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中医脉诊学  第2版
中医脉诊学  第2版

中医脉诊学 第2版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赵恩俭主编
  • 出 版 社: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530831631
  • 页数:561 页
图书介绍:
《中医脉诊学 第2版》目录
标签:主编 中医

第一章绪言 11

第二章古代脉法 11

一、脉诊的起源 11

(一)脉和脉诊的含义 12

(二)经脉的检查 12

(三)诊脉动方法的独立 13

(四)从脉诊方法的发展过程看脉诊的起源 14

二、《内经》的脉法 15

(一)《内经》的脉法是以阴阳学说为认识方法 15

(二)从《内经》的脉法上反映了经络即血脉的事实 16

(三)经脉(经络)的诊察方法 19

1.候气诊察经脉 19

2.察色诊络脉 20

3.诊皮法 21

(四)色脉的关系问题 22

1.《内经》出现了脉诊专论 22

2.《内经》色诊专论仍需结合脉诊说明问题 23

3.色脉与皮诊等尚有若干联系 24

(五)《内经》脉诊的特点 24

1.方法 25

(六)《内经》脉法具体内容 25

2.部位 26

3.脉象 28

4.主病 31

(七)《内经》脉法对后世的影响 33

(八)如何对待《内经》的脉法 34

(九)结束语 35

三、《难经》的脉法 35

(一)《难经》脉法的内容简介 35

(二)《难经》脉法的成就和特点 40

(三)《难经》脉法对后世的影响 41

(四)《难经》与《难经》脉法的几个有关问题 42

1.成书经过等问题 42

2.书名文义问题 44

3.《难经》与《内经》的关系 44

四、仲景的脉法 45

(一)脉诊主要学术思想 46

1.以阴阳为辨脉总纲 46

2.脉与四时相应 46

3.因人辨脉 47

4.脉、证、治并举 47

1.浮脉辨析 48

(二)寸口诊脉法 48

5.诊脉方法多样 48

2.沉脉辨析 53

3.迟脉辨析 55

4.数脉辨析 56

5.滑脉辨析 56

6.虚脉辨析 56

7.实脉辨析 56

8.细脉辨析 57

9.微脉辨析 57

11.弦脉辨析 59

10.洪大脉辨析 59

12.短脉辨析 60

13.弱脉辨析 60

14.紧脉辨析 60

15.缓脉辨析 61

16.促脉辨析 61

17.小脉辨析 61

18.涩脉辨析 61

19.结代脉辨析 61

(三)趺阳脉诊脉法 61

(四)少阴脉诊脉法 62

(六)趺阳、少阴诊脉法 63

(七)寸部、尺部诊脉法 63

(五)寸口、趺阳诊脉法 63

(八)诊尺脉法 64

(九)尺脉、趺阳脉诊脉法 64

(十)诊关脉 64

五、其他古代脉法 65

(一)扁鹊脉法 65

1.与《内经》相互渗透 65

2.阴阳脉法 66

1.诊法独取寸口 67

3.注意形脉与病脉之顺逆 67

(二)仓公脉法 67

2.丰富的脉象记述 68

3.对脉学的态度 69

(三)华佗脉法 69

1.区分寸关尺 69

2.阴阳脉法 70

3.脏腑脉法 70

4.八纲脉法 70

1.《四时经》 71

(四)《四时经》与《脉法赞》 71

5.怪脉 71

2.《脉法赞》 72

六、古代脉法的成就与其存在的问题 73

(一)古代脉法时代的和学术的背景及其影响 73

(二)古代脉法的成就 73

(三)古代脉法存在的不足 74

1.受历史条件影响的不成熟性 74

2.向独取寸口法发展并非完全合理 74

一、《脉经》的著成与后世脉法 75

(一)王叔和与《脉经》的写作 75

第三章后世脉法 75

(二)《脉经》的流传 76

(三)《脉经》的内容 78

(四)王叔和在《脉经》中表现的革新创造及其影响 79

1.完成独取寸口法 79

2.脉名与脉形规范的制定 79

3.寸口三关的划分及分主脏腑 80

4.脉诊的进一步联系 81

(五)《脉经》收集古代文献的意义 82

3.继承发展问题 84

2.三部六脉分主脏腑问题 84

1.二十四脉问题 84

(六)《脉经》存在的问题 84

4.手检图问题 85

(七)《脉经》对后世的影响 86

二、诊脉方法 87

(一)治神 87

1.积神于心 88

2.诊有大方 88

3.虚静为保 88

4.调息 89

2.时间 90

(二)诊脉要求 90

1.体位 90

3.诊满五十动 91

(三)指法 92

1.调指 92

2.运指 94

3.其他指法 96

(四)诊脉要领 97

1.胃、神、根 97

3.察独 99

2.六字诀 99

4.位数形势 100

5.人迎气口诊法 101

6.区别阴阳逆顺 101

7.知常达变 101

(五)其他诊法 104

1.足三脉 104

2.喉手对比诊法 104

三、脉形 105

5.脐下动气诊法 105

4.弹按相应法 105

3.遍身诊 105

(一)单脉 106

1.浮脉 106

2.沉脉 109

3.迟脉 112

4.数脉 113

5.滑脉 115

6.涩脉 117

7.虚脉 119

8.实脉 121

9.长脉 122

10.短脉 124

11.洪脉 126

12.细脉 129

13.弦脉 131

14.紧脉 133

15.缓脉 134

16.革脉 136

17.牢脉 137

18.濡脉 138

19.弱脉 140

20.芤脉 141

21.散脉 143

22.微脉 145

23.动脉 146

24.伏脉 148

25.促脉 149

26.结脉 151

27.代脉 153

(二)兼脉 155

1.兼脉形成的条件 156

(三)非单因素的脉象其实是兼脉 157

