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临床血液学和血液检验
临床血液学和血液检验

临床血液学和血液检验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谭齐贤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11705347X
  • 页数:360 页
图书介绍:本书在二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将二版第二篇“血细胞形态学检验”改为“造血检验”,增加了造血新理论及新技术、新方法,删除了原重复及陈旧的内容,更新了教材中的图、表,将原手绘彩图全部更新为实拍照片彩图。读者对象:医学院校检验专业本科师生。
上一篇:冻伤下一篇:传染性肝炎
《临床血液学和血液检验》目录

第一篇 绪论 1

第一章 血液学概述和发展史 1

第一节 血液学概述 1

第二节 血液学发展史 2

一、血细胞的认识 2

二、血栓与止血的认识 3

三、造血与造血调控的认识 4

第二章 血液学与临床的关系 6

第一节 血液学与疾病的关系 6

第三节 血液检验与循证医学的关系 7

第二节 血液学与检验的关系 7

第二篇 造血检验 9

第三章 造血检验的基础理论 9

第一节 造血器官 9

一、胚胎期造血器官 9

二、出生后造血器官 10

第二节 造血微环境 12

一、骨髓微血管系统 12

二、骨髓基质细胞及其分泌因子 13

第三节 造血干(祖)细胞 13

一、造血干细胞 14

二、造血祖细胞 14

第四节 血细胞的发育与成熟 15

一、血细胞的增殖 16

二、血细胞的成熟 16

第五节 造血的调控 18

一、造血的基因调控 18

二、造血的体液调控 18

第六节 细胞凋亡 23

一、细胞凋亡的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特征 23

二、细胞凋亡的机制 25

第四章 造血检验的基本方法 26

第一节 血象和骨髓象检验 26

一、正常血细胞形态学 26

二、血象检验 33

三、骨髓象检验 35

四、骨髓象分析 42

第二节 细胞化学染色检验 45

一、过氧化物酶染色 46

二、苏丹黑染色 47

三、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 47

四、酸性磷酸酶染色 49

五、过碘酸-雪夫反应 50

六、氯乙酸AS-D萘酚酯酶染色 51

七、α-醋酸萘酚酯酶染色 52

八、醋酸AS-D萘酚酯酶染色 54

九、α-丁酸萘酚酯酶染色 55

十、酸性α-醋酸萘酚酯酶染色 56

十一、酯酶双染色 56

十二、铁染色 58

第三节 骨髓组织病理学检验 59

一、骨髓活体组织检查 59

二、临床评价 61

第四节 血细胞超微结构检验 63

一、正常血细胞的超微结构 63

二、病理血细胞的超微结构 68

一、粒-单核系造血祖细胞培养 72

第五节 造血祖细胞培养检验 72

二、红系祖细胞培养 73

三、巨核系祖细胞培养 74

四、混合祖细胞培养 74

第六节 血细胞染色体检验 75

一、染色体非显带技术 75

二、染色体常规显带技术 76

三、染色体高分辨显带技术 76

四、姐妹染色单体互换技术 77

五、临床评价 77

第七节 细胞因子检验 80

一、集落刺激因子检测 80

二、白细胞介素检测 82

第八节 细胞凋亡检验 83

一、细胞凋亡形态学检测 83

二、细胞凋亡细胞膜结构和功能改变检测 83

三、凋亡细胞DNA断裂检测 84

四、临床评价 84

第九节 血液分子生物学检验 85

一、核酸分子杂交技术 85

二、聚合酶链反应 86

三、基因芯片技术 87

四、临床评价 87

一、干细胞疾病 89

第一节 血液病诊断中的应用 89

第五章 造血检验的临床应用 89

二、其他血液病 91

第二节 血液病治疗监测中的应用 91

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监测 91

二、常规化疗的监测 92

第三篇 红细胞检验 95

第六章 红细胞检验的基础理论 95

第一节 红细胞膜 95

一、红细胞膜的组成与结构 95

二、红细胞膜的功能 97

第二节 血红蛋白 99

一、血红蛋白的组成 99

三、影响红细胞膜稳定的因素 99

二、影响血红蛋白结构和功能的因素 100

第三节 红细胞代谢 101

一、红细胞糖代谢 101

二、红细胞铁代谢 102

三、红细胞核苷酸代谢 104

第四节 红细胞的衰老和死亡 106

一、红细胞的衰老 106

二、红细胞的死亡 106

三、血清总铁结合力测定 107

二、血清铁蛋白测定 107

一、血清铁测定 107

第一节 有关铁指标的检验 107

第七章 红细胞检验的基本方法 107

四、铁吸收率测定 108

五、血清转铁蛋白测定 108

六、血清转铁蛋白受体测定 108

第二节 叶酸和维生素B12的检验 109

一、血清和红细胞叶酸测定 109

二、血清维生素B12测定 109

三、血清维生素B12吸收试验 109

三、血清结合珠蛋白检测 110

二、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检测 110

一、红细胞寿命测定 110

四、血清内因子阻断抗体测定 110

第三节 溶血的检验 110

四、血浆高铁血红素白蛋白检测 111

五、尿含铁血黄素试验 111

六、尿卟啉检测 111

第四节 红细胞膜缺陷的检验 112

一、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112

二、自身溶血试验及其纠正试验 112

三、红细胞膜三磷酸腺苷活性测定 112

五、高渗冷溶血试验 113

六、红细胞膜蛋白电泳分析 113

四、酸化甘油溶血试验 113

第五节 红细胞酶缺陷的检验 114

一、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 114

二、变性珠蛋白小体生成试验 114

三、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荧光斑点试验和活性测定 114

四、丙酮酸激酶荧光斑点试验和活性测定 114

五、谷胱甘肽还原酶缺陷检测 115

第六节 血红蛋白异常的检验 115

一、红细胞包涵体试验 115

二、血红蛋白电泳检测 115

三、抗碱血红蛋白检测 116

四、HbF酸洗脱法检测 116

