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误诊学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灿东主编
- 出 版 社: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533521587
- 页数:434 页
上篇 总论 3
第一章中医误诊学导论 3
一、误诊的定义 3
二、中医误诊学研究的内容 3
目录 3
第一节 中医误诊学的形成与发展 4
一、中医误诊研究的历史 4
二、中医误诊学的提出 4
(三)临床思维与误诊 5
(三)误诊学研究手段不同 1 5
(四)误诊的避免 5
一、中医误诊学研究的范围 5
(二)误诊的原因分析 5
(一)误诊的基本理论 5
第二节 中医误诊学研究的范围和意义 5
(五)常见误诊案例分析 6
二、中医误诊学研究的意义 6
(一)促进中医诊断学发展 6
(二)提高临床疗效 7
一、中医误诊学的任务 8
第三节 中医误诊学的任务与研究方法 8
(三)有利于总结经验 8
(一)共性与个性方法 9
(二)逻辑思维方法 9
(三)人文学方法 9
(四)社会学方法 9
二、中医误诊学的研究方法 9
(五)临床学方法 10
三、中医误诊学研究的注意事项 10
第四节 中医误诊学的理论基础 10
一、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理 10
二、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 11
(一)整体审察 11
(一)司外揣内 11
(三)以常达变 11
(二)见微知著 11
(二)诊法合参 12
(三)病、证结合 12
(四)科学实验方法 13
(三)辨证思维方法 13
(二)实践验证方法 13
三、中医诊断学的基本方法 13
(一)理论研究方法 13
四、中医误诊学研究的理论依据 14
(一)中医基础理论 14
(二)历代误诊误治理论 14
(三)现代误诊学理论 14
(四)方法学理论 14
(一)理论基础不同 15
(二)误诊判断标准不同 15
一、中、西医误诊学的差异 15
第五节 中医误诊学的特点 15
二、研究误诊应保持中医特色 16
(一)坚持中医理论的指导 16
(二)重视经典著作的学习 17
(三)坚持实践检验的标准 17
第六节 中医误诊的分类和判断标准 18
一、中医误诊的分类 18
(一)错误诊断 18
(三)漏误诊断 19
(二)延误诊断 19
(一)中医诊断的判断标准 20
二、中医误诊的判断标准 20
(二)中医误诊的相对标准 21
第七节 误诊的不良后果、特性和对待中医误诊的态度 22
一、误诊的不良后果 22
(一)对病人的影响 22
(二)对社会的影响 23
(三)对中医学术和临床的影响 24
(二)误诊的可预见性和不可预见性 25
二、误诊的特性 25
(一)误诊的客观性和主观性 25
(三)临床误诊的已然性 26
三、对待中医误诊的态度 26
(一)中医误诊法律责任的认定 26
(二)竭力避免误诊的发生 27
第八节 误诊率的计算和误诊文献的总结 27
一、误诊率的计算 27
(一)评价诊断试验的误诊率和漏诊率 27
二、误诊文献的整理和总结 28
(二)临床回顾性研究中的误诊率和漏诊率 28
第二章中医误诊原因 30
第一节 中医误诊的医生原因 30
一、医生的医德医风 30
(一)心存不仁,缺乏人道 31
(二)精神不专,志意不理 31
(三)趋于名利,贪图回报 32
二、医生的基本素质 33
(五)迷信鬼神,不求甚解 33
(四)骄傲自满,固执己见 33
(一)职业素质 34
(二)心理素质 36
(三)人文素质 37
三、医生的专业素质 37
(一)基本功不扎实 38
(二)对经典钻研不深 38
(三)理论水平较低、实践经验不足 39
(一)失于审慎 40
一、病家的主观因素 40
(四)临床思维能力差 40
第二节 中医误诊的病家原因 40
(二)讳疾忌医 41
(三)盲目就医 41
(四)信巫不信医 42
二、病家的客观因素 43
(一)感觉、表达能力差 43
(二)混淆中、西医概念 43
(三)体质因素不同 43
(二)擅用药石 44
(三)趋补厌攻 44
三、病家对医生的影响 44
(一)秘患试医 44
第三节 中医误诊的护理原因 45
一、护理与误诊的关系 45
(一)护理工作伴随医疗工作的全过程 45
(二)护士是护理工作的主体 45
二、中医误诊的护士原因 46
(一)缺乏中医基本知识 46
(三)忽略疾病的动态观察 47
(四)缺乏人文关怀 47
(二)思维模式存在偏差 47
三、护理工作在避免误诊中的作用 48
(一)及时提供第一手资料 48
(二)及时发现某些错误诊断 48
(三)及时反馈病情变化 48
