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安全
中国低碳城市建设现状与问题研究
中国低碳城市建设现状与问题研究

中国低碳城市建设现状与问题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环境安全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史丹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16165379
  • 页数:312 页
图书介绍:建设低碳生态城市已经成为当前世界城市发展的主流方向,而中国正是世界上开展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核心地区之一。通过剖析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的规划建设现状,梳理、归纳出低碳生态城市发展中存在的误区与问题,继而从理念解析和对策行动两方面提出引导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健康发展的措施和建议。
《中国低碳城市建设现状与问题研究》目录

第一章 我国低碳试点城市综合评价 1

第一节 研究低碳城市的意义 1

一 建设低碳城市的现实意义 1

二 关于低碳城市的理论研究 4

第二节 试点城市低碳发展现状与评价 7

一 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 7

二 实证分析 11

第三节 关于低碳试点城市的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21

参考文献 25

第二章 北京低碳城市建设调研报告 27

第一节 低碳城市内涵与评价方法 27

一 低碳城市的内涵 27

二 低碳城市的评价方法 28

第二节 北京市建设低碳城市的实践 29

一 编制规划方案,引领低碳城市建设 29

二 培育低碳产业,打造低碳经济 33

三 调整能源结构,促进用能低碳化 39

四 加强交通减排,建设低碳交通 41

五 推进建筑节能,打造低碳建筑 43

六 开展园林绿化,创造低碳环境 44

七 实施绿色行动,倡导低碳生活 46

八 启动碳排放交易,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47

第三节 北京市建设低碳城市取得的成效与评价 48

一 碳排放总量增长,但是增速放缓 48

二 人均碳排放量呈现明显的倒U形趋势 49

三 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实现了低排放高增长 50

四 碳排放结构发生变化,建筑成为最主要排放领域 52

第四节 北京市低碳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54

一 计划手段多于市场手段 54

二 节能减排市场尚未发育 55

三 未形成低碳的生活方式 56

四 忽略了区域的协调发展 56

第五节 北京市建设低碳城市的政策建议 56

一 制定低碳城市建设中长期路线图 57

二 综合利用多种政策工具 57

三 培育节能减排市场 58

四 完善减碳的基础管理工作 58

五 建成全国乃至国际低碳城市典范 58

六 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59

附录 59

参考文献 69

第三章 宁波市构建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的经验与建议 71

第一节 宁波市交通运输能耗与CO2排放量 71

一 宁波市交通运输承载现状 71

二 宁波市交通能源消费量 74

三 宁波市交通运输二氧化碳排放量 77

第二节 宁波市构建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的经验及存在的问题 82

一 宁波市构建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的主要做法 83

二 宁波市构建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的经验 92

三 宁波市发展低碳交通中遇到的问题 93

第三节 加快城市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建议 95

一 建立信息化与智能化交通系统,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95

二 增强公共交通吸引力,实现结构性减碳 95

三 推广绿色能源汽车的使用,减少城市交通碳排放 97

四 发展绿色物流运输,促进城市货运的低碳化发展 98

五 加强水路运输,促进沿海港口城市交通的低碳化发展 99

参考文献 100

第四章 深圳市依靠体制机制创新推动低碳发展 102

第一节 深圳低碳城市建设的基础 103

一 区位优势 103

二 经济条件 106

三 碳排放状况 109

四 市场环境 111

第二节 深圳低碳城市建设的主要做法 112

一 构建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 113

二 建设低碳清洁能源保障体系 116

三 节能降耗,提高能效 117

四 推动技术进步,创新体制机制 124

五 优化空间布局,挖掘碳汇潜力 125

六 引导绿色消费,践行低碳生活 128

第三节 深圳低碳城市建设的特色项目 129

一 国际低碳城 129

二 碳排放权交易制度 139

参考文献 150

第五章 济南市低碳转型模式研究 152

第一节 济南市低碳发展的形势分析 152

一 济南的经济发展具有显著高碳特征 152

二 济南市低碳转型面临的难题 154

第二节 济南市低碳发展相关工作的进展 155

一 济南市节能工作的成效 155

二 济南市循环经济的成效 157

三 济南市环境保护的成效 157

四 济南市新能源发展的成效 158

五 济南市战略性新兴、高科技产业发展成效 159

六 济南市其他领域的低碳发展成效 161

第三节 济南市与低碳发展相关的“十二五”规划目标 161

一 节能工作的“十二五”目标 161

二 循环经济发展的“十二五”目标 162

三 环境保护的“十二五”目标 162

四 新能源发展的“十二五”目标 162

五 战略性新兴、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十二五”目标 163

第四节 济南市低碳发展面临的困难 163

一 缺乏针对性的政策法规支撑 163

二 缺乏系统性的低碳发展规划 164

三 低碳发展模式存在缺陷 165

四 促进低碳发展的政策手段单一 165

五 低碳发展的保障机制不健全 166

第五节 破解低碳发展难题的思路 166

一 健全促进低碳城市发展的法制保障体系 167

二 与城镇化配合制定系统的专项低碳发展规划 167

三 通过产业调整推动结构性减碳 168

四 充实低碳发展的生态内容 169

五 健全保障机构促进低碳发展 170

参考文献 172

第六章 西安市低碳城市规划建设研究 173

第一节 西安市概况 174

一 地形地貌分析 174

二 区位分析 174

第二节 西安的低碳城市建设回顾 176

一 城市发展形态为发展西安低碳城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77

二 绿色生态城市的营造是西安发展低碳城市的有效措施 177

三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集约节约土地利用、发展高科技产业 177

第三节 西安市二氧化碳排放现状 178

一 城市二氧化碳排放来源 178

二 西安市二氧化碳排放现状 179

三 西安市建设低碳城市存在的问题 184

第四节 西安建设低碳城市的目标及发展模式 188

