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关于创新型城市的要素与机理研究
关于创新型城市的要素与机理研究

关于创新型城市的要素与机理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吴尤可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42652461
  • 页数:343 页
图书介绍:本书深入分析了城市与创新的关系。并通过对创造和创新的对比,给创新型城市下了一个较为精确的定义,创新型城市是以创造性思维为源头,以创新为原始驱动力,拥有适合创造性思维广泛运用的环境的城市。
《关于创新型城市的要素与机理研究》目录

绪论 1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

一 研究的历史背景 1

二 研究的意义 9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11

一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简评 25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主要创新点 26

一 研究思路 26

二 创新点 27

第一章 创新型城市的内涵与类型 28

第一节 创新型城市研究的理论基础 28

一 新经济增长理论 28

二 创新理论 34

三 系统科学相关理论 40

第二节 创新型城市的内涵分析 45

一 创新型城市的定义 45

二 创新型城市的特征 48

第三节 创新型城市的类型 50

第四节 本章小结 52

第二章 创新型城市要素研究 53

第一节 创新型城市要素构成 53

第二节 创新资源 54

一 创新资源的含义 54

二 创新人才资源 55

三 创新经费资源 65

四 创新知识资源 75

五 创新信息资源 79

第三节 创新机构 81

一 创新机构的组成 81

二 创新机构的作用 84

三 官产学研合作方式及冲突解决 93

四 国外创新机构建设实践及启示 105

第四节 创新机制 107

一 激励机制 107

二 竞争机制 112

三 评价监督机制 113

第五节 创新环境 115

一 城市创新环境的内涵和作用 115

二 城市创新环境的形成和分类 118

三 软环境 120

四 硬环境 136

第六节 本章小结 137

第三章 创新型城市机理研究 140

第一节 创新型城市的经济基础 140

一 产业集群演化为创新集群 140

二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165

三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174

四 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189

第二节 创新型城市的区域环境营造 212

一 区域背景 212

二 理论基础 213

三 以城市群为基础的RIS共生要素分析 215

四 基于城市群共生的RIS进化分析 223

五 基于城市群的RIS建设建议 225

第三节 创新型城市的政策支持 227

一 蚁群理论 228

二 政策过程 231

三 蚂蚁群体智能的创新型政策扩散分析 233

四 政策建议 237

第四节 创新型城市的系统特征 239

一 耗散系统的定义及条件 240

二 耗散系统演化的熵值特征 242

三 基于耗散理论的创新型城市特征分析 244

第五节 创新型城市演化机理研究 248

一 耗散系统演化的条件 248

二 创新型城市系统中的流和力 251

三 基于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创新型城市演化机理 252

四 基于耗散结构的创新型城市建设战略 262

第六节 本章小结 265

第四章 创新型城市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266

第一节 创新型城市评价指标体系选择 266

一 国外评价指标体系回顾 266

二 国内评价指标体系回顾 268

三 简评 272

第二节 创新型城市指标体系构建 273

一 指标体系选择原则 273

二 指标体系的构建 274

第三节 创新型城市评价方法研究 276

一 基于熵值法的多个城市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 277

二 多个主要城市评价方法研究 279

三 基于灰关联熵的单个城市创新型进程评价模型构建 296

四 单个创新型城市评价方法研究 297

第四节 本章小结 301

第五章 深圳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案例研究 302

第一节 深圳城市发展现状 302

第二节 深圳创新型城市建设实践过程 306

一 深圳创新型城市建设目标的提出 306

二 深圳市建设创新型城市实践分析 308

三 深圳经济发展阶段特征 313

四 深圳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挑战 316

第三节 深圳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优势 320

一 创新资源 321

二 创新机构 323

三 创新机制 325

四 创新环境 327

第四节 深圳创新型城市建设政策建议 329

一 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330

二 大力推进企业创新 331

三 加强风投体系建设 334

四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335

五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 338

第五节 本章小结 340

结论与展望 341

第一节 本文主要研究成果 341

第二节 不足与展望 34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