第四节 中医误诊的临床原因 49
一、四诊 49
(一)望诊 49
(二)闻诊 51
(三)问诊 52
(四)切诊 55
二、辨证 57
(一)辨证方法不统一 57
(二)证候真假错杂 58
(三)临床表现多样 59
(四)同证异症或同症异证 59
三、治疗 60
(一)掩盖疾病的症状 60
(二)改变疾病的典型表现 60
(四)中药功效不确定 61
(三)并发新的疾病 61
第五节 中医误诊的辅助检查因素 62
一、现代助检查的中医诊断学意义 62
(一)辅助检查的中医辨病意义 62
(二)辅助检查的局限性 63
(三)检查结果的中、西医诊断意义不同 63
二、现代辅助检查对中医误诊的影响 64
(一)四诊的延伸与局限 64
(二)检查结果与四诊相矛盾 65
(三)机器性能对检查的影响 65
(四)检查项目和时机的选择 66
(五)临床医生的因素 67
第六节 中医误诊的社会原因 69
一、中医的人文基础 69
(一)健康观念的影响 69
(二)对疾病认识水平的制约 70
(三)中医普及程度的限制 70
(四)中医诊断科研与临床脱节 71
二、中医的特色优势未能充分发挥 71
(一)技术力量薄弱 71
(一)医患关系 72
三、社会关系与管理制度 72
(四)设备条件落后 72
(二)技术队伍不稳定 72
(三)中医学术断层 72
(二)中、西医关系 73
(三)医疗管理制度 73
(四)中医的社会地位 74
第三章中医临床思维与误诊 75
第一节 中医临床思维 75
一、中医临床思维的概念 75
(一)整体性 76
二、中医临床思维的特点 76
(二)辩证性 77
三、中医临床思维的原则 77
(一)快速性原则 77
(二)准确性原则 78
(三)灵活性原则 78
(五)演绎法 79
(四)归纳法 79
(二)类比法 79
(三)分类法 79
一、中医临床认知的逻辑思维方法 79
第二节 中医临床认知思维 79
(一)比较法 79
(六)反证法 80
二、中医临床认知的特点 80
(一)模糊性 80
(二)经验性 81
(三)习惯性 81
(四)形象性 81
一、四诊中的思维 82
第三节 中医临床诊断思维 82
(一)望诊、闻诊中的思维 83
(二)问诊中的思维 83
(三)脉诊中的思维 84
二、辨证思维的过程 85
(一)审症求因 85
(二)审因求证 85
三、辨证思维方法的运用 86
(一)比较法的运用 86
(三)倒果求因法的运用 87
(四)类推法的运用 87
(二)分析综合法的运用 87
四、辨证思维的模式 88
(一)系统辨证模式 88
(二)单症辨证模式 88
(三)指标辨证模式 88
(四)主次症辨证模式 88
(五)症状贡献度辨证模式 89
(六)统一体系辨证模式 89
第四节 中医诊断思维与误诊 89
一、正确诊断的思维学含义 89
(一)诊断思维的对象 90
二、正确诊断的思维因素 90
(二)诊断思维的过程 91
(三)诊断思维的主体 91
三、误诊的思维原因 92
(一)思维发展过程不当 93
(二)思维方式方法运用不当 93
四、临床思维对误诊的影响 94
(一)只看局部,忽视整体 94
(二)只见现象,忽略本质 94
(四)不识机变,固守一端 95
(三)失于审慎,主观臆断 95
第四章中医误诊的避免 96
第一节 避免误诊的方法 96
一、规范标准 96
(一)规范诊断标准 96
(二)规范诊断方法 97
二、四诊合参 97
三、治病求本 97
四、亲临其症 98
五、善于总结 98
六、博采多思 99
第二节 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100
一、注意基础理论学习 100
二、加强临床实践 100
三、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101
四、注重临床资料收集 101
五、培养求真务实作风 102
六、重视治疗反证作用 102
(一)注意用药须切病 102
(三)注意观察疗效反应 103
(二)树立恒动的治疗观 103
七、提倡与时俱进 104
下篇 中医临床常见病症误诊案例第五章外感病症第一节 感冒 107
第二节 痢疾 115
第三节 疟疾 122
第六章肺病症 129
第一节 咳嗽 129
第二节 哮病 135
第三节 喘证 139
第四节 肺痨 146
第一节 心动悸 151
第七章心脑病症 151
第二节 胸痹心痛 160
第三节 眩晕 165
第四节 中风 171
第五节 失眠 178
第六节 痫病 184
第七节 癫狂 187
第八章脾胃肠病症 194
第一节 胃痛 194
第二节 腹痛 203
第三节 呕吐 212
第四节 呃逆 218
第五节 噎膈 225
第六节 泄泻 230
第七节 便秘 236
第九章肝胆病症 243
第一节 黄疸 243
第二节 胁痛 250
第三节 鼓胀 256
第一节 水肿 267
第十章肾膀胱病症 267