(四)兼脉的主次和称谓问题 157

2.临床上更多出现的是兼脉 157

(五)脉形的几个共性问题 158

1.平脉 158

2.各种脉象的程度 159

3.后世脉法的合理性 160

四、提纲与分类 162

五、主病 165

(一)脉分脏腑 165

2.寸口脉分部长度 170

1.寸口脉脏腑分属的渊源 170

3.寸口脉所主脏腑的几种不同见解 171

(二)人迎、气口脉 173

1.人迎气口的部位 175

2.人迎气口脉诊的实用价值 177

(三)趺阳、太溪脉 178

(四)单脉主病 179

1.浮脉 179

2.沉脉 184

3.迟脉 188

4.数脉 192

5.滑脉 196

6.涩脉 201

7.虚脉 204

8.实脉 207

9.长脉 211

10.短脉 213

11.弦脉 216

12.紧脉 220

13.细脉 224

14.缓脉 227

15.微脉 231

16.弱脉 234

17.洪脉 236

18.濡脉 239

19.革脉 242

20.牢脉 243

21.芤脉 245

22.散脉 248

23.动脉 250

24.伏脉 252

25.促脉 255

26.结脉 257

27.代脉 259

六、脉象的变动与病(证)的机理 261

(一)古代脉学中有关脉象变动对病机的认识 263

1.生理方面 264

2.病理方面 267

(二)从《脉经》起脉诊在病机方面的缺憾 272

(三)明清以来对脉辨病机研究的进展 272

(四)如何认识和发展以脉辨病机 276

1.平脉辨证应当是一个系列 276

2.病机的取得在于对脉证常变的分析认识 276

七、脉的图解 277

(一)脉图的历史 277

3.以医理脉法做为审病机的基础 277

4.继承和整理 277

(二)脉图的性质 278

1.图解性质的脉图(包括图表等) 278

2.示意图 286

3.现代脉图 288

(三)古代脉图的意义和不足 289

八、客观因素对脉象的影响 290

(一)季节脉 290

1.图解 290

2.示意图 290

1.方宜脉 292

2.时异与生活条件对脉搏的影响 292

3.生活与脉象 292

(二)体质脉 293

1.性别与脉象 294

2.年龄与脉象 294

3.体格与脉象 294

九、特殊脉 294

(一)双管脉 294

1.雀啄 295

(二)反关脉、斜飞脉 295

(三)怪脉 295

2.屋漏 296

3.釜沸 296

4.虾游 296

5.弹石 297

6.解索 297

7.鱼翔 297

8.偃刀 298

9.转豆 298

10.麻促 298

(四)无脉 299

1.身有病而无邪脉学说 300

2.阴搏阳别学说 300

3.少阴脉动甚学说 300

(五)妊娠脉 300

4.浮沉正等学说 301

5.脉诊男女胎孕法 301

(六)欲产脉 302

(七)小儿脉诊 303

1.年龄与至数 303

附:察指纹 304

2.切脉方法与脉象 304

(一)诊小儿指纹的理论基础 305

(二)应用范围 305

(三)三关部位及关系 305

(四)观察姿势 305

(五)观察指纹的意义内容 305

1.正常指纹 305

2.病理指纹 305

(六)指纹的现代研究 306

(一)脉症的取舍 307

十、其他 307

1.舍脉从症 308

2.舍症从脉 308

(二)脉病人病的问题 311

十一、后世脉法的成就及其存在的问题 312

(一)后世脉法时代的学术的背景及其影响 312

3.完善了脉学各项有关内容 313

5.古脉学的挖掘研究 313

4.对《脉诀》的批判 313

2.规范化性质的工作 313

1.引古说为今用 313

(二)后世脉学的成就 313

(三)后世脉法存在的问题 314

1.缺乏重大的、突破性质的进展 314

2.脉诊形成单系列带来的流弊 314

3.寸关尺分主脏腑问题莫衷一是 314

4.独诊寸口法的局限性 314

5.出现了脉诊神秘化的一些问题 314

第四章 脉诊的现代研究 315

一、脉学的现代发展 315

(一)脉象图形的发展 315

1.脉图的定型与鉴别 316

2.脉图的生理病理机制的探讨 316

(二)对脉图的研究现状 316

(三)脉学现代发展的展望 317

1.脉诊在中医现代化中的位置 317

2.脉学发展对辨证的影响 318

二、解剖与生理 318

(一)动脉系统 318

1.心肌的兴奋与传导 320

2.血管的紧张度 320

4.血液 321

三、对脉诊的再认识 321

3.微循环 321

四、对色脉的再认识 322

(一)经络与色脉诊 323

(二)色诊与皮肤 324

(三)色脉诊 325

1.色脉与循环系统 326

2.色脉与微循环 327

五、脉象反应的信息 328

(一)信息论的产生与发展概况 329

(二)祖国医学的整体观与信息论 331

(三)脉象反映的生物信息 332

六、脉诊在现代诊疗疾病中的意义 336

(二)现代病名的诊断及辨证 337

1.诊病 337

(一)传统病名的诊断及辨证 337

2.辨证 338

七、脉象的客观化方法及其实践 341

(一)脉象仪的制作与使用 342

1.MX-3C型脉象仪 342

2.MX-811型脉象仪 345

3.多导脉象仪 346

4.MTY-A型脉图仪 349

1.概说 351

(二)脉图的系统分析 351

2.实验数据的检验 353

3.实验数据处理的一般方法 354

4.数字数据的处理方法 359

5.心血管系统分析 370

6.系统辨识 383

附: 386

1.随机过程的基本概念 386

2.随机变量的概率基础 387

3.统计学基本概念 393

附录 402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