(二)质押 424

(三)保证 424

(四)附属协议 425

第二节 抵押分析 425

一、贷款抵押的概念和特点 425

二、贷款抵押的特殊形式 427

(一)最高额贷款抵押 427

(二)贷款全额抵押 429

(三)贷款重复抵押 431

(四)贷款共同抵押 434

三、贷款抵押物分析 434

(一)贷款抵押物的条件 434

(二)贷款抵押物的范围 437

(三)抵押物的安全性 439

(四)抵押的充足性 440

(五)抵押物的流动性 443

(六)抵押物的处置 444

四、抵押贷款分析 444

(一)抵押贷款的含义和类型 444

(二)抵押贷款的操作规程及管理要点 448

(三)我国抵押贷款的现状与问题 453

第三节 质押分析 455

一、贷款质押的概念和特点 455

二、贷款质押与抵押的联系和区别 457

(一)贷款质押与贷款抵押的共同之处 457

(二)贷款质押与贷款抵押的区别 458

三、贷款质押的合同 459

(一)贷款质押合同的内容 459

(二)贷款质押合同的生效 459

(三)贷款质押合同有关问题的说明 460

四、贷款质押形式 461

(一)贷款动产质押 461

(二)贷款权利质押 462

(三)转质担保 465

五、贷款质押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 467

(一)贷款质权人的权利和义务 467

(二)出质人的权利与义务 469

(三)贷款质权的实现 470

第四节 保证分析 472

一、贷款保证的概念和特点 472

(一)贷款保证的概念 472

(二)贷款保证的特点 472

(三)我国贷款保证制度的发展 473

(四)贷款保证的两种方式 473

二、贷款的一般保证方式 474

(一)一般保证中“不能”的含义 474

(二)“不能”的表现情形 474

三、贷款保证的类型 476

(一)单独贷款保证 476

(二)共同贷款保证 476

(三)最高额贷款保证 477

(四)贷款的混合担保 479

四、贷款保证人分析 479

(一)贷款保证人的资格 479

(二)贷款保证人的责任 482

(三)贷款合同内容变更的保证责任 484

(四)贷款债权债务转移的保证责任 485

五、信用支持与贷款分类 491

(一)担保评价的步骤 492

(二)担保在贷款分类中的具体运用 492

第十章 非财务因素分析 494

第一节 非财务因素分析概述 494

一、非财务因素分析的概念和主要内容 494

(一)非财务因素分析的概念 494

(二)非财务因素分析的主要内容 494

二、在贷款风险分类中的作用 495

三、进行非财务因素分析时应注意的问题 497

四、主要的贷款风险预警信号(非财务因素部分) 498

(一)行业风险方面 498

(二)经营风险方面 499

(三)管理风险方面 499

(四)银行信贷管理方面 500

第二节 借款人(企业)风险因素分析 501

一、借款人经营风险因素分析 501

(一)借款人总体特征分析 501

(二)借款人产品与市场分析 502

(三)借款人采购环节分析 503

(四)借款人生产环节分析 504

(五)借款人销售环节分析 505

二、供产销平衡分析 506

(一)含义与作用 506

(二)销产供平衡分析的程序与方法 507

(三)销产供平衡调查分析的时机与种类 510

三、借款人管理风险因素分析 511

(一)借款人组织形式分析 511

(二)借款人管理层的素质和经验分析 514

(三)借款人资格与相关联企业经营管理分析 520

(四)借款人人力资源管理分析 523

(五)借款人法律纠纷分析 525

第三节 借款人行业风险因素分析 527

一、行业基本要素分析 527

(一)成本结构分析 527

(二)成熟期分析 527

(三)行业经济周期分析 529

(四)行业盈利性分析 529

(五)行业依赖性分析 530

(六)行业产品替代性分析 530

(七)行业法律政策分析 530

(八)行业经济技术环境分析 531

二、企业环境分析 531

(一)企业环境与企业能力 531

(二)行业结构分析 532

(三)行业进入障碍分析 534

(四)供应方与需求方分析 534

(五)借款企业竞争者分析 535

三、借款企业通用竞争战略分析 537

(一)通用竞争战略类型和内涵分析 537

(二)通用竞争战略风险分析 538

(三)不同行业竞争战略特点分析 538

(四)位次竞争战略分析 540

四、借款企业经济战略分析 542