第二节 淋病 274
第三节 癃闭 283
第四节 遗精 288
第五节 阳痿 294
第十一章气血津液病症 298
第一节 郁病 298
第二节 血证 304
鼻衄 305
齿衄 307
咳血 308
吐血 312
便血 315
尿血 318
紫斑 320
第三节 汗证 321
第四节 消渴 329
第五节 内伤发热 336
第六节 虚劳 344
第七节 积聚 350
第八节 厥证 356
第十二章经络肢体病症 364
第一节 头痛 364
第二节 痹病 371
第三节 痿病 377
第四节 腰痛 383
第十三章妇科病症 387
第一节 闭经 387
第二节 崩漏 390
第三节 恶阻 396
第四节 产后发热 399
第十四章儿科病症 404
第一节 小儿感冒 404
第二节 小儿哮喘 406
第三节 肺炎喘嗽 408
第四节 小儿咳嗽 409
第五节 小儿泄泻 410
第六节 小儿水肿 411
第七节 小儿痫病 412
第八节 疳病 413
第十五章其他病症 416
第一节 五官病症 416
耳鸣、耳聋 416
失音 418
喉痹 421
牙痛 422
目疾 424
第二节 外科病症 427
疮疡 427
风疹、瘾疹 431
- 《全国高等中医药行业“十三五”创新教材 中医药学概论》翟华强 2019
- 《中医女科十大名著 济阴纲目 大字本》(明)武之望著 2012
- 《全国普通高等中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第二轮规划教材 分析化学实验 第2版》池玉梅 2018
- 《中医骨伤科学》赵文海,张俐,温建民著 2017
- 《全国普通高等中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第二轮规划教材 药剂学实验 第2版》韩丽,史亚军 2018
- 《2019国家医师资格考试用书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全真模拟试卷与解析 第3版》国家医师资格考试研究组 2019
- 《全国普通高等中医药院校药学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第二轮规划教材 有机化学学习指导 第2版》赵骏 2018
- 《浙江中医临床名家 朱古亭》方剑乔总主编 2019
- 《跟师名中医经验录》严晓枫主编 2019
- 《老中医经典养胃方》李勇,杨长春主编 2019
- 《东方杂志 第110册 第25卷 第一至四号 1928年1月-1928年2月》上海书店出版社编 2012
- 《清明 我们的节日》冯骥才编 2017
- 《现代水泥技术发展与应用论文集》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 2019
- 《甘肃省档案馆指南》甘肃省档案馆编 2018
- 《莼江曲谱 2 中国昆曲博物馆藏稀见昆剧手抄曲谱汇编之一》郭腊梅主编;孙伊婷副主编;孙文明,孙伊婷编委;中国昆曲博物馆编 2018
- 《花时间 我的第一堂花艺课 插花基础技法篇》(日)花时间编辑部编;陈洁责编;冯莹莹译 2020
- 《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水利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成果 设施农业工程技术》赵英编 2018
- 《东方杂志 第94册 第22卷 第四至七号 1925年2月-1925年4月》上海书店出版社编 2012
- 《远去的老调》经典文库编委会编 2019
- 《东方杂志 第13册 第四年 第一至三期 1907年3月-1907年5月》上海书店出版社编 2012
- 《钒产业技术及应用》高峰,彭清静,华骏主编 2019
- 《现代水泥技术发展与应用论文集》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Prometheus技术秘笈》百里燊 2019
- 《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水利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成果 设施农业工程技术》赵英编 2018
- 《药剂学实验操作技术》刘芳,高森主编 2019
- 《林下养蜂技术》罗文华,黄勇,刘佳霖主编 2017
- 《脱硝运行技术1000问》朱国宇编 2019
- 《催化剂制备过程技术》韩勇责任编辑;(中国)张继光 2019
- 《信息系统安全技术管理策略 信息安全经济学视角》赵柳榕著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