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现代计算机网络
现代计算机网络

现代计算机网络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吴辰文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302251682
  • 页数:475 页
图书介绍:本书对网络通信的基本知识和概念、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特别是TCP/IP协议进行系统的讨论,对局域网技术、城域网技术、广域网技术等进行了比较系统和全面的介绍。
《现代计算机网络》目录

第1章 概论 1

1.1 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 1

1.1.1 计算机网络发展阶段的划分 1

1.1.2 因特网的发展 3

1.1.3 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的发展 7

1.2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分类及性能指标 7

1.2.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7

1.2.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8

1.2.3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11

1.3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14

1.3.1 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 14

1.3.2 网络体系结构的研究方法 15

1.3.3 几种常见参考模型 16

1.4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动向 20

1.4.1 网络并行计算技术研究 20

1.4.2 存储区域网络的研究 22

1.4.3 光网络技术的研究 24

1.4.4 无线网络技术的研究 25

1.4.5 网络安全技术研究 28

第2章 数据通信基础 30

2.1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 30

2.1.1 信息、数据和信号 30

2.1.2 信道的基本概念 30

2.1.3 数据通信系统模型 32

2.2 数据调制和编码 33

2.2.1 数字数据编码为数字信号 33

2.2.2 数字数据调制为模拟信号 34

2.2.3 模拟数据编码为数字信号 36

2.2.4 模拟数据调制为模拟信号 37

2.3 传输介质 38

2.3.1 导向传输介质 39

2.3.2 非导向传输介质 42

2.4 多路复用技术 45

2.4.1 频分多路复用 45

2.4.2 时分多路复用 46

2.4.3 波分多路复用 48

2.5 数据交换技术 49

2.5.1 电路交换 49

2.5.2 分组交换 51

第3章 广域网技术 55

3.1 广域网的演变与发展 55

3.1.1 广域网技术的特点 55

3.1.2 广域网研究的技术思路 56

3.2 广域网结构与参考模型 57

3.2.1 广域网组成 57

3.2.2 广域网参考模型 58

3.2.3 广域网的物理层 59

3.3 广域网的数据链路层 62

3.3.1 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 62

3.3.2 HDLC协议 64

3.3.3 PPP协议 73

3.3.4 HDLC与PPP协议的区别 76

3.4 广域网的连接类型 77

3.4.1 WAN的交换方式 77

3.4.2 WAN的连接类型 78

3.5 广域通信网的基础网络 79

3.5.1 公共电话交换网 79

3.5.2 公用数据网(X.25) 81

3.5.3 帧中继网(FR) 83

3.5.4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 84

3.5.5 异步传输模式(ATM) 87

3.5.6 数字数据网(DDN) 88

3.5.7 同步光纤网(SONET)和同步数字体系(SDH) 89

第4章 局域网和城域网 94

4.1 局域网参考模型与协议标准 94

4.1.1 局域网参考模型 94

4.1.2 IEEE 802协议标准 95

4.2 以太网 96

4.2.1 ALOHA协议 96

4.2.2 CSMA/CD协议 99

4.2.3 以太网的性能 103

4.2.4 以太网的MAC子层 105

4.2.5 以太网在地域连接范围的扩展 108

4.3 高速以太网 116

4.3.1 快速以太网 116

4.3.2 千兆以太网 117

4.3.3 万兆以太网 118