(一)不同规模企业经营战略特点分析 542

(二)借款企业之间相互关系分析 544

(三)PPM管理分析 544

(四)企业经营战略的要素分析与阶段分析 545

(五)企业经营战略种类分析 546

(六)无差别生产企业战略分析 549

(七)跨国公司竞争战略分析 550

(八)多角化经营战略分析 551

(九)其他战略分析 554

(十)企业核心竞争力与竞争优势分析 557

第四节 内部控制分析 558

一、企业内部组织体系与人事控制 559

(一)企业的组织机构 559

(二)决策机构 560

(三)执行机构 560

(四)监督机构 560

(五)人事控制 561

二、控制目标与决策 561

(一)控制目标 561

(二)决策 562

三、岗位职责、授权与相互制约 563

(一)岗位职责 563

(二)分层授权与指派责任 563

(三)相互协调与制约 564

四、内部控制的种类划分 565

(一)内部管理控制 565

(二)内部会计控制 565

(三)内部审计控制 567

第五节 贷款企业破产风险分析 568

一、破产概念、原因及征兆 568

(一)企业破产的概念 568

(二)贷款企业破产的原因及征兆 569

二、对贷款企业破产风险的防范措施 571

第六节 其他非财务因素分析 574

一、自然社会因素分析 574

二、借款人还款意愿分析 574

三、银行贷款管理分析 575

(一)银行违反法律法规发放贷款 575

(二)违反内部信贷政策和操作规程发放贷款 575

(三)缺乏有效的贷款监督,影响贷款的及时足额收回 575

(四)对到期贷款催收不力 575

(五)对担保缺乏有效控制 575

(六)法律文件缺乏完整性或合法性 576

(七)单一客户或单笔贷款集中 576

(八)对有问题贷款疏于管理 576

(九)贷款期限不合理 576

第十一章 贷款风险度分析 577

第一节 贷款风险度问题概述 577

一、贷款风险度的概念 577

二、贷款风险度判别标准 577

三、贷款风险度的作用 578

第二节 企业信用等级评估 579

一、企业信用等级评估的意义 579

二、企业信用等级评估的内容 580

三、企业信用等级评估的方法 581

(一)企业信用等级综合评分法 581

(二)企业信用等级评估指标体系举例 586

第三节 项目评估及项目信用等级评估 593

一、项目评估的依据和程序 593

二、项目评估的内容和方法 594

三、项目信用等级评估 608

第四节 贷款风险度的识别和认定 610

一、贷款风险度的识别 610

(一)贷款对象风险的识别 610

(二)贷款方式风险的识别 610

(三)贷款形态风险的识别 611

二、贷款风险度的认定 612

(一)认定原则 612

(二)认定方法 613

(三)认定举例 614

三、综合案例分析 615

一、贷款的基本情况 615

二、分析 616

三、贷款评价 618

第十二章 贷款风险与防范 633

第一节 贷款风险概述 633

一、贷款风险的概念 633

(一)贷款风险的涵义 633

(二)贷款风险的特点及表现 634

(三)贷款风险的种类 635

(四)贷款风险的危害 636

二、贷款风险的成因分析 637

(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外部因素 637

(二)商业银行经营的内部因素 641

三、贷款面临的主要风险 644

(一)政策风险 644

(二)市场风险 645

(三)信用风险 647

(四)国家风险 648

(五)国际经济环境风险 649

(六)来自银行内部贷款风险 649

第二节 贷款风险的防范 650

一、贷款风险的识别 650

二、贷款风险的度量 659

第三节 贷款风险管理概述 663

一、贷款风险管理的含义和意义 663

(一)什么是贷款风险管理? 663

(二)贷款风险管理具有哪些意义? 664

二、贷款风险、风险收益与风险损失 665

(一)三者概念 665

(二)三者关系 666

三、贷款风险管理的目标与原则 668

(一)目标 668

(二)原则 672

四、贷款风险控制系统 673

(一)贷款风险控制系统的运行 673

(二)贷款风险的识别和量化分析 673

(三)贷款风险控制 677

(四)贷款风险控制系统的考核 678

(五)贷款风险控制系统的外部监控 678

五、资信评估是贷款风险管理的关键 678

(一)借款企业的资信评估 678

(二)贷款项目的资信评估 682

第四节 贷款程序的风险管理 686

