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史  1900-1949
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史  1900-1949

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史 1900-1949PDF电子书下载

社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孟航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010102306
  • 页数:406 页
图书介绍:本书通过抓住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发展史当中的一条主线来展示这些学科的发展历程,力图展示在中国几代学者的努力之下,如何将西方的理论与中国的学术传统结合起来,发展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的研究,并以此揭示出中国学者对世界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的贡献。本书通过案例研究的方法,选择这些学科早期发展史当中具有代表性的主题,一个是“社区研究”,另一个是“功能主义”,本书通过探索这两者是如何在中国结合的,来揭示早期学者进行学科本土化的努力。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的发展过程当中,至今还存留有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为学界内外所关心,比方说学科的地位问题,这需要从学术史当中寻找根源;而另一方面,许多历史真相尚未明晰,就连一些刚刚过去不久的事实也渐渐显得模糊了,因此如何挖掘出历史的真实,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一定的理论归纳是重大而又现实的问题,也是学界公认的难题和尖端课题。
《中国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史 1900-1949》目录

第一章 导论:在场的熟悉与陌生 1

第一节 学科史的一条主线 2

第二节 反思的建构 4

第三节 文化·社会·行动者 9

第四节 结构与各章提要 29

第二章 来源审视:学术域与知识传播 31

第一节 重新审视历史 31

第二节 西方的“近代”兴起与近代科学的诞生 34

第三节 社会学与芝加哥学派 40

第四节 民族学、人类学与功能主义 45

第五节 有机体·区位学·功能主义 53

第六节 历史的启示 60

第三章 背景与媒介:进入中国的条件 62

第一节 时代和社会背景 62

第二节 学术背景 73

第三节 学科背景 98

第四节 引入者吴文藻的早年生活 120

第五节 主要学习和实践者的早年 127

第六节 文化传播与行动者 136

第四章 山雨欲来:机构与行动者的结合 139

第一节 燕京大学社会学系 139

第二节 吴文藻到燕京 150

第三节 帕克来华 154

第四节 对功能主义人类学的早期印象 159

第五节 酝酿之中 161

第六节 矛盾中的转换 165

第五章 初步实践:走向田野和克服困难 167

第一节 学科“中国化”的主张 167

第二节 社会研究社与林耀华义序宗族调查 170

第三节 选择功能主义与拉德克利夫—布朗访华 173

第四节 大瑶山调查与《花兰瑶社会组织》 179

第五节 探索中的障碍 185

第六节 行动者与社会环境 191

第六章 向外与向内:拓展交流和本土调查成果 192

第一节 与国际接轨 192

第二节 费孝通留学英国 198

第三节 内部交流与外部应对 206

第四节 从江村调查到《江村经济》 210

第五节 林耀华留美与《金翼》 217

第六节 方向性问题 223

第七章 边疆研究:战争影响下的学术转移 225

第一节 初到云南 225

第二节“云南三村”调查 233

第三节 从农村到都市 249

第四节“魁阁”时期的内地研究 258

第五节 边疆与少数民族研究 267

第六节 中国特色学术发展模式与战争的影响 274

第八章 海外与海内:文化比较和成果转化 277

第一节 海外的整体性印象 277

第二节 抗战后的发展 282

第三节 费孝通的理论化思考 283

第四节 相关的社区研究 295

第五节 研究成果·反思·评论 302

第六节 对于学者分化的疑问 306

第九章 多维透视:学术与政治、社会、生活 307

第一节 政府任职 307

第二节 社会参与 310

第三节 个人生活 313

第四节 学术争鸣 320

第五节 天各一方 324

第六节 互动选择 330

第十章 结论:从意化理论看问题 331

第一节 对“社区研究”和“功能主义”在中国结合的总体性认识 332

第二节 传播·行动·社会结构 339

第三节 理论的创新——意化理论 349

第四节 未尽的几个问题 361

参考文献 37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