一 西安建设低碳城市的基本原则 188

二 西安建设低碳城市的总体目标 189

三 西安建设低碳城市的三大碳排放领域目标 190

第五节 西安建设低碳城市的规划思路探索 191

一 研究低碳城市的目标,建设国际化大都市 191

二 探索低碳城市发展内涵,引导主城区建设 197

第六节 西安市低碳城市建设途径研究 202

一 发展低碳型工业 202

二 推广低碳建筑 203

三 发展低碳型交通 204

四 构建低能耗能源与低碳技术体系 206

五 发展碳汇技术 208

第七节 西安市建设低碳城市的机制构建 208

一 以碳交易为主的碳市场机制 209

二 以碳税为主的生态补偿机制 209

三 碳金融激励机制 210

四 政府监督机制 210

第八节 西安建设低碳城市的政策建议 210

一 从城市发展战略的高度重视低碳经济的发展 210

二 制定低碳产业规划,激励企业从事低碳生产与经营 210

三 建立低碳发展综合实验区 211

四 明确主城区规划格局,加快建设三个副中心城市 211

五 培养全民意识,倡导全民参与 211

第七章 南宁市低碳城市建设的主要做法、问题与建议 213

第一节 南宁市经济发展与温室气体排放 214

一 南宁市经济发展 214

二 经济发展下的南宁市温室气体排放 218

第二节 南宁市促进城市低碳发展的主要做法 224

一 锁定减排领域,狠抓重点行业节能减排工作 224

二 部门联动,“奖”“惩”并举,推进落后产能淘汰 225

三 积极示范推广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结构 225

四 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大力推广应用节能减排技术 227

五 培育战略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229

六 经济与社会效益并重,发展循环经济 231

七 着力转变生产发展方式 231

八 以市场为导向,创造低碳发展环境 231

第三节 南宁市低碳城市建设面临的问题 232

一 部分地区淘汰落后产能有限,未来减排空间不大 232

二 南宁市能源消费领跑全国,控制能源消费增长难度大 232

三 高碳能源为主的能源消费格局短时期难以改变 234

四 能源消费高度集中,“制造业大布局”将持续推高能源消费总量 236

五 快速城镇化,建筑能耗将进一步助推能源消费总量 238

六 交通业将是南宁市未来能源消费增长最快的领域 238

七 能源利用效率有待提高 239

八 新兴战略产业体系尚不完善 241

第四节 南宁低碳城市建设面临的机遇 241

一 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241

二 东西部合作不断深化,内陆开发开放全面展开 242

三 新兴战略产业面临重大发展机遇 243

四 低碳发展提升到经济发展战略层面 245

第五节 南宁加强低碳城市建设的几点建议 246

一 内“修”外“控”,加快形成低碳经济发展长效机制 246

二 总量控制,目标分解,定位重点节能减排行业,锁定重点减排企业 247

三 在有条件的地区,推广应用可再生能源,继续优化能源结构 247

四 注重财税政策引导,加大资金政策性倾斜 248

五 推动生态园区建设,发展循环经济 249

六 重视末端控制,发展森林碳汇 249

七 加大宣传力度,发动全民参与低碳城市建设 249

八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考核机制 250

第八章 鄂尔多斯市发展低碳经济的现状与问题研究 251

第一节 鄂尔多斯市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 252

一 鄂尔多斯市概况 252

二 鄂尔多斯市经济发展基本状况 253

三 鄂尔多斯市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257

四 鄂尔多斯市经济发展特点 259

第二节 鄂尔多斯市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举措 260

一 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着力发展新型低碳产业 260

二 加大资源转化力度,推进优势产业升级,积极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262

三 推广节能减排工程,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减少环境污染 265

第三节 鄂尔多斯市发展低碳经济实现转型升级取得的成效 267

一 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工业体系逐步建立 267

二 整合煤炭资源,淘汰落后产能,煤炭企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 267

三 转型升级优势产业,发展循环经济,资源的节约和综合利用成效显著 268

四 搭建产业技术平台,推进高科技园区建设初见成效 268

五 节能减排取得新成效,清洁能源使用率逐渐提高 269

六 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成效明显 270

第四节 鄂尔多斯市发展低碳经济实现转型升级面临的挑战 270

一 有效调整地区产业结构的难度很大 271

二 提高要素供给的质量与水平的任务依然艰巨 272

三 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任重道远 272

第九章 银川经济发展低碳转型研究 274

第一节 银川资源依赖型经济发展模式概述 275

一 资源依赖型经济发展模式的内涵 275

二 银川资源依赖型经济发展模式的形成 276

三 银川资源依赖型经济发展模式的现状 280

第二节 银川资源依赖型经济发展模式遇到的挑战 281

一 全球气候变暖的挑战 281

二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挑战 284

三 银川“一煤独大”型产业结构的潜在风险 287

第三节 低碳转型是银川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289

一 低碳转型概述 289

二 银川低碳转型的必要性 291

三 银川低碳转型的可行性 292

第四节 银川经济发展模式低碳转型的战略安排 298

一 抓住“两区”建设重大机遇,加快外向型经济发展步伐 298

二 摆脱依赖单一比较优势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299

三 加强煤炭清洁利用,提高煤炭利用效率 301

四 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 302

五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清洁生产基地 303

六 加强生态保护,努力增加碳汇 306

第五节 银川经济发展低碳转型的政策建议 307

一 加强宏观指导和战略规划,统筹推进银川低碳建设 307

二 健全体制机制,加强“低碳经济”能力建设 307

三 完善激励机制和鼓励政策,推动煤炭清洁利用 308

四 完善政策措施,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 308

五 以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着力构建循环经济支撑体系 308

六 积极制定产业政策,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09

参考文献 309

后记 31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