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地震伤急救手册
地震伤急救手册

地震伤急救手册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7509117828
  • 页数:272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介绍了地震伤的特点和救治原则,脑外科、骨折及四肢损伤、脊柱脊髓损伤、胸外伤、腹部创伤、泌尿系统损伤、眼耳鼻咽喉部损伤的救治,震后可能发生内科疾病的处置原则及震后心理干预,并介绍了创伤急救护理、抗震救灾现场防疫防病知识、自救互救知识等。
《地震伤急救手册》目录

第一部分 总论 1

一、地震损伤特点及现场救护 2

(一)地震伤的共同特点 2

(二)地震伤员的特点 2

(三)现场救护 3

(四)急救措施 3

二、创伤急救 5

(一)批量伤员伤检分类原则 5

(二)创伤的基本抢救技术 5

(三)多发伤急救 9

三、心肺复苏 11

(一)基本生命支持 11

(二)高级心脏生命支持 14

(三)紧急人工气道的建立 14

(四)复苏后处理 15

(五)临床死亡判断标准 16

四、休克 16

五、感染与抗生素应用 18

(一)皮肤及软组织感染 18

(二)腹腔感染 19

(三)开放性颅脑外伤 22

(四)气性坏疽 23

(五)破伤风 25

六、环境及理化因素损伤 27

(一)淹溺 27

(二)中暑 28

(三)烧烫伤 31

(四)电击伤 32

(五)毒蛇咬伤 33

(六)动物咬伤 35

七、液体治疗 36

(一)清醒的患者 36

(二)不清醒的患者 36

八、营养支持 37

第二部分 外科 39

一、四肢骨盆损伤 40

(一)四肢骨折治疗原则 40

(二)上肢关节脱位 41

(三)锁骨骨折 42

(四)肱骨近端骨折 42

(五)肱骨干骨折 43

(六)肘关节周围骨折 43

(七)前臂骨干骨折 44

(八)桡骨远端骨折 44

(九)断指断肢的急救处理 44

(十)髋关节脱位 45

(十一)股骨近端骨折 46

(十二)股骨干骨折 46

(十三)膝关节周围骨折 47

(十四)小腿骨干骨折 47

(十五)踝部骨折 48

(十六)足部骨折 48

(十七)骨盆骨折 49

(十八)周围血管伤 50

(十九)骨筋膜室综合征 51

二、脊柱脊髓损伤 51

三、胸外伤 56

(一)肋骨骨折 56

(二)闭合性气胸 59

(三)开放性气胸 59

(四)张力性气胸 61

(五)血胸 62

(六)开放性气管及支气管损伤 65

(七)闭合性气管及支气管损伤 66

(八)食管破裂 67

(九)膈肌破裂 68

(十)胸腔穿刺术 69

(十一)胸腔闭式引流术 70

(十二)纵隔引流术 71

四、心脏外伤 72

(一)急性心包压塞 72

(二)心脏挫伤 74

(三)心脏破裂 75

(四)胸主动脉损伤 76

五、腹部创伤 76

(一)腹部闭合性空腔脏器损伤 76

(二)腹部闭合性实质脏器损伤 78

(三)腹部开放性空腔脏器损伤 80

(四)腹部开放性实质脏器损伤 81

六、脑外伤 83

(一)头皮血肿 83

(二)头皮裂伤 84

(三)线性颅骨骨折 84

(四)凹陷性颅骨骨折 84

(五)粉碎性颅骨骨折 85

(六)颅底骨折 85

(七)脑震荡 87

(八)弥漫性轴索损伤 87

(九)脑挫裂伤 88

(十)脑干损伤 89

(十一)急性硬膜外血肿 89

(十二)急性硬膜下血肿 90

(十三)急性脑内血肿 91

(十四)非火器性开放性颅脑损伤 91

七、泌尿系统损伤 92

(一)肾损伤 92

(二)输尿管损伤 94

(三)膀胱损伤 96

(四)前尿道损伤 98

(五)后尿道损伤 100

八、妇科损伤 101

(一)外阴血肿 101

(二)外阴裂伤 102

(三)阴道创伤 103

(四)子宫、宫颈、卵巢损伤 104

(五)骨盆骨折 104

(六)妊娠患者胎盘早剥 109

(七)妊娠患者穿透性创伤 111

(八)孕产妇现场急救用药指南 112

九、眼外伤 120

十、耳鼻咽喉部损伤 123

(一)鼻出血 123

(二)鼻骨骨折 125

(三)脑脊液鼻漏 125

(四)闭合性喉外伤 126

(五)开放性咽喉部外伤 128

(六)全耳郭断裂 129

(七)耳郭缺损 130

(八)耳部外伤性大出血 130

(九)颞骨骨折 131

(十)外伤性脑脊液耳漏或耳鼻漏 133

十一、口腔颌面损伤 134

(一)软组织挤压伤 134

(二)软组织擦伤 135

(三)软组织挫伤 135

(四)刺割伤、裂伤 136

(五)上颌骨骨折 137

(六)下颌骨骨折 139

(七)全面部骨折 140

十二、小儿外伤 143

(一)腹部损伤 143

(二)腹部闭合性实质性脏器损伤 144

(三)腹部闭合性空腔脏器损伤 145

(四)腹部开放性损伤 146

(五)锁骨骨折 146

(六)肱骨干骨折 147

(七)肱骨髁上骨折 147

(八)前臂骨干骨折 148

(九)股骨干骨折 148

(十)小腿骨干骨折 149

第三部分 内科 151

一、心血管急症 152

(一)室性心动过速 152

(二)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和心房颤动 153