4.3.4 10万兆以太网/4万兆以太网 121

4.4 虚拟局域网 122

4.4.1 虚拟局域网的基本概念 122

4.4.2 VLAN的分类 123

4.4.3 干道和VTP 124

4.4.4 VLAN的优点 126

4.5 无线局域网 127

4.5.1 无线局域网的组成 127

4.5.2 802.11局域网的物理层 128

4.5.3 802.11局域网的MAC层协议 129

4.5.4 802.11局域网的MAC帧 135

第5章 网络互联技术 138

5.1 网络互联的基本概念 138

5.2 网际协议IPv4 139

5.2.1 IP地址 140

5.2.2 地址解析协议 146

5.2.3 IPv4数据报 150

5.2.4 ICMP协议 152

5.3 路由选择算法与路由协议 155

5.3.1 路由信息协议(RIP) 157

5.3.2 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OSPF) 160

5.3.3 外部网关协议 163

5.4 路由器与第三层交换技术 165

5.4.1 路由器的构成 166

5.4.2 路由器的分类 167

5.4.3 第三层交换 168

5.5 IP多播与IGMP协议 171

5.5.1 IP多播的基本概念 171

5.5.2 以太网物理多播 173

5.5.3 Internet组管理协议 174

5.6 IPv6技术 175

5.6.1 IPv6概述 175

5.6.2 IPv6分组 177

5.6.3 IPv6地址 179

5.6.4 IPv4到IPv6的过渡 182

5.6.5 IPv6的应用 184

5.7 移动IP技术 185

5.7.1 移动IP概述 185

5.7.2 移动IPv4 186

5.7.3 移动IPv6 189

第6章 传输层 192

6.1 传输层的服务和规范 192

6.1.1 进程通信 192

6.1.2 传输层协议 194

6.1.3 传输层的基本功能 195

6.2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196

6.2.1 UDP的主要特点 196

6.2.2 UDP数据报的格式 197

6.2.3 UDP的基本工作过程 199

6.3 传输控制协议(TCP) 201

6.3.1 TCP协议的特点 202

6.3.2 TCP报文段格式 202

6.3.3 TCP的连接管理 205

6.3.4 TCP的流量控制 210

6.3.5 TCP的差错控制 213

6.3.6 TCP的拥塞控制 216

6.3.7 无线TCP 219

第7章 网络服务和应用层协议 223

7.1 域名系统DNS 223

7.1.1 DNS基础 223

7.1.2 Internet的域名结构 224

7.1.3 域名服务器 225

7.1.4 域名解析 227

7.1.5 DNS报文 228

7.2 电子邮件系统 229

7.2.1 电子邮件系统概述 229

7.2.2 SMTP协议 231

7.2.3 邮件读取协议:POP3和IMAP4 235

7.2.4 电子邮件的格式 236

7.2.5 基于WWW的电子邮件 237

7.3 WWW协议与服务 237

7.3.1 WWW概述 237

7.3.2 WWW的体系结构 238

7.3.3 统一资源定位符(URL) 239

7.3.4 万维网文档 240

7.3.5 HTTP协议 242

7.3.6 搜索引擎 248

7.4 文件传输协议(FTP) 250

7.4.1 FTP概述 250

7.4.2 FTP的工作原理 250

7.4.3 匿名FTP服务 251

7.4.4 FTP的使用 252

7.4.5 简单文件传输协议(TFTP) 253

7.5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 253

7.5.1 DHCP的产生背景 253

7.5.2 DHCP的报文格式 254

7.5.3 工作过程 255

7.6 远程登录协议(Telnet) 257

7.6.1 Telnet的基本概念 257

7.6.2 Telnet的工作原理 258

7.6.3 Telnet的使用 259

7.7 无线应用协议(WAP) 259

7.7.1 WAP概述 259

7.7.2 WAP协议栈 260

7.7.3 WAP 2.0采用的新标准和技术 261

7.8 P2P应用协议 263

7.8.1 P2P概述 263

7.8.2 P2P的应用 265

第8章 无线网络新技术 266

8.1 无线网络的发展历程 266

8.1.1 无线数据网络 266

8.1.2 无线自组织网络 268

8.1.3 无线Mesh网络 269

8.1.4 无线传感器网络 270

8.2 无线自组织网络Ad hoc 276

8.2.1 无线自组织网络Ad hoc的信道分配技术 276

8.2.2 无线自组织网络Ad hoc的路由协议 280

8.2.3 无线自组织网络的QoS技术 286

8.2.4 无线自组织网络中的多播与广播技术 293