一、审贷分离 686

(一)审贷分离与贷款风险控制 686

(二)贷款调查 688

(三)贷款审查 689

(四)贷款后的检查 691

二、集体审贷 694

(一)集体审贷的意义 694

(二)信贷审查委员会的组成和职责 694

(三)集体审贷工作程序 695

(四)集体审贷的责任与要求 697

三、贷款管理责任制 697

(一)建立贷款管理责任制的意义 697

(二)贷款管理行长负责制 698

(三)建立贷款分级审批制 699

(四)实行贷款签批责任制 699

(五)建立和健全信贷工作岗位责任制 700

(六)建立驻厂信贷员制 701

(七)贷款管理人员行为规范 702

(八)建立离职审计制 702

(九)贷款管理责任制的法律约束 702

四、贷款后管理 703

(一)贷款后稽检的对象 703

(二)贷款后稽核的内容 704

(三)贷款稽核结果的处理 706

第五节 五级贷款风险分类的认定 707

一、贷款分类具体操作 707

二、不同种类贷款分类要点 708

三、贷款分类认定表及汇总表 712

第六节 贷款风险防范的具体措施 730

一、采取有力措施,防范信贷风险 730

(一)实施“金牌”战略 730

(二)对“五类”企业贷款从严控制 731

(三)运用军事谋略 732

(四)实施债的保全 733

二、不同种类贷款风险的防范 734

(一)流动性不足风险的防范 734

(二)利率风险的防范 734

(三)抵押贷款风险的防范 735

(四)以物抵贷风险的防范 737

(五)债务风险的防范 738

三、新类型贷款风险的防范 739

(一)BOT融资风险的防范 739

(二)信用证贷款风险的防范 742

(三)信用证诈骗风险的防范 746

(四)个人消费贷款风险的防范 748

(五)提货担保贷款风险的防范 749

第七节 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751

一、我国贷款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751

(一)关于1998年前存款准备金制度 751

(二)关于信贷资产分类方法 751

(三)关于呆帐准备金制度 756

二、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现状与出路 756

(一)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现状 756

(二)产权结构调整问题 758

(三)政策性业务与经营性业务分离问题 759

(四)贷款存量风险的处理问题 761

(五)银行资本金补充问题 768

(六)贷款风险管理与其他资产负债管理方法的配合 769

第十三章 信贷风险管理的制度与方法 771

第一节 资产负债比例管理 771

一、基本原理 771

(一)规模对称原理 771

(二)结构对称原理 772

(三)偿还期对称原理 772

(四)目标替代原理 772

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773

(一)基本观点及应注意的四大方面: 773

(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的分类: 774

三、资产负债管理方法 775

(一)资产管理方法 775

(二)负债管理方法 778

(三)资产负债综合管理方法 779

四、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 781

(一)我国银行的资产负债总量管理 7821

(二)我国银行的资产负债期限结构对应管理 783

(三)我国银行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 786

五、《巴塞尔协议》与我国资产负债风险管理 788

(一)我国1994年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规定 789

(二)我国1996年底之后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规定 791

(三)我国1998年在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方面的新规定 799

第二节 贷款证制度与企业贷款风险管理 801

