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世界佛教通史  第9卷  日本佛教  从佛教传入至公元20世纪
世界佛教通史  第9卷  日本佛教  从佛教传入至公元20世纪

世界佛教通史 第9卷 日本佛教 从佛教传入至公元20世纪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魏道儒主编;王颂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16170298
  • 页数:490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世界佛教通史丛书之中国佛教卷,介绍了日本佛教发展情况。主要内容如下:一、佛教传入日本的历史与背景。佛教公传的年代,佛教传入前的日本,上古时代的日本国家,佛教传入前日本所处的国际环境,中朝佛教与日本佛教的关系。二、佛教传入引起的政治宗教变革。崇佛与排佛之争,排佛的政治宗教背景,苏我氏治下的佛教,圣德太子与佛教,推古朝改革与佛教的关系。三、国家佛教的初步建立。大化改新前后政治形势的转变,大化改新与佛教,白凤时代佛教的发展,僧尼寺院管理制度的确立。四、奈良佛教与大陆文明的全面引进等。五、平安佛教概观。平安时代的政治背景,平安时代的佛教政策与制度,佛教的新动向。六、平安佛教的主要宗派。最澄与天台宗,空海和真言宗,最澄以后的天台宗,净土信仰的兴起。七、镰仓佛教概论。镰仓佛教的历史背景和主要问题,镰仓时代的佛教体制。八、镰仓宗派:净土教系统。法然与净土宗,亲鸾和净土真宗,一遍与时宗。九、镰仓宗派:禅宗的全面引进等。十、镰仓宗派:日莲法华宗。十一、镰仓宗派:旧佛教的复兴运动。十二、室町时代的佛教等等。十三、江户时代的佛教。
《世界佛教通史 第9卷 日本佛教 从佛教传入至公元20世纪》目录