8.2.5 无线Ad hoc网络的安全技术 296

8.3 无线传感器网络 301

8.3.1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组成 301

8.3.2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体系结构 302

8.3.3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关键技术 305

8.4 无线网格网络技术 331

8.4.1 无线网格网络概述 331

8.4.2 无线网格网络结构 333

8.4.3 无线网格网络的关键技术 334

第9章 接入网技术 339

9.1 接入网的基本概念 339

9.1.1 接入网技术发展的背景 339

9.1.2 接入服务的界定 340

9.1.3 接入技术与“数字会聚”及“三网融合” 340

9.2 接入网体系结构 341

9.2.1 接入网的定义 341

9.2.2 接入网的地位 341

9.3 接入技术的基本类型 342

9.3.1 接入技术的分类 342

9.3.2 拨号接入技术 343

9.3.3 xDSL体系结构 345

9.3.4 ADSL技术 348

9.3.5 光纤接入技术 349

9.3.6 宽带无线接入技术与IEEE 802.16标准 357

第10章 网络管理技术 362

10.1 网络管理的功能域 362

10.1.1 配置管理 362

10.1.2 性能管理 363

10.1.3 故障管理 363

10.1.4 安全管理 363

10.1.5 记账管理 364

10.2 网络管理模型 364

10.2.1 管理站(Manager) 365

10.2.2 管理代理(Agent) 365

10.2.3 管理信息库(Management Information Base,MIB) 365

10.2.4 网络管理协议(CMIP或SNMP) 366

10.3 网络管理协议 366

10.3.1 CMIP/CMIS 366

10.3.2 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366

10.4 SNMP协议的工作原理 368

10.4.1 管理信息库MIB 368

10.4.2 管理信息结构SMI 370

10.4.3 SNMP工作模式 370

10.4.4 SNMP的协议数据单元 371

10.5 SNMP协议的新版本 372

10.5.1 SNMPv2协议 372

10.5.2 SNMPv3 373

10.6 网络管理新技术 373

10.6.1 RMON技术 373

10.6.2 基于Web的网络管理技术 374

第11章 网络安全与可靠性 375

11.1 网络安全概述 375

11.1.1 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 375

11.1.2 网络安全问题的根源 376

11.1.3 网络安全体系结构 377

11.1.4 网络安全的评估标准 380

11.2 密码学 384

11.2.1 密码学简介 384

11.2.2 对称密码体制 384

11.2.3 公钥密码体制 388

11.2.4 数字签名和数字信封 391

11.2.5 公钥基础设施 395

11.3 网络安全应用技术 399

11.3.1 认证的应用 399

11.3.2 电子邮件安全 404

11.3.3 IP安全 406

11.3.4 Web安全 409

11.3.5 VPN技术 417

11.4 网络安全防护技术 420

11.4.1 防火墙技术 420

11.4.2 入侵检测技术 424

11.4.3 恶意代码防范技术 432

11.4.4 计算机取证技术 434

第12章 网络系统测试及其性能评价 437

12.1 网络测试及分析的基本理论 437

12.1.1 网络生命周期 437

12.1.2 影响网络性能的主要因素 441

12.1.3 计算机网络系统测试的模式 444

12.1.4 网络系统的测试范围划分和测试标准 446

12.1.5 网络生命周期的测试任务 448

12.1.6 网络系统性能评价方法 450

12.2 网络端到端的性能测试技术 450

12.2.1 路由协议 451

12.2.2 IP QoS性能 451

12.2.3 IP网络性能测试工具 452

12.3 网络系统综合测试技术 453

12.3.1 测试工具 453

12.3.2 网络系统层各特征参数的测试方法 454

12.3.3 网络系统综合性能测试的其他工具 458

12.3.4 常用工具特点比较 463

12.4 网络系统性能评价 463

12.4.1 模拟模型(仿真)技术方法 464

12.4.2 网络仿真 464

12.4.3 利用OPNET仿真器对网络性能进行仿真 467

12.4.4 利用NS-2仿真器对网络性能进行仿真 468

12.5 网络断层扫描技术 470

参考文献 47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