一、贷款证制度的产生及作用 801

(一)贷款证制度是适应市场经济防范信贷风险的产物 801

(二)贷款证制度逐步推向我国 802

(三)推行贷款证制度的作用 802

二、贷款证制度的主要内容 803

(一)贷款证的性质 803

(二)贷款证的主要内容 804

(三)贷款证发放机关 805

(四)贷款证发放范围 805

(五)申领贷款证需要提供的材料 805

(六)贷款证发放规程 806

(七)贷款证年审 806

三、规范贷款证制度的主要工作 807

(一)逐步扩大贷款证制度实施范围 807

(二)逐步用现代化手段实现贷款证制度的规范管理 808

(三)建立企业资信评估制度,为银行审贷提供可靠信息 809

(四)建立企业经济信息档案数据库,向社会提供咨询服务 811

四、贷款证管理办法 812

第三节 贷款主办银行制度 817

一、贷款主办银行制度简介 817

二、日本的主办银行制度(Japanese Main Bank System) 818

三、韩国的主办银行制度 820

四、我国主办银行制度 821

第四节 信用评级制度 823

一、工业企业信用评级研究 823

(一)西方国家企业信用评级简介 823

(二)在中国建立工业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的迫切性 825

(三)建立工业企业资信评估指标体系需要把握的几个原则 826

(四)指标体系结构、计算公式及其涵义 827

(五)指标体系权数的确定 829

(六)各指标标准值的确定及打分方法 830

(七)信用等级对应分值表 837

(八)资信评估报告格式 838

(九)工业企业资信评估指标体系的试点和推广 838

(十)资信评级工作程序 839

二、国际著名的评级公司 840

(一)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 841

(二)标准普尔公司 844

第十四章 贷款项目评估及管理 850

第一节 贷款项目评估概述 850

一、评估准备 850

二、评估的基本内容 851

(一)市场 851

(二)技术 852

(三)投资 852

(四)财务 852

(五)经济效益 853

(六)社会效益 853

(七)风险 854

(八)组织管理 854

(九)项目总评估 854

三、评估的基本程序 855

第二节 贷款项目必要性与可行性评估 855

一、贷款项目建设条件评估 855

(一)贷款项目资源条件的评估 855

(二)贷款项目原材料供应的评估 856

(三)贷款项目燃料、动力供应的评估 857

(四)贷款项目工程和水文地质条件评估 859

(五)贷款项目厂址选择的评估 859

(六)贷款项目运输条件的评估 861

(七)贷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的评估 861

(八)贷款项目建设条件评估的方法 863

二、贷款项目技术评估 869

(一)技术评估的内容 869

(二)技术评估的程序和方法 874

三、贷款项目市场评估 877

(一)市场评估概述 877

(二)市场评估的基本原理和步聚 878

(三)市场评估的基本方法 881

(四)市场趋势评估 886

四、贷款项目生产规模评估 888

(一)项目生产规模的概念 888

(二)制约生产规模的主要因素评估 888

(三)生产规模评估的程序和方法 889

(四)对生产规模评估时常出现几种情况的处理方法 890

第三节 贷款项目不确定性评估 890

一、不确定性分析 890

(一)不确定性分析的概念 890

(二)产生不确定性的原因分类 891

二、不确定性分析的方法 891

(一)盈亏平衡分析 892

(二)敏感性分析 893

第四节 贷款项目投入产出评估 895

一、贷款项目投入产出评估的内容 895

(一)贷款项目投入产出评估的概念 895

(二)贷款项目投入产出评估的作用 896

(三)贷款项目投入产出评估的内容 896

(四)贷款项目投入产出评估的程序 897

二、贷款项目投资成本的评估 897

(一)贷款项目固定资产投资评估 897

(二)贷款项目流动资金评估 902

(三)贷款项目投资使用计划的评估 904

(四)贷款项目投产成本评估中应注意的问题 904

三、贷款项目生产经营成本费用评估 905

(一)贷款项目生产经营成本费用分类 905

(二)贷款项目生产经营成本评估方法 906

四、贷款项目产出效益评估 909

(一)贷款项目产品销售收入的评估 909