绪言 1

第一章 佛教传入日本的历史与背景 27

第一节 佛教公传的年代 29

一 壬申传法说 29

二 戊午传法说 32

第二节 佛教传入前的日本 34

一 远古时代的日本人 34

二 渡来人集团与佛教 37

三 社会经济与宗教信仰 38

第三节 上古时代的日本国家 42

一 邪马台国与神权统治 43

二 大和国与氏姓部民制 44

第四节 佛教传入前日本所处的国际环境 47

一 中日之间的朝贡册封体制 48

二 大和国势力在朝鲜半岛的盛衰 49

三 大陆国家对日本的文化输出 51

第五节 中朝佛教与日本佛教的关系 52

一 佛教的中国化 53

二 朝鲜半岛佛教的起源 54

三 公传与私传:佛教传入渠道的多样性 55

第二章 佛教传入引起的政治宗教变革 59

第一节 崇佛与排佛之争 60

第二节 排佛的政治宗教背景 64

一 政治背景:苏我氏与物部氏的政争 65

二 宗教背景:神佛之争的本质 66

第三节 苏我氏治下的佛教 69

一 推古朝政权的性质 69

二 佛教对外交流的扩大 71

三 兴隆三宝与起塔造寺 72

四 氏寺与氏族佛教 75

第四节 圣德太子与佛教 77

一 太子传略 77

二 太子传记的批判分析 79

三 三经义疏的作者和价值 81

第五节 推古朝改革与佛教的关系 84

第三章 国家佛教的初步建立 88

第一节 大化改新前后政治形势的转变 88

一 苏我氏的覆灭 88

二 大化改新 90

三 壬申之乱 91

四 律令制度 92

第二节 大化改新与佛教 94

一 苏我氏把持佛教领导权 94

二 舒明朝的皇室与佛教 95

三 神权与天皇统治的关系 96

四 改新后佛教领导权的转移 98

五 留学僧登上历史舞台 100

第三节 白凤时代佛教的发展 101

一 大力襄助佛教发展 101

二 法事与国家祭祀 103

三 利用佛教作为政治工具 106

第四节 僧尼寺院管理制度的确立 107

一 僧官制度 107

二 僧尼令 109

第四章 奈良佛教与大陆文明的全面引进 112

第一节 国内外政治的变迁 113

一 平城京的建成与唐帝国 113

二 专断君主和藤原氏的兴起 114

三 国家的文化事业 117

第二节 国家推动的佛教事业 118

一 奈良朝写经和官办写经所 118

二 国分寺制度 120

三 东大寺大佛 122

第三节 佛教管理与寺院经济 124

一 奈良时代的重要寺院 124

二 寺院和僧侣管理 126

三 寺院经济的发展 129

第四节 南都六宗:佛教义学的繁荣 130

一 三论宗和成实宗 132

二 法相宗和俱舍宗 135

三 华严宗 140

四 律宗 142

第五节 留学僧对文化交流的贡献 146

第六节 奈良佛教的阴影:僧人干政 148

第七节 菩萨僧与民间佛教的萌芽 150

第五章 平安时代佛教概观 154

第一节 平安时代的政治背景 154

一 藤原氏与摄关院政制度 155

二 摄关制度的成因 158

三 庄园经济与贵族封建制 159

第二节 平安时代的佛教政策与制度 160

一 光仁、桓武两朝的佛教政策 160

二 仁明朝以后的佛教政策和制度 165

第三节 佛教的新动向 170

一 宗派佛教的兴起 170

二 佛教的贵族化与世俗化 172

三 末法思想的出现 175

四 净土信仰的兴起 177

五 秘法咒术的流行 178

六 神佛习合思想的发展 184

七 中日佛教交流的主导转向民间 189

第六章 平安佛教的主要宗派 199

第一节 最澄与天台宗 199

一 最澄的生平 199

二 最澄思想简析 208

第二节 空海和真言宗 215

一 空海的生平 215

二 空海的思想 223

三 空海之后的真言宗 227

第三节 最澄以后的天台宗 235

一 慈觉大师圆仁 235

二 智证大师圆珍 238

三 安然与台密的集大成 240

四 平安中后期的天台宗 243

第四节 净土信仰的兴起 245

一 念佛与安魂送灵 246

二 圆仁与五会念佛 246

三 空也的念佛咒 248

四 源信与《往生要集》 249

五 源信与念佛三昧会 252

六 觉运调和天台与净土 252

七 南都和真言宗的净土信仰 253

八 良忍和融通念佛 254

九 贵族的净土信仰 256

第七章 镰仓佛教概论 258

第一节 镰仓佛教的历史背景和主要问题 258

一 镰仓佛教的政治社会背景 258

二 镰仓佛教面临的挑战 263

三 新佛教与旧佛教的问题 265

第二节 镰仓时代的佛教体制 269

一 显密诸宗与“寺家” 269

二 幕府与禅宗 273

三 异端派别 275

第八章 镰仓宗派:净土教系统 280

第一节 法然与净土宗 280

一 法然的生平 281

二 法然的著作和思想 284

三 法然的弟子及净土宗教团 291

第二节 亲鸾和净土真宗 293

一 亲鸾的生平 293

二 亲鸾的著作和思想 297

第三节 一遍与时宗 306

一 “一遍偈” 306

二 “游行”与“赋算” 307

三 “时众” 307

四 念佛与神道 308

第九章 镰仓宗派:禅宗的全面引进 310

第一节 禅宗传入之前的禅与日本 310

一 早期禅与日本的渊源 310

二 初传禅宗的第一人 312

第二节 荣西与“兼修禅” 314

一 兴禅护国 314

二 荣西门下 316

三 圆尔辨圆 317

第三节 渡日僧与“纯粹禅” 319

一 兰溪道隆 319

二 兀庵普宁 320

三 无学祖元 321

四 一山一宁 322

五 弘扬纯粹禅的日本禅师 323

第四节 道元与曹洞宗 325

一 道元的生平 325

二 道元的著作和思想 329

三 道元之后的教团 334

第十章 镰仓宗派:日莲法华宗 336

第一节 日莲的生平 336

一 思想形成 336

二 谏言幕府 337

三 法华行者 338

四 龙口法难 339

五 隐居身延山 340

第二节 日莲的著作和思想 341

第三节 日莲思想的独特性 343

一 “上行菩萨”与“日本第一法华经行者” 344

二 “日本国”与“一向大乘国” 344

三 折伏思想 345

第十一章 镰仓宗派:旧佛教的复兴运动 347

第一节 华严宗 347

一 明惠 348

二 宗性与凝然 350

第二节 法相宗 352

第三节 律宗 354

一 北京律 355

二 南京律 356

第十二章 室町时代的佛教 359

第一节 室町时代的宗派概观 360

一 临济宗 361

二 曹洞宗 364

三 净土宗 366

四 净土真宗 367

五 日莲宗 370

六 时宗 373

第二节 织田信长对佛教异己势力的剪除 376

一 石山本愿寺之战 377

二 安土宗论 379

第三节 佛教与基督教禁教 380

第十三章 江户时代的佛教 383

第一节 江户时代幕府与佛教 383

一 对佛教的专制政策 384

二 控制佛教的各项制度 386

第二节 江户佛教与前近代社会 390

一 寺院的商业化经营 390

二 佛教与民俗 392

第三节 江户时代的佛教教育与学术 393

一 檀林的作用和地位 393

二 学术方面的新动向 395

三 结语 399

第四节 宗派佛教的定型期 399

一 净土宗与德川幕府 400

二 净土真宗的分宗 401

三 崇传与五山派 402

四 白隐与妙心寺派 403

五 良宽与曹洞宗 404

六 天海与天台宗 405

七 真言宗 406

八 良忍与融通念佛宗 406

九 隐元与新传的黄檗宗 407

第五节 各界对佛教的批判 409

一 吉田神道对本地垂迹思想的新解说 409

二 朱子学对佛教的批判 411

三 基于神道立场的批判 413

四 国学者和水户学派排佛 414

五 理性主义的批判 414

第十四章 近代日本佛教 416

第一节 明治初期的排佛政策 417

一 神佛分离令 417

二 废佛毁释运动 419

三 大教院的设立 421

第二节 护教运动与佛教改革 422

一 跨宗派的护法运动 422

二 启蒙派的政教分离运动 423

第三节 佛学研究与佛教事业的开创 426

一 “求新知于世界”与留学潮 426

二 近现代佛教学的发轫 427

三 现代大藏经的编纂出版 430

四 “大乘非佛说”争论 432

五 新兴的佛教社会事业 434

第四节 明治佛教与社会思潮的互动 437

一 理性化、入世化与社会改良派 437

二 复古主义潮流 440

三 佛教的哲学化诠释与改造 443

四 内省主义、信仰主义潮流 445

第五节 军国主义阴影下的佛教 449

一 佛教迎合政府的举动 450

二 国家神道与宗教自由的压制 452

三 《教育敕语》与“不敬事件” 453

四 侵略战争之下的佛教界 455

五 佛教与社会主义运动 456

六 佛教与法西斯主义 458

主要参考文献 465

后记&魏道儒 48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