九、高压电泳检测 117

八、尿素裂解试验 117

十、血红蛋白基因PCR技术检测 117

五、异丙醇沉淀试验 117

七、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 117

六、热变性试验 117

第七节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的检验 118

一、酸化血清溶血试验 118

二、蔗糖溶血试验 118

三、蛇毒因子溶血试验 118

第八节 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检验 118

一、抗人球蛋白试验 118

二、冷凝集素试验 119

三、冷热溶血试验 119

一、贫血的分类 120

第一节 贫血的分类和诊断中的应用 120

第八章 红细胞检验的临床应用 120

二、贫血的诊断 123

第二节 造血功能障碍性贫血中的应用 124

一、再生障碍性贫血 124

二、再生障碍危象 126

三、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127

第三节 铁代谢障碍性贫血中的应用 128

一、缺铁性贫血 128

二、铁粒幼细胞贫血 131

第四节 巨幼细胞贫血中的应用 132

一、溶血性贫血的分类和诊断 136

第五节 溶血性贫血中的应用 136

二、红细胞膜缺陷性溶血性贫血 140

三、红细胞酶缺陷性溶血性贫血 142

四、血红蛋白病 145

五、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149

六、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150

七、其他溶血性贫血 155

第六节 继发性贫血中的应用 155

一、慢性系统性疾病贫血 155

第七节 其他红细胞疾病中的应用 157

一、红细胞增多症 157

二、骨髓病性贫血 157

二、卟啉病 159

第四篇 白细胞检验 161

第九章白细胞检验的基础理论 161

第一节 粒细胞 161

一、粒细胞的生物化学与代谢 161

二、粒细胞的功能 164

三、粒细胞的动力学 166

第二节 淋巴细胞-浆细胞 168

一、淋巴细胞-浆细胞的生物化学与代谢 168

二、淋巴细胞-浆细胞的功能 169

三、淋巴细胞-浆细胞的动力学 171

一、单核-巨噬细胞的生物化学与代谢 172

第三节 单核-巨噬细胞 172

二、单核-巨噬细胞的功能 173

三、单核-巨噬细胞的动力学 174

第四节 白细胞抗原 175

一、HLA抗原系统 175

二、白细胞膜受体 175

三、白细胞分化抗原 177

一、墨汁吞噬试验 180

二、白细胞吞噬功能试验 180

第一节 白细胞功能检验 180

第十章白细胞检验的基本方法 180

三、血清溶菌酶活性试验 181

四、硝基四氮唑蓝还原试验 181

五、白细胞趋化性试验 182

六、吞噬细胞吞噬功能试验 182

第二节 白细胞代谢及其产物检验 183

一、末端脱氧核苷酰转移酶检测 183

二、N-碱性磷酸酶检测 183

三、酸性α-醋酸酯酶检测 184

四、过氧化物酶检测 184

第三节 白细胞动力学检验 184

一、氚标记脱氧胸苷测定 184

四、二异丙酯氟磷酸盐标记测定 185

二、泼尼松刺激试验 185

三、肾上腺素激发试验 185

五、流式细胞仪检测DNA合成及含量 186

六、粒细胞抗体检测 187

第四节白细胞免疫标记检测 188

一、荧光显微镜计数检测 188

二、流式细胞仪计数检测 188

三、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桥联酶标法检测 189

四、生物素-亲合素酶标法检测 189

第一节 急性白血病分型及诊断中的应用 192

一、急性白血病分型 192

第十一章白细胞检验的临床应用 192

二、急性白血病的诊断 201

三、微量残留白血病的诊断 202

第二节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应用 203

第三节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中的应用 206

一、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成熟型(M1型) 206

二、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成熟型(M2a型) 207

三、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成熟型(M2b型) 208

四、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型) 209

五、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4型) 210

六、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型) 211

七、红白血病(M6型) 212

八、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M7型) 214

九、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分化型(M0型) 215

第四节 慢性白血病中的应用 216

一、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216

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218

第五节 少见类型白血病中的应用 220

一、嗜酸粒细胞白血病 220

二、嗜碱粒细胞白血病 221

三、组织嗜碱细胞白血病 221

四、浆细胞白血病 222

五、多毛细胞白血病 223

六、幼淋巴细胞白血病 224

七、全髓白血病 225

八、成人T细胞白血病 226

九、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 227

第六节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的应用 228

第七节 恶性淋巴瘤中的应用 231

一、霍奇金病 232

二、非霍奇金淋巴瘤 234

第八节 浆细胞病中的应用 237

