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言文字
词汇应用通则
词汇应用通则

词汇应用通则PDF电子书下载

语言文字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万艺玲等著
  • 出 版 社: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531319020
  • 页数:351 页
图书介绍:暂缺《词汇应用通则》简介
《词汇应用通则》目录

第一章 词与词汇 1

第一节 什么是词和词汇 1

一、词 1

二、词汇 2

三、学习词汇的重要性 10

第二节 汉语词汇的历史发展 11

一、汉语词汇发展概况 11

二、汉语词汇积累的三个历史阶段 18

三、词汇发展变化的趋势 21

第三节 汉语词汇的特点 25

一、汉语词汇的双音节化倾向 25

二、汉语缺少词形变化 27

三、外来词多采用意译 28

四、汉语中有许多虚词是从实词虚化而来 29

第二章 汉语的词形特点 31

第一节 语素、字、词及其关系 31

一、语素和词 31

二、字和词 33

第二节 汉语中的单音词 35

第三节 汉语中的复音词 38

一、复音词中的单纯词 38

二、复音词中的合成词 41

第四节 复音词与短语的区别方法 52

第三章 汉语的词义 58

第一节 词义的性质 58

一、词义的客观性和主观性 58

二、词义的概括性和实指性 60

三、词义的明确性和模糊性 62

四、词义的社会约定性 63

第二节 词义的内部构成因素 64

一、词的理性意义 65

二、词的色彩意义 66

第三节 词义的分析单位 70

一、义位和义项 70

二、义素和义素分析 71

第四节 汉语词的多义性 75

一、单义词和多义词 75

二、词义的引申 78

三、词的书写形式对词义的影响 90

第五节 汉语词义的历史演变 96

一、词义发展演变的原因 96

二、古今词义差异的类型 102

三、如何把握和积累词义 110

第四章 词与词之间的关系 120

第一节 同义词 120

一、现代汉语的同义词 120

二、古代汉语的同义词 130

第二节 反义词 138

一、反义词的性质和类别 138

二、反义词的对应关系 142

三、学习反义词的意义 147

第三节 同音词 150

一、同音词的确定及其形成原因 150

二、同音词的类型 154

三、同音词的作用 155

第四节 同形词 157

第五节 同源词 160

一、同源词的性质及确定 160

二、推源和系源 164

三、学习同源词的意义 167

第五章 熟语的分类与运用 172

第一节 成语 172

一、成语及其特点 172

二、成语的源流演变 178

三、成语的结构 184

四、成语的意义 187

五、成语的学习及其规范运用 191

第二节 谚语 207

一、谚语的名称和性质 207

二、谚语的产生与发展 212

三、谚语的内容和分类 218

四、谚语的语言特点 222

五、谚语的功能与运用 225

第三节 歇后语 229

一、歇后语的名称和性质 229

二、歇后语的结构和类型 233

三、歇后语的功能 237

四、歇后语的规范化 238

第四节 惯用语 241

一、惯用语的名称和性质 241

二、惯用语的结构 243

三、惯用语的意义 245

四、惯用语的修辞作用 247

第六章 词汇的规范化 250

第一节 词汇规范化的原则 250

第二节 词汇规范化的几个方面 251

一、方言词的规范 252

二、古语词的规范 254

三、外来词的规范 257

四、新造词的规范 258

第七章 汉语词汇与文化 264

第一节 汉语词汇与中国文化的一般关系 264

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264

二、汉语词汇与中国文化 266

第二节 汉语词汇系统与民族义化 267

一、词汇反映着民族文化的产生与发展 267

二、词的中外借用和文化交流 271

三、汉语词汇双音节化及其文化心理 281

四、传统称谓词语与中国文化 285

五、汉族人的姓名与华夏文化 288

六、地名与中国文化 292

第三节 汉语词汇的文化意义 295

一、研究词汇文化意义的重要性 295

二、词源意义与古代文化 298

三、颜色词的文化含义 300

四、数词的文化含义 307

第八章 词的贮存和解释 312

第一节 词的贮存 312

一、古代词语及词义的贮存 312

二、现代词语的贮存 316

第二节 词的解释 318

一、词义和词义表述 318

二、古代解释词语的方法 320

三、现代解释词语的具体方法 324

第三节 词典的编排和运用 328

一、词典的分类 328

二、词典的编排和查阅 329

附录一 术语索引 339

附录二 参考文献 347

后记 35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