(二)贷款项目销售税金的评估 910

(三)贷款项目利润的评估 912

(四)贷款项目固定资产残值和流动资金回收的评估 913

五、贷款项目投入与产出比较评估 913

(一)“有无项目比较法”的作用 914

(二)贷款项目“有无比较法”的评估内容和方法 914

第五节 贷款企业项目经济效益评估 917

一、企业项目经济效益静态分析 918

(一)盈利能力比率分析 918

(二)主要的财务比率 919

二、企业项目经济效益现值分析 921

(一)财务现金流量评估表 921

(二)企业项目经济效益现值分析的主要指标 926

三、项目偿还能力评估 930

(一)投资回收期(Pt) 930

(二)固定资产投资借款偿还期(Pa) 931

第六节 贷款项目社会效益评估与国民经济评价 931

一、贷款项目社会效益评估 931

(一)分析工具和手段 931

(二)不同产业项目社会效益评估 939

二、贷款项目国民经济评价 954

(一)国民经济评价的基点与步骤 954

(二)国民经济评价的费用、效益划分与基本计算表 955

(三)国民经济评价的指标与方法 956

第七节 贷款项目组织管理评估 962

一、组织管理评估的意义 962

(一)贷款项目组织管理评估的概念 962

(二)贷款项目组织管理评估的内容 962

(三)贷款项目组织管理评估的意义 963

二、贷款项目主办单位的评估 963

(一)贷款项目经理(厂长)的评估 963

(二)贷款项目组织管理形式的评估 964

(三)贷款项目主办单位财务经营状况的评估 965

(四)贷款项目单位信用的评估 966

三、贷款项目外部组织管理的评估 966

(一)人民政府对贷款项目组织管理的评估 966

(二)主管部门对贷款项目组织管理的评估 968

(三)经办银行对贷款项目组织管理的报告 968

第八节 贷款项目总评估与评估报告 969

一、项目总评估 969

(一)项目总评估的意义 969

(二)总评估的方法 970

(三)总评估的内容 970

二、项目评估报告的格式 972

三、项目评估报告的内容 973

第九节 贷款项目评估案例 974

第十五章 贷款风险监控系统 1011

第一节 贷款质量评价 1011

一、分类结果汇总分析 1012

二、比较分析 1013

三、不良贷款的结构分析 1014

第二节 贷款政策的制定及执行情况评价 1015

一、贷款业务发展战略评估 1016

二、贷款审批的分级授权评估 1017

三、贷款的期限结构和品种结构 1017

四、贷款发放的规模控制 1018

五、关系人贷款管理评估 1019

六、信贷集中风险管理评估 1020

七、贷款的定价 1021

八、贷款的担保 1022

九、贷款档案管理政策 1022

十、贷款审批和管理程序 1023

十一、贷款的日常管理和催收制度 1024

十二、对不良贷款的管理 1025

第三节 贷款的内部控制与组织管理 1026

一、信贷管理及监督职能的组织设置 1026

二、信贷部门对贷款的监督管理 1027

三、内审部门的监督 1028

四、合规和合法情况 1028

五、信息管理系统 1029

六、信贷人员的素质 1029

第四节 呆帐准备金充足性评估 1030

第五节 贷款质量管理的综合评价及案例分析 1032

第十六章 不良贷款监管与呆帐准备金的计提和评估 1042

第一节 不良贷款监管 1042

一、不良贷款与其监管 1042

(一)不良贷款的划分和识别 1042

(二)不良贷款的登记 1044

(三)不良贷款的考核 1044

(四)不良贷款的催收 1045

二、不良贷款在我国商业银行的现状和原因 1046

(一)现状 1046

(二)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 1046

三、不良贷款的预警信号 1050

(一)在银行的帐户上反映的预警信号 1051

(二)财务报表所反映的预警信号 1051

(三)企业人事管理及与银行关系方面的预警信号 1052

(四)经营管理方面的预警信号 1052

四、不良贷款的处理 1054

(一)影响有问题贷款处理成效的因素 1054

(二)处理有问题贷款的程序 1056

第二节 呆帐准备金的计提和评估 1062

一、呆帐准备金的基本概念 1062

(一)呆帐准备金 1062

(二)呆帐准备金与贷款分类的关系 1063

(三)两个基本概念 1063

二、审慎会计原则 1064

(一)审慎会计原则对商业银行计提贷款呆帐准备金的要求 1064

(二)审慎的贷款呆帐准备金制度 1065