一、多发性骨髓瘤 237

二、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 239

三、重链病 240

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241

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241

第九节 骨髓增生性疾病中的应用 241

三、骨髓纤维化症 243

第十节 组织细胞病中的应用 244

一、恶性组织细胞病 244

二、反应性组织细胞增生症 246

第十一节 其他白细胞疾病中的应用 247

一、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 247

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249

三、类白血病反应 249

四、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251

五、脾功能亢进 253

六、类脂质沉积病 254

第五篇 血栓与止血检验 257

第十二章 检验的基础理论 257

第一节 血管壁的止血作用 257

一、血管壁的结构 257

二、血管的止血作用 258

第二节 血小板止血作用 262

一、血小板的结构 262

二、血小板的活化及其分子基础 267

三、血小板的止血功能 270

第三节 血液凝固 272

二、凝血因子的功能及其分子基础 273

一、凝血因子的一般特性 273

三、凝血机制 276

第四节血液凝固调节系统 278

一、抗凝血酶 278

二、蛋白C系统 279

三、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281

四、蛋白Z和蛋白Z依赖的蛋白酶抑制物 282

第五节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283

一、纤溶系统的成分、功能及其分子基础 283

二、纤维蛋白溶解机制 285

三、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作用 286

第六节 血液流变学 286

一、血液流动性和粘滞性 287

二、影响血液粘度的因素 288

第七节 血栓形成 289

一、血栓分类 289

二、血栓形成机制 289

第十三章 血栓与止血检验 292

第一节 血栓与止血的筛选检验 292

一、一期止血缺陷的筛选检验 292

二、二期止血缺陷的筛选检验 292

三、纤溶活性增强的筛选检验 293

第二节 血管壁(内皮)检验 294

一、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检测 294

四、血浆6-酮-前列腺素F1α检测 295

二、血浆内皮素-1检测 295

三、血浆血栓调节蛋白检测 295

第三节 血小板检验 296

一、血小板生存时间检测 296

二、血小板相关抗体检测 296

三、血小板粘附试验 297

四、血小板聚集试验 297

五、血小板第3因子有效性检测 298

六、血小板膜糖蛋白检测 298

第四节 凝血因子检验 299

一、简易凝血活酶生成试验及纠正试验 299

七、血小板活化指标检测 299

二、血浆因子Ⅱ、Ⅴ、Ⅶ、Ⅹ促凝活性检测 300

三、血浆因子Ⅷ、Ⅸ、Ⅺ和Ⅻ促凝活性检测 300

四、凝血因子ⅩⅢ定性试验和亚基抗原检测 301

第五节 生理性抗凝蛋白检验 301

一、抗凝血酶检测 301

二、蛋白C检测 302

三、血浆蛋白S抗原检测 303

四、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检测 303

第六节 病理性抗凝物质检验 303

一、复钙交叉试验 303

三、普通肝素和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检测 304

二、凝血酶时间检测及其纠正试验 304

五、狼疮抗凝物质的筛选试验和确诊试验 305

第七节 纤溶活性检验 305

一、血浆硫酸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 305

四、凝血因子Ⅷ抑制物检测 305

二、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活化剂的检测 306

三、血浆纤溶酶原活化抑制剂检测 306

四、纤溶酶原的检测 307

五、血浆α2-抗纤溶酶的检测 308

第八节 血液流变学检验 308

一、全血粘度检测 308

三、红细胞变形性检测 309

二、血浆粘度检测 309

四、红细胞电泳检测 310

第九节 血栓前状态检验 310

一、血浆血栓烷B2检测 310

二、血浆凝血酶原片段1+2检测 311

三、血浆纤维蛋白肽A检测 311

四、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检测 311

五、血浆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检测 312

六、纤维蛋白肽Bβ1-42和Bβ15-42测定 312

第一节 出血性疾病中的应用 313

一、血栓与止血筛选检验的应用 313

第十四章 血栓与止血检验的临床应用 313

二、过敏性紫癜 315

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315

四、血小板功能异常性疾病 318

五、血友病和血管性血友病 320

六、遗传性纤维蛋白原缺陷症和因子ⅩⅢ缺乏症 322

七、肝疾病的凝血障碍 324

八、依赖维生素K凝血因子缺乏症 326

九、病理性抗凝物质增多 327

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328

一、心肌梗死 329

第二节 血栓性疾病中的应用 329

十一、原发性纤溶亢进症 329

二、脑梗死 330

三、肺梗死 331

四、深静脉血栓形成 332

五、血栓前状态 333

六、易栓症 334

第三节 抗血栓和溶血栓治疗中的应用 336

一、抗血栓治疗的监测 336

二、溶血栓治疗的监测 337

附录一 血液学检验常用检查参考值 338

附录二中英文对照索引 347

附录三 参考书目 360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