(三)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154

(四)心搏骤停及心肺复苏 155

(五)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157

(六)房室传导阻滞 158

(七)不稳定型心绞痛 159

(八)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 162

(九)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164

(十)急性左心功能不全 165

(十一)急进型高血压的诊断与处理 167

(十二)高血压脑病 168

(十三)急性肺栓塞 169

二、呼吸内科 171

(一)急性上气道阻塞 171

(二)大咯血 172

(三)上呼吸道感染 173

(四)肺炎 174

(五)危重型哮喘 174

(六)吸入性肺损伤 175

(七)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177

(八)机械通气治疗 178

三、消化内科 180

(一)霍乱 180

(二)急性细菌性痢疾 181

(三)细菌性食物中毒 182

(四)急性胃肠炎 183

(五)急性胃扩张 184

(六)应激性溃疡与上消化道出血 185

(七)急性胰腺炎 186

(八)缺血性肠病 187

(九)功能性呕吐 188

(十)功能性腹泻 188

四、肾脏病科 189

急性肾衰竭 189

五、神经内科 195

(一)昏迷 195

(二)谵妄 195

(三)高颅压及脑疝 197

(四)癫癎 199

(五)缺氧缺血性脑病 200

六、内分泌科 201

(一)低血糖昏迷 201

(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 202

七、血液病科 204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204

八、风湿性疾病 206

(一)寒性关节痛和骨关节炎 206

(二)反应性关节炎 207

九、小儿内科 208

(一)儿童地震创伤急救 208

(二)婴儿及儿童心肺复苏 208

(三)儿童创伤性休克 211

(四)中毒性痢疾 211

(五)创伤后败血症 213

(六)小儿外伤后惊厥 214

(七)小儿肺炎 215

十、针灸治疗 215

(一)昏迷 215

(二)晕厥 216

(三)疼痛 216

(四)发热 218

(五)呕吐 218

(六)痢疾 218

(七)脊髓外伤所致排尿、便障碍 219

(八)焦虑 219

(九)腹泻 219

(十)感冒 220

(十一)周围神经挤压伤引起瘫痪 220

十一、心理救助 220

(一)急性应激反应 220

(二)创伤后应激障碍 222

(三)惊恐发作 223

(四)癔症 224

(五)抑郁发作 225

十二、皮肤科 226

(一)真菌性皮肤病 226

(二)浅部细菌感染 227

(三)摩擦红斑 227

(四)疥疮 228

(五)皮炎、湿疹 229

第四部分 创伤急救护理 231

一、生命体征监测 232

二、动脉采血术 232

三、输血法 233

四、创口护理 233

五、氧疗技术 234

六、吸痰法 234

七、失血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235

八、破伤风的护理 235

九、挤压伤综合征的护理 236

十、气性坏疽的护理 237

十一、新生儿窒息的急救护理 238

十二、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护理 239

十三、外伤伤员的心理护理 239

第五部分 抗震救灾现场防疫防病知识 241

一、防疫防病应急措施 242

(一)饮水卫生 242

(二)食品卫生 243

(三)环境卫生 243

(四)尸体处理 245

二、医务人员防护措施 247

(一)标准预防 247

(二)飞沫传播预防措施 247

(三)接触传播预防措施 248

(四)虫媒传播的预防措施 248

(五)暴露于血液和体液后的紧急措施 249

三、灾民临时安置点卫生防病要点 249

(一)地点的选择 249

(二)环境要求 250

(三)临时安置点的服务设施 251

四、灾区公众防病指导 252

(一)腹泻的预防 252

(二)病媒传染病预防 253

(三)个人卫生 253

五、外科特异性感染病房管理措施 254

(一)基本措施 254

(二)终末消毒 255

(三)注意事项 255

六、外科特异性感染手术室管理措施 256

(一)术前准备 256

(二)术中管理 256

(三)术后终末消毒 256

(四)注意事项 257

第六部分 自救互救知识 259

一、科学避震 260

(一)避震原则 261

(二)不同场所避震要点 260

二、震后自救 262

三、震后互救 263

(一)震后互救的原则 263

(二)互救要点 263

(三)找寻被压埋生存者的方法 264

(四)科学挖掘 265

第七部分 急救设备使用 267

一、简易呼吸器 268

二、便携式急救呼吸机 269

三、同步和非同步除颤 270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