(三)正确理解审慎会计原则 1067

三、贷款呆帐准备金水平的评估 1068

(一)评估目标 1068

(二)对政策和程序的评估 1068

(三)对准备金总水平的评价 1068

四、贷款呆帐准备金的税务处理 1069

第三节 呆帐的冲销和贷款豁免 1071

一、呆帐的冲销 1071

(一)呆帐冲销的原则 1071

(二)呆帐冲销的条件 1072

(三)呆帐冲销的权限划分与报批程序 1073

二、贷款的豁免 1073

(一)豁免贷款的权限 1073

(二)呆帐核销的报批程序 1074

三、贷款呆帐准备金核销的帐务处理 1074

(一)贷款呆帐的范围 1074

(二)提取与管理 1075

(三)核销 1076

(四)贷款呆帐核销会计帐务处理 1078

(五)贷款损失核销的会计处理手续 1079

(六)监督检查与责任 1081

第四节 呆帐的冲销和贷款豁免案例 1082

案例一:核销××市化工厂贷款呆帐损失 1082

案例二:核销百货公司百货商店贷款呆帐损失 1099

第十七章 以五级分类为核心的贷款质量稽核 1104

第一节 稽核程序概述 1104

一、稽核程序图 1104

二、稽核前准备 1104

(一)成立稽核组 1104

(二)发出《稽核通知书》和《稽核前问卷》,收集有关资料 1106

(三)审阅《稽核前问卷》反馈材料 1107

(四)制定稽核方案、进行贷款初步抽样 1108

三、现场稽核 1109

(一)进点会谈 1109

(二)调阅资料、了解信贷档案 1110

(三)贷款风险分类 1110

(四)初步评价信贷政策和信贷管理制度 1112

(五)信贷会谈 1114

(六)对贷款质量和贷款管理进行总体评价 1115

(七)离点会谈 1115

(八)现场组织与控制 1116

四、稽核报告与处理 1117

(一)撰写《稽核报告》 1117

(二)起草《稽核监督意见书》和《稽核监督决定》 1117

第二节 贷款资产风险稽核 1118

一、贷款资产风险识别与认定稽核 1118

(一)对客户信用等级评定情况的稽核 1118

(二)对贷款资产风险基本权数的稽核 1119

(三)对贷款形态的稽核 1120

二、贷款资产风险防范控制稽核 1121

(一)各项贷款资产风险稽核的内容 1121

(二)对建立健全贷款风险结构调整机制的稽核 1126

(三)对建立健全贷款审批机制的稽核 1126

(四)对审贷分离和相互制约机制的稽核 1126

(五)对建立贷款法律审查制度的稽核 1126

(六)对建立贷款风险投放企业、投放区控制机构的稽核 1127

(七)对转制企业风险贷款的稽核 1127

三、贷款资产风险清收转化补偿稽核 1128

(一)稽核信贷部门是否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清收逾期呆滞贷款 1128

(二)对贷款资产风险转化的稽核 1128

(三)对呆帐贷款核销报损稽核 1129

四、对汇贷款资产风险稽核 1131

(一)对外汇贷款“风险三要素”的稽核 1132

(二)外汇担保业务稽核 1134

(三)外商投资企业贷款风险稽核 1135

第十八章 商业银行内部稽审 1137

第一节 内部稽审制度 1137

一、金融稽审在我国的发展 1137

(一)外部稽审的发展 1137

(二)内部稽审制度的建立 1138

二、商业银行内部稽审制度 1138

(二)内部稽审体制 1138

(二)内部稽审工作的任务 1139

(三)内部稽审机构职责 1139

(四)内部稽审工作行为规范 1141

三、商业银行内部稽审过程 1141

(一)稽审工作方式 1141

(二)非现场稽审过程 1142

(三)现场稽审工作程序 1143

四、商业银行内部稽审分析 1145

(一)稽审分析的形式和方法 1145

(二)银行稽审分析应注意的问题 1147

第二节 稽审管理与方法 1148

一、稽审业务内部管理 1148

(一)稽审决策与计划 1148

(二)组织和人事 1152

(三)稽审业务与质量管理 1154

(四)信息与项目档案管理 1158

二、稽审方法 1161

一、稽审取证人手方法 1161

二、稽审取证顺序方法 1162

三、稽审取证数量方法 1162

(四)稽审取证手段 1163

三、稽审技术 1163

(一)取得标准证据的技术 1163

(二)取得行动证据的技术 1164

(三)取得后果证据的技术 1166

第三节 稽审报告 1167

一、稽审报告的种类和要求 1167

(一)报告的种类和体裁 1167

(二)稽审报告的基本要求 1167

二、稽审报告基本内容 1169

(一)不足与要求 1169

(二)包括事项 1169

(三)提及被稽审单位 1169

(四)对个人的批评 1170

三、起草程序 1170

(一)明确六个问题 1170

(二)分八个步聚撰写 1171

(三)稽审报告起草实例 1171

第四节 风险稽审 1172

一、风险稽审的作用及监控指标 1172

(一)风险稽审的作用 1172

(二)银行风险监控指标及标准 1173

二、资产风险稽审 1177

(一)资产风险稽审范围 1177

(二)资产风险稽审程序 1178

(三)资产风险稽审内容 1180

(四)贷款资产风险稽审 1181

(五)其他资产风险稽审 1184

第五节 内部控制制度稽审 1186

一、内部控制系统的主要内容 1186

(一)各种管理政策和工作程序 1186

(二)分散职能 1186

(三)授权和权限 1187

(四)业务检查 1187

(五)业务报告 1187

(六)保留业务记录 1187

(七)培训在职人员 1187

(八)安全措施 1187

(九)计算机系统 1187

(十)防止盗用公款控制系统 1188

二、内部控制系统的建立 1188

(一)决策风险控制系统 1188

(二)业务操作风险控制系统 1189

(三)风险化解系统 1190

三、内部控制系统评审 1190

四、几项基础内部控制度稽审 1192

(一)现金出纳业务内控制度稽审 1192

(二)联行往来内控制度稽审 1193

(三)会计电算化处理内控制度稽审 1194

五、内部控制制度稽审评价调查表 1197

附录 1234

附录一: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 1234

附录二:贷款风险分类操作说明 1238

附录三:信贷资产分类 1245

附录四:贷款担保法则 1259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 1271

附录五:借款合同条例 1283

附录六:贷款通则 1287

附录七:部分国家和香港特别行政区贷款分类方法及呆帐准备金制度比较 1300

附录八: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 1313

附录九:企业信用等级评定细化量化指标(百分制) 1339

附录十:深圳银行业资产风险监管 1346

附录十一:金融资本与风险防范 1358

附件1:资本基础中有关资本的定义 1370

附件2:资产负债表内的资产风险权数 1373

附件3:资产负债表外项目的信用换算系数 1374

附件4:过渡期的安排 1378

我国现有著名商业银行有关资产负债管理和贷款风险管理规章 1379

一、中信实业银行 1379

二、深圳发展银行 1393

三、广东发展银行 1399

四、中国光大银行 1411

(一)中国光大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暂行办法 1411

(二)中国光大银行贷款风险管理办法 1415

(三)中国光大银行人民币信贷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1419

我国最近颁布的有关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主要法规 1432

一、《加强金融机构控制的指导原则》 1432

二、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发出关于严禁擅自批设金融机构、非法办理金融业务的紧急通知 1433

三、我国第一个《全国保险行业公约》 1434

四、《境内机构借用国际商业贷款管理办法》 1435

五、《境内机构发行外向债券管理办法》 1441

六、《证券、期货投资咨询管理暂行办法》 1445

七、《境外外汇帐户管理规定》 1452

八、《境内机构对外担保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1454

九、关于进一步完善和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建设的若干意见 1462

十、关于对金融机构违法违规经营责任人的行政处分规定 1466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